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敲委实费推敲

题李凝幽居(1)

闲居无邻并,草径入荒园。(2)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3)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4)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

注释

  (1)题:书写;题署。李凝:不详其人。幽居:僻静的居处。

  (2)闲居:闲静的住所。或谓人独居。邻并:邻居。

  草径:野草遮掩的路径。荒园:荒野之处或偏僻之处的园林。

  (3)宿:住宿;过夜。

  僧:僧伽的省称。一般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通称和尚。

  (4)分:辨别;区别。分明;清楚。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移石:石头移动。云根:深山云起之处。或曰亦即云脚。

  (5)幽期:隐逸之期约;隐秘或优雅的约会。不负言:不背弃约言。

今译

一处闲静的住所没有邻居,

草掩的小路通向荒凉林园。

僧人轻敲月光照耀的大门,

鸟儿栖宿在池塘边的树端。

过了桥是一片原野的景色,

云气漂移恍若挪动了山岩。

现在暂时离去我还会再来,

不会背弃曾有的隐逸约言。

蓊斋语语

  审视诗题,读罢全诗,乃知此诗系作者于走访友人李凝不遇后所作,并且题在居处的墙上或别的什么地方——其实就等于留言。

  一条野草遮掩的小路,通向一处僻静的园林。一座宁静的住所,四周围没有邻居。诗人——曾经一度为僧——来到这里,举手敲了敲月光照耀下的大门,没人应声,却惊动了树端夜宿的鸟儿。走在返回的路上,过了一座小桥,便是景色迥异的平野,举目远望,恍若山石在动,实乃云脚漂移。现在我离去改日再来,不会违背已经说好的隐居的约定。

  从诗题看,既然已经写在了友人住处的墙上或住处的别的什么地方,怎么又说起回来的时候“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来了?照我想来,这两句乃诗人来时所见的景象。另外,诗的首联两句,从诗人的行进过程看,应该是“径”在前“居”在后。颔联两句,从诗人的行为和观察看,应该是“敲”在前“鸟”在后。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人们乐道的名句。两句之所以为人乐道,乃因为造就了一个词语:“推敲”。

  《汉语大词典》释“推敲”曰:后蜀何广远《鉴戒录·贾忤旨》有谓: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吟得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换成“敲”字,踌躇未定,就在驴上作作“推”的手势,作作“敲”的手势。路人惊讶,贾岛自己却完全处于忘情的状态之中,以致影响了京兆尹韩愈车驾的行进,被人带到韩愈面前。问其所以,贾岛说道:“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妥,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愈立马良久思之,谓贾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反复考虑。

  究竟作“推”字还是作“敲”字哪一个更好,不仅贾岛专心琢磨极度沉浸而至于忘情,就是韩愈也立马良久思之,方才作出判断,可见两个字的佳与不佳或佳大佳小,差别并不明显。韩愈认为“作敲字佳”,可惜没说佳在何处。

  为了说明“敲”字比“推”字要好,论者或谓:皎洁的月光下面,僧人的一阵轻微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引起鸟儿一阵躁动,甚或一度从窝中飞出。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刻画了环境的幽静,响中寓静。倘用“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在我看来,这样说或许不无道理。然则也有可推敲之处。敲门当然会有声响,推门难道就没有响声吗?一般说来,那也是有的。在推不开的时候,会因用力大小不同而有或大或小的门与门框和门插与门的撞击声,推得开的时候,则会有“吱扭扭”的响声了,也能惊动宿鸟,响中寓静。还有,人们寻访友人,就推门敲门而言,是不是有这样的区别:凡关系亲密无间的,往往伸手就推,不然,则大抵举手轻敲。所以,如果用“推”字的话,倒更能显示诗人与寻访不遇之友人关系更亲密些。

  话说回来,当初诗人来到友人的门下,他实际上是伸手推门来着,还是举手敲门来着,抑或推了又敲要么敲了又推?要是前两种情况,按说照实写出就行。要是后两种情况,琢磨就不可避免。不言而喻,作诗总归是作诗。就算实际情况诗人是推门而没有敲门,或者是敲门而没有推门,他也完全可以改“推”为“敲”或改“敲”为“推”,无须拘泥。何况,按照《鉴戒录·贾忤旨》的说法,诗人是骑在驴上吟得“鸟宿”“僧敲”两句的。那么,他于李凝居处的题诗,至少是“鸟宿”“僧敲”两句,就并非现作而是早有的了。或许,就因为他先有了这两句诗,踌躇未决时由韩愈敲定,自己感觉颇佳,才特意补了其他六句,跑到李凝的居处题了上去。这样的话,诗人是不是真的推门或敲门来着,也是一个问题。凡此种种,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总而言之,该诗,不说别的,单是能让人作上述种种推想,就应该说挺有意思。

  如果说还想再说点别的什么的话,那就是贾岛作诗的推敲精神,我以为值得学习。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其骑驴推敲的典故就是例证。就文章诗歌而言,妙手偶得的佳构当然也有,但是不多。一般来说,都是反复琢磨不厌推敲的结果。由贾岛这个富于推敲精神的典型,我们可以想见唐人对于诗歌之非同一般的痴迷。唐诗之成为我国诗歌的高峰,绝非偶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与’敲’反映的其实是不同的意境和情境!关键看是什么情景
“推”“敲”各尽其宜,各臻其妙
幽而不静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贾岛
贾岛《题李凝幽居》
【古诗探幽】“僧推月下门”新解 | 张基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