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品


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这个“品”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中的“口”表示器物之形,从三“口"表示器物众多。②是金文的形体。其中一器呈倾斜形。③是小篆的写法。④为楷书的写法。自甲骨文至楷书一脉相承。

 

《说文》:“品,众庶也。从三口。”段玉裁说:“三人为众,故从三口。”“品”字本文应为“众多”,如左思《吴都赋》:“混品物而同廛(chán)。”“廛”,是指在公共场所中存放货物的仓库。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混杂而众多的货物都放在同一座仓库中。由“众多之物”可以引申为“品种”义,如《尚书·禹贡》:“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大意是:应该进贡的羽毛、牛尾、犀牛皮和金属等多种东西。由“品种”又可以引申为“等级",如《汉书·匈奴传上》:“给缯(zēng)絮食物有品。”意思是:所供给的丝织品和食物都是有等级的。又如上品、中品、下品即指不同的等级。等级需要品评,所以又可以引申为“品评”,如《晋书·苻坚载记上》:“品而第之。”也就是说: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后又可以引申为“品质”、“品德”等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说文:“品,众庶也。”本义是人的多数,以“口”表示人,三“口”表示人的众多,与“众”字表示“人”的众多构字原理相同。邢侯簋:“锡(赐)臣三品:州人、重人、郭人。”这里的“臣三品”就是指居住在州、重、郭的人的共同体。“品”的意义也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口”。《易·乾》中“品物流形”中的“品”,已经是“人的多数”这一本义的引申——“众多”了。在文字结构上,甲骨文与金文都有“品”和“”两种形体,至秦汉才定形为上部一“口”,下部两“口”的结构形体。但“口”形在隶书中分化成“”和“”两种写法,把古文字中两种不同的形体混同起来了(甲骨文中的“”是“品”字;“星”字的象形是“㗊”)。(李守奎)


——李学勤《字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汉字:己
从甲骨文出发的“图画+故事”课3——汉字形体的演变
田蕴章书法讲座【280-從(从)-褚遂良其人其书(二)】
细说汉字:恒
汉字的形体演变和字义变化:七
甲骨文新解: 庸、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