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李煜性格的形成和影响

青花瓷 周杰伦 - 我很忙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继承李璟为帝,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在位15年,于42岁时被宋太宗毒死。李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有较深的艺术素养,通晓音乐,善诗文、书画,对词尤其擅长。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创造出了“聚针钉”“金错刀”“撮襟”等体式,丰富了古代的书写方法;在音乐方面,他所创作的乐曲,流行甚广;在绘画方面,“远过常流,高出意外”。从现代人才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李煜应当算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词的创作,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一、李煜的文学成就
       李煜的词,深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同时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在语言运用和结构艺术方面,李煜对词这一新文体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为词的创作发展向前大力推进了一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在风格上有艺术特色
       李煜的词,写悲、写愁的为大多数,那些离开亲人的愁思、失却欢乐生活的悲叹、由帝王变囚徒的哀痛,都入其词。自李煜起,词的题材、手法为之一变,大胆抒写、自然率真的艺术特色,开宋词蓬勃兴盛之先河。正如后人品论:“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又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温庭筠),严妆也;端己(韦庄),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正是这粗服乱发的李煜,以他那不拘一格的景象与单纯明净的语言相结合,把词的表现力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多少才子佳人柔肠寸断,直恨宋朝皇帝的唐突斯文,暴殄天物。而这首《捣练子》,更是以简练的语言,独特的意象,令人回味隽永: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词是写离怀别感的,自始至终没有一句不是从这种情感出发的,拆开来看,句句都是可以独立抒发这种感情的境界。然而通首总共只有二十七个字,接触到人物本身的只有“无奈夜长人不寐”七个字,作者把其他许多足以引动离怀别感的情景——庭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都集中起来,向这不寐之人侵袭,使不寐人的离绪别愁的广度和深度都突现在我们的面前。这种深刻的艺术构思,高超的概括手法,前无古者,后人也只能望尘莫及了。
       李煜的后半生是囚徒生涯,去国离家而憧憬故国江山,身为亡国俘虏却沉湎于对往日旖旎风光的回忆”种种情感的真切流露,幅幅景象的巨大反差,那种难以抑制的悲痛,后人读之、品之,无不同悲。
       这种饱含“愿世世无生帝王家”的悲凉,与宫娥相顾垂泪,无谁相告的凄苦,不由让人对才情卓越的李后主政事平庸、命运多舛而黯然神伤。
       李煜词的风格,和唐诗、尤其是和绝句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声调和谐,词意明畅,用明畅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些小令可以充分表达他那种生活景况,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都是如此。李煜词改革了花间派涂饰、雕琢的流弊,用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动人地把情感表达出来,给人深刻的艺术感受。他的词摆脱了花间派的窠臼,创造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2.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李煜的词,往往通过身边的具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境界。他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有伤心裂肺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如往事的美好景),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一切都不堪回顾。以一江春水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奔放倾泻无尽东流。整首词担负了所有伤心裂肺之痛的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3.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在降宋之前写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技巧,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降宋后,过着囚禁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以前。最成功的杰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皆成于此时。这些词大都具哀婉凄绝的风格,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词多直抒胸臆,倾吐家国身世之感时情真语挚。词至李煜,眼界始大,开始摆脱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其词语言自然,精练而富于表现力,清新流丽而又婉曲深致。在风格上也有独创,能于委婉密丽中见疏宕之气,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
二、落魄的帝王造就了文学史上的多情才子
       从本种意义上说,李煜的诗词是其不愿积极面对时势,也是他无法改变的历史进程的一种产物。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个落魄的李煜,也就没有了李煜感怀身世,感怀家国命运的多情才子的动人词作
1、李煜的性格决定了其落魄的命运
       史书记载后主爱好书画文词,尤精于音律,在中主十九年被立为太子。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早期的艺术造诣是和他的父亲李璟分不开的。李璟作为南唐的继承者,非但没有遵照父亲“守成业、保社稷”的遗训,却沉迷于声色,对外尽失江北郡县,对内信任奸臣、赏罚不明,临终将一个烂摊子交给后主。因此,后主童年的境遇直接影响了他日后的性格,父亲的影子伴随着他的一生。可以看到,父子二人的性格都非常懦弱、喜欢清闲荒靡的宫廷生活,面对外敌卑躬屈膝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在诗词创作上,后主几乎完全继承了中主优点,洗练细致的情感表达,活灵活现的修辞手法,重视白描的精练朴素,似乎有着同样的风格。
       后主凄惨的命运结局,正是由于他纵情声色,不理国事的懦弱性格决定的,而他那种“人生常恨水常东”的人生观,实际上还是要上溯到他的童年的心灵创伤。他幼时相貌奇特,文思迅捷,深受兄长文献太子弘翼的嫉恨,自小精神生活就遭迫害,这对他的一生都是起决定作用的。李煜的两首《渔父》词中似乎隐含了一定的意思: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伦,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倾波中得自由。
       根据创伤心理学的观点,后主后期很多感叹亡国生活的诗歌都可以发现其童年创伤的根源,而由童年的创伤导致的荒淫的宫廷生活,正是后主一生的精神寄托:少时“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屠为高谈”,青年“不恤政事,整日纵情于声色”,晚年慨叹人生,怀念以前的荒淫生活,可见,无论历经多少世事,童年的创伤自始自终生活在后主的灵魂和心灵中。可以说,父亲的影子和兄长嫉妒的影子伴随着后主的一生,决定了他一生的态度,使他无论遭受了多少事变和打击,都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从而写出“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的幽情密会,写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囚徒之苦,写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人生之恨,世界在变,真情未变,命运在刚开始就被决定了。
2、李煜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其落魄的命运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这位书画皇帝,诗画颇长,但治国无方,虽然年年按时向大宋进贡,但却换来了大军压境。从小打到李煜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以让他安稳的过着皇太子的生活,他不曾想像贫穷寄人篱下的生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这些李太后也没有注意到,当然虽然最初并没有意向让李煜继承王位。但是命运就是如此,偏偏几个哥哥谋反。家国重任落到了他的头上。一个诗词帝王。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了统领全国的大唐帝王。其实这时候应该培养李煜的胆识,政治远见。给他磨砺。可是并没有这么做。相反让他读那些政治书。给他传输一些思想。这些仅仅不够。赵匡胤为什么能够做上大宋皇帝的宝座?不正是因为他进受过磨难,历练过。才成为一代帝王的吗?再有就是当时南唐的一些环境。赵匡胤说过唐国真的是越来越衰败了。当时局势混乱,人们还在载歌载舞。糜烂奢侈成风。这给了大宋一个很好的时机。南唐已经昏官当道,奢侈无比。国库已经所剩无几了。李煜接了这个烂摊子,自然不好治理。再加上他无主见。唐国必败。
3、佛教对李煜的影响       李煜从幼年时代开始,就生活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佛教对其人生思想和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在历史上江南是佛教兴盛之地,唐朝诗人杜牧曾经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情况就更加突出了。南唐烈祖李昪和中主李璟都信奉佛教,家族中就曾有多人与佛门渊源甚深:南唐烈祖李昪的两个姐姐曾投身佛门清静地,而他自己也曾在小时候生活在佛寺里,李煜的帝王家族与佛教关系密切。李煜继承了家族的这个习惯,与很多的佛教教徒交往甚密,尤其是对佛教五宗之一的法眼宗的大师们,更是待为上宾,经常与他们谈论佛理。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每日罢朝,就与小周后穿上僧衣,戴上僧伽帽,披上袈裟,双双到寺院诵经拜佛。可见佛教对李煜的影响非常深刻。
       最能体现李煜受佛教影响的,是他的名号。“隐者”、“隐士”、“居士”等名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李煜的厌世心理及佛教思想。李煜号“白莲居士”、“莲峰居士”,都是他自觉以佛教信徒自居的体现。李煜之所以如此的信奉佛教,除了以上提到的家庭的影响,还有国家环境和自身性格和经历的影响。李煜生性多愁善感,对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活丝毫不感兴趣,尤其是他对亲人因为争权夺利而相互残杀深感痛惜;而生活上,大周后的早逝,爱子的夭折和兄弟的分离等悲剧,给他带来了一次次情感的冲击,佛教的信仰正好为其找到了很好的心灵避风港。因此,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甚大,更直接导致他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帝王,放弃了作为帝王的责任,追求及时行乐。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浣溪沙》)
       诗歌当中对饮酒作乐的欢庆,对环境的渲染,对与宫中女子的卿卿我我,怎么能是一个英明帝王的做法呢?那写尽了风流缠绵,其实是李煜在迷离的生活之中寻求精神慰藉,以解脱在政治生活中的无法率性而为的苦恼。这也是他寄情于佛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李煜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只可惜由于他的人生历程和他的真情实感,导致了他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帝王,即使其一生都在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最终也无法逃脱历史的宿命,让后人感慨不已。也正因为这样,却造就了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文学家,但也就是这样的生活,造就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人落魄帝皇,成就了李煜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还记得“春花秋月何时了”吗?
命运与个性铸就的伟词【读书杂志】
精诗词,晓音律被誉为"千古词帝",揭开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人生
虞美人 李煜 课堂实录
李煜的悲情人生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