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贤人的别名

邦士

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汉 刘向《新序·刺奢》:“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宋 叶适《冯公岭》:“何必种桃源,始入仙者图。瓯闽两邦士,汹汹日夜趋。”


拂士

辅弼君主的贤士。《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宋 苏籀《刺少年行》:“法家拂士屹山峙,俜然穷儒衢道边。”宋 陈著《送沆赴台州学录》:“劳其筋骨饿肤体,乃汝法家并拂士。”


博士

博通古今的人。《战国策·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唐 张籍《送杨少尹赴凤翔》:“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宋 王巩《随手杂录》:“九重之内,安知有英州、新州,此必有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汉文帝置一经博士。《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古代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为师傅。《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家里一个茶博士,姓陶,小名叫做铁僧。”学位名。


才杰

杰出的人才。《晋书·文苑传序》:“至于吉甫、太冲、江右之才杰;曹毗、庾阐,中兴之时秀。”唐 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唐 钱起《送薛判官赴蜀》:“边陲劳帝念,日下降才杰。”唐 王季文《九华山谣》:“峻极遥看戛昊苍,挺生岂得无才杰。”宋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清 薛福成《保荐使才疏》:“以中国幅员之广,聪明才杰之多,诚令导之以有恒,养之以渐庸,讵不能励彼豪俊,宏此远谟。”


才俊

亦作“才隽”。才能出众。《晋书·嵇康传》:“康临去,登(孙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唐 常建《送陆擢》:“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槃。”唐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 梅尧臣《吊唐俞》:“通闺年最少,才俊罕能双。”清 秦瀛《答王惕甫书》:“仆意方今少年中,非无才俊之士,而华而鲜实,类由渐染时习。”宋 文天祥《江行有感》:“莫恨吾生误,江东才俊多。”元 杨景贤《醉中天》:“挺挺身才俊,朗朗语超群。”


才良

指才士贤人。《隋书·高祖纪下》:“诛翦骨肉,夷灭才良。”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才良。”唐 张籍《祭退之》:“荐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宋 强至《送河北提刑王詹叔郎中被诏充开封府判官》:“幕府要人关听断,朝廷自昔选才良。”《新唐书·李石传》:“今四海夷一,唯登拔才良,使大小各任其职。”


才人

有才能才情的人。汉 王充《论衡·书解》:“故才人能令其行可尊,不能使人必法己。”南朝 王融《报范通直》:“三楚多秀士,江上复才人。”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百代而下,才人学士,追之莫逮,取之不穷。”清 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 方苞《孙征君年谱序》:“自古豪杰、才人以至义侠、忠烈之士不得其死者众矣。”亦指宫中女官名。唐 杜甫《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红楼梦》第四回:“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才士

有才德之士;有才华之人。《庄子·天下》:“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晋 葛洪《抱朴子·尚博》:“百家之言,虽有步起,皆出硕儒之思,成才士之手。”唐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唐 顾况《哭从兄苌》:“人生倏忽间,安用才士为。”宋 范仲淹《上张右丞书》:“天下才士,莫不稽颡,仰望光明。”清 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自《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于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



才贤

有品德才能的人。《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托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唐 李适《送徐州张建封还镇》:“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元 刘诜《送范主一宪郎》:“古来环辙人,往往皆才贤。”才德兼备。清 吴敏树《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苟其学问足以成身,文章足以持论,功业足以施于当时,如是则为才贤人矣。”


才秀人微

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的人。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才彦

才子贤士。南朝 沈约《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西都富轩冕,南宫溢才彦。”唐 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明世重才彦,雨露降丹霄。”唐 高适《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如何异乡县,复得交才彦。”唐 高适《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如何异乡县,复得交才彦。”宋 梅尧臣《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惟时有才彦,数计等桑羊。”清 顾炎武《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如君静者流,嗣子况才彦。”


才英

指才华杰出的文人。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宋来才英,未之或改,旧染成俗,非一朝也。”《文心雕龙·时序》:“今圣历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唐 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宋 李慎修《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从此里闾为盛事,握兰华省有才英。”


才子

古称德才兼备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诚笃,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后多指才华超迈的文士。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唐 朱庆余《送窦秀才》:“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唐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儒林外史》二十九回:“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


策士

本指战国时代游说诸侯的纵横之士,后泛指出计策、献谋略的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百家姓》:“范雎(前?~前225)字叔。战国时策士,魏人,善口辩,以远交近攻的策略游说秦昭王,昭王悦,官拜秦相,封应侯。”唐 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序:“曲逆起为策士,辅成帝图。”曲逆,曲逆侯陈平,汉高祖谋臣。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虽闻北虏孱而妄弱,岂无强梁宗属与夫谋臣策士引先发制人之说,造此衅端?”明 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郁郁不得志,而狼藉以死者,比比矣。”


处士

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宋 辛弃疾《鹧鸪天》:“吾家离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宋 葛胜仲《浣溪沙》:“东阁郎官巧写真。西湖处士妙传神。嫣然一笑腊前春。”


 


达士

见识高超、不同于流俗的人。《吕氏春秋·知分》:“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唐 杜甫《写怀》:“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宋 陆游《杂兴》:“达士招呼同啸傲,福人分付与功名。”明 唐寅《无题》:“妙龄劝赏雄浑语,达士耻随迂阔夫。”清 吴伟业《赠陆生》:“狡狯原来达士心,栖迟不免文人病。”


大才

堪当重任、学识很高的人。《后汉书·马援传》:“汝大才,当晚成。”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储光羲》:“言博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才。”宋 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吾家日日选场开,及第心空有大才。”《三国演义》三十七回:“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大才,又是尊府‘白眉’,今日幸会。”


大器

比喻有大才、能担当大事的人。《管子·小匡》:“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唐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却愁清逸不干时,高踪大器无人知。”宋 陆游《自嘲》:“正得虚名真画饼,元非大器愧函牛。”《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吴衙内青年美貌,学问广博,许多好处,将来必是个大器。”


大士

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孔子曰:‘大士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大贤

才德超群的人。《孟子·离娄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三国 李康《运命论》:“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不能遏其端。”《三国演义》三七回:“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清 唐孙华《开河行》:“大贤久不作,尔曹谁复知经纶。”


大知

有大智慧的人。知,同“智”。《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闲闲。”《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


高士

志行高洁之士。《墨子·兼爱下》:“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唐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高士例须怜曲糵,丈夫终莫生畦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爱心怎能没有?只是不分男女,却分轻重。譬如见了一个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却是从钦敬上生出来的爱心。”指隐居不仕或修炼者。唐 唐彦谦《寄蒋二十四》:“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栏干莫断肠。”宋 欧阳修《答资政邵谏议见寄》:“材薄力殚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说郛》卷六引《读子随识·庚桑子》:“‘高士’注云:吸日精炼丹而仙曰高士。”特指僧人。唐 韩愈《送灵师》:“齐民逃赋役,高士着幽禅。”唐 戴叔伦《送东阳顾明府罢归》:“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宋 陆游《福州请仁王坚老疏》:“爰择名蓝,往迎高士。”


 


公士

公正之士。《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杨倞 注:“谓于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


怪杰

怪异而杰出的人。李大钊《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一世怪杰之袁世凯,以附和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聂绀弩《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他不是空想家,也不是什么思想界的怪杰之类。”


国士

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唐 胡曾《咏史诗·豫让桥》:“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唐 刘兼《自遣》:“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宋 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国器

旧指可以治国的人才。《荀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国器也。”《汉书·韩安国传》:“于梁举壶遂、臧固,至它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颜师古 注:“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于国政也。”《史记·晋世家》:“(楚)成王曰:‘晋公子贤且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晋书·庾冰传》:“顷皇家多难,衅故频仍,朝望国器,与时歼落,遂令天眷下坠,降及臣身。”《新唐书·张九龄传》:“仲方,生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寒俊

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世说新语·贤媛》“陶公少有大志。”刘孝标 注引晋 孟盛《晋阳秋》:“时豫章顾荣或责羊晫曰:‘君奈何与小人同舆?’晫曰:‘此寒俊也。’”按,此指陶侃。唐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棊,得通籍待诏。”宋 苏辙《送王恪郎中知襄州》:“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


豪杰

指才能出众的人。《管子·七法》:“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沓,熛至风起。”《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刘景岩﹞多财而喜侠,交结豪杰,家有丁夫兵仗,人服其强,势倾州县。”豪迈杰出。晋 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新唐书·陈子昂传》:“其先居新城,六世祖太乐,当齐时,兄弟竞豪杰,梁武帝命为郡司马。”《水浒传》十一回:“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


豪俊

指才智杰出的人。汉 贾谊《过秦论上》:“隳名城,杀豪俊。”《汉书·董仲舒传》:“故广延四方之豪俊,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絜博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唐 杜甫《洗兵马》:“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明史·刘基宋濂等传赞》:“太祖既下集庆,所至收揽豪俊,征聘名贤,一时韬光韫德之士幡然就道。”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上:“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明 唐顺之《葛母传》:“容菴翁豪俊有气概,游于商贾中,能自见其奇。”


 


豪士

指豪放任侠之士。《管子·问》:“问兵官之吏,国之豪士,其急难足以先后者几何人?”《吕氏春秋 季夏纪 制乐》:“于是谨其礼秩,皮革以交诸侯,饰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史记 游侠传 朱家传》:“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唐 韩愈《送浮屠令纵西游序》:“藩维大臣,文武豪士令纵未始不褰衣而负业,往造其门下。”清 潘耒《赠杜于皇》:“黄冈豪士世无偶,胸吞云梦者八九。”


宏器

大器。比喻堪当大任的人才。南朝 任昉《王文宪公集序》:“公乘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岂非希世之隽民,瑚琏之宏器。”唐 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序:“酇侯保绥三秦,控引汉中,宏器廓度,以大帝业,卨之裔也。”


吉士

犹贤人。《书·立政》:“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汉书·元帝纪》:“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颜师古 注:“吉,善也。”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召康公为成王赋《卷阿》之诗,言求贤用吉士。”清 戴名世《傅天集序》:“所为歌诵其主之寿考福禄,而兼及于吉人吉士之多也。”又,男子之美称。《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佳器

犹美材,指才行出众的人。《晋书·韦忠传》:“少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好学博通……秀出而告人曰:‘此子长大必为佳器。’”《宋书·谢弘微传》:“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南朝 梁武帝《赠萧子显诏》:“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唐 薛廷珪《授李昌远陆扆翰林学士制》:“蔼然休声,砺乃佳器。”《宋史·卢秉传》:“尝谒蒋堂……堂赏味其言,曰:‘吾子必为佳器。’”


佳士

品行或才学优良的人。《三国志·魏志·杨俊传》:“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唐 司空图《二十四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宋 苏轼《寄周安孺茶》:“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识。”明 方孝孺《赠瑄蕴中序》:“其论议理而节,达而不浮,翩翩乎佳士也。”清 毛奇龄《题悦我轩》:“佳士不恒遇,垂老叹积薪。”


杰俊

才智出众的人。《吕氏春秋·孟夏》:“命太尉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淮南子·时则训》:“命太尉赞杰俊,选贤良,举孝悌。”唐 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从来师杰俊,可以焕丹青。”宋 范成大《衡州石鼓书院》:“地灵钟杰俊,宁但拾儒科。”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是岂名誉尽属士绅,而吾侪遂乏杰俊哉?”


杰人

才智超群之人。《隋书·王世积传》:“世积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少陵自作新题乐府,固是千古杰人。”


 


杰士

才智特出的人,杰出的人。宋 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武曌以淫牝秽乱唐室,实旷劫所无之变,而一代英才杰士俯首臣伏,无敢声其罪者。”


杰子

才智杰出的人。《梁书·刘之遴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


介人

善人。指有才德之士。《荀子·君道》:“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此之谓也。”《尔雅·释诂》:“介,善也。” 郭璞 注引《诗》:“介人维藩。”武士,甲士。《宣和遗事》后集:“乃令介人引帝归幕。”


荆璞

指楚人卞和从荆山得的未经雕琢的璞玉。晋 傅玄《傅子·阙题》:“必得崑山之玉而后宝,则荆璞无夜光之美;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则随侯无明月之称。”唐 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比喻具有美好资质的人才。晋 卢谌《赠刘琨》:“承侔卞和,质非荆璞。”《晋书·戴邈传》:“又贵游之子……不及盛年,讲肄道义,使明珠加磨莹之功,荆璞发采琢之荣,不亦良可惜乎!”


荆玉

荆山之玉。即和氏璧。晋 卢谌《览古》:“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明 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荆玉已三献,冀群当一空。”喻美质贤才。晋 孙绰《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荆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唐 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荆梓

荆地所产的梓木,质地优良,因用以喻优异人才。南朝 何逊《哭吴兴柳浑》:“南州擅荆梓,上国称羽仪。伊人以戴德,李公伤在期。”


俊拔

卓异出众。唐 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宋史·陈宜中传》:“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清 顾炎武《赠顾推官咸正》:“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俊才

亦作“俊材”。卓越的才能。《汉书·王褒传》:“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清 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唐先生伯虎,名寅,姑苏人。负俊才,能文工诗,翰墨极精。”才智卓越的人。《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三百俊才衣似雪,可怜无个解诗人。”


 


俊德

才德杰出的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孔颖达 疏:“郑玄云,俊德,贤才兼人者。”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机务余闲,欲习佛法,令于僧中推一俊德。时诸僧徒莫敢应命。”美德。汉 王充《论衡·程材》:“尧以俊德,致黎民雍。”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


俊豪

才智杰出的人。宋 叶适《书<龙川集>后》:“僚友一时,志同义合,相与扶立俊豪魁特之绪,使流风余论犹能表见于后人。”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不韦招英茂、聚俊豪。”《再生缘》卷八:“夫人见说稍消怒,扶起东平小俊豪。”


俊杰

才智杰出的人。《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陈余,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宋 叶适《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天下繁委,当付俊杰,今庙堂无能,尽出胥吏。”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经务上》:“识时务者,呼为俊杰。”才智杰出。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俊杰之士非恒人所知。”清 顾炎武《生员论中》:“苟以时文之功,用之于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于其间矣。”


俊客

才智杰出的人。唐 王勃《梓州慧义寺碑铭序》:“爰有庾子山者,文场之俊客也。”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案吕氏修撰也,广招俊客,比迹《春秋》。”


俊良

贤能优良之士。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左右前后,莫匪俊良;小大之材,咸尽其用。”宋 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鄙州历选多俊良,镇抚时有诸侯王。”明 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筹边楼上罗俊良,况子敏学年方将。”


俊迈

才识卓越过人。《宋史·萧贯传》:“俊迈能文,尚气概。”


俊髦

才智杰出之士。唐 殷尧藩《帝京》:“列郡征才起俊髦,万机独使圣躬劳。”宋 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恭惟皇帝陛下体圣神之质,志文武之功,嘉与俊髦,灵承穹昊。”明 高明《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眷兹警动之风,未遂雍熙之化。爰招俊髦,以辅不逮。”


俊茂

才智杰出的人。《汉书·武帝纪赞》:“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明 方孝孺《送河南佥事汤侯序》:“皇上临御,荡涤惰骄,作新士气,广大学以育俊茂。”才智杰出。《晋书·庾峻传》:“尊伯为当世令器,君兄弟复俊茂。”唐 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令姪才俊茂,二美又何求?”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李相国武都公知贡举,门生多清秀俊茂。”


 


俊民

贤人,才智杰出的人。《书·多士》:“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孔传:“天命汤更代夏,用其贤人治四方。”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序》:“万百亿千缝掖俊民,跂跂脉脉而望,篝灯而求明。”


俊能

才能杰出之士。《周书·赵善元定等传论》:“自三方鼎峙,群雄竞逐,俊能驰骛,各吠非主。”


俊器

卓异的人才。《晋书·光逸传》:“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


俊人

风度高雅的人;才德超卓的人。《南史·王规传》:“王威明风韵遒上,神峰标映,千里絶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唐 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五行秀气,得之居多者为俊人。”清 方苞《谢季方传》:“然先君子所交,皆楚越遗老、乡邦俊人。”


俊士

才智杰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


俊伟

杰出的人才。《三国志·魏志·钟繇华歆王朗传评》:“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唐有天下,诸侯自辟幕府之士,唯其才能,不问所从来,而朝廷常收其俊伟,以补王官之缺,是以号称得人。”卓异壮美。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唐 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然而淮西之功,尤为俊伟,碑石所刻,动流亿年,必得作者,然后可尽能事。”


俊贤

才德杰出的人。三国 阮籍《奏记诣蒋公》:“群英翘首,俊贤抗足。”唐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口号绝句》:“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俊雄

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鹖冠子·道端》:“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动则明白。”《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沓,熛至风起。”唐 张祜《寄朗州徐员外》:“江岭昔飘蓬,人间值俊雄。”


俊秀

才智杰出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 李元礼 ,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宋 朱熹《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才智杰出。宋 叶适《学校》:“崇观间,以俊秀闻于学者,旋为大官。”


俊彦

杰出之士,贤才。《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孔传:“美士曰彦。”《后汉书·班固传》:“窃见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踰矩,盖清庙之光晖,当世之俊彦也。”前蜀贯休《送王毂及第后归江西》:“太宗罗俊彦,桂玉比光辉。”


俊逸

英俊洒脱,超群拔俗。三国 刘劭《人物志自序》:“制礼乐,则考六艺祗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右军人品高,故其书潇洒俊逸。”指超群拔俗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穷达》:“俊逸絷滞,其有憾乎?”明 李贽《寄方子及提学》:“此方多俊逸,长养报明时。”明 陈子龙《送宋子建应试金陵随至海州成婚》:“南朝多俊逸,东府最风流。”


俊乂

亦作“俊艾”。才德出众的人。《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孔传:“谓天子如此,则俊德治能之士竝在官。”孔颖达 疏:“乂,训为‘治’,故云‘治能’。马、王、郑皆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汉书·王褒传》:“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宋 苏轼《赐户部侍郎赵瞻陈乞便郡不允诏》:“朕褒显耆旧,取其宿望;养育俊乂,待其成材。庶前后相继,朝不乏人。”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夫立功名与保身家,二涂也;收俊乂与恤平人,二术也:竝行而不相悖也。”


俊异

杰出异常的人。《宋书·颜延之传》:“黄门郎殷景仁亦谓之曰:‘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唐 杜甫《宿凿石浦》:“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卓异,非比寻常。宋 王谠《唐语林·方正》:“太宗得鹞子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魏公,乃藏于怀。”


俊英

才能出众的人。三国 曹丕《弟苍舒诔》:“猗欤公子,终然允臧。宜逢介祉,以永无疆。如何昊天,彫斯俊英?”宋 范成大《但能之提刑相别十年自曲江远寄二诗叙旧良厚次韵为谢》:“忆昔骖鸾识俊英,朱旛绣斧尽能名。”清 陈梦雷《赠秘书党道弘五十韵》:“庙略资神武,军谘待俊英。”才能杰出。元 张汉卿《红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内性儿聪明,才调儿清正,这两般消的人钦敬,不枉了风流俊英。”清 唐孙华《挽张觐文》:“兄弟推时誉,驰驱并俊英。”


俊哲

亦作“俊喆”。才识不凡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名实》:“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处下位而不见知。”《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夫妇人与政”裴松之 注引晋 孙盛曰:“夫经国营治,必凴俊喆之辅,贤达令德,必居参乱之任。”《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使夫将来俊哲,知余鄙志耳。”唐 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观乎《舂陵》作,歘见俊哲情。”才识不凡。宋 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故俊哲之人,入乎六经。”


骏足

良马。晋 张协《七命》:“田游驰荡,利刃骏足。”宋 苏轼《赐知大名府冯京进奉贺端午节马诏》:“冯京受钺将坛,剖符畿甸,效充庭之骏足,庆冲火之良辰。”喻贤才。唐 罗隐《两同书·敬慢》:“昔文侯式干木之闾,昭王筑郭隗之馆,故得群才毕至,骏足攸归,何则?以敬之所致也。”


 


旷士

胸襟开阔之士。南朝 鲍照《代放歌行》:“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宋 陈师道《还里》诗:“旷士爱吾庐,游子悲故乡。”明 李东阳《后登舟赋》:“旷士忘形,达人知命。”


魁士

尊贵而有学问的人。《吕氏春秋·劝学》:“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高诱 注:“魁大之士,名德之人。”唐 韩愈《郑公神道碑文》:“名人魁士,鲜不与善。”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若本朝尚科举,显人魁士,皆出寒畯,观此可见世家气象。”清 何绍基《<使黔草>自序》:“伊古以来,忠臣孝子,高人侠客,雅儒魁士,其人所诣,其文如见。”


黎献

黎民中的贤者。《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蔡沈 集传:“黎民之贤者也。”唐 白居易《洛川晴望赋》:“是用步闾里,询黎献。”


烈士

有节气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三国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晋 陆机《辩亡论》上:“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唐 杨炯《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发之歌;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陈烈妇传诔》:“一死甘心殉所天,女中烈士瘗江边。”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令才

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三国 刘劭《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杰出的人才。唐 元稹《李光颜加阶制》:“李光颜气敌三军,心师百行,有卞庄之勇,守之以仁;有日磾之诚,济之以武。叱咤则风云回合,开宴则樽俎周旋,盖文武之令才,真古今之良将。”


令士

才学美盛之士。《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裴松之 注引晋 鱼豢《魏略》:“﹝太祖﹞闻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


龙凤

龙与凤。《西京杂记》卷五:“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谓帝王或贵人形质超凡。《旧唐书·太宗纪上》:“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唐 行次昭陵》:“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比喻优异的才能。亦指才能优异的人。晋 陆云《赠顾彦先》:“腾都之骏,龙凤合尘。”《南齐书·王僧虔传》:“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清 方文《送王幼公之毘陵》:“忆昔故乡日,与君读书时,共秉珪璋器,各挺龙凤姿。”喻文章。《文选·韦曜<博弈论>》:“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李善 注:“龙凤五彩,故以喻文。”唐 李群玉《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喻飞舞的雪花。唐 韩愈 《辛卯年雪》:“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


髦俊

才智过人之士。《汉书·叙传下》:“世宗晔晔,思弘祖业,畴咨熙载,髦俊并作。”晋 陆机《演连珠五十首》:“臣闻髦俊之才,世所希乏。”《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裴松之 注引三国 鱼豢《魏略》:“自天子在东宫,及即位之后,每会群贤,论天下髦俊之见在者,岂独人尽易为英,士鲜易取最。”《三国志·蜀志·郄正传》:“方今朝士山积,髦俊成群,犹鳞介之潜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邓林。”《北齐书·文苑传序》:“有齐自霸图云启,广延髦俊,开四门以纳之,举八纮以掩之。”宋 司马光《祭观文丁尚书文》:“羽仪髦俊,黼黻训辞,登赞机衡,进参台鼎。”


髦士

英俊之士。《诗·小雅·甫田》:“攸介攸介,烝我髦士。”毛传:“髦,俊也。”南朝 江淹《杂体诗》:“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水浒后传》三八回:“尔宜奠主海邦,统御髦士,作东南之保障。”


谋士

设谋献计的人;有智谋的人。《墨子·号令》:“县各上其县中豪杰若谋士、居大夫、重厚口数多少。”《史记·李斯列传》:“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宋 陈亮《酌古论·邓禹》:“岂非禹之才略有所不及,而亦无谋士以传檄之说告之耶!”


能士

亦作“能仕”。有才能之士。《荀子·王霸》:“其官职事业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战国策·魏策一》:“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揜能士之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奇俊

杰出的人物。《北史·儒林传序》:“于是超擢奇儁,厚赏诸儒。”才智特出。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其子甚奇俊,有父风。惟此一事,差慰吾辈意。”清 吴伟业《病中别孚令弟》:“穉子称奇俊,迎门笑语忙。”谓文词新奇俊美。明 杨慎《鹬蚌相持》:“古人之文,奇俊如此。”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樊绍述》:“樊绍述《绛守居园池记》如涎玉沫珠……奇俊可讽。”


奇彦

才德出众的人。清 方文《宋遗民咏·林景曦德旸》:“梦中诗四首,亦载唐君传。莫知谁作者,大抵皆奇彦。”


杞梓

杞和梓。两木皆良材。比喻优秀的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南朝 江淹《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杞梓无遗用,蒭荛不忘询。”清 刘大櫆《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




翘楚

语本《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郑玄 笺:“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才。唐 孔颖达《<春秋正义>序》:“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宋 辛弃疾《贺新郎》:“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三·酉阳杂俎》:“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孽海花》三二回:“梦兰本是交际场中的女王,来做姐妹花中的翘楚,不用说灵心四照,妙舌连环,周旋得春风满座。”


琼枝

传说中的玉树。喻贤才。唐 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今来招隐逸,恨不见琼枝。”明 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送南游》:“琼枝何以先旧色,客路风尘亦劳矣。”喻皇族子孙。唐 萧颖士《为扬州李长史贺立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明 杨慎《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喻嘉树美卉。唐 王涯《望禁门松雪》:“金阙晴光照,琼枝瑞色封。”金 元好问《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琼枝玉蕊静年芳,知是何人与点妆。”明 沈璟《义侠记·取威》:“看琼枝玉树,偏将冻蕊争开。”喻美女。唐 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宋 秦观《虞美人》:“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是离人远。”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张诒庭《无题》:“珍重瀛壶无限好,文鸾端合占琼枝。”喻灯烛。明 刘基《正月十五夜灯火大开作》:“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全才

指才能全面发展的人。旧多指兼备文才武略而言。唐 权德舆《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虞有怀中朝亲政》:“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台。”清 乔世宁《何先生传》:“世多言脩士少文,才人行劣,二者盖更相笑也。乃先生则独称全才。”指具有各方面的才能。宋 苏轼《伊尹论》:“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全器

犹言全才。南朝 江淹《为萧骠骑让封第二表》:“且麟阁之臣,尚有位不及铉;全器之侯,犹或任不并台。”唐 李商隐《为尚书渤海公举人自代状》:“不狥物以沽名,善推诚而立断,浑若全器,宜乎在庭。”《宋史·岳飞传论》:“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全士

德才齐备的人。唐 元结《订司乐氏》:“天下谁为全士,能爱夫全声也?”


人豪

人中豪杰。《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于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魏书·张衮传》:“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明 李贽《答骆副使》:“重念海内人豪如公者有几。”


人杰

人中之豪杰。《文子·上礼》:“行可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使分财,作事可法,出言可道,人杰也。”《史记·高祖本纪》:“﹝张良 萧何 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宋 苏轼《东坡志林·论子胥种蠡》:“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清 侯方域《于谦论》:“谦,人杰也。逢君之欲以取富贵,其断断不为。”




人雄

豪杰;英雄。《三国志·蜀志·刘璋传论》:“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北史·齐纪中》:“右丞相,长广王湛,研机测化,体道居中,人雄之望,海内瞻仰。”清 徐夔《蔡将军歌》:“将军慷慨真人雄,南入百粤西擒戎。”


人英

俊杰,英杰。《文子·上礼》:“明于天地之道,通于人情之理,大足以容众,惠足以怀远,智足以知权,人英也。”唐 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天工寄人英,龙衮瞻君临。”宋 陆游《春夜读书感怀》:“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


任士

指有能力的贤人。《庄子·秋水》:“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庄子·秋水》:“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郭庆藩 集释引 李颐云:“任,能也。”


商岩

傅说初版筑于傅岩之野,后被商王武丁举以为相。见《书·说命上》。后以“商岩”比喻在野贤士。唐 顾云《谢徐学士启》:“周渭商岩,皆辞钓筑。”宋 张孝祥《西江月》:“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商岩有梦。”明 高启《王明君》:“愿君莫杀毛延寿,留画商岩梦里贤。”


上人

道德高尚的人。汉 贾谊《新书·修政语下》:“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闻道而弗取藏,知道而弗取行也,则谓之下人也。”《释氏要览·称谓》引古师云:“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以后,多用作对和尚的尊称。《南史·宋纪上》:“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宋 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清 陈梦雷《为心月上人书纸》:“今我上人,号为心月,世人观者莫于心外别求月体,莫于月外别作心相。”


上士

道德高尚的人。《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明 陈汝元《金莲记·搆衅》:“下官程颐,别号伊川,人许性天上士,自惭理学名儒。”清 钱澄之《田园杂诗》:“上士守其中,下士劳其形。”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


上驷

喻杰出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许文忠《圭塘乐府》,元词中上驷也。”又指上等马;良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唐 李绛《和裴相国答张秘书赠马》:“高才名价欲凌云,上驷光华远赠君。”唐 韩愈《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上贤

推崇有德才的人。上,通“尚”。《老子》:“不上贤,使民不争。”《韩非子·忠孝》:“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汉书·艺文志序》:“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德才超着的人。《荀子·正论》:“上贤禄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汉书·翼奉传》:“周至成王,有上贤之材,因文武之业,以周召为辅,有司各敬其事,在位莫非其人。”晋 傅玄《傅子》卷四:“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谓德才超人。康有为《大同书》丙部:“士人民家,则虽以孔子之至贤,仅摄相事;颜渊之上贤,不得一命。”


宿贤

素有声望的贤士。宋 范仲淹《贺胡侍郎致政状》:“舜好清问,方体貌于宿贤;国有老成,尚弥缝于显道。”


爽俊

豪爽秀俊。《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讳髦”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公神明爽俊,德音宣朗。”《世说新语·品藻》“裴瓒方王敦”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瓒字国宝,楷之子,才气爽俊。”《北史·牛弘传》:“吏部侍郎高孝基,鉴赏机晤,清慎绝伦,然爽俊有余,迹似轻薄。”明快秀逸。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二十八人》:“倩(袁倩)子质,姚最云:风力爽俊,不坠家声。”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孔(孔融)语便是唐律,桓(桓玄)句亦是唐选,而桓尤爽俊。”


硕士

品节高尚、学问渊博之士。唐 韩愈《祭马仆射文》:“擢亚秋官,朝得硕士。”《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张居翰传赞》:“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疎,而人主之势日益孤。”明 方孝孺《为玉泉山人题》:“间气往往生英雄,鸿儒硕士世不乏。”学位的一种。


天民

指贤者。因其明乎天理,适乎天性,故称。《庄子·庚桑楚》:“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孟子·尽心上》:“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宋 陈师道 《理究》:“贤而在下谓之天民,贤而在上谓之天吏。”明 方孝孺《林泉读书斋铭》:“匪学奚知,匪行奚臻,主敬立诚,卓为天民。”指人民;普通人。《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墨子·非攻下》:“夫取天之人,以攻天邑,此刺杀天民。”清 魏源《长沙秋怀》:“我本赤子一,天民天自育。”


通才

学识广博兼备多种才能的人。《六韬·王翼》:“通才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对宾客,议论谈语,消患解结。”《宋书·孔顗传》:“夫以记室之要,宜须通才敏思,加性情勤密者。”《元史·世祖纪十》:“阿合马专政时大小官员,例皆奏罢,其间岂无通才?宜择可用者仍用之。”


通人

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庄子·秋水》:“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王先谦 集解:“贤人皆隐遁,非其智失也。”汉 王充《论衡·超奇》:“博览古今者为通人。”唐 贾岛《即事》:“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伟才

卓越的才能。《后汉书·崔骃传》:“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上·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绶。”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晋书·苻坚载记下》:“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


伟器

大器。谓堪任大事的人才。《旧唐书·王晏宰传》:“晏宰于昆仲间最称伟器。”明 何景明《寿许司马》:“雄姿龙马异,伟器庙廊珍。”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此子才气卓荦,他日必成伟器。


伟士

才智卓异的人。《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达人伟士,不变晈察于流俗之中。”明 宋濂《竹坞幽居诗序》:“思竹之挺拔特立,以为有壮夫伟士之节。”


伟彦

指才智卓异的人。《三国志·蜀志·郄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明 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真命世之奇材,匡时之伟彦。


文士

知书能文之士。《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饰,诸侯乱惑。”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陇右多文士,光武加意于书辞。”唐 韩愈《与袁相公书》:“窃见朝议郎、前太子舍人樊宗师……习于吏职,识时知变,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


卧龙

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晋书·嵇康传》:“﹝钟会﹞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嵇康为虑耳。’”唐 温庭筠《秘书刘尚书挽歌词》:“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清 陈之遴《北固山》:“饮马几回虚割据,卧龙从古混渔樵。”形容山势绵延起伏。唐 钱起《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明 高启《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贤才

亦作“贤材”。才智出众的人。《书·咸有一德》:“仕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刘宝楠 正义:“贤才,谓才之贤者。”《晋书·刘弘传》:“弘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叙用。”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材有抑而未用。”《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




贤达

贤明通达。汉 王充 《论衡·效力》:“文儒非必诸生也,贤达用文则是矣。”宋 陆游《蟠龙瀑布》:“古来贤达士,初亦愿躬耕。”《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想我浑家乃富贵之女,岂知如此寂寞!所喜者略无愠色,颇为贤达。”《后汉书·黄宪传》:“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旧唐书·贺知章》:“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明 王守仁《不寐》:“匡时在贤达,归哉盍耕垅。”


贤俊

才德出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隋书·高祖纪下》:“开进仕之路,伫贤隽之人。”唐 杜甫《遣兴》:“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明 归有光《顾夫人杨氏七十寿序》:“其子之贤俊者,予往往于南宫识之。”清 陈用光《上翁学士书》:“古之士,其知慕乎道者,未尝不欲见贤儁之君子,而祓濯其心,以获尊闻行知之益。”才德出众的人。《汉书·元帝纪》:“延登贤俊,招显侧陋。”《晋书·忠义传·王豹》:“简良才,命贤儁,以为天子百官。”唐 元稹《桐花》:“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芹。”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公荐》:“草泽卑位之间,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征召奏闻。”宋 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脚靴手板实卑贱,贤俊未可吏书绳。”清 钱良择《寄内》:“无方贤俊皆簪笔,有道乾坤渐止戈。”


贤良

有德行才能的人。《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贾公彦 疏:“二曰友行以尊贤良者,此行施于外人,故尊事贤人良人,有德之士也。”《后汉书·伏隆传》:“任用贼臣,杀戮贤良。”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黄金台》:“百里贤良聚,千秋霸业开。”


贤明

有才德有见识的人。《战国策·燕策二》:“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故世必有圣智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南朝 江淹《报袁叔明书》:“独念贤明蚤世,英华殂落。”唐 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李少师贤妻》:“性贤明,有礼节。”


贤能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韩非子·人主》:“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史记·太史公自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荀子·成相》:“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三国志·魏志·常林传》:“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明 徐光启《时事极迫极窘疏》:“如臣言不可用,即望圣明别简贤能,使作速任事。”


贤士

志行高洁、才能杰出的人。《国语·齐语》:“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晋 卢谌《赠崔温》:“远念贤士风,遂存往古务。”唐 韩愈《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贤彥

德才俱佳的人。《晋书·忠义传·嵇含》:“帝壻王弘远华池丰屋,广延贤彦。”唐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旧唐书·高骈传》:“且唐虞之世,未必尽是忠良;今岩野之间,安得不遗贤彦。”


显士

名士;名流。《韩诗外传》卷八:“夫子路,卞之野人也;子贡,卫之贾人也。皆学问于孔子,遂为天下显士。”汉 刘向《说苑·杂言》:“万人比非,不可为显士。”




雄霸

雄图大略。《后汉书·朱俊传》:“临官尹人,搢绅有识,莫不忧惧,以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济祸乱!”有作为的霸主或盟主。《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大兄英姿挺杰,有雄霸之风,张王之业不足继也。”南朝 沈约《郊居赋》:“眺孙后之墓田,寻雄霸之遗武。”称雄,称霸。宋 王溥《唐会要·吐藩》:“其赞普弄赞,雄霸西域。”


雄伯

传说中吃鬼魅的神。《后汉书·礼仪志中》:“雄伯食魅。”指河伯、河神。喻学识博大精深的人。南朝 徐陵《同江詹事登宫城南楼》:“沟水惭雄伯,漳川仰大巫。”杰出的人物。《三国志·吴志·张纮传》“纮著诗赋铭诔十余篇”裴松之 注引三国 韦昭《吴书》:“后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闲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魏书·文苑传序》:“汉之西京,马扬为首称;东都之下,班张为雄伯。”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内有张攀龙者,本若辈中之雄伯也。”

称雄称霸。伯,通“霸”。唐 刘知几《史通·书事》:“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擅雄伯,自相君臣。”


雄豪

英雄豪杰。《后汉书·卓茂传》:“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晋 左思《魏都赋》:“英喆雄豪,佐命帝室。”犹豪强。《陈书·高祖纪上》:“敢称大号,骄恣甚于尉他,据有连州,雄豪炽于梁硕。”宋 孔武仲《瓜步阻风》:“上水歌呼下水愁,北舩萦绊南舩去。寄语南舩莫雄豪,万事低昂如桔橰。”清 吴伟业《茸城行》:“不知何处一将军,到日雄豪炙手熏。”雄壮豪放。《晋书·慕容翰载记》:“性雄豪,多权略。”唐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


雄杰

才智出众。《汉书·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宋 司马光《论横山疏》:“汉高祖之雄杰,为冒顿所围,七日不火食。”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明北平都督副使、燕山忠愍侯孙公讳兴祖,始以雄杰之材,从高祖于淮上。”指才智出众的人。唐 王勃《三国论》:“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雄伟特出。《南史·陈纪上·武帝》:“﹝陈霸先﹞长于谋略,意气雄杰,不事生产。”宋 欧阳修《<释祕演诗集>序》:“祕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元 杜本《天马》:“独倚雄杰态,萧萧随北征。”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如华首、罗汉、九重诸处,其境界固高,而雄杰之观莫以逾此矣。”


雄俊

英雄俊杰。《鹖冠子·学问》:“人情者,小大,愚知,贤不肖,雄俊豪英相万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縯﹞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谓才智杰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唐 崔宗之《赠李十二白》:“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清 梅曾亮《赠余小坡之任雅州序》:“要皆雄俊之士,不妄与可于人者也。”


修士

有道德修养的人,操行高洁之人。《韩非子·孤愤》:“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陈奇猷 集释:“旧注:修士,谓修身之士,但精洁自固其身。”宋 叶适《陈君墓志铭》:“呜呼岩也,父之巨子,弟之任兄,师之传人,出而从宦,国之修士也夫!”亦指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男子。


秀士

德行才艺出众的人。《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郑玄 注:“秀士,乡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吕氏春秋·怀宠》:“举其秀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高诱 注:“秀士,俊士。”三国 阮籍《咏怀》:“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唐 沈佺期《枉系》:“今代多秀士,谁能继明辙。”《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大唐高宗朝间,有一秀士,姓王名勃,字子安,祖贯山西晋州龙门人氏。”又指才情富赡、品格高尚的人。


雅士

曹植《杂诗》李善 注引应劭《风俗通》:“士,《诗》云:'殷士肤敏。’髦士俊秀,雅士博达,列士有不易之分,处士隐居放言。”《三国志·魏志·胡质传》:“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为嫌隙。”《旧唐书·赵憬韦伦等传论》:“赵丞相区分检裁,求为雅士,以争权而陷陆贽。”明 胡应麟《诗薮·闰余中》:“就中若丁晋国谓,其才情足上下寇忠愍,当时不入相,居然宋初一雅士。”




彦士

贤人;才士。《三国志·魏志·徐胡二王传论》:“﹝徐邈、胡质、王昶、王基﹞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唐 刘禹锡《魏生兵要述》:“余为书殿学士四年,所与居皆鸿生彦士。”宋 陆游《容斋燕集诗序》:“名流彦士执贽求见者,肩摩而袂属。”


彦哲

贤智之士。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后汉赵一非草书》:“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


一麟

一头麒麟。亦以喻一群人中之俊秀者。《景德传灯录·行思禅师》:“众角虽多,一麟足矣。”宋 王庭珪《次韵任子严》:“山僧似不孤题品,众角业中有一麟。”


谊士

义士。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汉 班固《典引》:“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刘良 注:“讥刺朝廷,贬损汉世,非义士也。”《新唐书·窦建德传》:“琮,谊士也,吾方旌擢以励事君者。”


义士

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汉 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宋 苏轼《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指侠义之士。《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唐 司空图《冯燕歌》:“魏中义士有冯燕,游侠幽并最少年。”


逸足

比喻出众的才能或人才。唐 刘长卿《灞东晚晴简同行薛弃朱训》:“二贤诚逸足,千里陪征驾。”宋 陈师道《代祭曹令文》:“駸駸逸足,度谢超鲍。”明 王稚登《丹青志·逸品·两陈君》:“若夫翠辨红寻,葩分蕊析,此俗工之下技,非可以语高流之逸足也。”亦指骏马。明 高启《车过八岗》:“安得驾逸足,平野超飞烟。”


英才

指才智杰出的人。《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汉 孔融《荐祢衡疏》:“淑质贞亮,英才卓砾。”晋 葛洪《抱朴子·辞义》:“众书无限,非英才不能收膏腴。”晋 葛洪《抱朴子·辞义》:“众书无限,非英才不能收膏腴。”唐 李白《赠何判官昌浩》:“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附录》:“并遣英才子弟,诣彼读书,久之,必有驾西国而上之势。”《再生缘》第二回:“不许喧哗和吵闹,好生观看二英才。”


英豪

英雄豪杰。《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孙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唐 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不如分减閒心力,更助英豪济活人。”清 刘大櫆《徐昆山文序》:“雍正三年,余游京师,与四方之英豪相结。”武艺高超,胆略过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攻秦不下,缘秦将英豪兵勇。”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志气凌云贯九霄,周仓今日逞英豪。”


英华

美好的声誉。《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颜师古 注:“英华,谓名誉也。言外则有美名善誉,内则履道崇德也。”花木之美。也引申为在上者之德化。汉·扬雄《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普天所覆,莫不沾濡。”李善 注:“英华,草木之美者,故以喻帝德焉。”南朝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秋菊春兰,英华靡绝。”宋 苏轼《谢吕龙图》:“蔀屋之陋,复生光彩;陈根之朽,再出英华。”精英华彩。《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唐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浩荡英华溢,潇疏物象泠。”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曾文正公劝人读七部书》:“《庄子》,诸子之英华也。”谓华饰璀璨。《楚辞·大招》:“琼毂错衡,英华假只。”朱熹 集注:“言所乘之车,以玉饰毂,以金错衡,英华照耀,大有光明。”南朝 沈约《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莫不雕风烟之气状,流日月之英华。”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一》:“榱椽之头,皆以玉饰,英华相属也。”




英杰

才智杰出;英俊。《战国策·齐策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隋书·李密传》:“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统骁雄之旅。”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这孩儿仪容儿清秀,模样儿英杰。”才智杰出的人;英豪。《荀子·王制》:“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唐 崔璐《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在人为英杰,与国作祯符。”元 傅若金《登楼》:“明时进用多英杰,迂腐深惭守一经。”清 秋瑾《宝剑歌》:“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英俊

才智卓越;俊逸超群。唐 杜甫《陈拾遗故宅》:“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才智出众的人。汉 贾谊《新书·道术》:“英俊在位则主尊,羽翼胜任则民显。”《三国演义》四三回:“来日聚文武於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容貌俊秀而精神。


英髦

亦作“英旄”。俊秀杰出的人。汉 枚乘《柳赋》:“儁乂英旄,列襟联袍。”南朝 刘孝标《辨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宋 欧阳修《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有感》:“两京平日接英髦,不独诗豪酒亦豪。”清 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征书忽下选英髦,鹭羽西雍飞始振。”


英儒

犹硕儒。学识渊博的儒士。晋 郭璞《尔雅序》:“《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南齐书·乐志》:“宜集英儒,删纂雅乐。”《增修诗话总龟》卷二四引宋 潘若同《郡阁雅言》:“张祐素藉诗名,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


英物

杰出的人物。《晋书·桓温传》:“桓温字元子……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声,曰:'真英物也。’”宋 文天祥《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词:“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江》:“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英雄

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揽英雄,以诛秦项。”《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唐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唐 高适《辟阳城》:“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鸳鸾

鸳与鸾。皆凤属。喻贤人。《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鸳鸾济济,鸟兽跄跄。”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夫鋭志于雏鼠者,不识驺虞之用心,盛务于庭粒者,安知鸳鸾之远指。”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范祥雍 校注:“鸳与鵷通。鸳、鸾皆凤族,以比喻贤人。”唐 韩偓《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喻情侣。明 王錂《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鸾。”


元良

大善,至德。有道德的人。《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孔传:“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蔡沈 集传:“元良,微子也;谏辅,比干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剥丧元良,凌辱神主。”清 黄遵宪《三哀诗·哀唐韨臣明经》:“今当尧舜朝,益宜简元良。”




元圣

大圣人。《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孔传:“大圣陈力,谓伊尹。”唐 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元圣生乘运,忠贤出应期。”宋 司马光《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第一盏散念》:“紫电流枢,元圣诞应于丕运;妙花雨地,辅臣祗奉于仁祠。”孔子的谥号。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经说》:“祥符中,谥孔子为元圣。后避圣祖名,改至圣。”学业有成就的士子。《礼记·王制》:“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孔颖达 疏:“学业既成,即为造士。”《汉书·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造士

造就学业有成就的士子。《礼记·王制》:“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郑玄 注:“顺此四术而教以成是士也。”宋 叶适《宏词》:“自熙宁之以经术造士也,固患天下之习为词赋之浮华而不适于实用。”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今罢黜诗赋,而使士兼习,则士不得专心先王之学,流于俗好,恐非先帝以经术造士之意。”


哲人

智慧卓越的人。《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三国 曹植《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唐 韩愈《王公墓志铭》:“气鋭而坚,又刚以严,哲人之常。”清 陈梦雷《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哲彦

聪明有才学的人。汉 蔡邕《济北相崔君夫人诔》:“配彼哲彦,既隆且昌。”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尺牍新钞》:“近代发函之作,先获哲彦宣源。”


壮士

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货殖列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宋 苏轼《送李公恕赴阙》:“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秦并六国平话》卷中:“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杀虎壮士。”清 葆光子《物妖志·猿》:“选壮士三十人,持兵负粮,岩栖野食。”


贞士

志节坚定、操守方正之士。《韩非子·守道》:“托天下于尧之法,则贞士不失分,奸人不徼幸。”唐 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兹有平昌孟郊,贞士也。”清 顾炎武《赠路光禄太平》:“不侵贞士诺,逾笃故人情。”亦指有智慧或有智谋的人。


志士

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三国 曹植 《赠徐干》:“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唐 雍裕之《早蝉》:“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元 刘诜《送范主一宪郎》:“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智士

《管子·法法》:“既不知古而易其功者,无智士焉。”晋 陆机《豪士赋》序:“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物之相物,昆虫皆有此情。”元 马祖常《饮酒》:“进士当盛明,自谓非时才;狂斐学文字,无圣为我裁。二者俱寡合,终令智士咍。”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二章:“间或智士创新领赏,财富巨盛,亦只自创行屋,放浪于山岭水涯,而无有为坐屋者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石公素书注释
引经据典/求才·尚贤
【 全晋文 】 卷二十九
正道章第二
4.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