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教史话”之一百二十一:《女经学家宣文君》

  

      宣文君(283-?)十六国时期前秦女经学家。姓宋,名字失传,是太常韦逞之母。

      宣文君在幼年就失去了母亲,由其父抚养。父亲看她从小就很聪明伶俐,就亲自向她传授儒家经典《周官经》。

父亲对宣文君说:

“这部《周官经》是周公所编著(经查,这种说法有误,现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编者),它收集、记载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我们家世世代代都以研究、传授《周官经》为家业。到你这一代,我家无男孩子,只有你一个女孩。为了不使家业失传,我决定把这些学问传授给你。你必须恭恭敬敬地学,刻苦地钻研。不然的话,研究《周官经》的学问就要在我国后继无人了。”

在封建社会,“家业”作为一个家族多少代人从事的事业,一般是不传给女儿的。因为女儿要出嫁,怕把家业外传。宣文君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她把父亲的教诲,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在父亲的指导下,宣文君每日诵读,下苦功夫钻研。当时,连年战乱,人民的生活很不安定。就在这种情况下,宣文君照样精研《周官经》,从不懈怠。

      334年至349年期间,后赵皇帝石虎在位。他性同野兽,荒淫无耻,穷凶极奢,刑罚苛暴,赋税奇重,强圈民地,军役繁兴,征调无度。人民的脂膏被剥削得干干净净,人口被饿死了十之六七。为了逃避赋役,人们纷纷离家逃命。

      这时,宣文君已经结婚生子。为求活命,她身背父亲传给她的《周官经》,跟随丈夫,携带儿子徒步迁徙到山东。在那里依靠胶东富人陈安寿的资助维生,生活十分艰难困苦。

宣文君时刻都没有忘记研究《周官经》,生活的清贫,并没有动摇她把《周官经》的学问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决心。在儿子韦逞长到十来岁的时侯,就开始给他讲解《周官经》。

白天,她要上山打柴,但不管有多劳累,晚上还要坚持在昏暗的油灯底下教儿子读经。在儿子睡觉以后,她又操起纺车纺线,或抚机织布,好挣得钱来供儿子求学读书。

在宣文君的亲自指导下,儿子韦逞对《周官经》的研究也很有研究,被任命为专门负责祭祀礼乐的官职“太常”。

      338385年,前秦国王苻坚在位。他很重视儒家学问的研究和传播,担心礼乐废阙。于是,便大兴学校,广招精通并能传授周官学的人才。

他把各位经学博士请来,询问有没有人能胜任传授《周官经》。博士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不能胜任。

正在国王失望之时,一位叫卢壶的博士走上前来,禀告国王说:

  “现在,精通《周官经》的学者,的确不多了。我听说,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继承了她家世代相传的家学,是她父亲亲传的,她很精通《周官经》。她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不过,听说她身体很好,耳不聋,眼不花,头脑也很清楚。看来,只有这位老人才能担负起传授《周官经》的重任。”

     秦王苻坚听了,非常惊喜,亲自下诏书,请来宋氏任教。在都城设立《周官经》讲学堂,亲自招收了学生一百二十多人,由宋氏给学生讲解《周官经》。

  在宋氏的刻苦努力下,《周官经》之学不仅得以保存,而且又使之流传了下来。为表彰宋氏的功绩,秦王苻坚赐予她为“宣文君”。

     在封建社会,像宣文君这样有才华的女子并不多见。为了继承、保存祖国文化遗产,她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刻苦钻研,成为不可多得的专门人才。同样也是为了继承、保存祖国文化遗产,她还精心培养儿子韦逞,教授《周官经》,也把儿子培养造就成为专门人才,使《周官经》的研究后继有人。

  宣文君不仅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经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洪绶《宣文君授经图》,宣文君指的是两晋十六国时代的一位女博士
官宣文案‖那些浪漫的跨年官宣文案
官宣文案
【诗歌长篇小说】王军凝||王猛:14
周虓不仕前秦(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之十五)
温柔干净的官宣文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