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教史话”之二百二十一:范仲淹的《义庄规矩》

 

《义庄规矩》的范氏家族的家规。由宋代范仲淹父子制订,一卷。

何谓“义庄”?所谓“义庄”,是古代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类似于今天的慈善机构,故此以“义”为名。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仁”的践行,从自我修养,扩展到家族,最后延伸到天下。

范仲淹的文名事功,彪炳青史。而其所创的范氏“义庄”,绵延达八九百年。一个民间、家族性的慈善机构,能够延续如此之久,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足见其深广的智慧。

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1050年,范仲淹在平江府长洲、吴县置良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

根据范仲淹亲自订立的《义庄规矩十三条》所载,义庄赡济的内容包括口粮、衣料、嫁娶费用、丧葬费、科举费,此外还有义学、房屋借居、借贷等。总之,几乎涵盖了族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赡济的对象是居住于本乡的族人(子弟中有外出做官的,不算在内),不分贫富,一视同仁。

范仲淹创立“义庄”后,于当年订立《义庄规矩》,刻于榜上,令族人遵守执行。

时间不长,其法渐隳(毁坏)。治平年间,其子纯仁兄弟又续修,增至二十八条。

它以条文的形式,对范氏家族的全体人员规定了行为准则。最大的特点是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奖罚结合。

范仲淹的《义庄规矩》的出现,这是对过去只重视劝谕的中国家庭教育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突破,值得关注。

比如关于奖励:

“诸位子弟得大比(科举考试)试者,每人支钱一十贯;文再贡者,减半”;“如有子弟得解赴者,义庄支官会一佰千,其钱于诸房月米内依时直均克。……庶使诸房子弟知读书之美,有以激励。”

而且明确规定,“并须实赴大比试,乃给;即已给而无故不试者,追纳。”奖励重在实事求是,不奖“无功者”。

关于关于惩罚,条文也非常明确规定,如“诸房闻有不肖子弟因犯私罪听犊者,罚本名月米一年;再犯者,除籍,永不支米”;“对长恶不悛,为害乡里者,告之官府乞与移乡。”

      (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明翻元刊景印原书版)

 

         唐朝中叶以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变迁,使世家大族受到很大冲击,经济地位不稳固。为稳定社会地位,收合族属。范仲淹创建的“义庄”是一种前无古人

的新举措,在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范仲淹创建的“义庄”不但在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范氏家族以科举而兴,又靠荫补、婚姻关系等手段使家族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创置和经营“义庄”使这一家族在两宋时期久盛不衰,维持了较为长久的世家大族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氏义庄何以运转800余年
宋代士大夫家族的秩序与构造
近千年前,北宋名臣范仲淹“搞慈善”,开“义庄”传统之先河!
北宋的仕宦家训
八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家族,为了子孙后代一定要看看!
范仲淹与范氏义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