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王立群智解成语说孝道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先生最近出版《王立群智解成语》一书,结合时政和当前社会现象,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汉语成语钩沉历史,以古喻今,既介绍了成语背后的故事,又阐发新意、新解,让人开卷有益,忍俊不禁中颇受启发和教育。现摘其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男子也罢,女子也罢,替长辈解忧,尊老敬老养老,都是孝道,都值得提倡与称道的。那么,对古人而言,到底怎样才是孝呢?怎样才算尽到了孝道呢?
    下面用几个成语来举例说明。
    第一个成语:父母在,不远游。
    这是孔子说的话。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孔子说的这十个字,生成了两个成语,“游必有方”也是成语。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作为子女,不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如果必须外出,也要有一定的地方,不能让父母担心。
    孔子特别强调 “孝”。孔子认为,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因为古代交通很不发达,一旦远离父母,就不能在身边照顾父母的起居了。前面提到的皋鱼的终身悔恨就是父母在远游了,回来的时候去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方”一般理解为方向、地方、处所,这种解释是能够讲通的。不过,还有一种理解,将“方”解释为“方法、道理”,“游必有方”就是外出的时候,要向父母讲清道理,并有妥善安置父母的方法,这样理解也能讲通。
    虽然时代不同了,人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天天陪在父母身边,但现在交通发达了,常回家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个成语,温清定省。
    这是古代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源自《礼记·曲礼上》:“做儿子的规矩,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晚睡前要向父母亲说晚安,早上起床,一定要先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上》)。”这里面实际上包含两个成语:晨昏定省、冬温夏清,把表示时间的两部分去掉,就凝练成了 “温清定省”,所以这段话生成了三个成语。注意“清”字的写法,从“冫”(冰),而不是从“氵”(水),是个动词,使清凉的意思。注意“省”的读音,读“xǐng”,是“探视、问安”之意。《二十四孝》中讲的汉代“扇枕温衾”的黄香,就是这样的典范。黄香九岁丧母,侍父极孝,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寒冷的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休息(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后汉书》卷一百十《黄香传》)。
    第三个成语,承欢膝下。
    子女年幼时常依恋在父母膝前,因此,“膝下”指父母跟前,也用来指父母,就像称皇帝为陛下、称朋友为足下一样。 “承欢膝下”就是在父母跟前,博取父母的欢心,承担让父母欢快的任务。
    春秋时期的老莱子,七十多岁了,父母双亲俱在,年龄一定很大了。为了不让父母觉得他们年老而担忧,老莱子经常穿着各色花衣服,打扮得像婴儿一样,在父母面前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玩耍。有一次,他给父母拿“饮料”,摔倒在地,毕竟他也七十多了,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不让父母觉得自己老了,他就在地上打滚,像小孩子一样躺在地上哭,双亲二老看得直乐(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直,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列女传》)。这就是“老莱娱亲”的故事,指孩子想尽各种办法让父母心情舒畅。
    以上是从成语的角度,以举例的方式,说明在中国古代作为儿女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尽孝,当然这仅仅是举例,并不全面。(摘自《王立群智解成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孝道的名言和感悟
“孝”成语知多少?
孝就四个字
人间最不能等待的是孝敬
孝是德行之本,为人不尽孝道必有灾殃
孝道:命中注定,出于天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