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中国古代诗歌风格

  

1、什么是诗歌的风格?

诗歌的风格是诗人的一种审美能力,它以诗人的德性、气质为基础。由于诗人不同的德行和气质,所用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也是不同的,当然,诗歌风格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是风格?何力主编的《写作辞典》上说:“风格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如前人评价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风为“飘逸”,杜甫的诗风为“沉郁”,也就说,“飘逸”、“沉郁”便是李白、杜甫”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就词来说,明张綖说:“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禎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他们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主要艺术风格。前代论词者多崇尚婉约而以豪放为别调,近世论者则有独推豪放为积极而以婉约为低靡。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这与“豪放”,宋初李煜在《浪淘沙》的中写道:“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
  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又其《与鲜于子骏书》云: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子,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2
、风格形成

一个诗人的风格的形成原因是多元的,这与诗人个性、经历、素养、理想以及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李保均在《写作艺术论》(四川大学出版社)中所说的艺术风格的写成取决于以下因素:

(1)       他所处的时代条件和他本人生活环境和经历;

(2)       作者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人生态度和倾向;

(3)       作者的文学修养,特别是他所受到的文化影响,对其风格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4)       作者个人的气质、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

(5)       本民族的语言、民族性格的总体特征和民族生活习惯、风俗等特点;

(6)       作者写作时所选取的题材、体裁和创作方法。

下面,我就用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例,从个人才情秉性、所反映社会方式、意象的运用来看形成不同风格的原因。

首先,不同的才情秉性

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过:“少游钟情,故其诗酸楚;鲁直学道休歇,故其诗闲暇。至于东坡,则英特迈往之气,不受梦幻折困,可畏而仰哉。”意思是说,秦观的性格多愁善感,心性脆弱,所以,诗歌就表现出“酸楚”的风格;黄庭坚(字鲁直)因为老庄道家思想领悟很深,能够顺应自然,处变不惊,所以,诗歌表现出从容不迫的风格。而苏轼以其旷达乐观的处事态度,屈身自如,随遇而安,所以诗歌往往表现出豪迈脱俗的风。这些都是他们各自诗歌的不同风格表现。

当然,大家比较熟悉的杜甫和李白,由于他们之间的性格秉性不同,其诗歌风格的差异都是明确的,即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表现出飘逸洒脱的风格。

再次,反映社会方式不同

诗歌中运用了不同的反映方式,也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也就是说,即使具有同意的思想情感,但在表现上方式存在差异,其风格也是不同的。

比如,李白和杜甫,都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思想,但在表现方式上不同,其诗歌也就自具有了不同的风格特征。

诗人李白以宏阔的气魄,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反映社会的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的诗歌,而他的诗歌现出了雄奇奔放,色调瑰玮约丽,语言清新流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

而诗人杜甫,因饱经忧患,面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看到了唐王朝由盛及衰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其诗歌表现出沉郁顿挫,语言深沉多变的风格。

再次,选择意象不同

诗人选择意象取决于自己的品性和个人的气质。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因为,在选择意象时,往往也是不同的。

1)意象意义差异

就李白来说,所创造的意象就富于勇猛的特点。如,《上李邕》,李白就在大鹏身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大鹏可以自由的,任意飞翔在天地之间,不受任何拘束,表现了李白的个性。如,《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终天吹兮力不济。”李白是在对大鹏的哀婉中感叹自身。除了大鹏以外,李白借助苍鹰、猛虎、千里马、凤凰等来体现自己的个性,抒写自己的理想。我们从李白诗歌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疏朗的、超越现实生活的意象来看,就可以感受到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

就杜甫来说,诗歌的意象富有生活或者变态的特点。这些意象且有浓郁的忧虑色彩,反映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如,“凤凰”,在杜甫的诗歌中就不像李白诗歌中的凤凰不与群鸡为伍,象征了洁身自好的隐者,而是善良、仁爱,简直就像替众鸡受难的圣贤。在《朱凤行》和《凤凰台》中都体现了这种沉郁的风格。病柏、病马、病桔、病楠等是最能体现杜甫诗歌风格的意象。它们或象征国家的破败,或讽刺君王的奢侈,或比喻闲人被弃,或悲叹生灵涂炭。这些意象都是有深沉蕴藉的特征。

2)意象虚实差异

虚实意象的差异就是在运用意象时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表现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意象。表现的方法不同。李白诗歌万象皆虚,其意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因而,他很少对生活细节作细致的描写。诗人驰骋于想象空间,穿插于历史神话、梦境、幻境,用一些表面看来毫无逻辑联系的联想,拼接成艺术图画。这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远别离》、《梁父吟》等诗中有所体现。正因其虚拟性特点,李白的夸张是大胆的,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等。李白的想象是奇特的,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因此,想象的大胆和奇特是李白诗歌的特征。

杜甫诗歌的意象对取自于现实生活。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的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澜。在诗歌中,往往从实处着手,逐渐推演到有关国计民生、统摄全局的问题。这在《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中,都有由家而国,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来反映生活时代变迁的悲剧。在杜诗中,也有夸张、想象,但总的倾向仍然偏重写实的。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论是细小的景物,或是雄伟的景物,在杜甫诗歌中,都能给人以逼真之感,体现出杜诗沉郁的风格。

其次,意象疏密差异

意象的运用不同取决于诗人的审美个性。先看李白诗歌对意象的运用。李白诗中的意象组合比较疏朗,好像疏淡写意画。有如“三两传神之笔,便胜过满纸涂抹”。李白的诗或者一个诗句一个意象,或者两句合在一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而且每一个意象又总是力求鲜明,耐人寻味,读起来琅琅上口,清新飘逸。如,“长安一片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上有无花之枯树,下有伤心之春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诗句中的意象都显得比较疏朗,给人一种鲜明而又疏朗的感受。

再看杜甫诗歌对意象的运用。杜甫诗中的意象组合比较紧密,往往把几个意象压缩在一句诗中,显得凝重老成、沉郁。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意象密集,意境宏阔,给人一种凝重、压抑的感觉。

在运用意象上,李白诗歌以其个性化的、疏朗的、超越现实生活的意象,构成其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的诗歌以其内在的、密集的、积淀现实生活的意象,构成其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是最高的
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抑扬顿挫的诗歌风格比较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
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唐诗宋词
十年前我曾这样上《唐诗》研究性学习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