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节开锣戏
在春节期间,为了讨个吉利,各行各业的人大多有其独特的节庆活动。在梨园界,象征吉祥如意的剧目,也在新春期间陆续演出,形成丰富多采的年戏文化。本文拟介绍几出为观众喜爱的新春开锣戏。

  

《大赐福》


过去,春节期间,特别是旧历正月初一至初五,剧团为图吉利,演出的剧目多选喜庆、吉祥的。开锣的第一出戏大都是《大赐福》(也称《天官赐福》),就是福、禄、寿三星和魁星、财神、喜神(麻姑)唱些吉祥的曲子,向观众祝福。以前,马连良的“扶风社”就曾在《龙凤呈祥》之前加演了《大赐福》,由马连良饰天官(福星),姜妙香饰禄星,肖长华饰寿星,张君秋饰喜神,袁世海饰财神。

在演《大赐福》的开头,先跳“加官”和财神送财。据说,这“加官”乃是唐朝魏征丞相。大幕徐徐拉开,马连良戴着加官假脸,著红蟒、黑相貂,左手拿着四卷条幅(也称金榜),右手抱着牙笏,踩着“台台乙台乙台台……”较轻快、喜悦的“小锣抽头”鼓点,倒着醉步,缓缓上场。至台中央,他将一卷条幅打开,上写“天官赐福”。这时,一位身穿大褂、头戴毡头的检场人上台来接过条幅,将它高举,加官用牙笏引观众来看条幅上的字。然后又一一打开另外几卷条幅,都写着“加官进禄”等等吉祥话语,也同样交给检场人。加官下场后,锣鼓点突然改换成为欢快气氛更浓的“大锣抽头”,场内气氛也随之更加活跃,财神捧着大元宝上场,跳跃舞蹈。这时,台上、台下、演员、观众、检察院场的,剧场看座的,所有人员都在演员的带动下,在“大锣抽头”中,有规律地、一声声不停地叫喊着:“嘿!嘿!”……这是欢迎财神爷送财来啦!

《大赐福》的后面,加演了一出武戏(这武戏不能杀人,以图吉利)《白水滩》。接着,正戏《龙凤呈祥》上场。

  


《龙凤呈祥》


《龙凤呈祥》由《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三折戏组成。《甘露寺》为大家所熟知,是写刘备到东吴去招亲,在东吴国老乔玄的帮助下,吴国太决定在甘露寺面相刘备,最后同意刘备和孙尚香成了婚。此剧的主角是乔玄,由马连良扮演,当时马连良正值盛年,气足力壮。其中“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一段西皮原板转流水,唱词长达二十多句,一气呵成。唱腔根据词意情感,不断变换节奏,听来潇洒、酣畅;动作、神情与唱腔词意配合紧密,堪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是名不虚传的一曲绝唱,数十年来,仍然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龙凤呈祥》这出戏,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首先,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确实向孙权借占过荆州数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云:“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指曹操的军队),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刘备向孙权借过荆州数郡,这里说得很明确。后来刘备又取得益州,势力进一步扩大,荆州的归属,就成了以后孙、刘两家冲突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孙权确实把一个妹妹嫁给了刘备。据《资治通鉴》记载:“权以妹妻备。妹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余人,皆执刀侍立,备每人,心常凛凛。”这是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事,也就是赤壁之战的后一年。这一段史实就是《美人计》一剧的所本。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并不是设美人计。事实是,赤壁之战后,“先主表琦(刘表之子)为荆州刺史,又征南四郡”。后来,“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蜀志·先主传》)。可见,当时孙权嫁妹,是为了巩固和刘备的联盟,才采取了联姻的手段。“进妹固好”四个字,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刘备至京(地名,当时孙权的统治中心)见孙权的时候,周瑜的确向孙权提出过用宫室美色诱惑刘备,然后制服刘备。周瑜上疏孙权:“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而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狡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吴志·周瑜传》)但孙权从大局考虑,认为曹操仍是主要敌人,并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后来编剧者可能将此与孙权嫁妹给刘备融合在一起,写成了《美人计》一折。

《龙凤呈祥》一剧,在最基本的方面,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作为戏剧,又没有完全拘泥于史实,为了戏剧的需要,作了许多的艺术加工,使整出戏有了更加完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甘露寺》一折中的主要人物乔玄。乔玄虽非全然虚构,但是艺术家却使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

在戏中,乔玄是一个被称为“老太师”的重要人物,他敢于顶撞孙权,能影响吴国太,在孙、刘联姻问题上,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剧中说他是孙策和周瑜的岳父。考诸历史,孙策、周瑜的岳父姓桥(也就是乔),人称桥公,并没有说他名叫乔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中说:孙策想取荆州,让周瑜做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攻打皖之后,“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里也说:“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做婿,亦足为欢。’”这里都没有说桥公名叫乔玄。从“虽流离”三字中,可以窥知,桥公及其二女当时是在江东流离,也可见其家族地位并不高。

另外,在东汉末年,确有一位曾官至太尉的桥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汉纪》称:“(桥)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桥玄曾称赞过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他是以长者对晚辈的口气对曹操讲此话的。他并未在曹操独揽东汉大权时到过江东。可见,这位桥玄与孙策、周瑜的岳父并不是同一个人。在京剧《龙凤呈祥》里,则把桥公和桥玄这两个人捏合在一起,塑造成为一个典型艺术形象。这一点,是京剧的一个创造。

  


《定军山》


《定军山》一名《一战成功》,又名《取东川》。它是京剧中一出文武老生的重头戏,唱念做打,均见功力。擅演此剧的谭门在三、四十年代常以此剧作为春节开锣剧目之一,取剧目吉祥之意。这出戏过去认为是谭鑫培、余叔岩的代表作。谭鑫培扮演的黄忠,不戴扎巾盔而打扎巾,就使其削瘦的身形变得威武了。黄忠既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就得有八面威风的气概。黄忠交战的对手是魏国名将张郃,因此扮演黄忠必须极力把黄忠的智勇忠心充分表现出来,把黄忠的虎将神威刻划无遗。谭鑫培扮演的黄忠,上场戴扎巾,一身黄靠,口挂白三,款步出台,二目平视,行至九龙口亮相,二目神光送出,直至远处,充分显示了老将军的虎威。他步行时步子还得稳重,骑马的台步,不论上马、下马、圆场、起打,既矫健,又利落,以画龙点睛之笔,演出老相来。谭鑫培之嫡孙著名老生谭富英不仅继承谭派艺术之精髓,又博采众长,唱作俱佳,可称一绝。特别是在“我主爷攻打葭萌关”的一段(快板)里,边唱边做,把人物的精神状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十分精彩。几个大刀花,干净利落,更见功力。

《定军山》剧中黄忠斩夏侯渊一事的基本情节,在《三国志》的黄忠、法正、刘备、曹操、夏侯渊等人的纪传中都有记载。如《黄忠传》中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在《法正传》中记曰:“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知道定军山战役确有其事。曹操派大将夏侯渊领兵来争夺定军山,刘备派老将黄忠和谋士法正前去对敌,结果蜀方取得“一战斩渊”的胜利。京剧《定军山》剧本,除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加入了诸葛亮两次智激老黄忠的情节外,可能由于演出的需要,为了突出主要角色黄忠的智勇双全,老谋深算,便删掉了法正这个人物,而安排了夏侯渊下战书,引出黄忠所唱一段西皮快板:“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最后引夏侯渊至荒郊,用拖刀之计斩杀夏侯渊,完成了剧情的发展。这种简捷明快的手法,在艺术上深得“减头绪,立主脑”的要旨。

著名须生余叔岩是谭鑫培的弟子,后来又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发展了谭派,在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成为人们公认的“余派”。余叔岩唱戏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只要一出场,无论台下观众多少,或私下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在台上从不偷懒耍猾,总是规规矩矩地唱。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就是对待和他同台的大小角色,也不例外。他每次要演的戏,总是预先作好了准备,自己背一遍戏词,随胡琴调一调嗓子,和配角对对唱词和身段。因此,他几十年来在台上出错的时候很少。可是也有例外,据他的鼓师杭子和说,在他最拿手的《定军山》这个戏上,曾有过两次失误。

第一次,是在他嗓音复原重新登台不久,大约在1920年前后,他第一次到上海之前,在北京新明大戏院演出《定军山》。在黄忠三拉弓时,拉第二弓应当唱“人有精神力又加”,不知怎的,余竟唱了第三句“再与师爷把话答”,赶到唱第三句时,就把词儿给“嚼”了。余叔岩出了这个失误,下场到后台就吐了。他自己异常懊恼地说:“这么熟的戏,事前还背过词儿,怎么竟唱错了!”

第二次是在奉天会馆(今北京西单剧场)唱堂会,那天余叔岩也是演《定军山》。当黄忠唱完“管叫他含羞带愧脸无光”一句以后,有一个大刀花“串腕”,然后下场。余叔岩每次演到这里,“串腕”刀花非常漂亮,他是在刀插由手腕上转过来之后,先将刀向下一推,借着刀杆的弹力,再用手来抓住,又干净又利落。他每次演到这地方总要来个满堂彩,这次可能是由于大意,向下推刀以后没抓住,刀就掉在台上了。由于叔岩平时艺术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所以观众并没有喝倒彩,而是原谅了他;可是叔岩却对自己的失误懊恼异常。一个演员无论水平高低,在台上出点错误是难免的。老一辈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等都在台上出过错,但是他们对待演戏的态度都是极其认真的。他们注意吸取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这也反映出他们对待艺术认真负责的精神。 张习孔 文史知识

(本文节选自《文史知识》1999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导管理艺术荟萃:三国智谋精粹汇集三
陆逊计灭蜀汉
历史上最有名的赤壁之战详细的分析
《三国演义》 内容梗概
《三国演义》分回梗概(▲为重点)[转帖]
三国轶事:周瑜要软禁刘备,孙权不仅不听,还借出荆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