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门外谈诗》之第二十八: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七)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八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七)

 

写诗要用“诗家语”

                     ---第七讲:学诗门径,由浅入深(下)

 

 

      戴复古淮村兵后》: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续前]

 其三、三拖一递进。

 

          戴复古《淮村兵后》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这首诗的前三句各自成镜头:“小桃无主自开花”是一个镜头“烟草茫茫带晚鸦”又是一个镜头“几处败垣围故井”是第三个镜头三个分镜头,由这首诗的尾句“向来一一是人家”将其串起来,形成一组支离破碎的兵后田园图》:无主的小桃、茫茫的烟草、破败的墙垣...这些地方,从前都是“人家”所在啊,如今什么都不是了!读诗至此,不由人心碎。

 

其四、一拖三递进。

     

          谢枋得《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谢枋得《花影》(一说苏轼)诗,是由“重重叠叠上瑶台句作为“总领,带动后面三个并列句递进这首诗意思是:“几度呼童扫不开”的是“重重叠叠上瑶台”的花影;“刚被太阳收拾去”的也是“重重叠叠上瑶台”的花影;“却教明月送将来”的还是“重重叠叠上瑶台”的花影简言之,后面三句,都是围绕“花影”来展开的。这种结构比较少见,谓之“一拖三递进”。

 

其五:三夹一递进它是并列与递进二式的一种组合。“三夹一递进“递进句”夹在中间,既不领头,也不煞尾。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这首诗有三个望湖楼景色不同阶段的独立镜头,分别是:第一个黑云翻墨未遮山”阶段;第二个白雨跳珠乱入船”阶段;第三个是望湖楼下水如天”的阶段。这三个镜头各自独立,又层层递进,一脉相承。这首诗只有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不是望湖楼景色中的任何阶段,是用来串联三个不同阶段的穿珠之线。这种三夹一递进的形式,是大诗人苏东坡首创。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五法、回环式   

其特点是:回环式又“连珠体”,它的结构不依常格,回环重沓,是一种不常见的形式

 

          方岳《梅花》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这首诗围绕着“梅”、“雪”、“诗”三个字回环重沓,别有意趣。通常情况下,诗人很避免重复,而本诗却采用了“重复”手法,这种有意识地“积极回环”,“重沓”。这种手法不仅合律,而且抢眼,属于一种非常巧妙的“珠”格式

“联,又叫蝉联、顶针、顶真等。它是我国传统诗词和对联中经常采用的修辞格式之一。其特点是:将上句末尾的词作为下句的开头,前后承合,上递下接,能产生一种气势连贯而下的艺术效果,就像串了一挂珠子一样。举一副对联:“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

“复沓”,又叫复唱、反复。它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其特点是:在句子和句子之间更换少数的词语,却能够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注意等艺术效果。采用复沓句,通过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比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上面所引用的方岳《梅花》诗,是“整首回环”的实例,下面再举一个“半首回环例子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中,前两句梅雪争春未肯降,诗人搁笔费平章”是一般的起承,而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和“雪”二字构成了一种回环重沓的形式,所以我称它为“半首诗回环”。这种“半首回环”式,相当于律诗“颔联”的对仗句。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卢梅坡《梅花》这首诗看作“混合式”之二起承带并列递进相当于律诗的前半段”,它特点是:将两个单独的镜头放在诗的后面,就像秦观《春日》诗那样

          

第六法、问答式     

严格地说,问答式已经算不得一种结构模式,而只是诗诗歌的表述方式之一。由于古诗中经常使用,这才与前五种方式并列。“问答式”常见形式有以下四种,它们是:

其一、自问自答;

其二、我问你答;

其三、只问不答;

其四、只答不问。举例如下:

 

其一、自问自答

 

          朱熹《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中,前两句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是自问。诗人所问的问题由谁来回答?“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显然作者自问自的。这首诗没有什么起承转合,突出特点是“自问自答”。

 

其二、我问你答

 

        孟浩然《问舟子》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孟浩然《问舟子》这首诗,开头两句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是作者向舟子发问;接下来的两句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是舟子的回答。舟子回答的是:“我们最好在附近的湾头里休息一晚,等天明再走因为前面的‘淮里’风浪很大

 

其三、只问不答

 

        王维《山中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诗中,诗人王维所问的是“寒梅”到底著没著花?但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因为诗人问家乡的梅花开还是没开,所要表达的是“思乡情感”,这已是已经暴漏无疑的了。由于这首诗的重点不在梅花开还是没有开,所以不需要回答的。你一旦真的回答了,反而会冲淡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浓烈乡情。只身在外”的诗人,他关注家乡的一切事物,甚至留心窗前梅花开还是没有?这个“细节”的描写,小中见大,抒发了游子的浓郁乡情。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是一首只问不答”的例子。古时候主人邀请客人,当然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打电话或发短信,通常是让人将请柬送到客人手白居易的这首诗,实际上起到了“请柬”的作用好友刘十九收到这首诗一定会如约而来的。这是因为,白居易非常了解自己的好朋友,所以根本不需要回答。

 

其四、只答不问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首“只答不问”的小诗,是不常见的仄韵体五言绝句。本诗所描写的是贾岛在山中寻访友人的一个小小片断。这首诗中,贾岛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避开了繁琐的细节描述,只是信手拈来古松下童子相遇时的一段问话,稍加剪辑,便勾勒一幅情景相生、极尽变化的水墨写意图。全诗只有20个字,其中14个字被用来童子的问话诗人的安排,似乎有点喧宾夺主,但读者正是从童子先是含糊(师采药去)继而明朗(只在此山中)最后是一脸茫然(云深不知处)的答话似乎“到了诗人贾岛那种“一句紧一句的追问,体会到诗人十分“渴望见到隐者急迫心情。另外,诗人贾岛在这首诗中也没有直接描写景物,只是泛泛的提到“松下”、“云深”这两景物本诗中的“曰“下”,足见松之高古;曰“深”,言明山之远大。这种“实虚相间”的手法,不正透露隐者所居住之,是那样的古木葱茏、云霞缭绕吗?诗人贾岛的这种轻描淡写避实就虚,不正是“不言情而情在其中”吗?这首小诗举重若轻,“未写景而奇景自见一下子将读者引进了迷人的妙境,真不愧神来之笔!

 

今天我讲了“如何写绝句”这个专题中的《绝句六》,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绝句六法》不但讲了学习写绝句的六种基本格式,而且兼述了律诗的颔联、颈联以及“对仗”这个问题。对于《绝句六法》,初学者可以葫芦画瓢,里手行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必须说明的是:本人只会分析、串讲诗词而不会创作诗词,是典型的“君子动口不动手”。所以,我恳请大家多多包涵,并希望得到诸位批评指正。谢谢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云诗词第237期:熊东遨,绝句法浅说(三)超高阅读量的文章。
《夜雨寄北》赏析
三首描写春草的绝句,想象丰富,回环入妙,令人拍手叫好
近体诗基础知识 ( 讲座手记 下)
我所经历的八十年代
若蝶衣之美,不堪手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