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锻炼身体要讲科学

老年人锻炼身体要讲科学

                                                  

    现代老年人越来越注重锻炼身体了。当你到公园、绿地、广场,甚至楼前房后,仨一群,俩一伙,都有老年人在锻炼身体,跳舞呀,太极拳呀,走步呀,扭秧歌呀等等,一个个高高兴兴,凸显了中国老年人的健康、快乐、幸福的精神风貌。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老年人的锻炼存在着某些隐患,或者说缺乏科学性。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问题,以供老年朋友参考。

    1. 锻炼的时间安排问题:1)起床过早。询问20名老年人,有7人在早5点之前来到锻炼场地,他们没有吃饭,甚至也没有喝水,就急急忙忙来了,冬夏都是这样,还说“冬炼三九,夏炼三伏”,只要坚持就有成效。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这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合适,或许青年人还可以。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床的最佳时间应当是67点,因为老年人常有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5点之前血压常有波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阶段,此时应保持安静和置身室温环境为好。北方冬天5点之前天还很黑,也很冷,不宜出来锻炼。(2)睡前锻炼,这也是不好的习惯。20人中有2人喜欢睡前运动,认为能促进睡眠。睡前活动可能使自己更为兴奋,反而不易入睡;睡觉也要有准备阶段,一般为30分钟到60分钟,不要大幅度运动。(3)少数人饭后即开始运动,这是不正确的。饭后应当休息30分钟,而后散步30分钟,再投入锻炼为好,否则会引起胃肠不适,甚至导致胃病发作。(4)中午也不宜安排锻炼项目。炎热的夏天,我们曾看见一位老年人在中午快步走,围绕小区绿地共走4周,不幸跌倒在地。大家以为是被石块、树枝之类给绊倒的,想扶他起来,结果他口吐白沫,急找120,送到医院诊断为脑出血。(5)推荐的锻炼时间为上午为911点钟,或者下午57点钟。

     2. 锻炼经常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问题:锻炼身体要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有的老年人缺乏灵活性,调查发现,有的老年人顶风冒雨在锻炼,还有人一边打伞一边锻炼,也有的老人在扬沙天气中锻炼,殊不知吸进去的沙尘之害处远远大于锻炼获取的益处。锻炼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持久性锻炼不在乎一两天,所以,刮大风、扬沙或沙尘天气、雾霾、下雪、锻炼场地湿滑、严寒等恶劣天气都不宜出去锻炼。有的老年人比较执拗,“死心眼儿”,认准一条道跑到黑,这时,儿女及亲友要加以监护或劝阻。

    3. 锻炼身体时的运动量问题:老年人锻炼身体要掌握好运动量,并不是运动量越大越好,也不是运动时间越长越好。在询问的20名老人中,有3人每天运动时间超过5小时,其中1人竟然上、下午都在公园里打拳。当然也有的老人运动量不够,或基本不运动,而是在树阴下打麻将,一坐半天,这不是在锻炼身体,久坐可引发痔疮,加速前列腺增生、血脂上升等疾病。老年人不宜做剧烈运动,长跑、快跑、跳跃等大幅度运动都不适合。怎样算“适度锻炼”?一般说每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11.5小时就可以了(也有人认为每周锻炼5次就可以了),锻炼过后不发生气喘,不出大汗,可有微汗,不发生肌肉酸痛,没有疲劳感,锻炼后感到舒服,这就叫“有氧锻炼”,反之叫“无氧运动”。老年人锻炼不要学运动员,不要学年轻人,经常进行“无氧锻炼”对身体是有害的。所谓无氧锻炼,就是锻炼造成气喘吁吁,感觉“气不够用”,心跳加速,过后肌肉酸痛。

    4. 锻炼前准备、锻炼后调整问题:调查得知,很多人在锻炼时,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大多数不做活动前的准备,“开板就唱”。其实,锻炼前的准备就是要“热热身”,比如活动活动腰,甩甩手,压压腿,踝、肩、髋、手、脚、膝、肘、颈等关节都应在锻炼前转动几下,让身体各部有个适应过程,预防肌肉拉伤、抽筋和运动意外发生,不要一开始就“直奔主题”,锻炼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同样,锻炼结束也不要一走了之,做点深呼吸运动,调整好心态,有利于全身各系统恢复正常运转。一项完整的锻炼科目,都应当具备这样三个阶段,即准备、正式运动和后期调理的阶段,这样才更科学,也会获取更多的锻炼效益。

    5. 锻炼身体的“效果”问题:锻炼身体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锻炼身体想达到何种“效果”?还有不少人没有搞清楚。有的人说:“我锻炼了两个月了,还是那么胖,上秤一称,一市斤也没减。”还有人说:“我锻炼半年了,血脂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也有人说:“慢跑50天,血压反倒上升10个,不跑了!”更有人说:“老张头锻炼来锻炼去,最后锻炼成了脑血栓。”又有人说:“某某退休后坚持锻炼身体,62岁就见马克思去了,还不如我整天在家读书看报呢。”其实,这些人主要问题是没有了解锻炼身体的真正目的,或者说是“以偏概全”。在此我们郑重地告诉大家,锻炼身体不能替代药物,不能替代医生诊疗,常言说,有病就要看医生。锻炼身体不是为了治疗疾病,“锻炼身体”,顾名思义,就是锻造、锤炼我们的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增加抗病能力,减少或预防疾病发生,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别把锻炼当成药物,疾病不是靠锻炼能消失的,有些疾病还有锻炼禁忌。高血压病、冠心病等都不能做大幅度运动,患有严重支气管喘息的人,大步走都困难,你能让他跑步?我们在公园遇到一位老年高血压病人,每天都快步走,不少于8000步,但他不服药,他认为走路可将血压降下来。这显然是大错特错了,虽然现在他没有发生意外,但风险是存在的。当然,有时锻炼也可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比如脂肪肝、肥胖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6. 锻炼身体的循序渐进问题:这对老年人尤其重要,因为老年人身体已经衰老和退行性改变,突然地猛烈运动,机体很不适应,会造成某些组织、器官的损害。不能“一锹挖个井”,别想“一口吃出个胖子”。特别是刚参加锻炼的老人,一定要“一点一点来”,循序渐进,今天在锻炼后出现不适或疲乏感,明天的锻炼就要减少运动量;今天自己感到不舒服,还可不去锻炼,明天再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个别的老年人运动量比较大,我们曾见一位75岁老人在玩“双杠”,其动作不逊于青年人,一问才得知,老人家从少年时就喜爱体育活动,一直坚持到如今;还有一位71岁老人带领一群青年人长跑,1000米后心不跳、气不喘,谈吐自如,敢情人家原来是一名长跑运动员。但大多数老年人锻炼身体还是要循序渐进的,量体裁衣,不要勉强自己。

    7. 锻炼身体的衣着、穿戴问题:这很简单,衣服不要瘦小,但也不要太宽大,穿着不要“提里嘟噜”,稍微宽松一点就可以了,不影响自己的动作,出点汗也会及时挥发出去;衣服质地要柔软,穿着舒服。关键是鞋子一定要选好,我们在调查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穿皮鞋或硬底鞋锻炼,这肯定是有害的,皮鞋或硬底鞋容易使脚疲劳,腿也会感到不适,时间久了可引起腰腿疼。多数老人穿旅游鞋,这是正确的选择。鞋一定要松软、舒适、轻便、不“咣当”、不挤脚,鞋底要有弹性。

    8. 锻炼身体的安全性问题:锻炼中最常见的毛病或意外有:跌倒、扭腰、崴脚等,这是“一般性意外”,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损害;老人在锻炼时偶尔也会发生“比较严重意外”,如骨折、出血等,极少数人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外伤、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这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避免意外情况出现,重点在于预防。老人除了注意前面述及的七点外,还要注意选择好运动场所。道路不平坦不适于锻炼,在马路上更不适合锻炼(有因此发生车祸者),噪音大的地方不适宜锻炼;另外,选择好锻炼项目也不可轻视,比如最常见的“后退走路”锻炼,在人少地平的场所尚可,即使地平也应注意,高龄老人就不要“后退”了,腿脚不灵巧,容易跌倒,再说了,“后退锻炼”有何优越性?优越性多大?没有人专门研究,都是一些推测而已,一旦跌倒,损失太大了。目前专家推荐适合老年人的锻炼项目主要有走步、打太极拳、舞剑、体操、门球等等。

 

                         

◎ 主任医师 王振坤       

登载于《开心老年》杂志第六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锻炼方式不利老人健康
图文:夏季老年人锻炼身体有讲究
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方法
盲目锻炼 关节很受伤
老人晨练七大注意事项
秋冬季节晨练不宜早 运动量应比春夏略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