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黄遵宪诗





风雅不亡由善变,光丰之后益矜奇

——论黄遵宪诗

胡迎建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他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以其求变创新的独特风格,被誉为“诗界革命派”的主将。其诗博大精深,本文尝鼎一脔,略将其感事诗与游览诗作一述评:

 

一、感事诗


    黄遵宪自觉以诗反映时代的意识十分强烈,“缘事而发”,勇于揭露旧体制弊病,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识,改造社会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对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极为仇恨。他有意以诗作史,以如椽巨笔,记述近代以来的重大战事与巨变,如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攻占津京,刻划了中国积弱而被列强欺辱的惨痛画面。在具体叙述中,贯注作者充沛的感情,流露对人物、事件的爱憎,以达到感动人心的目的。如《悲平壤》描写光绪二十年清军驻扎在平壤,卒被日军大败,撤守而狂逃的场景。《东沟行》记鸭绿江大东沟中日海军大战:“倭来倭去渐趋前,绵绵翼翼一字连。地炉煮海海波涌,海岛绝飞伏蛟恐。”清军大败,“从此华船匿不出”、“有器无人终委敌”。又《哀旅顺》诗开头极力铺陈旅顺炮台的天险与海防设备,仿佛敌人不敢轻易冒犯。全诗省略了海战场面,最后两句突兀而来,凸现可怕的结局:“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看似坚不可摧的炮台,却在一朝瓦解,乃因敌军蹈背而攻。


    有的诗则讥讽清官吏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与可悲结局,间接暴露了清官场的腐败无能。如《降将军歌》讽清军提督丁汝昌签约后自饮毒药死的场景。《度辽将军歌》叙述湖南巡抚吴大瀓率军作战失败过程,塑造了一个夜郎自大而又胆小如鼠的清廷将帅形象。最先一段顺叙,突出其临战时的骄横得意状,“挥鞭跃马夸人豪”。然后以“自从弭节驻鸡林”两字介入,倒叙光绪六年屯军防边事。以“雄关巍峨高插天,雪花如掌春风颠”振起。“看余上马快杀贼,左盘右辟谁当前。”看来好似为国之干城、一世之豪杰,其实却是银样蜡枪头。起头与最后反复使用“将”字凡四处,是《史记·平原君列传》连用“先生”、《魏公子列传》连用“公子”的手法。以“印”为线索,前面说他“平时搜集得汉印,今作将印悬在腰”,后面则说两军交锋时的大败状与他的狼狈:“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宅营逃。弃官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结尾连用三“印”字绾合,勾勒他虽狼狈逃窜而不敢弃官印的细节极有趣而极妙。暗寓作者冷峻的轻蔑之情,间接表达极愤之情。章法布置妥当,融化典故与古代词语而不见痕迹,举重若轻,正是作者论诗所说的“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的实践。


     《台湾行》描写台湾人民自发抗日守土、抒发割地弃民之痛:开始即说,登上城头擂鼓以警世人,节奏急迫:“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寓寄悲愤之情。然后倒叙台湾被开发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代民立言,抒发了台湾民众被割地的痛楚心态,以及反抗的斗志:“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然而急转直下,描绘了守土官吏与当地绅士的迎降丑态,以及敌人的耀武扬威与欺骗民众的手段,展示这一重大事变时的惊心动魄的画卷。


    黄遵宪诗也有歌颂与咏赞。如《冯将军歌》一诗,塑造冯子材将军身经百战、勇于抗御外敌的威猛形象:“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楼兰今不还。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拚一死随将军。”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绘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冯子材胆略、武艺与大义凛然的崇敬之情。


    还有忧民之作,表达民胞物与、民溺如同己溺的人文关怀。光绪二年福州大部被淹,民众遭难,他哀而作《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霭人丈作》一诗,诗中说:“黑风吹海海夜立,倏忽平地生波涛。囊沙拥水门急闭,飞浪已越城墙高。漂庐拔木无万数,安得江揵淮阳包。众头攒动乍出没,欲葬无椁栖无巢。攀崖缘壁幸脱死,饥肠雷吼鸣嗷嗷……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将大水来时淹没屋庐的巨大灾难描写得极为可怕,更盼望赶快组织救济生民,虽曲突徙薪尚不为晚。更祈盼海疆安定,列强不再威胁国人。

 



二、游览诗

    黄遵宪平生游览的地方甚多,足迹所至,妙笔生花。《羊城感赋六首》写其风貌,熔铸史感。至香港,惊其崛起几十年间即臻繁华,写有五律《香港感怀》十首。有的读来至今仍不觉过时,诗中说:“沸地笙歌海,排山酒肉林。连环屯万室,尺土过千金。”又:“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到香港》)。在写景中慨叹大清帝国的龙旗居然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飘扬,表达了他的强烈爱国之情。

    黄遵宪是近代较早走出国门的外交家,其诗的突出成就在其海外纪游诗。陈三立为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跋云:“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才思横逸,风格浑转,出其馀技,乃近大家,此之谓天下健者。”对黄遵宪能以纵横奔逸才思,写出海外观感与真情,极为敬佩,赞为奇篇,称为异人。如《海行杂感》一诗云:


星星世界遍诸天,不计三千与大千。

傥亦乘槎中有客,回头望我地球圆。


    全诗气象横放,末句指出地球乃为圆形,正所谓以新理入诗。


    他曾前往日本,作有不少纪游诗。日本与中国的渊源关系,东瀛的风情习俗,城市风光、郊野山水、杰出人物,无不写入诗卷。如组诗《游箱根》第一首描摹山中之景、行走之人极细腻逼真。当他一度回到家乡时,还向乡人兴趣盎然地介绍他在海外游览的见闻,此可见于《春夜招乡人饮》一首长诗中。


    他到过越南西贡、新加坡、槟榔屿,更远涉重洋,前往北非埃及、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纪其新奇见闻与奇思异想。其《伦敦大雾歌》极力渲染大雾沉沉之可怕,却横生议论:“吾闻地球绕日日绕球,今之英属遍五洲。赤日所照无不到,光华远被天尽头。乌知都城不见日,人人反抱天堕忧。”诧异英联邦属地遍布五洲,到处是阳光充足之处,反而是其都城常因雾大不见日。又如《登巴黎铁塔》诗写其铁塔建筑之高之奇,其场面之恢宏,为中国所未见,宜其联想欧洲历史之变迁。但笔法与措语仍未脱离传统,第三、四句酷似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中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其他诗句,也见其胎息唐代高适、岑参的登慈恩寺塔诗。


    《锡兰岛卧佛》一诗也是黄遵宪的奇作,既见其在国外见识之丰富,佛学修养之深湛,也可见其作诗还是受杜、韩诗影响之深。其中云:“谁侮黄种黄?弱供万国役,治则天下强。明王久不作,四顾心茫茫。”纵横捭阖。中间一段连用八“我闻”,亦如昌黎《南山》之连用五十一“或”。梁启超曰:“空前之奇构……有诗如此,中国文学界足以豪矣。”

 



三、人境庐诗的特点及其地位

    

    黄遵宪有诗说得好:“风雅不亡由善变,光丰之后益矜奇”(《酬曾重伯编修》)。认为诗因新变才不致于消亡,“光丰之后”句是说道光、咸丰以来诗坛出现追求新奇的风尚。他主张“我手写我口”,以新事物熔铸入诗,也正是“善变”的努力。他以写实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的歌行体,同时力在以通俗之词语,写新奇之事理,我手写我口,融入新词语。把要说的话用口语表达出来,达到通俗易懂、易记的效果,如一些情歌云:“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离”;“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山歌》)。均明白如话,具有民歌风味。又如“探穴直探虎穴先……攻城直攻金城坚”(《军中歌》)。富有节拍感,有如歌诀鼓词诵。好用叠词,不避重字。如:“堂堂堂堂好男子”(《军中歌》)。“苍天苍天泪如雨”(《台湾行》)。两用苍天。声韵回荡,震撼人心。《东沟行》诗中用叠词或连绵词,又隔用重字,或连用重字,收到复沓回环的节拍效果。


    黄遵宪诗更植根深厚的诗学根底。他曾劝陈三立作诗一定要变化创新,方能独辟境界,自成一体,并为之树立两座善变创新的高标—杜甫与韩愈。在陈三立诗录之四最后,他说:

自辟境界,自撑门户。以我之力量,洗人之尘腐。古今诗人,工部最善变格,昌黎最工造语,故知诗至今日,不变不创,不足与彼二子者并驾而齐驱。[①]


    我们在前面分析《登巴黎铁塔》等诗中,也曾可以看到黄遵宪诗受杜、韩、白(居易)诗的影响。其《樱花歌》一诗化自杜甫、韩愈、白居易处颇多。他也受李太白影响,句如:“曾在蓬莱岛上行”(《九月十一夜渡苏彝士河》),仿自李白“我欲蓬莱顶上行”(《九月十一夜渡苏彝士河》)。于宋诗则受苏东坡、黄山谷影响。如《感事三首》其一云:“酌君以葡萄千斛之酒,赠君以玫瑰连理之花,饱君以波罗径尺之果,饮君以天竺中团之茶。”物乃西域之物,而句势则仿自黄山谷 《送王郎》诗:“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用散文法笔调,如:“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今别离》);上一下四句法。“谓—海可填—山易撼”(《哀旅顺》)。一三三句法。“亡秦者—谁—三户楚”(《台湾行》)。三一三句法。“又惊—鹅击海东青”(《夜起》)。又:“公唾谓不值一钱”(《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翁祠》)。这是上二下五句法。又:“看扬玉海尘千斛,喜剩青溪橹一枝”(《立秋日访易实甫遂偕游秦淮和养病作》)。这是用一六句法。既效法杜、黄诗的影响,同时受到同光体诗特别是陈三立、沈曾植诗的影响。其句意一波三折,以句式劲拗相配合,增加诗的顿挫感。如:“更无旧雨谁堪语?欲访名山奈未谙”(《偕叶损轩大庄夜谈》)。以“更”字递进,无旧雨而与谁语,句意带转。下句“欲访名山”,以“无奈”又一转。可见其笔力无所不至。也正如他自己所说:“以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人境庐诗自序》)。[②]


    黄遵宪是近代一位大诗人,向来得到众多名人的褒赞,前有梁启超、陈三立,后有钱仲联。梁启超说:“吾重公度诗,谓其意象无一袭昔贤,其风格又无一让昔贤也……要之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饮冰室诗话》)。又说:“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席”(《饮冰室文集》)。高度评价了黄遵宪力图以传统诗歌形式去反映新生活与理想的努力。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说:“黄遵宪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龚自珍以后最杰出的一个诗人。”钱仲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黄作高度评价的著名学者。他曾说:“其天骨开张,大气包举者,真能于古人外独辟町畦。抚时感事之作,悲壮激越,传之他年,足当诗史。至论功力之深浅,则晚清做宋人一派,尽有胜之者。公度之长处,固不在此也。”[③]看重其时事之作,重在诗史之价值。


    然黄遵宪诗其实也有不足,夏敬观曾批评黄遵宪诗缺少韵味,他说:

    近数十年诗人,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莫如黄公度遵宪……特惜其诗,大率皆趋于雄放,以铺叙为长,乏于韵味……公度殁距今将四十年矣,其诗自今日视之,犹觉其不甚顺眼,则以胆量有馀而机组欠缺,不足以为后人模楷耳。”[④]


    可说是内行评诗,认为其诗缺少韵味。写新事物,用新异语,用新材料、新名词,但“明而未融”,则以词害意,反不及诗守传统的古雅精炼,意蕴深厚。钱钟书《谈艺录》中尝讥公度掎摭声光电化诸学以为点缀,不能如严复、王静安之深刻。胡先骕说:“黄氏本邃于旧学,其才气横溢,语有足多者,然其创新体诗,实与其时之政治运动有关,实为一种浪漫运动……黄之旧学根柢深,才气亦大,故其新体诗之价值,远在谭嗣同、梁启超诸人上,然彼晚年,亦颇自悔,尝语陈三立,天假以年,必当敛才就范,更有进益也。”[⑤]





[①]潘益民编《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诗录第四,119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②] 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第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③]钱仲联《梦苕庵诗话》183则,《民国诗话丛编》第6册,291页

[④]夏敬观《吷庵臆说》,转引自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13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⑤] 胡先骕《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先骕文存》,206页,江西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后期的诗
陈三立的朋友圈
清代黄遵宪《东沟行》
黄氏认祖诗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1900
黄遵宪名诗一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