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对联的对仗(四)

3、以变格论对,主要包括借对、自对、蹉对、侧对和无情对。

1)借对:在使用某个字词的甲相对,又借用该字词的乙相与另一字词相对,称为借对,又谓之“假对”。分几种情况:

①借义对,即借字词的另义与其他字词的某义相对。如联:

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上联的“日”字,此处指日本,但其另义为时间量词,与下联的“年”字相对。这就是“字面相对”的例证。

借义对,清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说:“今时诗文喜用借对,以寓巧思,盖古人三十四格内之假对也。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以‘赤’对‘朱’,以‘子’对‘耶’,‘狼狈’兽名,‘流离’鸟名,此假对之工者,今尚学之。”

②借音对,即借字的读音与其他字相对。如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上联的“沧”字音同“苍”,与下联的“黄”字相对。

陈其元论及借音对时又说:“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盖取‘杨’与‘羊’同音,‘天子居丹扆,廷臣献六箴’……以‘丹’对‘六’,盖取‘六’与‘绿’同音;‘苍箓’对‘诸姬’,以‘诸’为‘朱’,‘皇眷’ 对‘紫宸’,以‘皇’为‘黄’之类,古人传以为工,今则不取矣。”他列举了借音对的例子以后,表示了“今则不取矣“的态度,可以听从他的意见,不要有意识地大量使用,若是巧趣联,偶而为之是可以的。

③借形对,就是只求字形上下相对,不考虑词语的结构是否一致。如昆明五华书院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上联“景行行止”的语意节奏是“景行/行止”,这里借其“景行行/止”的外形,与“糺缦缦/兮”对仗。今不取。

④借声对,就是借字的另外声调与其他字相对。如某地孔庙联:

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联中“冠”字应该去声,此处借其平声与仄声“配”相对。今不取。

⑤借通假字对。如方尔谦贺女儿婚联:

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

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从字面看,“泉”与“酒”可成对,但上联联意却难以理解,原来,“泉”与“钱”为通假字,联意是:两个古钱先下定。

2)自对:就是上下联各自在句中对仗,是对仗的变格,古今联家乐于使用,特别在长联中被广泛应用。这种对法起源甚早,唐代诗人已使用。由于是上下联各自为对,所以也称边对,当句对、句中对。由于律诗的形式已成定格,无论五言、七言,只能有词或词组的自对,比较简单;而对联的字数、句数不受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机动,自对的形式就变化较多。

①单字自对。如灵石韩信祠联:

成败一知已

存亡两妇人。

上联的“成败”和下联的“存亡”为单字自对。实际上,这与“反义词连用”没有什么区别。

②二字自对。如北京故宫三友轩联:

丽日和风春淡荡;

花香鸟语物始苏。

上联之“丽日和风”属自对,下联“花香鸟语”属自对。“丽日”“和风”是偏正结构,“花香”“鸟语”属主谓结构,上下联结构不一致,在自对中是允许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采用自对形式的原因。

③三字自对。如李啸村赠郑板桥联: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上联“诗书画”三字自对,下联“归去来”三字自对。

④多字自对。如海城茅儿寺消夏轩联:

独立感苍茫,北临河水西望鱼山,烟雨晴岚,遥指绿杨城郭隐;

良辰来宴集,坐列群贤游从二客,风流儒雅,时闻别墅管弦多。

上联“北临河水”与“西望鱼山”自对;下联“坐列群贤”与“游从二客”自对。

⑤全联自对。如广州学海堂联: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德论,雕龙文心。

上联自对,下联自对。但全联不是工对,因为平仄失替。

⑥隔字自对。如徐清惠题武城县大堂联:

老吏何能,有讼不如无讼好;

小民易化,善人终比恶人多。

“有讼”、“无讼”自对,“善人”、“恶人”自对,但中间隔了两个字。

⑦跨句自对。自对之词语分散在各短句中,隔开的距离更远。如佚名题成都少柏茶楼联:

一道二开茶,闲话三江四海

西拉东扯事,喜听北调南腔

自对之词分散在两个分句中。

⑧不等量自对,此种自对,或者字数不等,或者物量不等。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每句前四字与后三字自对,字数不等。

明世宗《送毛伯温》诗句: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上联之“麒麟”为一物,下联之“蝼蚁”指“蝼蛄”和“蚂蚁”,一物对两物,不等量自对。此种方法,今人视为不工,莫效法。

自对,古人在长联中被大量使用,其原因是,自对摆脱了联律中的一些束缚,可以完全不管词性、结构,甚至可以不避重字,只要上下联在相应的位置上,以相同的字数、句数自对即可,为对联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但重字必须相应,上联在何处重字,下联也在何处重字。前人乐于使用自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对可以强化对联的整齐美、对称美。一副长联,如果无自对,在阅读时似读其他文体,其对仗的美感,只有仔细对照上下联时,才会体会出来;如果使用了自对,在阅读中就可以直接发现对仗的美感,而不必对照另一幅联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逸聊之乘风也谈对联的落差感
对联科普,喜欢对联的交流一下
对联第十三讲:浅谈变格论对之借对(一)
新春将至,怎样写对联
对联、对句语法技巧的一些知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