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李富诗文的艺术风格



我阅读草原

——谈李富诗文的艺术风格

文/塔娜

 

   现如今,不只是读者冷落了诗,诗也冷落了读者。有的诗平白如话,似一碗白开水,有的诗晦涩难懂,如一颗冻苹果。总之,不管是没有味道的还是品不出味道的,都是因为作品缺少“情”,诗作者缺少“情感”投入。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本来说的是作者在运笔前的情感准备,可把它作为衡量诗文优劣的尺度也无不可。读李富的诗文,你会情不自禁地进入他那丰富的情感世界,顺着这条情感之河流进草原,流入生活。 


一、真情的流泄


   李富诗文的最大特点是饱含激情,为读者创设一个个优美的意境,“漠风将积蓄很久的柔情,洒摇在衬着绿底的草原上。云如白绢,天如蓝缎,萨日朗红红火火,绵绵无尽。”在这蓝天白云下、绿野红花间,有一位少年“穿上额吉的蒙古袍,带上阿爸的蒙古刀”歌吟在千里草原(《人民日报》1992年4月8日《草原千里长歌行》)。“老树站成村里人的样子/以古老的年轮/一圈一圈地述说/春夏秋冬。叶子依然茂盛/枝枝杈杈/摇曳着彼此的出生/根深扎地下,盘根错节/写满血缘的构成/根系,缜密着辈分/叶脉,流淌着生命/树干,以其粗壮的威严维系着一方风景。”(《村口那棵老树》)这棵树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它是小村的历史档案。“百柳之乡的鸽哨在这里婉转成一种多方位的情愫,红山嬗变成红彤彤耀眼的朝日,有机车驰过,有高楼林立,远古悠长的憧憬在这里定格。”这是《昭乌达长镜头》摄下的风景。这一系列意境都蕴含了作者对祖国、对草原、对家乡、对父老挚诚的爱。“没有爱便没有诗”,因为散文和诗比其他文学作品更能裸露作者的感情。他是大地的儿子,草原的歌手。   


二、客观的思考 


   他在赞美草原,歌颂家乡富裕生活的同时,也在审视草原历史,审视商品大潮冲击下的草原,“曾踏出生存之路,曾踏出文明的蒙古马,也曾踏碎许多圆满的梦,蒙古马,你能和成吉思汗走出赛汉塔拉,可为什么却走不出和林格尔壁画?”(《散文》1990年第6期《我阅读草原》)是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缺憾,作者在“弯似残月的蹄形缺口”处“找到了一个民族的形象”。距离产生美,这里,作者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它的深远意境全在言外,要靠读者去联想、想象、填充。《我阅读草原》可以说是李富的代表作,作者不仅仅是在阅读草原风情,也是在阅读草原历史,又不仅仅是在阅读草原历史,也是在阅读先辈如何书写的历史,思考后人该怎样书写自己的历史。

   被选入诗、散文集《太阳树》中的《告别蒙古包》表现了在商品世界中对游牧生活的思考,作者以诗的形式对游牧生活做出了客观分析,“勒勒车/辙痕太深/通向敖特尔的路/沾满泥泞/漠风太硬/几块毡片/难以遮挡严冬/马头琴/在屋角啜泣/马奶酒/难以壮行一个漫长的里程/别再用勒勒车拉着毡包/走向荒原/就在水草肥美的草场/让心定格。” 

三、诗化的语言


   当然,深远意境的创设得力于诗化的语言,李富诗文的语言,既不是一味陈旧词语的袭用,也不是刻意造作、玄虚莫测的文字游戏,而是从自然语言中提炼、加工,既保持了自然语言的鲜活,又有诗化语言的韵律。

   首先,是自然语言的鲜活。

   “晨曦扯去夜帷/晨炊升腾碧海的桅杆/草原如洗,汪着一片碧绿/咩咩——/哞哞——/一枚鲜艳的朝阳,擎起草原的黎明/马儿清清亮亮地敞开嗓子,嘶鸣远方。”这些语言清新、自然。羊的“咩咩”、牛的“哞哞”、马的嘶鸣都写入诗中,活脱脱生活的再版。《告别蒙古包》像老额吉的故事,如泣如诉。

   其次,是诗化语言的韵律。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在词语错落的修饰中产生一种美感。“草尖上沾满露珠,马蹄上沾满露珠,巴林的早晨沾满露珠。”这最后一个“沾满”用了拈连(修辞格的一种,甲乙两类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连用到乙事物上)的手法,让人感到巴林的早晨清新、透明。“我继续往前走去,顺着西拉沐沦河的源流。于是,我掬起一个湿漉漉的希望。”这里的“掬”、“湿漉漉”用的是移就(修辞格的一种,用常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的手法,表明这“希望”是刚刚诞生的,抒情主人公又多么珍视这希望。这种诗化语言的艺术组接在李富的诗文里随处可见。“苍宇的缝隙,挤出一轮弯月,像一只弯弓挂在天宇。风铃子摇荡着粗犷,碧绿的琴声穿过亘古穿过岁月,长成草原上洁白的棉絮,开放出一朵朵涌动的馨香。”这些诗句正是作者流动的情感在某一感觉(或听觉、或视觉、或触觉、或嗅觉)上的定格,然后,像电视画面剪接在一起,产生一种朦胧美、含蓄美,它吸引读者去想象、填充那些抒情意象,在想象、填充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老作家孙犁说,好的语言是“简洁的、浮雕的”,“简洁”说的是语言简练、不罗嗦,“浮雕”说的是形象、生动、有表现力。不难看出,李富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表现力上下了很大功夫。“这根醒着的神经/一下一下/拍打酣甜的乡风/这张会说话的嘴/时刻都在报着时间的站名”(《十月》1995年第6期《林东子夜的钟声》),“南方的栀子花,带着温柔的梦,飘过长江,悠悠情思,洒在塞外,绽放在蒙古草原上”(《散文》1990年第6期《昭君,北方的恋歌》),这些拟人、比喻手法使抒情客体形象、具体,看得见、摸得着。这些诗化的语言用长短句式表现出来,增强了诗文的韵律。简洁但不平白,浮雕但不晦涩,这是李富诗文的语言风格。(原载《民族文艺报》)


精彩回放

(点击以下标题阅读)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连载(三)

孤狼《微诗话》第一期 

高海生诗词精选 

姚泉名诗词精选

何力诗词精选

寒江孤篷韩秀松诗词精选

孔繁宇(布典儿)诗词精选

刘能英诗词精选 

军旅诗人武立胜诗词精选

祁国明《东篱柘枝词》集序

谈谈诗词中通感的修辞手法

专家,被各种诗赛脱光裤子裸奔

云南才女麦芃(石艳萍)诗词精选

江南菲儿(罗芳)诗词精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是对爱的重逢
如瀑的诗意人生
编辑手记(7)
[推读]自便微信群:诗文精选(06)
古代诗词艺术风格举隅
看一看诗歌的艺术境界和风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