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谈古代诗词的艺术特征

我们常说,古代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因而,也具有独到的艺术性。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性,我认为,主要是用想象来塑造形象,用夸张来突显形象特征,用含蓄暗示思想情感。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性,描写的夸张性和意义的含蓄性三大特征的共同结合,表现出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意境。

一、丰富的想象性

没有想象就没有独到艺术形象。毛主席说:“诗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也就是说,诗歌创作需要形象,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就是诗歌而言,它同其它文学艺术一样,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是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体现其主体能动性的最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人们在头脑中根据现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而诗歌和散文、小说、戏剧等相比,更具有丰富的想象性。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诗歌。

比如,汉乐府《上邪》写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这首诗歌是写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倾心相爱的男子爱情的表述。由于这位姑娘为了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就通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并借助自然界中无法存在(实现)物象,深入情感而表达了自己爱的决心。

再如,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登上碣石山,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浮生联翩。诗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在想象中描绘出宽广、磅礴的大海形象。从而表达了诗人曹操那宽阔无比胸怀,远大抱负。

二、描写的夸张性

修辞学上说,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修辞手法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夸张手法是不可少的。例如李白的《南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歌中,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长呢?原“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诗人借以表现自己愁之深,接着写道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但照应了“白发”,更深层次地表现出壮志未酬而人已老的一腔悲愤之情。

二、描写的夸张性

修辞学上说,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修辞手法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夸张手法是不可少的。例如李白的《南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歌中,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长呢?原“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诗人借以表现自己愁之深,接着写道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但照应了“白发”,更深层次地表现出壮志未酬而人已老的一腔悲愤之情。

我们再看李白的传世名篇《蜀道难》:(节选)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其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这之所以激荡读者心弦,就是由于它的极度夸张。然而,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了上蜀道真比上青天还难,从而表现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而且通过蜀道之艰险雄奇来突出表现了诗人仕途坎坷处境。

杜甫虽说是现实主义诗人,但其诗歌也缺少不了夸张手法。比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也写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两句诗人在对比中,运用了夸张手法,淋漓尽致地揭示了战争的严酷和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给劳苦大众带来深重苦难。

再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不但是移情手法,也运用了夸张手法。不但人感时伤别,而且连花也为之掉泪,鸟也为之惊心。可以说,夸张到这样的程度,足见都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之深重。

再举杜甫的《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

其中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二千尺”就是运用了夸张手法。世界上哪有这么粗、这么高的柏树啊!诗人用夸张手法描写武侯祠中古柏,意在象征诸葛亮人格的伟大,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崇敬之情。

三、意义的含蓄性

人们常说:“诗贵含蓄。”也就是说,诗词不能写得太直、太露、将想说的说白了、说完了,而是要给读者留下回味、想象的余地。也就是所谓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一文中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可以说,中国诗歌从鼻祖开始,就讲究这种含蓄蕴藉。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表达上很注重含蓄的。我们都知道,唐明皇夺走儿子寿王的妻子杨玉环,册封为贵妃,按封建礼法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已经违背道德规范,而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却这样写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里诗人回避了一些不必要说出来的丑事。

就这同一题材,李商隐对此就更加含蓄,他在《龙池》中是这样写的: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前两句写唐明皇赐宴兴庆宫,龙池上云母屏开,宴饮作乐时,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而后两句写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我们都可以想象“薛王沉醉寿王醒”中为什么一醉一醒?这里“薛王沉醉寿王醒”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可以说,这含蓄到不得不让人深思的地步。
   
杜牧的诗在含蓄蕴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诗评家把他和李商隐,并称为晚唐"李杜"。他的一些狎妓诗,思想性和格调并不高,但艺术上却很出色。他在离开扬州与相好的歌妓分别时,写了《赠别》二首:第一首写道: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第诗歌中没有用你、女、花、美等字眼,却把歌妓的年轻美貌写得美妙绝伦。身姿轻盈,芳龄“十三余”,好似“二月初”待放的豆蔻苞;在那富丽豪华的扬州十里长街上,高楼美女如云,而“卷上珠帘总不如”她。诗人对这个女子描写得多么含蓄蕴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第二首写道: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歌中,没有用悲、愁等字,却把惜别之情写得委婉尽致。前两句“无语胜有语”,后两句将“烛芯”变成了“惜别心”,而且“替人垂泪到天明”,通过这含蓄的形象,将其悱恻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来。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想象乃至幻想,进行艺术夸张,含蓄蕴藉的把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情感蕴含在形象中,从而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
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
诗词的修辞【二】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一
怎样运用夸张性的手法,把景物放大缩小来进行写生
李白的这首诗,看起来不符合常理,实际上是妙笔生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