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小说《过 河》鉴赏

                      

                                               周 

  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20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线或无底的深渊。

  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出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顽固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脚踢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线。

  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座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20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骑走。

  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至少有80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进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明她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搀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累,竟然狂妄地要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机气喘吁吁而不能,她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儿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转不能。它小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的转化为前进的力,嗒嗒地跃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此事发生在1972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就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杨晓敏鉴赏】

 

 

  周涛曾以写边塞诗名动文坛,后来改写散文。雪山,草原,戈壁,马群,人,雄浑壮阔的西部边疆风光,融入作家对人生与自然的思索,在周涛雄健飘逸的笔下,汇成一支支极具西部风情的生命赞歌。周涛的有些人物散记皆可视为优秀的小小说。

  《过河》是周涛的名作,被收入各种散文与小说选本。一篇不过一千三百余字的精短小品,写得波澜起伏气势逼人。一次偶然的牵马过河的生活片断,作家却从中开掘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相处的真谛,给人以生命的思索与启迪。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是思想立意、智慧含量、艺术品位的综合考量。《过河》这篇作品,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堪称典范。要牵一匹青灰色的马过河到对岸酒厂去,一条并不算太深的河却在马的眼里成了天堑,软硬兼施用尽种种招数都不能消除马的恐惧让它成功过河,最后只得去求助于河边一位又老又弱的哈萨克族老太太,让人倍感神奇的事情发生,老太太骑上马背,瞬间神情四溢,马如得冲锋号令,义无反顾地踏入河水到了河对岸。

  从文章的立意来看,这无疑是一篇立意高远的文学作品,作家借过河这件寻常小事吟唱的是西部草原上的自然赞歌。马是一种特别有灵性的动物,与人的关系也常常超出其他动物。面对一匹马束手无策,是因为在的眼里,马就是一种普通的载人工具,是牲畜甚至是畜牲;年迈体衰的哈萨克族老太太却能轻松自如地驾驭那匹马,是因为她与马之间有一份相通的气息。在草原人的眼里,马是他们游牧民族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像熟悉自己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一样熟悉马、爱护马。一生都在马背上成长的女人,深谙马的脾性,而马也视他们为生命中真正意义的主宰。所以,老太太能解开马内心世界的密码,既而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它。

  此事发生在1972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就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文章的结尾颇有深意。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自然环境,也是对主旨的点明与深化。正是在那样的天山、草原上,在那样辽阔苍茫的天地之间,才会有老太太和马那样让常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故事。

  文中采用对比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年轻力壮与老太太的年迈体衰,马在面前的桀骜不驯与在老太太面前的心神相通,给读者留下层层悬念,最后的结尾,似是不经意的一点,却韵味尽出。充满诗性质感的语言自然也是这篇作品的亮点。自然环境的壮美,马的个性与飘逸,老太太衰弱及其瞬间迸发的力度,都是通过作家精彩的语言描写来传递的。

  周涛多年的西部边疆生活经历,让他有机会亲密接触西部边疆的山水风光与风土人情,其笔下文字自有一种西部边塞的辽阔雄健之美,他对生命的关注则又为其作品注入一种人文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愿你拥有一匹爱马,可以踏进心中的草原。
黄昏里的马(二首)
【湖南】付顶烨《我是一匹马》指导老师:张楚晨
马,我的朋友
知青往事:风一样的经历
[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