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对联美感的传译

试论对联美感的传译

——以《红楼梦》对联为例


对联,又叫联语,俗称对子,是汉语文学的一株奇葩,因其形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优美,语言高度凝练,修辞不拘一格等特点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对联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具有诗歌独特的形美,音美和意美,但又比诗歌在形式、格律和音韵上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对联具有很强的抗译性,在翻译过程中美感的传递有很大的困难。

明清时期是我国对联发展的繁荣时期,而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百多幅对联对于深化作品的内涵、增添文学的趣味、展示审美的多样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称对联中的经典,因此它引起文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也是文学翻译的一大挑战。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斯、明福德的《红楼梦》英译本(以下简称杨译、霍译)是当今普遍认可的两个全译本,而在对联的英译上,二者也是各有千秋。比较研究两个译本对对联的不同处理,对于明辨得失、总结经验、发掘艺术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更好传播古代文化,大有帮助。笔者不揣浅陋,试以这两个译本为例,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对联翻译过程中美感的传递。

一、保留形式美

雅各布森曾说过,“诗歌的显著特征在于,语词是作为语词被感知的,而不只是作为所指对象的代表或感情的发泄,词和词的排列,词的意义、词的外部和内部形式具有自身的分量和价值”。对联的基本要素是对偶,即上下联必须字数相同,相对应的词必须词性相同,相对应的两句必须语法结构相似,严格来讲,上下联必须平仄相对,而在同一联中必须平仄相间。而中英文隶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对于对联这种刀削斧砍般整齐的形式美在翻译过程中的保存难度可想而知,具体来讲:第一,从建行形式来看,汉字是方块字,“如同一些方方正正的砖块,可以用数目相同的两堆砖头,垒砌称任何两个建筑物,而使他们的样子完全相同”,故同样字数的上下联诗行长度是完全一样的,而英语是拼音文字,每个字拼写的长短参差不齐,很难使两段相对的文字完全对称;第二,从词形来看,汉字本身就是些图画的组合,其“本身的图画视象特点为审美主体关照、进入客观世界的物象提供了直接相通的契机和桥梁”而采用同旁、拆字、嵌字等手段对汉字进行巧妙的排列、嵌合或拆分,会使其看起来更具画面感和空间感,而英语是高度符号化的语言,故在词形上难有汉字这种诗情画意的表现力;第三,汉语一字一音,一音一字,比较规律,且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加上对联严格的韵律节奏要求使其读起来节奏明快,抑扬顿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而英语一个单词可以有几个音节,但没有声调,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只能在译语语言系统中音韵美的表达手法上考虑,如押韵、音步等问题,以创造出另一种美。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两位译者不乏妙笔,都在保证内容准确传递的基础上,力图做到上下联译文在句长、句子结构、音韵等方面的对偶,基本上传递了对联的形式美。

1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第1回)

杨译:When false istaken for true,true becomes false;

If non-being turns into being,being becomesnon—being.

霍译:Truth becomesfiction when the fiction’s true;

Real becomes not-real when theunreal’s rea1.

此联为宝玉在太虚幻境门口看到的对联,为本书提纲制领。此联对仗工整,并且作者通过重复使用“真”、“假”、“有”、“无”,给读者一种世上之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感受,表现了“幻境”与“现实”、“真”与“假”、“有”与“无”的相互交错,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是难得的佳作。两个译文也各有千秋,上下联音节数目一致(杨译每联11个音节,霍译10个音节),相对应的词词性一致,句型一致(两个译本均为条件主从句),均保留了对联对偶的基本特征。

例2: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醿梦亦香 (17回)

杨译:Singing on cardamons makes lovely poetry;

Sleeping beneath roses induces sweetdreams

霍译:Composing amidstcardamoms, you shall make verses like flowers;

Slumbering amidst the roses, you shalldream fragrant dreams.

两个译文均保持了对联建行形式上对偶的要求,上下两联单词数目一致,句子长度一致,且两联中的句子结构一致,保证了对联整齐的形式,实属形式美准确传递的精彩译文。

例3: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1回)

杨译:The jade inthe box hopes to fetch a good price

The pin in the casket longs tosoar on high

霍译:The jewel inthe casket bides till one shall come to buy,

The jade pin in the drawer hides,waiting itstime to fly.

对于此联的翻译,杨译霍译两句的音节数基本相同,句式、词性基本相同,而且联末均押[ai]韵,再现了对联在建行和音韵的对称美。尤其是霍译文从联头的jewel和jade的头韵,联中bides和hides的中韵和尾韵,联末的come to buy和time to fly三个词读音的基本一致,都可见霍克斯在力图再现对联对仗工整和音韵美方面的精雕细琢。

4无风仍脉脉

不雨亦潇潇 (第50回)

杨译:They hang in theair although there is no wind;

And though there is no rain still hissdown slow.

霍译:The wind hasdropped, but snow still wetly falls;

And frequent drips the pass-by baptize.

皑皑轻趁步

剪剪舞随腰 (第50回)

杨译:Soft and gleaming swirls the snow

In swaying dance, now swift, now slow.

霍译:The wind-blown snow aroundthe traveler whirls

And clouds of powdery snow at each steprise.

此联为赏雪联句诗中的一联,作者通过“脉脉”和“潇潇”这两个叠词的运用,并通过汉语拼音中m和x的摩擦音,描绘出了大雪纷纷落下的潇潇洒洒、纷纷扬扬的景象和悉悉索索的声音。遗憾的是,两个译文均没能再现这种美感。第二联中“皑皑”和“剪剪”描绘了少女行走时步履轻缓,白雪随身飞扬的景象,并且这一叠字的手段使得诗句流畅动听,杨译soft, swirls, snow, swaying,swift, slow均押了头韵,且[s]摩擦音也模拟出了大雪纷飞和少女踩在厚厚大雪上发出的“擦擦”的声音,且上下联的句末用snow和slow,十分押韵,在英语语音体系中创作了一种音韵美。

二 、再现形象美

艺术形象美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形象美与艺术画面美,因此,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艺术画面,独特的人物情趣,或者作者营造的艺术氛围,这些都是艺术形象美的内容,而任何一个鲜明的、独特的艺术形象则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手段和风格。在《红楼梦》的对联中有很多的状景联和抒情联,这些对联赋予自然景物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个性特点融入了自然景物当中,在全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点明了不同处所特点、反映了人物思想性格、暗示了人物命运。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传递这种形象美,也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例5:坳垤审夷险

枝柯怕动摇 (第50回)

杨译:Hard the going through gullies andhills

They must not shake the branches hangingbelow

霍译:On still untroddenways pitfalls threaten

In snowbound wound a bough creak’sterrifies

以上是第五十回中咏雪诗中的一联,充分利用汉字构成中指事的特点来建行造句,是一副典型的同旁联。上联中“坳”与“垤”均为土字旁,与地面相关,表现了苍茫大地上白雪皑皑的景象,下联中“枝”与“柯”均为木字旁,与树木相关,让人感受到了“大雪压松枝”的情景。两联一起描写了雪地中少女行走小心翼翼的步态,虽无一雪字,但却从侧面反映了大雪纷飞的景象。这种通过词形体现出的情景交融的画面感和表现力实乃非英语这种符号性语言能传递出来的,所以两位翻译家选择了牺牲了原句的形美却准确传递对联的内容的策略也实为无奈之举。

6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第40回)

杨译:Indolent fellowamong mist and clouds,

Rustic life amidst rocks and springs.

霍译:My heart has discovered true easeamidst the clouds and mists of the mountains;

My life has gained a fierce freedomfrom the rocks and torrents of the fells.

这一抒情联对仗工整,似两个特写镜头,清新淡雅,用词优美,给人带来怡人的清香,并且体现了探春的追求风雅的性格。两个译文均准确的译出了该联的哲学意义,杨译文简洁,符合汉语诗歌语言含蓄模糊的特点;霍译文详实直白,把其中隐藏的探春的形象直接表现出来,使得西方读者容易理解。并且十分难得的是,上下联译文字数相等并且在词性、句式方面都保持一致,十分工整,是两个形式美和形象美均传达准确的译文。

例7: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1回)

杨译:The jade inthe box hopes to fetch a good price

The pin in the casket longs tosoar on high

霍译:The jewel inthe casket bides till one shall come to buy,

The jade pin in the drawer hides,waiting itstime to fly.

此联把贾雨村隅于葫芦庙,怀才不遇,借以抒发其“平生抱负”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上联语出《论语·子罕》:“子罕日:‘有美玉于斯,韫匣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人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通过玉和钗这两个艺术形象,联中的“价”除了表示价格之外,还隐“贾”字,而下联“时飞”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之外还是贾雨村的表字,均为一语双关,是一副托物言志的嵌字联。嵌字这种文字游戏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极难移植到英文中的,故贾雨村自比孔子,准备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的这一形象确实是无法准确的传递出来。同样,“假作真时真亦假”,运用“贾”“甄”的谐音,传递出甄、贾合一的信息,而这些在翻译时也无法反映。实际上,一种语言的资源(如多义词、文字游戏、音韵效果、韵律、押韵)的数量越大,其可能被译出的难度就越大,并且其翻译也越有价值

三、传递意蕴美

意蕴领悟,是“审美主体深入到审美对象的深层结构中进行认真仔细的揣摩、品评、体察、从而开拓出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深层含义,如对象的哲理内容、象征意义、审美价值”对联中各种文化意象和典故很多,这样既能增加对联的内容,增加措辞的美感,创造出独特的含蓄丰富的内在意蕴,又能显示作者的写作水平,丰富读者的想象。“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正如文化一样,文化意象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和积淀性,而对联中这些关键性和浓缩的字词就是像一把把钥匙一样的符号,本国读者由于有这种文化背景只要一提到这些符号,就会很容易联想起其蕴含的意蕴,但是外国读者却难以理解其背后隐含的意义和民族情感,如此一来就增加了译者翻译的难度。巴斯内特指出,“不可译性有两种: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而“文化不可译性是指在目的语中找不到与原文文本相同的语境特点”同时,她也指出,翻译的不可译性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得以补救。而笔者认为,这些典故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一方面与译者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服务的对象、翻译的目的、选择的翻译策略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译文体现了译者独特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其翻译策略也应根据读者对该文化意象或者典故的意蕴领悟能力或者生熟程度酌情考虑。

例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第5回)

杨译:Firm as earth and lofty as heaven, passion from

time immemorial knows no end;

Pity silly lads and plaintive maids hard put to

it to requite debts of breeze and moonlight.

霍译:Ancient earth andsky

Marvel that love’s passion should outlast all time.

Star-crossed men and maids

Groan that love’s debts should be so hard to pay.

这是“太虚幻境”里匾额为“孽海情天”的宫门外贴的对联,该联隐示着故事后来的结局和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汉语诗以创造含蓄婉约的意象见长,忌讳“说破”,如:将“悲伤者”称为“断肠人”,称“美女”为“粉黛”,把“信函”美化为“鸿雁传书”,在此联中,“有情男女”写作了“痴男怨女”,“情债”写作为“风月债”。在中文中“痴男怨女”常用来表示多情的男男女女,而“风月债”中的“风月”根据《古今汉语实用词典》的解释其中一个意思就是“男女间的情爱, 也指男女性情淫荡”,在《红楼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用法,如:《红楼梦》十五回:“能儿如今长大了, 渐知风月”,而当代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风花雪月”、“风月无边”。杨译保留了“痴男怨女”和“风月债”的形象,这一处理,立足于原著的文化,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象,使得其译文表现风格也与原著相像,这种紧贴原文的“异化”翻译能让读者通过驰骋的想象,在阅读过程中慢慢的理解源语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霍译完全舍弃了“痴男怨女”和“风月债”的形象,译为“star-crossd men and maids”和“love’s debts”,过于简化直白,不符合源语诗歌中唯美含蓄的表达习惯,虽然注重信息的传递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和心理,但是同时读者也失去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融,原著是含蓄委婉的,译作也应是婉约的,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译者不妨留给读者想象、理解、咀嚼和欣赏的机会,画龙而不点睛。

例9: 新绿涨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第17回)

杨译:The green tide fills the creek where clothes are washed;

Clouds of fragrance surround the girlsplucking water-cress.

霍译:Emergent buds swell where the washerwoman soaks her cloth.

A fresh tang rises where thecress-gatherer fills his pannier.

该联为《红楼梦》中贾宝玉为稻香村题的对联。“浣葛”出自《诗经·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浣害浣否,归宁父母。”主要的意思是新妇洗浣葛衣回娘家,在此自然是指元春省亲。下联中的“采芹”出自《诗经·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这里的采芹人指读书人。杨、霍两个译本也没能把该词丰富的意蕴和典故的由来翻译出来,并且将“采芹人”译为“the girls” 和“cress-gatherer”也仅仅是传递其字面意义,在此处也不容易让读者理解。这正是翻译过程中碰到的矛盾。若译出其内涵或加注,译文会长得无法卒读;若不把这些典故译出,译文比起原文也会稍显平淡。

例10: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仪仰蒸尝之盛 (第53回)

杨译:Thegrateful recipients of Imperial Favour will gladly dash their brains out on theground;

Generationsto come will make solemn sacrifice for deeds whose fame

resounds toHeaven.

霍译:Withloyal blood poured out willingly upon the ground

a myriad subjects pay tribute to theirbenevolent rulers

For famousdeeds lauded resoundingly to the skies

ahundred generations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heroic ancestors

联中成语“肝脑涂地”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权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涂地,指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可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同样的情感在不同语言中所用的比喻或意象是不一样的,在汉语中常有这种看似血淋淋的成语来表达某种情感,如:比喻竭尽忠诚、剖心沥血的破脑刳心,比喻肥胖丑陋的脑满肠肥,比喻悲痛欲绝的肝肠寸断,比喻互相之间坦诚交往的肝胆相照等。在译文中,杨译文基本是直译,保留了这一典型的汉语的表达习惯,而霍译文采用了意译的办法,采用了译语的表达习惯,以清除读者的理解障碍。二者各得其所,各有精妙。

纽马克在《翻译方法探讨》中说过:“只要原文中存在着美学因素,就必须在译文中得以保存”。对联美,美在于其内涵、典故、音韵、对仗等,而其翻译的难度也在于此。再加上中英文隶属不同的文字体系,则无疑使其难上加难。对联作为汉语中特有且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加强对联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探索,必将对弘扬古典文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论文中的对联引文及译文均引自:

[1]曹雪芹,高鹗.脂本汇校石头记[M].郑庆山,校.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2]DavidHawks&John MinfordThe Story of theStone(Vo1.1-5)[M].London:Penguin Books,1973-1986.

[3]Yang Xianyi.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The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参考书目:

[1]特伦斯·霍克斯,瞿铁鹏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63.

[2]叶幼明.对联评弹[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8

[3]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M ].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13.

[4]Perter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7.

[5]季水河.美学理论纲要[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21.

[6]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80

[7]Susan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ThirdEdi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37.

[8]刘雪芹.谈《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得再现[J].广西大学学报,200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楼梦》中对联翻译的比较研究 - 山东文学
奇妙的数字对联
七幅对联,看尽红楼里的人情世事
《红楼梦》中的经典对联,句句警世诛心!
中秋对联趣谈
对联格式的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