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教史话”之一百八十九:《名门子弟的座右铭》

  

柳玭(?-888年):唐朝人,出身于唐朝后期高官世家。其祖父柳公绰是著名书法柳公权的哥哥,曾两登贤良方正科。当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处事郑重,所取士人,成名者甚多”。柳公绰的儿子柳仲郢,字谕蒙。元和进士。当过剑南东川节度使、兵部侍郎和刑部尚书。长孙柳璧当过谏议大夫。

柳璧的弟弟柳玭本人,以明经为秘书省正字,由书判拔萃科转为左补阙。历官昭义节度副使、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岭南节度副使、起居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御史大夫、泸州刺史等官职。为官清廉忠正,昭宗在位时曾欲以为相,但为宦官所谗而止。

唐代后期,社会风气很不好,许多权贵子弟不务正业,整天是斗鸡赛马、花天酒地、钩心斗角、仗势欺人。有的家庭,先辈为官正直,不畏强暴,很有骨气;可子孙却是胡作非为,别无其他本领。有的家庭,父辈待人谦逊和顺,家风很好;可到子孙辈,却是为非作歹,家风衰败。

看到这些情况,柳玭感到很有必要加强家庭教育,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不要依仗门第高贵而骄奢淫逸,胡作非为。要继承、发扬柳家的优良传统家风,把自己造就成品德高尚的人。

因此,他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总结柳家世代家庭教育的经验,针对出身门第高贵人家的子弟的思想行为特点,专为自己的子弟撰写了著名的《戒子弟书》。

 

《戒子弟书》

 

(译文)

出身门第高贵的人,应该时刻警惕自己,言行谨慎,严于律己。而不可依仗自己出身高贵,为所欲为。

为什么必须警惕呢?

因为这样的人社会地位高,社会影响大,一旦他立身处世、言论行动上,有一件违背先贤的遗训,其危害要比别人大得多。这种人依仗他高贵的门第,活着的时候,虽然可以勉强维护自己的名誉地位,但死后有什么脸面去见他已经故去的祖先呢?

为什么不可以依赖自己的门第高贵呢?

因为出身门第高贵的人,自己往往很容易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盛气凌人。而且,家族兴旺发达,本来别人就会嫉妒,巴不得你出差错。由于你出身名门,社会地位显赫,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人们自然对你要求过高,责之也过切。即或是你有真实的本领和美好的德行,别人都宛相信。假如你有细微的缺点和过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指责你。因此,凡是承袭世家门第的人,修养自己不能不恳切,要求自己不能不严格,做学问的功夫不能不非常坚实。

人生在世,自己没有真实的本领,却要求别人重用,自己没有美好的德行,却企望别人钟爱。倘若别人不重用,不钟爱,就怨天尤人说:“我是生不逢时呀,当今不需要贤者呀!”这种人正像一个懒惰的农夫,自己马马虎虎地种庄稼,庄稼长得不好,不责怪自己,却反而埋怨老天不下雨滋润禾苗。像这样的人,虽然不想受讥挨饿,但怎么能办得到呢?

我小的时候,曾经听先辈教训,讲解论述家法。我们柳家的家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立身处世,要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立足点,以对人恭敬有礼和不议论别人为本分,以办事兢兢业业、谨慎小心为原则,以勤劳俭朴为行为准则,要把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看作是没有出息的人,把那些性情暴躁、气量狭小、爱与别人在小事上明争暗斗的人,看成是凶险的人。要想家庭兴旺发达,全家人应该相互忍让和顺;要想和亲戚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之间要敬重。要加强自身修养,即或是自己已经具备多种优良的品行,也应该常想想自己待人接物是否还有不周全的地方。虽然自己能做到再三要求自己注意言行谨慎,遇事还应该经常考虑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失误之处。在读书学习时,虽然经过努力,能做到广闻博记,还须看到自己学得不够。假如自己求得功名,应当意识到这是偶然得来,不是长久之事,切莫把它看得太重。一定要克服吝啬之心和骄傲的情绪,这样就能减少自己的过失。

做官要忠于职守,亲自审查公事。惟其如此,才能算得上忠于职守。只有忠于职守,才能服人。这是做官最起码的要求。为官要廉正清明,不接近那些肇事闯祸的人,廉洁自守而不沽名钓誉。做官虽食廪俸禄不多,但不可任意搜刮黎民百姓的血汗;虽然权力大,有权使用公堂上的刑具,但不胸襟狭窄,依仗自己手中的权力发泄私愤。要知道,同时来到的,廉洁和豪富是不相容的。弄不好福会引出忧来,豪富不廉洁也会遭灾。有不少豪门子孙,很不争气,虽然他们的先辈为官正直,不畏强暴,很有骨气。但待到他们这一代,门庭衰落,他们自己只知道一味地犯上作乱,别无其他的能耐。还有的家庭,祖辈人待人谦逊和顺,洁身自好,既无悔恨又无什么忧虑。而到他们这一代,丢尽祖宗的传统,身上常常隐藏着一些劣迹,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才好。像这样的豪门世家,现在已经极度衰落了,在他们的后人中,如果没有真正贤能的人出现,是不可能重新恢复祖先那显耀鼎盛的景况的。

        一个人有过失,不但毁坏自己的名声,使自己遭灾。而且,还会辱没祖先,败坏门风,使家族衰落,危害极大。

    在名门子弟身上,有五种陋习危害最大。你们要牢牢记住,引以为戒。

第一,自己一心追求安逸舒适,不甘心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什么事都干,从不顾虑别人如何议论。

第二,不懂得儒家学说,不喜欢古代圣贤的道理,对先贤的典籍,懵懵懂懂一无所知,也不觉得耻辱,却喜欢妄论当时事以自我解嘲,掩盖自己的无知。自己不学习,知识少得可怜,却嫉妒别人有学问。

第三,对于超过自己的人表示厌恶,对于巴结自己的人,却非常喜欢。只是热衷于嬉戏和空谈,就是不肯下功夫钻研古代的圣贤之道。听到别人做了好事就嫉妒,听到别人有了过失就到处张扬。这种人整个身心都被偏颇邪恶的思想和习惯浸泡透了,虽然他们也标榜自己的仁义道德,家中妻妾俱在,但是,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徒有虚名,他们照样干偷鸡摸狗、伤风败俗的事情。像这样的人,和那些地位低贱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第四,游手好闲,四处游荡,嗜酒贪杯,以饮酒为高贵雅稚,视勤快做事的人为粗俗下流,怠惰成性,自己都觉得积习难改,自甘下流。

第五,一心要谋求高官,为此而讨好权贵显要。这样的人,即使捞到一官半职,也要受到众人的怨恨和猜忌,很少有不垮台的。

上述五种陋习,比毒疮还厉害。毒疮尚可用药物治疗,而一旦染上这五种陋习,巫师和医师都是无能为力的。关于提醒人们戒除这五种陋习的先贤典籍,虽然至今在社会上流传;但近世人们因有上述陋习而跌跤失足的教训,却屡见不鲜。你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一般说,中等以下智力的人,追求上进努力学习的,容易急躁冒进,患得患失,每天都想着为朝廷所重用,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善于审观自己命运、自暴自弃的人,又往往学业荒芜,这不足采纳。

    只有那些智力高的人,能够审视并磨练自己的思想能力,广博自己的见闻,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精通自己的学业。如果能重用他,他能够推行自己的主张;如果不任用他,他就把学问收藏于自身,充实自己。如果不能这样,怎么能够成为君子呢?

 

(说明)

柳家虽世代为官,门第显赫,但世世代代治家很严,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名声。被后人誉称为“柳氏家法”。据《旧唐书》记载:“初公绰理家甚严,子弟光禀诫训,言家法者,世称柳氏。”

柳玭写这样的《戒子弟书》,其出发点还是要维护他们家族的世袭地位。他对名门子弟思想特点和当时社会心态的分析是实际的,深刻的,恐怕当时那些有见地的名门子弟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尤其是作为一个封建官僚,能如此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弟,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该文的思想还是很具有积极意义的,历来被有识之士引以为“名门子弟的座右铭”。

时至今日,这个“名门子弟的座右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很值得官员、富人、社会名流读一读。

 

附(原文)

夫门第高者,可吾不可恃。可吾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门高则自骄,族高则人之所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夫人生世,以无能望他人用,以无善望他人爱,用爱无状,则曰:“我不遇时,时不急贤。”亦由农夫卤莽而种,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义气为凶人。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敬。百行备,疑身之未周;三缄默,虑言之或失。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去吝与骄,庶几减过。莅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廪禄虽微,不可易黎民之膏血;檟楚虽用,不可恣偏狭之胸襟。忧与福不偕,洁与富不并。比见门家子孙,其先正直当官,耿介特立,不畏强御;及其衰也,唯好犯上,更无他能。如其先逊顺处己,和柔保身,以远悔尤;及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此际几微,非贤不达。

夫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唯乐戏谭,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锁刻德义,簪裾徒在,厮养何殊。其四,崇好慢游,耽嗜曲蘖,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己难悔。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权要,一资半阶,虽或得之,众怒群情,鲜有存者。兹五不是,甚于痤疽。痤疽则砭石可廖,五夫则巫医莫及。前贤炯戒,方册具存,近代覆车,闻见相接。

夫中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一不足采。唯上智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著行,舍之则藏。苟异于斯,岂为君子?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古代教子故事—— 言传身教 整束家规
很多王朝没落,都绕不开这个原因
随笔之三十二:《因“家”施教》
从王克王僧辩对话入手,探析南朝覆灭的原因
唐宋高官选女婿各有讲究
唐朝一本奇书,揭开诸葛亮真实身世,怪不得刘表瞧不上诸葛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