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诗技巧
【名词解释】

  合笔束题法,诗词技巧之一。名称源于刘铁冷所著《作诗百法》。合笔束题,指诗歌结尾总结主题或中心思想,通过对前面几联的铺垫,到结联或结句时嘎然收笔。其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
  合笔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放一句,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使其言有尽而意无穷,便是佳构。刘禹锡作蜀先生庙诗,其合笔为论者所激赏,然苍凉沉郁,自有警人之笔,宜其一时传诵也。

【诗歌举证】

  蜀先生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懔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此诗有凭吊之意,而起句却极浑笼,第三四句写先生之复汉,是颂先主也。但其开国全恃诸葛,故第五句一衬,其复国全由后主,故第六句一慨,结句从第六句折出,不言蜀灭而蜀灭矣,诗言蜀妓凄凉,蜀之君臣又何如耶?以此束题,那得不潸然涕下。

对句作起法

【名词解释】

  对句作起法,诗歌技巧之一,名称来源刘铁冷所著《作诗百法》。“对句作起”又可称为“首联对仗”,首联的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联用了对仗,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
  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是,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首联用对仗还是可能的。入不入韵,首联都可以用对仗,增强美感和气韵。
  五绝只有四句,四句只二十字,直写则一泻无余,故宜用曲笔,顺写则一览已尽,故宜取逆势。然非知炼句炼字不可,尤非从炼句炼字,炼为对句不可。杜甫之《八阵图》,皇甫曾之送《王司直》,皆以对句作起也,宜玩其善炼而无痕迹。

【诗歌举证】

五言绝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此诗虽怀古感慨,而以对句作起。盖以功衬名,至次句始点题也。第三句言陈迹犹在,第四句则因图见恨,惓惓无穷。
  ●送王司直     皇甫曾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人心胜潮水,相送到浔阳。
  此诗系加倍写法,而亦以对句作起。第一句言地,第二句言时,第三句写出送别之心,借潮水相形,第四句则以潮水至浔阳而止,心却至浔未止。点一送字,别绪宛然。

五言律诗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此诗首联对仗,首句入韵。

七言律诗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此诗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

剖析体志法

【名词解释】

  剖析体志法,诗歌技巧之一,名称源于刘铁冷所著《作诗百法》。剖析体志是从诗的风格、志趣、情调、品味等共约二十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剖析。在诗歌的表现上,诗句可折射人情世态,以及诗人面对社会的感触,这对于理解诗的内涵和主题思想有重要的帮助。
  近人动言诗窍,诗窍即体志之谓也。大段约分二十,曰高、曰逸、曰贞、曰忠、曰节、曰志、曰气、曰情、曰思、曰德、曰诚、曰问、曰达、曰悲、曰苦、曰怨、曰意、曰力、曰静、曰远,此二十类中,古人均有先例。举一反三,固是易,惟须注意剖析而已。

【分类示例】

  ●风韵切畅曰(高)
如左太冲诗:被复出阊阖,高步追评文。振衣千仞上,濯足万里流。是也。
  ●体格闲放曰(逸)
如左挹浮丘袂,右拍洪厓肩。是也。
  ●放词正直曰(贞)
如山峰高无极,泾渭扬清浊。是也。
  ●临危不变曰(忠)
如唐太宗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是也。
  ●操持不改曰(节)
马步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臣。捐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是也。
  ●立性不放曰(志)
如左太冲诗: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是也。
  ●风情耿介曰(气)
如吴均诗:何当数千丈,为君覆明日。是也。
  ●缘景不尽曰(情)
如班婕妤诗: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是也。
  ●气多含蓄曰(思)
如苏子卿诗: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是也。
  ●词温而正曰(德)
如谢灵运诗:南州实炎德,桂树陵寒山。是也。
  ●检束防闲曰(诚)
如古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是也。
  ●性情疏野曰(闲)
如江文通诗:桂栋留夏飚,兰橑停冬霰。青林结溟湶,丹巘被葱菁。是也。
  ●心迹旷诞曰(达)
如古诗:服药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披服纨与素。是也。
  ●伤甚迫切曰(悲)
如王仲宣诗:临穴呼苍天,泪下如缚縻。是也。
  ●哀怀隐痛曰(苦)
如水立和尚诗:悬针刺出江山血,截管吹伤天地心。是也。
  ●词理凄惨曰(怨)
如古诗: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宜相与言。是也。
  ●有为而言曰(意)
如古诗: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忍如远行客。是也。
  ●体裁劲健曰(力)
如沈约诗:咏歌麟趾合,箫管凤雏来。
  ●神情安寂曰(静)
如谢眺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知松风下,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也。
  ●相隔辽绝曰(远)
如王维送晁监还日本诗:“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不如渺渺望水,杳杳望山,乃意中之远也。

抒写情景法

【名词解释】

  抒写情景法,诗词技巧之一,其名称来源于刘铁冷《作诗百法》。作诗讲求情景兼到,然具体作诗又有区别。根据总结而分:情景兼到者、情到者、景到者、景中寓情者、情中寓景者、情景相触而不分者、一句景一句情者。
  诗之大纲,言情写景尚已,然作诗不外情景二字。情景兼到者,斯为上乘,偏到者次之,惟汉唐以来,所传之诗夥矣。寻章摘句,珠嫌繁赜,姑取人人所知者,作一模范,学者因彼悟此,不难按图索骥,但未许草草读过耳。

【诗歌例证】

  铁冠岩    作者:冯敏昌
我浮凌江问韶石,孤舟百丈缘江干。江干岩石势往复,尽日紫翠篷窗攒。
幽处时时舍轻楫,捷足往往追飞翰。危崖忽豁得真赏,嵌窦架屋惊奇观。
玲珑窾窍窗户揭,宛转形势堂庑宽。白蝠鸦腾乳兽立,苍苏甲脱藤蛇蟠。
深坳似闻虎腥热,积黝下宅龙身安。火铃流照气先摄,金镜在掌神为寒。
当时坐觉万象迫,过眼岂特飞烟残。岂知铁冠丈人在,许我旧好联新欢。
我来未能同酒客,桑苎书携二三策。已欣松枝落细细,更闻石井鸣瑟瑟。
是时山意初风色,徐看细雨来清壁。铁浪茶芽春早摘,破颜一笑非水脉。
讵惊声转羊肠间,最喜凉生尘尾侧。平生嗜险探奇意,到此萧然反冰释。
穷荒物色感灵异,万里烟霞思羽翮。还应野服携黄冠,晚向苍屏吹铁笛。

【分类解析】

  情景兼到者
  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也。
  情到者
  如——长疑见儿面,翻致久无书。是也。
  景到者
  如——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是也。
  景中寓情者
  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是也。
  情中寓景者
  如——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是也。
  情景相触而不分者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也。
  一句景一句情者
  如——白首多年病,秋天昨夜寒。是也。

【专家论述】

  在诗歌理论研究上,近现代有很多诗歌专著专题论述“抒写情景”,其中《冯敏昌诗歌简论》和《周策纵自选集》中分别有对抒写情景的论述,现摘录如下:

  好奇更上莲花顶    作者:冯敏昌
  冯敏昌的诗歌各体擅备,而七古尤其擅长,“七古用功,李杜韩苏后不可不参以山谷,……山谷固由昆体而造老杜境者耶人,不喜山谷者以其槎桠,好山谷者或止得其生硬,此皆未窥见山谷也。”[38](卷三)冯敏昌七古诗是由山谷而上溯至韩愈的,所以张维屏说:“鱼山学韩而得其骨之重”[39](卷四十五)。
  韩愈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有狠重粗毫的力度。在表现上,韩愈用赋法写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近代诗体中有学韩苏者,其句法雄强,望之有倚天拔地之概。[40](卷八《读诗杂论》)”冯敏昌七古诗如《题赵渭川罗浮访道图》,就受这种影响。此诗开篇即奇,视角如在九天,俯临下界:“我骑神羊二禺山,九月落木过黄湾”,诗为题画,思维却跳出画界,驰骋于整个中华大地,在现实和仙界之间穿梭,从陆地到海上,从天上到水中;诗中堆砌铺叙了仙凡两界的众多奇特意象:二禺山、嶅霍峰、蓬莱、扶桑、雾市、樊桐、天鸡、黄麟、白鹤等等,以鲜明的颜色对比,极力衬托罗浮山之雄奇、瑰丽,又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悬崖一削几千仞,水帘瀑布之泻何奇哉”,以形水势高、奇;“海气万叠而孤撑”,一“撑”字让人惊心动魄。诗歌化用典故奇:“尧时洪水”、“扶桑初日”、“禽捣药”、“麻姑”、“飞云峰”,或人或物或事,都能妥帖地配合诗意;诗歌采用对偶为主兼用散体的句式,也显得灵活而奇特,使飘飞的思绪挥洒自如,增强了表达效果,比较好的避免了生涩的问题,如“天风抨击,崖谷喧豗,四海徽纆,沸声如雷”一句,描写罡风之烈,以崖谷喧腾,四海沸腾,声响如雷,极力夸张声音之大,声势之雄,在夸张中令人感受真实;此诗的语言也奇,“噫嘻哉,赵生!”好像要引起人物之间的对话,与朋友置身于比拟中的仙界,欲仙化而去,在恍恍忽忽的仙界氛围中消失。此诗继承韩诗的雄奇,融入苏诗挥洒自如,在阔大的情景抒写中,借恰当的句式使诗歌飘忽灵动。
  ——节选自《冯敏昌诗歌简论》

  抒情体系与“当下”之定义   作者:周策纵
  中国的传统诗歌,无论诗或词,也包括一部分散曲,都以简约抒写情景著称。在诗歌评论里,多数人也认为,最好的往往是那些最朴素天然,直接呈现的作品。这种诗词,细节不多,用典较少,能使读者立刻感动而领悟到它的美。有时虽富于雕饰与典故,但它的功用仍在于发抒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感觉。固然,这样的诗歌和这种意见,在别的文学传统里也可以找到,但在中国则比较突出,受到较多的重视。我认为这种极端偏向抒情诗的特征,有它哲学思想和语言文字的根源。这种特征也应该追溯到中国诗的原始观念之形成。又由于这种特征,牵涉到中国诗的理想境界和审美标准。所以一个比较有系统的探索和解释,似乎很有必要。我现在提出“当下”这个观念来,作为评论中国诗词的一个首要标准,并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说明中国诗歌主流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原因。我用“当下”一词做中心来说明这一切,是由于过去习用的一些词汇都难于恰当地表达我的解释。“当下”一词,至迟在第三世纪时就出现了。
  ——节选自《周策纵自选集》

作宫词法

【名词解释】

  作宫词法,诗歌技巧之一,名称来源于刘铁冷所著的《作诗百法》。宫词,其诗歌内容多是宫庭生活,主题多以宫女的生活为主线。宫词杂记宫中之事,多者几有百首,然须语类讽谏,恰合诗人忠厚之遗,故其词隐约者多,明白者少;含蓄者多,直率者少。近人所作,往往搜罗秽德,自谓摘伏发奸,其实以讹传讹,从伤轻薄,甚无取也。词亦七言四句,兹示作法於后。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想像那个三千粉黛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

【宫词简析】

  ●宫词    唐?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宫词    唐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宫词    唐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宫词    唐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在一般宫怨诗,特别是以绝句体裁写的宫怨诗里,大多只让一位女主角在极端孤独之中出扬。在这首诗里,我们却看见两位女主角同时出场,相依相并,立在轩前。而就在这样一幅动人的双美图中,诗人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点出了题旨。
  ●宫词    唐 张祜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行宫    唐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此诗所咏,全在一个“古”字,“古”即“旧”的意思。你看,以前是何等辉煌的行宫现在已变成寂寞寥落的旧房子;以前是光彩可人的宫女,现在已变成白头老妪,她们空守着破败的昔日豪宅,相互诉说着唐玄宗宠爱她们的往事。诗人明言宫女们的今昔,实际是对唐王朝盛时不再的感慨。
  ●宫词    明?熊人霖
雕梁燕子语喃喃,宠绿怜红月已三。半雨半晴梅子熟,檐前都是爱宜男。
  此诗写君王宠爱不终,故首句以燕子为比,第二句言色衰爱弛,如春暮之三月也,第三四句还盼恩幸,何等委婉,而哀怨之意毕露矣。
  ●宫词    明 顾若璞
莲花漏下月盈盈,还自挑灯索史评。看到汉宫人出塞,满怀离恨一时生。
  此诗写待幸情形,第一句言其时,第二句言无聊读史,第三四句是退一步想,言在宫究究胜於出塞,而离恨却不能免,女子善怀,如话如画。

作棹歌法

【名词解释】

  作棹歌法,诗词技巧之一,名称源于刘铁冷《作诗百法》。棹歌如渔家唱晚之歌,大旨与竹枝词相近。惟须婉约,须轻倩,下字似倚声,琢句似风谣。斯有真趣,斯有挚情,盖小儿女临波狎水与咿哑之声相酬答,较之采桑歌采茶歌,尤有一种丰韵,是在文人善为摹写耳。
  由于棹歌源出于民间,为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谣,因此《棹歌》在创作上很注意汲取、采纳形象生动的民间口语,并运用了“双关”、“谐音”等民歌创作手法,琅琅上口,易于记诵,雅俗共赏,是对刘禹锡革新民歌竹枝词的继承和发展,为当时的诗坛吹来了一缕清风。

【诗歌举证】

  一、升平湖棹歌(六首)    丁立诚
紫光赤色扫纤埃,今日升平湖自开。红煞桃花青煞柳,春风无数峭帆来。
赤鸟天玺瑞征多,小石灵函字细摩。乐府重翻宝鼎见,压他水调竹枝歌。
邱丹羽化賸荒祠,杉柏阴遮碧一池。敲破竹扉童不应,小眠惊起白鸥儿。
阿兄舒国绾朝绯,阿弟禅关割亡机。谁继放生团社约,鱼苗如蚁绿初肥。
广岩清梵歇枯龛,春水门前记浴蚕。唤起鲜于旧诗老,护伽蓝礼褚河南。
安平七字艳坡仙,摹勒贞珉又百年。且采本山茶叶好,一瓯雪沸宝幢泉。
  此六诗清词丽句,风雅绝伦,第一首述湖上风景,第二首述湖上古迹,第三首写鸥,第四首写鱼,第五首写蚕,第六首写到茶叶,而满湖画本,都在诗中,又未可移作他题用也。

  二、鸳鸯湖棹歌(节选)    清 朱彝尊
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依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
沙头宿鹭傍船栖,柳外惊乌隔岸啼。为爱秋来好明月,湖东不住住湖西。
春城处处起吴歌,夹岸疏帘影翠娥。一叶舟穿妆阁底,倾脂河畔落花多。
宝带河连锦带斜,精严寺古黯金沙。墙阴一径游人少,开遍年年梓树花。
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篑瓶山古木秋。惯是争枝乌未宿,夜深啼上月波楼。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冬,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郊区)龚佳育幕府,创作《鸳鸯湖棹歌》百首,自序言:“甲寅岁暮,旅食潞河,言归未遂,爰忆土风,成绝句百首。语无诠次,以其多言舟楫之事,题曰‘鸳鸯湖棹歌’,聊比竹枝、浪淘沙之调。冀同里诸君子见而和之云尔。”
  
  三、九曲棹歌(十首)     宋 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监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朱熹这首用民间乐歌形式写的《九曲棹歌》,是对武夷山九曲溪的全景扫描,也就是描绘九曲溪的一幅长卷佳作。朱熹的《九曲棹歌》确是容许了相当的“闲言碎语”,也就是说,用了许多抒情的诗歌语言。因此,它至今仍然脍炙人口,传播海内。

作柳枝词法

【名词解释】

  作柳枝词法,诗词技巧之一,其名称来源于刘铁冷著《作诗百法》。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写柳也多与叙别相联系。刘禹锡《柳枝词》说:“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绾离别。”
  柳枝词,多与户外游春、赏景、送别有关。杨柳是最常见的树种,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常以杨柳起兴寓情寓意于景中。杨柳如烟遐思无限,诗人多以杨柳入诗作柳枝词,诗关乎情。
  柳枝词与竹枝词异,然亦七言四句,盖专言杨柳也。惟以清丽芊绵。可以歌唱,斯为合格,无庸字炼句锻。反失天籁之真也,然俚词俗韵,亦不宜随意羼入,兹示作法於后。

【诗词举证】

  西湖柳枝词(六首)
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
藏鸦门外绿愔愔,染雨烘晴色渐深。底事钱塘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千丝踠地复临湖,记得年时卖酒垆。惟有箇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
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满湖碧水游船散,西月东风在寺门。
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
路旁烟态罥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愿作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

【艺术特色】

  一、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此六诗一气呵成,第一首言游客,第二首言伎家,第三首言酒楼,第四首言舟子,第五首言僧寺,第六首言羁人,寄托深远,不仅为杨柳咏也。

  二、柳枝词  唐·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1)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
  (2)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
  (3)此诗就白居易的《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
  注:白居易的《板桥路》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

  三、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枝词》是当时民歌中的一种曲调。开元年间的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六五九一七四四),运用《柳枝词》这种形式,吟咏了初春的柳树,抒写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作回文诗法

【名词解释】

  作回文诗法,诗词技巧之一,又被称作回文体,本词汇名称来源于刘铁冷所著《作诗百法》。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
  作回文诗法,主要的技巧是押韵,按照倒读押韵的规则,回文诗的用韵为:二四六八句押尾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三五七句押首韵,即倒读押韵。正读与倒读用的韵不必相同,倒读语句需通畅。
  回文诗反复成章,可以纵横排比,非仅一顺一倒也。近人所称回文只一顺一倒,然有一字未妥,则句便费解,有一字未谐,则句便失叶,钩心斗角,煞费苦心,不得以小道而轻之也。兹示作法於后。

【诗歌举证】

  例证一:
  龟山回文    无名氏
潮回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文倒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回潮。
  此诗写情写景,无字不稳,无字不圆,而尤以桥对寺门一联,为极工极巧,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

  例证二: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
  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夫忆妻 (正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妻忆夫 (倒读)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词曲名词术语释
〖诗词论文〗诗论十篇
诗词入门概念
说词(一)(二)(三)--飞觞醉月(九戒)讲师
诗、词、曲名词术语释义及诗词格律作法
《怎样才能写好诗》(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