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看楚留光山水诗

朱光潜说:“诗人对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然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都不在自然。”这说明在早期的诗歌中,山水都只作为比兴之物或人事的点缀,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经》就是最好的例子。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这件大事起于晋宋之交,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他首创了把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而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加以表现的先河。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水诗丰富了诗词创作的领域,也丰富了诗人的心灵。诗人行万里路,心随所至,自然喷发出炽热的诗情,将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中,创作出与时代接轨且别具一格的山水诗。刘文列,就是这么一位诗人!他生于1967年,湖北麻城人,网名楚留光、列子等,足之所至,吟哦即出,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山水诗篇,记录了他的行迹与心迹,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山水诗的意境最能给人以遐想的诗意空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统观楚留光的山水诗,可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其意境精妙之处:


一、叙事写景,妙在天然。


如实地再现客观景象的山水诗在诗人作品中数量较少,但不乏佳作。诗人以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诗语描绘出一幅幅美景,空灵入味。试看这几首:

金寨玉兰谷 

缱绻风中气蕴兰,缤纷季里梦成欢。

东君钦点芳香谷,好在春天路上看。

金寨玉兰谷是个奇妙的世界!玉兰花香沁人心脾,放眼山野,满目素白,甚是壮观,让人叹为观止。神奇的花的海洋,美得惊艳了时光。如何把这方美景再现出来,诗人以简约的七绝即将金寨玉兰谷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起句以无形的“风”“气”带出有形可感的玉兰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风,是什么风?诗人状“缱绻”二字,赋予“风”不尽的情意,拟人形象,让读者不禁回味:哦,是春风!这样也巧妙地点明了玉兰花开放的时节。和煦的春风飘来袅袅的香气,香气弥漫了整个山谷,蕴涵的是那洁白无瑕、不染红尘的玉兰花。这一簇簇玉兰花儿竞相开放,将春天装扮得五彩缤纷,梦儿也是如此地欢快。诗人的笔触进一步深入:缤纷季里梦成欢。转结进一步想象,“钦点”二字最为传神,表现了芳香的玉兰谷是春天最美的地带!这是天然所赐,无可替代!行走在春天的路上,赏之不尽的就是金寨玉兰谷,从而间接地赞美了金寨玉兰谷。此绝紧扣金寨玉兰谷的特点,句句写景叙事,虚实相生。诗人如实再现的手法实为巧妙,没有直接状写玉兰花的美态,而是将所见冠以奇特的再造想象,形象地展现了金寨玉兰谷的美。

诗人常以自然流畅的笔调,即再现出客观环境,给人以回味的空间。如:

福田河龙潭沟

潺潺细水出龙沟,峭壁攀援溯上流。

数瓣浮花浪涡里,小鱼频戏白云头。

此绝紧扣题目,没有晦涩的词句,“出”“流”“浮”“戏”几个动词即将龙潭沟的特点再现了出来,画面清新自然,动感十足,充满活力。诗人依然以再现的实写手法与再造的虚写想象相结合,将画面渲染得生趣盎然。前三句为实写,末句虚实结合,想象出彩:小鱼儿游动在白云的倒影里,实在是一幅令人叫绝的画面!

想象的前提是细致的观察与用心的体悟。世间万物,诗人观之、感之,再现其美,清新之气在字里行间流溢:

凤凰湖

胜地谁驱范蠡舟?但携嘉友乐同游。

山呼云气花林缈,水泊星辰日月流。

白鹭御风疑鹤影,青鱼跃浪拽澄秋。 

一方宝鉴收晴雨,雁字排空香拂楼。

此律结构紧凑,遣词造句自然而考究。开篇以典入题,巧设问题,诗味顿生,且给人联想,对句叙事自然。中二联铺展状景,诗语空灵美妙,富于想象,动静相宜,虚实结合。颔联之“山呼云气”尽展动态之美,呈现一幅缥缈意境。“呼”这一拟人化手法将山的形象激活了,漫山的云气袅袅,犹如仙境一般。“花林缈”将这种幽远空灵之境继续延伸。对句“水泊星辰”化动为静,“泊”用得精妙,含义甚丰,不仅将星辰倒影之静美表现了出来,而且把湖水胸怀之广阔生动地再现出来:日月星辰全在湖水中了!这是一种明澈澄净的境界,在禅静的时空里,岁月依然在流淌。“日月流”化无形为有形,语意双关,意蕴生动,内涵丰富:我们可以看见日月的倒影在湖水里流动,这是实在客观的景象,亦是光阴的流逝,给人回味。颈联由颔联的山水之大景观转入细微的刻画,抓住“白鹭”“青鱼”等景物进行动态描写,一“青”一“白”,展现色彩之美。“白鹭御风疑鹤影”很是有趣,虽未见白鹤,但欣赏到了白鹭,看那白鹭御风,翩跹的舞姿亦如白鹤亮翅一般美妙,不禁让人神往。此联尤以“拽澄秋”出彩,间接表现了凤凰湖秋天的澄净美好,“拽”字激活了秋天的气象。尾联以“宝鉴”高度概括凤凰湖的清澈之特点,末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雁字排空”与“澄秋”联系甚密,“香拂楼”留有余味,全诗意境空灵,展现出凤凰湖的美好景致。

    此类写景诗意境幽美,极富灵性,又如:白男黄女几成行,桥上针尖笑麦芒。穿越云楼鹰影下,双层巴引海风长。(《香港即景》)作者在三言两语之间,大笔勾勒,即展现一幅香港的风俗画;“神行及顶汗流颜。炽日巡天风把关。唯见白云同绿映,惊鹰一去众峰闲。”(《穿越红豆杉大峡谷后登顶感题》)叙事写景,裁剪得当,以“炽日”“风”“白云”“惊鹰”“众峰”组合成一幅登临所见之图景。“时宽时窄态峥嵘,峭壁蜿蜒路自生。一任峡中开石阵,但凭骄子步纵横。”(《穿越马武寨大峡谷》)再现了大峡谷的形态与险峻,给人顺手拈来之感,毫无雕琢。“碳杖轻盈人似驼,身疲又遇绝望坡。林中荫得清凉境,一洞穿来别有歌。”(《爬九莲山无名山坡至锡崖沟隧洞》)直接叙写,一个驴友形象呼之欲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别山腹地自从容,林木森森好匿踪。一路松涛若军号,仍传遗响出群峰。”(《登新县将军山》)将松涛比成军号的遗响,可谓传神;“已报霞光动远滨,状如水彩幻天真。香飞雪海缤纷浪,艳跃琼枝绚丽辰。漫步林间堪放鹤,赏心花下欲邮春。匆匆留取相思影,雾笼清寒鸟语频。”(《武汉东湖梅园》)诗语缤纷,尤以颔联描摹生动,颈联对仗工稳,用典无痕,灵动耐品。“当听鼓浪阵前吼,应约琴声月下飘。”(《鼓浪屿》)语势大气飘忽,且细腻精到。

诗人善于将自己的旅行和驴行生活纳入诗中,状其所见所闻,述其旅游中事,自然真切,再现了当时之客观情境,是很好的旅游徒步日志。


二、绘景融情,情境相生。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游历山水,心随物动,情随景生,自然流泻出许多情景交融的好诗,如:

龟山夏夜

远望瑶台初启扉,航班星际出重围。

一窗灯火谷中泻,半岭虫声泉上飞。

萤点轻盈若仙逸,苍山雄峻似神威。

若能此景长相守,静蓄诗心终不违。

此律结构严谨,开合有致。首联以站在龟山上远望“瑶台”起笔。中二联描摹细腻,诗语空灵入味。颔联描景生动传神,给人遐想:幽谷流泻了一窗灯火,幽清的夜晚凉风徐徐。对句以通感手法状写虫声,“泉上飞”突出虫声之流动状态,更觉夏夜之缥缈。颈联富于想象,且对比鲜明,极富生趣。萤火虫在夜空中飘飞,犹如仙女翩跹起舞,突出其飘忽之特点,更增夏夜之迷离;苍山高峻,貌似威武的巨灵。此句动静相宜,状貌传神,生动之极。尾联自然抒情,表达对龟山夏夜的喜爱之情,尤以“蓄”用得精妙。全诗立足龟山,由远及近,视觉独特,描景细腻,想象合理丰富,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同是写龟山,后期的作品更具风味,成熟干练,意蕴深厚,表现手法更为多样,试比较分析:

龟峰

祥云时绕小城东,脱出洪荒一石雄。

唤雨山巅花化海,抚松夙夜梦呼风。

腹堪吞日烽烟际,势若问天苍岭中。

弈兴长因茶沁绿,最宜星子布鸿蒙。

此律布局合理,结构错落有致。首联自然入笔,点明龟峰的地理位置和总体特征。作者匠心独运,未见其峰,先见祥云,暗示祥云笼罩中必有峭拔之物。此句一笔两到,既交代了龟峰位于麻城东部,又间接写出龟峰的高峻。我们可以随着诗人的叙说去感受:祥云笼罩的麻城东部,龟峰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拔地而起。“脱”这一动词意蕴生动,不仅化静为动,而且突出龟峰在群山之间的雄伟高峻,真乃“脱颖而出”,是为“石雄”!中二联铺展状写龟峰的景象,句式工稳灵动,富于想象,语势逐渐高昂。颔联紧扣龟峰特有的杜鹃花海和松涛景观去写,赋予“石雄”神龟形象,在“呼风唤雨”之间,杜鹃花化成了花海,阵阵松涛不过是神龟梦里呼出来的风所吹拂,给人带来无尽享受,此联抓住最具龟峰代表性的事物去写,展现了龟峰独特的景观。如果颔联重在表现龟山的美丽与神秘,那么颈联则是展现出龟峰气吞山河的气势来:“腹堪吞日烽烟际”以龟山形貌而来,因抗战时期山上铭刻“吞日”二字,如此落笔,更增内涵。此句重在写龟山之大,对句则重在表现龟山之高。因山之高,与天相邻,所以“问天”,问什么?此句埋下伏笔。尾联融入诗人形象,且揭开问天之谜。麻城龟峰山风景区内物产丰富,产有“龟山云雾茶”,唐太宗李世民亦有句“龟涎煮龟茶,天下第一家。”诗人喜爱围棋,在龟山峰巅伴着茶香,不禁弈兴大发,突发奇想:最宜星子布鸿蒙。“我”何不将棋子布在鸿蒙之上,与天空对弈呢?此句可谓剑走偏锋,含义隽永,语意双关,一方面继续突出龟山之高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随着诗人的想象去感悟诗人的形象——一个登上峰顶的弈者,这是何等的雅兴!诗人的想象不仅奇妙,而且大胆:想象着在天空布棋,回应“问天”之疑,一个勇于超越自我的形象呼之欲出。此律写景融情,物我相融,豪迈大气,尤其尾联想前人未想,最是出彩!

楚留光的词作不多,这首景词值得一读:

玉蝴蝶·山水侯——寄山水同道

风中轻越关头,踪迹倩谁收?且任白云流,长歌绿涧幽。   红花随节换,青鸟解人愁。愿作振之酬,共为山水侯。

这首词用语流畅轻灵,表达了寄情山水的快慰。上片叙事写景,已然融入作者的心情:一个“轻越”足见作者旅途之愉快,在风中行走更是步履轻快,二句问得入味有情。三、四句景中含情,极尽潇洒之态,如白云飘流的自在,如绿涧荡起的幽幽歌声的美妙,情随景生,热爱自然的情状已跃然纸上。下片进一步表达自我感受:换头句过渡自然,物候之变化纯属自然,而最令人安慰的是“青鸟解人愁”,唯有青鸟,才是知己。作者不禁感叹:愿作振之酬,共为山水侯。“山水候”一词新颖,亦可见作者愿望!至此,诗人的情感得以升华,将自我完全融入到自然景物中了。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情景交融构成的意境是诗词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楚留光的写景诗十分注重情景相融,营造出物我合一的高远境界。他的写景诗描景细腻,想象独特:“海潮推浪迎游子,云彩开门纳夕阳。”(《巽寮湾》)“云彩开门”可谓别出心裁,意境全出;“气吞八里口衔龙,壁立千寻万虑空。”(《老龙口》)形象尽出;“紧贴悬崖大写之,石阶弹步意迟迟。”(《南太行天梯》)写出过天梯的惊险。

绘景融情,自然情境相生。王夫之说:“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曰:“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楚留光深谙此道,描摹造境、抒情达意水到渠成,《坝上》以爽风、劲草、牧野、肥羊营造了一个苍茫、辽阔的意境,诗人的心境自然抒发:“坝上风光异,秋情放眼量。爽风吹劲草,牧野走肥羊。酒满诗心浸,山登天地茫。凝然追敕勒,岁月共谁荒?”《访李世明兄山庄》营造了闲适恬淡的意境,令人顿生穿越时空之慨:水绕青山山绕途,阴浓夏日绿如肤。分明村际陶公舍,隐约林边范老梧。莲子擎拳招紫霭,白云顾影下平湖。季鹰归也令人叹,好约秋风一脍鲈。


三、胜迹怀古,评价中肯。


 

诗人游山玩水,登高远眺,寻访古迹,流溢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其中怀古诗占了很大的比例。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其结构一般呈现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楚留光的怀古作品往往也是循着这个结构去写,但亦有独到之处。他的怀古绝句言简意赅,耐人寻味,试看这几首:

吴王试剑石

剑光当日淬,天以武昌委。

但笑只开吴,曹刘未同轨。

“吴王铸剑成,自谓古难比。试之高山巅,石裂断横理。”说的就是“吴王试剑石”的来历。起承用典,转句顿逆,“但笑”道出诗人观点,笑这方宝剑不仅未能统一天下,只能“开吴”,且“曹刘未同轨。”只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此诗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以今人观史实,作评价,语言中肯,给人回味,再看这一首:

秦俑

功成六合千秋业,两世烟云一瞬消。

当叹民心于地下,徒留泥俑耀今朝。

怀古诗往往要做到“点”的相对统一,诗人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怀古诗中一般都会出现一处(件)让诗人产生联想的“点”。这些“点”既可以是某处遗迹,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

此绝语言不带晦涩,缓淡简洁的语言中叙说了秦史的一个侧面,即以秦俑为触发点,起承由所见的秦俑思忆起秦王朝由统一天下到消亡的历史演变,转结自然生发感慨:一个统一了天下却不得民心的秦王形象就由秦俑这一古迹表现了出来。

不同的古迹,不同的历史故事,不同的感慨,且看《南阳府署》:

南阳府署

临衙犹响惊堂木,仰首依然明镜悬。

公廉二字千斤重,自古谁人担在肩?

此绝由惊堂木声响入笔,再写高悬的明镜。由此转入议论:公廉二字千斤重,自古谁人担在肩?强调“公廉”的分量,自古以来有谁是担当得起这二字的?诗人托古讽今,意蕴深远。

此外,还有表现神秘悬棺的《宁河悬棺》:平凡事迹深沟隐,遗梦危崖百丈悬。守得云开须好日,猿啼声里越千年。诗人由所见生发感怀与联想,厚重耐品;《谒南阳卧龙岗》由卧龙岗想到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昔过隆中憾擦肩,今于宛地竟成全。森森老柏经霜在,诸葛高风处处然。《东坡赤壁》由所见的东坡赤壁之景联想到苏轼在此处题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有“苏郎借得周郎火,照耀前朝与后朝。”

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择“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从物的盛衰变迁的角度看,诗人往往将着眼点关注在遗迹本身,由遗迹现实的衰败联想到遗迹当年的繁盛,两相对比,进而抒发时空沧桑之感,楚留光的《滕王阁》就是一例:

滕王阁

捧得阎公碑上尘,谒酬高阁赋愁人。

浑江一道流今古,胜景千年演夏春。

孤鹜不来云淡淡,西山长在影泯泯。

重楼阵里且舒眼,参透繁华梦自真。

首联由阎公碑上尘写起,引入当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酬客时,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愁煞了在座的宾客。颔联写景寓理,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外部环境,道出滕王阁的历史演变;颈联则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人以沧桑之感:孤鹜不来,云霞淡淡,唯有西山影长在。尾联感怀深沉,参透了繁华,即便是梦,也是那样真切!全诗由当年的繁盛与今昔的冷清进行对比,抒发了世事无常的感慨,感悟深刻,耐人寻味。又如:

黄崖关长城怀古

放眼群山绿更荣,薰风拂面笑如旌。

烽烟曾炙今朝月,鼙鼓犹醒后世兵。

祈愿人间无寡妇,但将心上搁长城。

此来幸有同仁伍,一啸关头万古萦。

此律视线开阔,入笔明快,营造黄崖关长城之背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之景。颔联由此景联想到当年战争的景象,时空对接,内涵丰富:今朝月曾经遭受过当年烽烟的炙烤,鼙鼓依然警醒后世之兵,鼓声依然在耳。颈联表达美好愿望,道出了“搁长城”的情怀,“搁”用得极其巧妙。戚继光指挥修长城时,12名河南籍士兵妻结伴寻夫,却获知他们牺牲,她们抑制悲痛献出抚恤金并留下来继承夫志。为纪念这12位深明大义的女子,人们便把这座敌楼称作“寡妇楼”,现更名为“巾帼楼”。尾联抒发自身情志,升华情感,“一啸关头万古萦。”极有气魄。

此类诗不尽是今昔对比,亦有再现当年景象并抒发赞叹之情的,如:

秋游清明上河园

漫步斯园路径通,此身犹越宋时空。

繁华一瞬帝都梦,绚丽今时中国风。

吹泡匠人何洒洒,擦肩彩袖竟匆匆。

缤纷岁月无须问,尽在清明长卷中。

清明上河园是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此律首联直接写自身游园的感受:犹越宋时空。接着中二联铺展“宋时空”的面貌,由“帝都梦”“中国风”的大笔勾勒,到“吹泡匠人”“擦肩彩袖”的细笔描摹,工笔细描,自在潇洒。尾联抒发感想,以“缤纷岁月”概括宋朝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等内容,尽在“清明上河图”这一长卷之中,从而抒发对清明上河图的赞叹之情,感叹画家的智慧与技巧。

诗人寻访包公祠,不禁“浩然思黑脸,肃穆抚青岩。”《谒开封包公祠》;过居庸关所见,不由感慨:“一念嘶胡马,千秋撼木兰。秦时明月在,相与后人看。”(《车过居庸关》);游西山,诗人想到:“试剑何期开秀苑,投踪浑欲洗灵泉。”(《游鄂州西山》);游伪满皇宫,时逢“九一八”,诗人愤然写道:日高不见晦云稠,行色沉沉故院幽。同德已然无傀儡,缉熙曾几裂神州。槐藏蚁梦青松冷,鲤乐鱼池白鹤愁。鸣笛声中魂欲碎,松花江淌我心头。(《游伪满皇宫时逢九一八》);秋游沈阳故宫,诗人感叹:“总为汉家曾黯淡,轮流帝座本飘摇。”(《秋游沈阳故宫感怀》);“草挟春风没残垒,鹃擎火焰耀山隅。”(《柏举怀古》)这精彩一联把我们带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吴楚“柏举之战”的古战场,春风挟草能掩盖残垒,却难掩作者的思绪,鹃擎火焰似乎仍在诉说昔日的惨烈,草木生情,今昔对比,令人不禁思绪万千;此外,《奉天大帅府怀张氏父子》《过伊川》等均值得品读。诗人大都运用典故,或今昔对比,或即事议论,含蓄蕴藉,且深刻入理。


四、景中寓理,意蕴深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脍炙人口的寓理诗句都是蕴含在山水诗之中而流传千古的。正因为这些哲理,使得诗的内涵更加丰富。楚留光这类作品也不少,一起来分享其中精彩:

云雾武夷山

叠叠青葱秀武夷,云烟缥缈望中迷。

清溪九曲群峰转,绝壁千寻大德题。

舍静犹然存理气,寺深应有上天梯。

香风直待红袍沁,梦落泠泠玉女西。

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风光旖旎,亦是三教名山,集自然、人文于一炉。此律首联总体描绘了武夷山的全貌,突出武夷山的常绿状态,云雾飘邈若如仙境。中二联着重表现武夷山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之丰富,颔联着重于九曲溪与摩崖石刻的描绘,囊括了武夷山自然与人文景观,描述精准。颈联在颔联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是极富禅理的诗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隐屏峰下的武夷精舍讲学、著书立说。武夷山不愧是“朱子理学的发源和传播地。”故有“舍静犹然存理气”之句。寺庙之深,才能修炼成仙。此联紧扣武夷山特点,无滞涩之词,却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外在的环境对自身的修为起到促进的作用,内心修炼到一定程度了,自然参透了许多事理,达到更高的境界。尾联“香风直待红袍沁,梦落泠泠玉女西。”以景结情,以典作结,给人回味。全诗意境浑融,语言优美,意味深长。

又如:

徒步穿越纯阳大峡谷 

雁行一队北偏西,雾霭轻盈润着泥。

龙迹空留仙客坐,天书尤使哲人迷。

于无路处探新境,闻有声时知旧溪。

匀息好生千万步,冽风追过菊花堤。

首句交代徒步纯阳大峡谷的方位,二句进一步写出当时的环境,薄薄的雾霭轻盈飘舞,浸润着清晨泥土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颔联抓住“龙迹”与“天书”两个意象,突出纯阳大峡谷的特点,并将自身感受融入其间。颈联最是入理,耐人寻味:表面上是写徒步者在探险时无路可走而探求新境,实际上有着更深层的意味——我们的人生之路何不是这样呢?在无路可走之时,不能退缩,要勇敢地探索新的路子。“闻有声时知旧溪”道出探路的方法,亦可引申为我们在寻求人生转折之路时的做法。此联为流水对,上下句贯穿一意,属于顺承关系。尾联意味深长,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顺着溪流声,寻找到了路径,大步向前,目标就在眼前。“冽风追过菊花堤”结得含蓄入味,以景蕴情,似是风追,实则人追,间接表达了徒步者“绝处逢生”之快慰。全诗布局合理,句式错落有致,情感跌宕起伏。

在楚留光的山水系列里,不乏精警的诗句,“两岸深沟相对望,一条人脉壁中来。”(《郭亮村挂壁公路》)“天阶一拾堪离垢,诗旅千寻忘息缘。”(《再登红安天台山》)“禅院钟敲云世界,晴川阁隐绿萌洲。”(《过汉阳》)“踞险方能收地气,摩天正好领神恩。”(《接天山柿子节》)等诗句均是寓理深刻的好句,值得玩味。


五、八仙体制,笔力不凡。


 

楚留光以律擅长,近期所写的一组七律八仙体,笔力厚重,首首连贯,浑然一体。

大别山中岁月长(八仙体)

1、穿越鄂豫皖边三角

大别山中岁月长,行囊背起拾春光。

白云游走蓝天幕,苍鸷盘旋褐石冈。

总慕浩然诗隽逸,惜无诃德影轻狂。

康王寨顶堪登眺,座座风车濯夕阳。

其一为此八仙体的开篇,第一站要穿越鄂豫皖边三角,起得自然,诗人背起行囊,开始了一场驴行,“拾春光”以通感手法表现诗人徒步寻找春天的喜悦之情,最是入味;颔联以“白云”“苍鸷”这两个意象营造气氛,虚实结合,动感十足;“总慕浩然诗隽逸,惜无诃德影轻狂。”既含典,又寓理,尤其是将外国名著中的人物“堂吉诃德”也写入诗中,增加不少理趣,“影轻狂”紧扣人物特点,含义隽永,“总慕”“惜无”写出诗人内心的遗憾——既没有孟浩然隽永飘逸的诗才,也没有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敢于“冒险”的骑士精神;尾联物我相融,末句以景结情,灵动耐品,尤以“濯”这一动词炼得传神,“风车”这一意象与“诃德”这一人物有密切联系,更增趣味。

2、龟尾至龟峰15公里穿越

密云欲雨压松冈,大别山中岁月长。

细品花情红寂寞,欣闻茶韵绿芬芳。

林间啸傲惜无虎,石上踟蹰思学羊。

十二峰巅觅龟尾,愈看愈小愈苍茫。

其二写山雨欲来之时在龟尾至龟峰15公里的穿越途中的所见所感:颔联之“红寂寞”拟人传神,诗人的触觉敏锐,一草一木皆着上主观色彩。颈联隐隐透出一股英雄之气——在林间行走,向天啸傲,惜无老虎出没,彰显行者不惧危险的气概。即使是在攀爬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退缩,想想山羊攀爬的本领,“我”学着山羊的样子,慢慢地越过了危险的地带。尾联道出行者的胜利姿态,站在龟峰顶上回望初来时的龟尾,一片苍茫,以此衬托出自己胜利穿越强线的豪气。

3、甲午初冬登新县将军山

峰峦雾绕松如伞,石级弯弯枫款款。

大别山中岁月长,九霄云外冬阳懒。

敢将烽火驭风雷,誓为工农谋饭碗。

阵阵涛声送客归,穿城一水东流缓。

其三结构紧凑,紧扣新县将军山之特点,塑造了大别山的高大形象。大别山自古便是英雄之山,英雄辈出,将星闪耀,此诗颈联道出了大别山无愧于革命老区的英雄形象。

4、再探什子山石头寨

知有侠踪寻义士,再探什子续春章。

石头寨里光阴浅,大别山中岁月长。

手挽清溪谁洗剑?兵招野畈孰擒王?

啼鹃催得花如血,触及兴亡易断肠。

其四怀古深沉,厚重耐品。诗人以2016年4月9日再探什子山,穿越石头寨,忆一代廉吏于成龙东山平乱史,惜明末清初遗民血泪,感东山历史之悲壮。首联交代寻访目的,颔联一“浅”一“长”相互对比映衬,颈联用典,于怀古中咏叹,于兴亡中追思,尾联融入诗人形象——触及兴亡之事,断肠的总是诗人!议论中将自我的伤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出来。

5、丙申年初春游金寨玉兰谷

漫野弥林香雪浩,群驴争入看花道。

风吹蝶舞态缤纷,气袭魂舒兰美好。

大别山中岁月长,铁冲乡里新春早。

此番幸得共佳人,一路相携天未老。

其五丰蕴隽永,与七绝《金寨玉兰谷 》写法截然不同,融入了诗人更多的情感。开篇以“香雪”形容漫山遍野的玉兰花盛开之浩然景观,对句“争入”形象刻画出游人观赏之迫切;颔联描摹细腻传神,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颈联最是精警入味,以“岁月长”和“新春早”两相对比,突出金寨玉兰谷在春天里勃勃生机的气象;尾联直抒胸臆:在开满了玉兰花的山坡上,与佳人(夫人)相携,更添浪漫,情天不老。

6、过麻一中龟尾分校旧址见当年校友碑感题

碑文隐约立沧桑,校舍无存梦未央。

已许青春融竹海,料应赤子系云庄。

小清溪畔鸿踪忽,大别山中岁月长。

曾叹晚生难到此,拾来故事且珍藏。

其六写了过麻一中龟尾分校旧址时见到当年校友碑的感触。首联“立沧桑”给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颔联意蕴丰富:龟尾的竹海依然青翠,那是同学们的青春染绿的;如今大家各奔东西,似天上的云儿各自飘游,但心永远系在母校。颈联虚实结合,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慨,尾联自然抒发情感:我作为局外人路过,拾来曾经羡慕的故事悄悄珍藏心间。

7、甲午仲冬重游薄刀锋

几回忙里经年误,今日重来光满路。

胜景吾当风口迎,平生谁在刀锋步?

扶将彩凤梦能飞,斜倚锡锅情可注。

大别山中岁月长,天边遥见白云渡。

其七寓理深刻,厚重耐品。首联议论起笔,颔联“胜景吾当风口迎,平生谁在刀锋步?”最是精警:风口往往就是胜景,在刀锋漫步,一语双关,一方面写行走在薄刀锋既惊且险,另一方面反问谁的平生是行走在刀锋上?诗人?还是敢于挑战自我的人?越是险境越是通往人生辉煌的途径。此联意蕴丰富,值得深品。颈联亦是好句,梦能飞,情可注,自然能见天边的白云逍遥自在,含义隽永。尾联自然收束,完整浑圆。

8、参加麻城徒步协会登山活动半年感怀

但有仁心开智慧,叹他青史类黄粱。

杖寻遗迹新林掩,梦入传奇古道荒。

七百年谁驱板荡?一方天我自徜徉。

好乘脚力驮诗力,大别山中岁月长。

其八为此八仙体的总结篇,首联议论起笔,概括登山活动的感觉:正可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走更能开启智慧之门,在游历的过程中,寻访了多少古迹,又欣赏了多少梦幻般的景色?是史实,还是梦幻?青史与黄粱的关系,往往在恍惚之间容易形成错觉,以至于在时空的交点上分不清现实与梦幻。颔联就此继续深入,几多遗迹已经翻新,掩映在新林里;那些传奇的故事萦绕在梦境里,挥之不去。颈联“七百年”指的是美国罗威廉著的《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是一部专写麻城七百年暴力史的书。从七百年的暴力史,到今天的驴行兴起,正可谓:国运兴,驴运兴,诗者在一方天中徜徉,正是诗中行者、驴中诗客的生动写照。尾联总结全诗,点明题旨——“脚力驮诗力”亦是行者与诗客的有机结合,脚力是诗力的源泉,诗力是脚力的诠释,在悠悠岁月中,“我”还在不停行走。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诗人以轴心句“大别山中岁月长”贯穿始终,此八仙体犹如一部精彩的游记,串联得体,写出了半年的登山徒步活动和感悟,环环相扣,既独立又统一,表现手法多样,耐人寻味。

楚留光的山水诗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度多变,雄浑空灵。

楚留光善于概括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雄浑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如《龟峰》一诗。

他还善于捕捉气味、色彩、画面、感受交织在一起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空灵入味,如《金寨玉兰谷》。

二、用典无痕,理趣相谐。

楚留光的山水诗多有用典,内蕴深厚,富含理趣。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在诗人笔下,往往着上人为的色彩,赋予其不同的含义。楚留光往往在游走于山水之间,感其灵性,兴之所至,信手拈来,发之真切,给人遐思。他的感怀诗及寓理诗多是如此。如“缤纷季里杏花雨,婉转声中牧笛风。”“漫步林间堪放鹤,赏心花下欲邮春。”等。

三、与时俱进,富时代感。

楚留光的山水诗没有拘泥于一般的笔法,他的诗语风格多变,尤其是常以现代语言入诗,增强时代感,读来趣味十足,诗意犹存。很多人在诗语的运用与诗意的表达上往往不好统一,但楚留光能娴熟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村山市有三分类,云朵来迎四海心。”“踞险方能收地气,摩天正好领神恩。”等。

四、炼字传神,句式灵活。

    要很好地表情达意,靠的是炼字功夫。楚留光在这方面做得很是精细。他对作品的要求相当严格,经常就一个字眼儿斟酌再三。有的作品,一字传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凤凰湖》中“水泊星辰日月流。”之“泊”;再如《龟峰》中的“脱出洪荒一石雄。”之“脱”;“晨光肯泻峰千座”(《夜上华山之巅观日出不得》)之“泻”,“多少钟声追雁影”(《西古堡》)之“追”,“绵延满地乌金吼(《过伊川》)”之“吼”等,均是传神之笔。句式多样,如“草挟春风没残垒,鹃擎火焰耀山隅。”(《柏举怀古》)等,他的山水诗表现手法多样,或描摹,或用典,或想象,富于变化。

楚留光,一个诗中行者,他用真实感人的诗篇诠释着他的旅行和驴行;一个驴中诗客,他在驴行中记录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脚踏实地,在他的诗词世界里行走着,寻找着,攀登着…… 

 

英子,原名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gczjzxdd的BLOG
山水田园诗专项练习
《山居秋暝》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翻译鉴赏原文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和主要内容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