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诗论。诗词创作技巧[ 原创]
      如:《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是苏轼表面上写花的影子被日收月送的自然现象,实际上是写诗人被谪贬
而感怀不满的情绪。
(三)兴。
   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也。先说他物,由于他物的触动,引起感情的抒
发,一般放在诗的开头。
     如《喜外弟卢纶见寄》: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看到风雨之中残衰的黄叶老树,引发起对自己年老力、生活无计的痛苦的感
受。
(四)夸张。
   有时强烈的感情,费尽笔力也写不出来,一用夸张便可得之。
     如李白的《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是夸张,之所以极度夸张白发,是言愁多也。
(五)问答。
   问答可以突出表现思想感情,增加情趣。有的问而有答,有的问而无答。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问答艺术很多,可增加诗的感化力,一句啃着主题。
(六)拟人。
   把自然界中的无知之物赋予生命或情感,使之为自己的创意图服务,也叫“人格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江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青)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
   ——其实,花不会溅泪,鸟不会惊心;江不会留客,草不会送马;竹不会喜雨,山
不会爱夕阳;云和花都不会想,是诗人想的,是人格化的。
(七)议论。
  就是在诗中说理或发表议论。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江中的遗物—折戟,联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情况。作者认为如果周瑜不巧得
天时、地利,击败了百万曹兵,东吴政权必定灭亡,大小乔早被曹操掳去置于铜雀台中
了。诗人心中所感,发为议论,借以抒怀。
(八)含蓄。
  诗贵含蓄。欧阳修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诗外。”司空图说:“不着一字,便得风流。
”这是一种塑造形象的功能,实则不尽,虚则无穷。如李商隐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诗人在四川写给家中妻子的回信。全诗虽无写旅途的清苦和孤独,但短短的四
句,却足以发人联想。首句是答妻子的话何时归来,说:“未有期。”含有不尽的凄
楚。接下来写景,凄风苦雨连绵不断,寂寞尽在言外。三、四句写得格外深沉,是人不
说对妻子的思念,却写到何时才能团聚,剪烛西窗,彻夜长谈,结束这令人愁肠寸断的
旅途生活?此诗言语简洁,精炼,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感情。含蓄能给读者提供
再创造的空间和条件,也是尊重读者的一种表现。
(九)对比。
   把两个对立或截然不同的人和事,放在一起来描写叫对比。要把描写的事情和感情
鲜明的表达出来。
      如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用对比方法写得深刻形象。没有“朱门酒肉臭”。就没有“路有冻死骨。”
      再如朱淑珍的:
      “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夜元宵时,月与灯依
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衣袖。”
  去年灯好月圆人团圆,今年灯月依旧,只是景在人非了。触目伤怀,情真意切,也是
一种对比的方法。这种写法更真切、鲜明。
(十)递进。
   使思想感情更深远一步,能使诗意曲折含蓄,韵味悠长。
     如王之涣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把景物写得很清楚了,却又推进一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种写法要一
步扣一步,增加逻辑性。
(十一)衬托。
   是运用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更能突出主题思想。如唐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上黄鹤楼,远望长江、汉水一带,晴空万里,绿树芳草,景色宜人。这种景象
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前两句为后两句期衬托作用。
(十二)白描。
   白描是一种绘画手法。用于诗中,就是作者不去凭借多少形容词和比喻,不着浪漫色
彩,只根据主题需要,把有关事物直接写出来。如刘长青的诗云: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天晚时分,暮色苍苍,冷云低垂,苍山昏暗,寒风冷雪侵袭着这贫苦人家。听到狗
叫于柴门之外,见于人归于风雪之中。作者运用这种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山村雪夜
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形象鲜明,使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
(十三)倒装。
   要把强调的事理和感情,提到句子的前面去写,或者根据平仄安排的需要,把这种调
换句子次序的方法叫作倒装。能够突出重点,加重语气,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如王维《山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顺理成章的应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但诗重在表现感受,况且浣
女在竹林之中,渔舟在莲叶遮蔽之处,起初未见。倒装来写,更为真实,更富有诗意。
(十四)数字。
  在诗中恰当的运用数字,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明确清晰,增加诗意。
     如代淑伦的:
     “十年多难后,一醉几人同。”
    杜甫的:
    “洛阳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白居易的: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王维的: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又如毛泽东的《送瘟神》:
   “千树薜苈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望一千河。
     天连五岭银鋤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句句嵌入了数字,吟咏起来,更形象、更逼真,更富有诗意。
(十五)叠字。
  在诗中运用叠字,对渲染思想感情,加深艺术概括力,突出形象,加强声律节奏,都起
着独特的作用。
     如李清照的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白居易的:
    “依依袅袅青青,勾起春风无限情。”
   毛泽东的: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李白的:
  “一叫一回肠已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就是因为这些叠字,加深了人物的思想形象与情
感,写得何等深密与清楚。
(十六)设景。
  也叫造景,为了诗意的需要,可以造景,使景为诗意服务。
    如韦应物的《除州西涧》最后两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人家舟自横。”
据考,除州西五涧,备有一条小沟,但无水,更不用说:“舟自横”了,为了诗意和感情
的需要,诗人自设一景。
    如杜甫的《过华清宫》: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实际上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年十月与次年春在华清宫度过,夏进贡荔枝时,他们已经回
长安了。以上两则都与事实不符,
但在诗词艺术创作上是允许的,可以理解,因为只要有“春潮带雨晚来急”。“舟”横在
西涧还是北涧就无关紧要了。
只要有“荔枝来”的事实,在华清宫吃还是在长安吃都可以了。
(十七)寓意。
  诗人移来眼前景物,抒发感情,真情实感流露于景物之中。
     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以浓厚的笔触,渲染特定的环境,反衬独特的形象,寄托曲折的寓意。从诗面上看,
描写了一幅风雪垂钓图,实际上
诗人寓情于景,是永贞年革命失败后,严酷的政治局面在世人思想上的反映。隐现着诗人
“性又据野,不能摧折”的身形,寄寓
着作者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现代诗人黄毅顺的《毡子》,诗云:
     “几片鸡毛想上天,结交借重小铜钱。
       举目更恭风筝好,平步青云一线牵。”
  寥寥28个字,对官场丑态刻化得入木三分。毡子是借助小铜钱压底而得势的,风筝借一
线牵动才可青云直上。这对靠金钱和一线牵关系飞黄腾达者,是一个尖锐的批判。
(十八)练警。
“警”是警策,也叫“警字”,“警句”、“诗眼”。在一首诗中,有一字或一句用得好,
可使全诗生辉,有句话说:“律诗贵在严谨,绝句贵在出警。”。律诗的严谨,一是把握
好对仗,二是运用好起、承、转、合。绝句想成为精品,不出“警”是不行的。绝句出警
视练出来的,主要是练好动词。毛泽东诗词共收录56首,其中有40处用了“飞”字,一个
“撩”字,把诗引活了。“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既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的月
夜苍茫景色,又衬托了诗人闻到亡国之音后迷惘的心情,这些都是动词起到了作用。王力
老师说:“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练字就是
练动词。”动词练好了就出警。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个“闹”字,就把一个
百花怒放、鸟语花香、流水潺潺、莺歌燕舞的美好春天给“闹”出来了,没有任何一个字
可以取代它。苏东坡是个大学问家,他写的《有美堂瀑雨》,几经修改,出警一句:“天
外黑风吹海立”,这个“立”字可以与“闹”抗衡,使两峰对立,雄伟感人。“立”起来
的大海,像一个力大无穷的巨人,便人惊,便人骇,它的气势之大,境界之高,不仅使我
们敬仰东坡先生崇高的精神,而且敬叹他那如海的才华。就是杜甫的“江间波浪兼天涌”,
也应让他三分,这是千古名句。
(十九)情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说明“诗主情”的道理,没有情就没有诗。
宋代人贺方回的《鹧鸪天.阊门即事》是怀念亡妻的名作:“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
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陇两依依。空床卧听
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三、五两句连用连理枝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象征作者丧偶,刻化出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催人泪下。夜雨敲窗,一灯如豆,空床辗转,物是人非,妻子“挑
灯夜补衣”的纯朴形象宛然在目。这首词,与潘岳的《悼亡》、苏轼的《江城子》并传不
朽,同一真挚,
沉痛见称,具有永恒的魅力。《浣溪纱.接约》也是如此:“尘镜重开理晚装,两蛾淡淡为
谁长?裙衣细捡费思量。几许心期经错误,一丝情分暗收藏,黄昏渐近渐彷徨。”
“黄昏渐进渐彷徨”,活画出女词人赴约前的微妙心态,并带有浓浓的情谊。
(二十)格高。
   诗品取决于人品。好诗词,能反映出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熊鉴的《庆澳门回
归》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之情,人品自现:
       几代移民北望痴,中原不见动王师。
       千双虎眼盯孱鹿,万里狼烟醒睡狮。
       尽瘁初闻诸葛誓,开怀又读岳飞词。
       荷花喜共荆花放,吐艳喷香正此时。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是广为流传额名作: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可与包拯名垂青史。这
是他十七岁时写的一首《石灰吟》,表达了他的
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于谦的人品、诗品,永远是我们学
习的榜样。
  以上是二十种表现手法,如果用好了,就可以增加诗的色彩,成为精品。除此以外,骇要
正确地运用语言,精心构思,巧妙安排,反复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堪称“绝妙”的古诗词
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手记五)
近体诗基础知识之一
《诗词津梁》十三 对仗的种类
古典诗八五律第十一讲
中国诗学理论讲座之诗歌语言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