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言近体诗的拗救

五言近体诗的拗救

一、什么是拗救?

写作近体诗须按标准格律,即正格。如果在某处破了律,即该仄而平,或该平而仄,造成声调不和谐,这就是“拗”;在破律之本句或下句适当的地方,采取改变平仄的补救措施,使诗句的声调重新趋于和谐,这就是“救”。对于这样的过程,统称为“拗救”。

二、为什么单说“五言近体诗” 的拗救?

近体诗包括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与五言格律没有原则的变化,五言格律的前面加上“平平” 或“仄仄” ,就是七言的格律,所以,只要把五言的拗救说透,七言的拗救自然就解决了。

三、五言近体诗拗救的形式

“拗” 的形式较为复杂,“救” 的形式则较为简单,分述如下:

  ㈠本句自救:就是“拗” 与“救” 在本句发生。

⒈“仄仄平平仄” 句式,如果第一字“拗” 为平声,第三字以仄声相救,即变为“平仄仄平仄”。如杜甫的诗句:“鸿雁几时到”。如果拗而不救,句型为“平仄平平仄” ,也是可以的。这叫一拗三救。

⒉“平平平仄仄” 句式,如果第三字“拗” 为仄声,那么,第四字就改为平声,即变为“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的诗句:“凉风起天末”;王维的诗句:“寒山转苍翠” 。这叫三拗四救。

⒊“平平仄仄平” 句式,如果第一字“拗” 为仄声,除尾字的平声以外,只有第二字平声,犯了近体诗的大忌“孤平” 。补救的办法,是将第三字改为平声,变为“仄平平仄平” 句式。如杜甫诗句:“故园今若何”; 李商隐的诗句:“故园芜欲平” 。这是典型的孤平自救。

  ㈡对句拗救:就是出句“拗” ,对句“救” 。主要形式有:

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出句第四字“拗” 为仄声,对句的第三字改为平声救,变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四字“拗” 的诗句称为“大拗” 。这是四拗三救。

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出句第三字“拗” 为仄声,对句的第三字则改为平声相救,变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如李白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第三字“拗” 的诗句称为“小拗” 。这是三拗三救。

⒊“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出句的第三、四两字均“拗” 为仄声,对句的第三字改为平声即可相救。变为“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孟浩然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对句的第一字“往” 为仄声是允许的,前边的此句型第一字亦可变为仄声。对句的第三字,救了出句的“大拗” 加“小拗” 。

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句式,很多诗人为求得声律的和谐,往往将出句的第一字改为仄声,再将对句的第一字改为平声,变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如杜甫的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种句式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一字可以不论平仄,杜甫的这种作法,有人称之为“锦上添花式拗救” 。

  ㈢两救:就是出句和对句均有拗变,在对句的第三字相救。

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出句第三字“拗” 为仄声,对句第一字也“拗” 为仄声,则对句的第三字改为平声,句式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如温庭筠诗句:“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对句的“明” 字,既救了出句的“落” 字,也救了对句的“枳” 字(古入声)。

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出句第四字和对句第一字均“拗” 为仄声,则对句的第三字改为平声,变为“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如王维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对句的“相” 字,既救了本句的“暮” 字,又救了出句的“有” 字。(出句第一字可平可仄)

⒊“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出句第三、四两字均“拗” 为仄声,对句第一字也“拗” 为仄声,则对句的第三字改为平声,变成“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如杜甫的诗句:“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 ,“珠” 字救了“自”、“僻”、“ 又” 三字。又如崔涂诗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僮” 字救了“骨”、“ 肉”、“ 转” 三字。

  ㈣半拗,可救可不救:仄收句的倒数第三字,如果拗变称为“半拗” ,可以不救,救了更好。

⒈“仄仄平平仄” 句式,第三字“拗” 为仄声,变为“仄仄仄平仄” 句式,可以不救。若要救,对句应为“平平平仄平” 。如杜甫诗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⒉“平平平仄仄” 句式,第三字“拗” 为仄声,变为“平平仄仄仄” 句式,近体诗中常见,可不救。若救,对句应为“平仄仄平平” 。如杜审言诗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古入声)

  ㈤特拗句:即由三连平、三连仄(非尾节)变化而来的句式。

⒈“平平平仄仄” 句式,颠倒第三、四字,成为“平平仄平仄” 句式,如宋之问的诗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诗人应用颇多,几近视为常格。

⒉“仄仄仄平平” 句式,颠倒第三、四字,成为“仄仄平仄平” 句式,如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这样的句式极为少见,可否成格,诗坛尚有争议。

以上是“拗救” 的几种形式。在写作近体诗的过程中,由于表意的需要,非破律不可时,可以运用拗救,但在一首诗中,以出现一次拗救为好,不使用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入门十八讲
《怎样才能写好诗》(中)
关于七律及拗救
诗词入门基础: 平仄的禁忌与“拗救”法则(中) - 冷月无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诗歌格律
近体诗的拗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