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拯“37字家训”代代传
    
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包拯不但以自身的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而他的后辈也皆能居官者廉洁,为民者淡泊,深受好评。
    人们把这一现象与包拯所制定的37字家训联系起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包拯此训,包拯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法。包拯还嘱家人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昭德塞违,垂照后世。
    包拯不但是家训的制定者,更是家训的践行者。据说北宋嘉七年春天(公元1062年),北宋仁宗皇帝因包拯居官清廉又家境贫寒欲将整个庐州城赏赐给他。但包拯坚辞不受,在宋仁宗的坚持下,包拯最后才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留下了“不要庐州府一转,只取护城河一段”的千古佳话。“一转”在合肥土话里就是一圈的的意思,这是指整个庐州城。由于河道不比田产,它分不开卖不掉也富不了,因此包拯的后代子孙多依河而住,靠捕鱼挖藕采莲为生。后人为了纪念包拯,便把这一段护城河称为包河。
    包拯治家严格,他的后辈子孙无不谨遵家训。有史可考的是,包拯祖孙三代都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长子包 ,授官太常寺太祝,他廉洁自律,但却英年早逝,留下夫人崔氏和幼子包永年。次子包绶,包拯过世时刚满5岁,由寡嫂崔氏抚养。包 没有留下家业,崔氏依靠替人家洗衣缝补勉强度日。后来崔氏变卖了一点房产,供养包绶和包永年求学。包绶不辜负寡嫂崔氏的厚望,官至六品。在任期间,包绶无论身居何职,都能清苦守节。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再也没有其他值钱的物品,衣袋里也只找出46枚铜钱。甚至有人猜测,包绶的死,极有可能和清贫有关。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官至正七品,曾任咸平县主簿,崇阳县令。他任职期间,“凡厥莅官临事,廉清不扰”。遗憾的是,期未满而病卒,终年41岁。清理他的财物时,人们发现竟然“了无遣蓄”,甚至丧葬费用,还是两位堂弟资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规祖训〗包拯37字家训,传承近千年
寻访︱这个合肥人拆了高官的违章建筑,还让他们丢了官,他哪来的底气?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七十三)】安徽合肥包拯: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历史上的包拯可不只会查案子
《包拯家训》:三十七字,字字珠玑
包拯家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