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第7期随笔文章:青岛的渔村
 

 

海滨初相见

吴光富

2007年4月9日,我从上海来到青岛,准确的说是到了“黄岛”,“青岛”在本地人看来是专指市内四区的概念,或者还包括城阳、崂山两个区。内心的陌生感始终挥之不去:

 

没有什么比得上你皮肤碧欧泉的咸味道、

梧桐树在夜晚投下的小影子

你的冷在夜里也是这样温柔

像孩子,却也捉摸不透

犹如古代的园林藏着一些哀愁

 

 这是我感觉寂寞的时候写给一个青岛女孩的,也是写给自己不安的心。

 

从上海到青岛

“我离开了这个黄浦江边混乱繁忙的城市继续北行,我乘坐的是一种往返于上海和北方外港的海岸小火轮。一日,烟笼雾罩的崂山忽然升起在海面之上……”,德国传教士Richard Wilhelm 1897年从上海乘船达到青岛。而我频繁的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陌生感始终挥之不去。我离开天津的时候曾说过再也不回到北方城市,此刻却从青岛的流亭机场出来,看见一片片红瓦的北方平房。从上海虹桥到青岛差不多一个小时零一刻钟的飞行时间,在天空上,我读着芥川龙之介写于1921-1922年的《中国游记》。写完这本书,差不多在这五年后,这位1892年出生的才气逼人的小说家自杀了。虽然有些不安,我仍觉得这游记是有些枯燥的,但从中可以看到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没落。《上海游记》一章里告诉我的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东京是很不如上海的繁华的,而这又是今非昔比了。

我们总是试图在改变和除去陌生感,却又可能陷入歧途。我用手机短信给SU写下“温暖的上海”:

又见你,陌生化的微笑

花色连绵就像云朵的消逝

即将的盛夏的陌生化

我比你更不爱这雨季

但我爱这之后的寂寞

还有与你一起自由美丽的呼吸”

SU是我在天津认识的女孩,我决定离开天津的时候,她刚好从法国留学回到她的家乡,带着一种让人几乎无法相信的清纯气息。

 

“海滨遗老”

我在薛家岛去青岛海上轮渡的甲板上,阳光明媚,海鸥漂浮在水面或者尾随轮渡激起的波浪,大海对它们来说也许比山鸟觉出的山林更加宽广。我想出一个俳句意味的隐喻:“山中的小鸟永远不住于大海,海鸟也无意于山林吧”。我大学毕业之后的城市都依着大海,而我却对海从来没有亲近感,我所迷恋的内陆“山水文化”里找不到关于它的记忆。

团岛码头一带是过分的破旧荒凉了,让我怀疑走错了地方,这便是青岛的门户吗?香港路却差不多有点像深圳的深南大道了。我独自一人,从中山公园、海上浴场一路沿海边人行步道走过鲁迅公园。海边的岩石是橘红色的,就像这个城市橘红的瓦,岸边种了很多松树。这边的住宅是依山而建的,一条条石板阶梯小路沿山而上,到处是古老枝桠的树木。别墅星罗棋布,欧式情调的面孔,多是被侵占时期建的,不知其中有多少人情故事。也有一些公寓,甚至突然出现一座中式的宅子,于是很自然的生出在这里租个小屋的慵懒而又俗气了的想法。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海岸小镇的美,多少有点改变我对海的偏见,我忍不住很兴奋地给驻守北京的同学M以及璇打了一个电话,让她们也听一听大海的声音。我们都在改变,或者越来越professional,或者依然根深蒂固的自我,但无不收敛很多。

我曾在一家上海的书店里发现一本施蛰存的日记,繁体竖排版的,我在想他便是一位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了。好几年前我独自一人去山阴路寻访,慨叹无论是鲁迅还是茅盾,他们到底也只是在上海一个角落生活而已。有人曾把青岛和上海相比,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人文风貌。山东东营是黄河的入海口,而在其附近的青岛则是整个山东乃至北方的一颗明珠,并因德日的侵占烙上异国文化的印记;上海作为长江的入海口,同样也有着百年左右的租界文化,它们都是极有活力和现代气息的城市。上海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海岸线却仍未成为一个海滨城市,而青岛由于近现代史上曾聚集着众多“海滨遗老”(他们的故事赋予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记忆),而恰成为另一种“海派”吧。相比上海的十里洋场的都市情调,青岛则隐匿着满清遗老的皇帝梦。一个高调,一个悲怆。

卫礼贤《青岛的故人们》回忆了一些他所欣赏的寄居在青岛的满清遗老,如北京大学的创始人刘廷琛以及他策划复辟的“潜楼”;如康有为;此外还有安徽人周馥和他的第四个儿子周学熙,他们作为逊清官吏开始经商,共同造就了上个世纪20年代北方最大的民族企业,周学熙还曾是山东大学首任监督(校长)。这些寄居青岛的人并非个个如此成功,大多是没落而悲怆的,比如满清的恭亲王溥伟(弈訢的孙子)。

 

劳山餐紫霞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说李白是诗仙是因为其诗,我倒是觉得更因为其本人是“仙”,其中一个理由便是他曾在崂山旅游。“旅游”已成为很俗气的一个词了,它相比于古之游历、游学,实在是俗气得太多。而“旅游”的实质是不俗的,我建议诸位都游一次崂山,沾点仙气,大可不必破山之皮肤居于其上的,颇似寄生虫一般。

红、青、蓝是青岛的城市颜色,其中的“青”就是山之青。不只是崂山,还有星罗棋布的小山坡,可是现在已经太多太多的山体被迫害铲平、千疮百孔。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论是具规模的山还是小山坡,都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应以这些地方建设公园或者公共空间。有一次和同学逛上海的静安公园,数十棵百年大树庇佑着城市人,让他们有片刻清静,离开这个城市的坚硬和躁乱。公园以树木绿化和石头堆出来一座假山自成围合,这是一种对于山的心理渴望,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的体现。

我坐在山腰,大海上生出云雾来,所以看得并不远,或者人的视力也只不过如此。山上的树大多没有长出叶子,仍然是光秃着枝桠,倒是山脚栽的花开得茂盛。在北方除了杨柳,大概往往花先于叶几乎全部盛开的,尤显露多情之态。

崂山也有茶叶,“崂山绿茶”,只是山脚下茶庄现炒的茶叶稍稍嫌贵。这让我想念家乡山上的茶叶来,徽州一带原是产茶的。茶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香味,其味在我看来也是颇有道气的,所谓集天地之灵气的生长。

                                        

青岛的渔村

几乎是沿着唐岛湾的东岸,越来越偏僻的,有一路公交车一直驶到鱼鸣嘴(应该是“嘴”而非粤港式的“咀”字),这座小岛上大概有四五个小渔村。有一部日本电影《天堂的来信》,讲的是发生在日本竹富岛的一个故事(准确的说应该是朴素的竹富岛与东京两个空间设置之下发生的动人故事),一个叫风季的女孩对母亲的爱恋。她的母亲从她小时候就离开这个小岛去了东京,此后一直没有回来,风季和她的爷爷一起过着简单的生活。当然“父亲”在这部片子里也是早就死了的,这样的一个情感的片子是不宜出现“父亲”这种角色的。风季这个没有母亲陪伴的小女孩一天天长大,让人是那么的怜惜她。每一年在风季生日的时候母亲就会寄来一封信。一直到风季长大了,她独自一人离开竹富岛去东京寻找母亲。充满朴素生活与情感的东方岛上生活,不是西方的浪漫,也不是《异教徒》电影中的私人海岛祭祀仪式。成年的风季由苍井优饰演,一个85年生的女孩。

然而鱼鸣嘴的渔村其实很小,并非是供游人参观的,因为这里除我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游人,甚至连一个行人也见不着,我的出现似乎还引起了山坡农场上两三个工人的注意。橘红色瓦使得海岸边的平房显出平和的优雅,宁静的米黄的墙壁竟被海蓝调的那么温和。这里宁静的让我感到担忧,虽然是这么的风和日丽,大海的广博也被染上了柔美,这边是灵山湾了,然而我又一次将自己置于陌生之地。

沿着环岛公路的人行步道一路走,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地方。我看见海面上的小渔船,渔民摇着橹,让我颇有一阵欣喜。除了鱼鸣嘴聚居着村民之外,沿岸一带也有几处独立的小平房,那真的是悬靠于海的感觉了,海浪声声,院子里躺着懒洋洋的一条黄狗。在我的想象中,一种恬静、平民化美丽的海岛生活,除了有花、篱笆和传统,还有朴素的信仰,有安闲的老人,有邻居之间的真诚关切,无处不洋溢着一种高尚的朴素。

我写这个短文的时候是看过地图才知道我所走过的地方,这之前是基本无所知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不知道自己来的是什么地方,也几乎没见到一个人,无论景色有多美,也都略有一点担心。不过我奇怪的是这么美的地方竟然没有人来,大众的乐趣也就是如此吧,中国人缺乏探险的精神,仅对旅游地图上的少数景点趋之若骛,环岛公路上,连车也很少见。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海,这样的村子,这样的几乎一个人也见不着。一路我寻找着更多美景,同时也是如此接近孤独与往事。于是我很想跟人说话。一个坐在装满废品三轮车旁边的大妈,我上去和她搭讪,问前面是不是银沙滩,她说是的,再翻过两个岭子就是了,然而金沙滩还是很远。她很友好,我问她是不是本地人。她并不是本地人,然而为什么来到这里呢?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爷,大概是她的老伴吧。此外就是看见一个骑着三轮,喊着喇叭挨家挨户收买什么东西的人,他的声音响起在这个小岛上,让人感到亲切。海岛上的房子都插着红旗。

从鱼鸣嘴至少半个小时才到月牙湾,此后是连三岛。这里不是工业化的港口,沿岸有渔民围起海水来养鲍鱼。两三点钟的时候有一个治安巡查员倚靠在他的自行车旁,他告诉我这里就是银沙滩了。他原本在开发区一家国有企业厂子里工作,因为效益不好退下来了,这个中年人是薛家岛人。本地人以养鲍鱼为业,也有很多是在区里上班的。因为拆迁倒是很多人分了新房,这让他们仍然过着平和、富足而悠闲的生活。唐岛湾建了一个滨海公园和游艇码头,滨海大道再北是长江路,算是唐岛湾的西岸了。长江路上集中着区政府的办公楼、法院、海关大楼、艺术中心等,高楼林立,几乎全部是新起的,有点深圳的感觉。还好是更高的山和这样的大海让它们显得较为平和。在开发区这样的地方生活并不快乐,商业配套还很落后,一种真正意义的都市繁华或者成熟的度假生活都是没有的。沿东海路往崂山去,一路都是海景豪宅,商业却是由零碎的小底商点缀着。

八大关一带也只是剩下古老的房子和树木。银沙滩上人很少,有一些情侣。沙细而柔软。这个时候大概又是颇让人感叹自己的孤独与往事吧。过了一会儿,来了好几组拍婚纱的,大海的浪漫是那么的迷人。又在鱼鸣嘴下车,看见的东面一座山是小株山。

夜晚,路上梧桐树叶的嫩绿是如此可爱,影子斑驳落于一地。

 

岛城的初夏

 

暴雨之后的天空

一轮明月干净得有些让人伤心

像花在夜里盛开

仿佛蕴涵着你的气息

我依恋的温柔

语言的、身体的、无所不在的

以及年纪轻轻的

绵绵无尽或者幽幽的遥不可及

  

下午已经是乌云密布了,电闪雷鸣,海边密布着危险气象,然而这大概也比不上皖南夏季雨天的狂暴与生命力的骚乱。外地人对青岛的城市渴望莫过于有一处度假的居所并且离海尽可能的近,但青岛本地人并不愿居住的离海太近,太近了湿气重,若在这样的狂风暴雨天气,倒多了一层被自然恐吓的意境。

一阵雨过后,这个城市呈现足够的凉爽。我第一次落寞的感觉到一个滨海城市的初夏的雨,不同于我在另一个海边城市深圳那迷惘的一切,那边的一个同学对我说过她有同样的悲哀。

滨海城市的风大得足以将人吹走,深圳的夏雨之后湿且闷热,青岛则不然,就像世间的平静也许没有比得过一望无际的海面以及这雨后的明月。这些让我感觉陌生,我所想念的反而是深圳那种湿润的热了。

透过窗户看见天上突然出现的明月,想着在异地的人,过去我们如何亲密,如今却仿佛在不同的世界里。鲁迅曾说过人类的灭亡是一个大的悲哀。对于我而言,这干净的月亮在雨后神迹一般的出现也让我感觉到悲伤。天空是寂寥的,明月的悠久亦是在文明中被悲戚的,花在夜里的开放也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啊,但是美的不也就是寂寞的吗,仿佛《红楼梦》说的就是一个寂寞的故事。一种遥不可及的梦甚至可能让我的心进入一种绝境。

 

2007-6-3

 

 

PS: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但在第7期的《看中国》只刊出了其中“青岛的渔村”一段,是由于杂志的篇幅限制。在此登录全豹,共飨美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遍中国》之山东省青岛
青岛最美的10个渔村,小编准备去了
青岛深秋去哪玩?7大爆红线路 12个特色公园 51处免费景点!
青岛最美的17个乡村,起码有10个你都没去过!
青岛8个近郊游网红景点5处采摘地 10座免费公园,五六月份用得到
青岛这10个小渔村99%的人都没去过,风景美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