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异彩纷呈说诗趣
 

 诗趣,无论是写诗者,还是赏诗者,应该都有个中三昧。不同的用心程度,不同的感悟深度,对诗的创作和理解,效果肯定不同。对诗趣的表达,对诗趣的欣赏,也是千差万别。

 何谓诗趣?明代袁宏道说:“诗以趣为主,”“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号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他用了四个比喻说诗趣,但诗趣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却没明确揭示出来。

 孔子曾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变成今天的话,孔老先生认为,学诗可以激发情感,可以用来认识考察社会,可以用来结交朋友,互相感化提高,可以用来讽刺揭露社会中的丑陋。近一点儿说,可以用来侍奉父母,尽孝道;远一点儿说,可以用来侍奉国君;还能多多的记住些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的名字,也就是认识自然。由此可见,诗的作用太大了,太多了!如果概括一下,这就是诗教。

 诗,语言简练,音韵和谐,易于传唱,富于意境,蕴含情感,表达手法多样,进行教化最合适。而教化效果最大化,莫过于诗趣。诗趣,实际上就是诗中蕴含的灵性。我们欣赏古今名诗名句,那些能吸引起读者,并广泛流传的作品,就是因为有精妙传神的灵性。

 诗趣,诗如果是形体,那么趣就是眼睛,更是眼中闪烁的神采。如果解释袁宏道的句子,诗趣如山上之色,就是峰峦的挺拔俊秀,山涧的幽静深邃,四季的色彩变化;如水中之味,就是润物无声,风采无形;花中之光,就是香气馥郁,沁人心脾;女中之态,就是神韵飘逸,优雅含蓄。总而言之就是灵性与神韵。妙在会心处,美在共鸣中。

 古今诗词浩如烟海,为什么有那么多名篇妙句被人传颂?这就是诗趣的作用。美妙的诗句,其蕴含的哲理,表达的情感,讲述的生活,描述的事物,鲜活而有灵性,所以容易感染人,启发人。虽然诗人和读者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可通过诗的趣味达到沟通。欣赏美妙的诗篇,就像与诗人对话,感受喜怒哀乐,共赏花开月明,诗趣让作者与读者同醉。

 文章尚且“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么诗如果平铺直叙,平平淡淡,没有趣味,就不成为诗,只是用韵的顺口溜而已。

 时间的古往今来,自然的千变万化,事物的丰富多彩,诗人的各具特色,表达的手法多样,就有了诗趣的异彩纷呈。

 从文化修养、身份处境、精神追求分析,诗趣有雅俗之分;从风格角度分析,诗趣有诙谐庄重之别。

诗趣的话题难以概述,这里只从几个角度,借助诗句欣赏,品味一下,与大家共享,并期待争论与指谬。


一、理趣

 就是诗中谈理,寓理于趣。前面说过,诗有教化作用。诗人借助诗,表达思想,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读者通过读诗而明理,而悟道。一首诗,甚至一句诗,就能让人思路大开,悟出事理。这样的诗趣,看似妙手偶得,实则是诗人的深入思考,奇思妙想,最后沉淀的思想精华。

1、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引用“东陵瓜”的典故,形容弃官归隐的田园生活,感叹富贵与贫困变幻莫测,使人一想到邵平从秦朝的东陵侯,到汉朝时只能沦落到归田种瓜的故事,就自然联想到命运的变幻不定。论的是古人,说的是自己,其中味道,甘苦自知。而后人读到这,也会心一笑,趣在其中。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比比皆是,而王勃这首却众口相传。朋友的深情,分别的难舍,尤其别后的思念,写的精妙超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所有分别人的情怀,但只有王勃写出这样的诗句。不止是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诗句和诗意,比原诗更精炼,更深情,诗意更浓,趣味真醇。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破空两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水,日日在流淌;月亮,月月有盈亏。可是有谁发出这样的疑问呢?而且这样的疑问,正是所有人的疑问。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思考,对历史的思考,在疑问中发人深思。即使在诗人千年后,今天的人们,照样思考这个问题。这就是不同时代人的情感共鸣。

 4、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儿童启蒙诗。简单理解,就是望。西望白日依山;东望黄河入海;远望千里之外,成为点睛之笔。看得见的,能写出;看不见的,能想象出。为了开拓视野,就要不断进取,简单的事,揭示深刻的哲理。这就是理,这就是趣。这就是灵性的光辉。这对儿童求知探寻新事物,多么浅显,又多么深刻?而对哲学家,对科学家,对学子,对商人,对所有人,不断进取,不断追求,不也是如此吗?这就是雅俗共赏,这种趣,无论什么层次,什么行业,都会会心感悟。

5、李白《宣州谢朓楼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诗仙,这两句诗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与苦闷。抽刀断水,举杯消愁,多么简单平常的两句话!可是重要词语的重复运用,并加上一个“更”字,那愁绪就更加强烈。让人想起他另一首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是比喻,举杯消愁是实情,一虚一实,趣味增强,此句成为典故。这是李白精神苦闷的写照,是真情的宣泄,更是诗情的爆发。情与理融为一体,趣味隽永。

6、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句诗,前两句是看,后两句是悟。看得全面细致,悟得深刻玄妙。感悟这两句,成了所有人的口头禅。人生天地之间,许多事,许多时候,想不开,看不透。苏老先生两句诗,解开了所有人心中的谜团。

 这是文字功夫吗?不是,这是生活的深厚积淀,这是精神的反复陶炼,才有这灵光一闪。诗趣,就在这里让人回味,让人揣摩,让人拍案叫绝!那些苦心孤诣,雕词琢句,煞费苦心炮制出来的东西,往往人们看过,一笑而过。唯有那包蕴灵趣,蕴含哲理的诗句,让人一下子眼前一亮,心底留香,牢记不忘。这就是趣的魅力。

7、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的美妙,有很多诗句,但富有灵趣的莫过于这首诗。

 宋真宗赵恒也写过鼓励读书的诗,且不论诗的格律,也不论诗的情境,但从内容来看,满满的都是功名利禄。其诗《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除了说教,就是利诱。当然,他是皇帝,有权利能让哪个读书人荣华富贵,但作为诗,诗趣未免淡了些,不需要别人的感悟。

 而朱熹的读书,没有半点功利,没有半句说教。却有感悟中给人的是微妙的启迪,读书之妙,似有源源活水,滋润心灵,开人智慧。前两句用借喻,写读书的美妙过程;后两句仍是借喻,写读书的美妙享受。源源活水,新知识,新感悟,时时都有新收获,才能保持知识清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比起赵恒的励学,诗趣洋溢灵性,耐人回味,陶醉其中。

8、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慰子孙读书,古诗很多。而陆游这首却别具特色。没有比喻的描述,没有功利的诱惑。朴实无华,直接简明。不仅仅读书如此,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前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强调读书做事要刻苦,踏实,肯下功夫。少壮工夫老始成,舍得下功夫,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有积淀,自会成功。后两句是岁月的沉淀,经验的总结。不要满足于书本,不要纸上谈兵,只有实践,才能获得真知。陆游的时代如此,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

 蕴含理趣的诗,有对人生的思考,有对事理的探求,有对人情的感悟,有对历史的反思。同一事,同一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诗趣各不同。




二、意趣

也就是抒发思想情感时所展示的灵性。看似闲情逸致,但角度不同,感悟不同,让读者的感悟的情趣不同。

1、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西湖美景的诗,花,树,楼,塔,桥,堤,湖,寺……各有其美。但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苏轼这首诗。只要说到西湖,最先想到的就是这首诗。而细品一下,诗人写什么了?只写了水。可就在阴晴之间,把西湖之美与美女西施之美做比喻,水光潋滟是美,山色空蒙是美,不需任何修饰,美感无处不在。这种美,还用多描述吗?苏轼写出的是神韵,突出的是灵性,无人不赞美,这就是意趣之美。

2、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果说苏轼写西湖,是名胜之地,那杨万里诗中的小池,就太平常了。可诗人简略几句,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奇妙的画境,泉眼虽无声,却在潺潺流淌;水映树荫晴柔如画;荷花挺秀刚刚吐蕾,最神奇的是那只蜻蜓,正在诗人赏花时,它神秘飞来,落在花蕾上。因为诗人的妙笔,这只蜻蜓永远定格在万千读者的眼中。诗的意趣,在这里熠熠生辉。诗中的每一物都是活的,都被诗人赋予了灵性。

3、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前两首都有欢快舒畅的情调,诗的意趣让人感受到轻松愉悦。宋之问这首记述的是被贬岭南的遭遇,抒发的是愁苦哀伤,遣词造境上也有独到之处,诗中意趣同样感染人。

 首联,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翻过大庾岭,才觉得到了边远之地,停下车子,回头再看一眼家乡。难舍与无奈,尽在一望中。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这两句的情感太浓了!大雁过了衡阳,就不再南飞,到了春季就该向北飞了,可诗人还要继续南行,只能是魂魄随着鸿雁回去了。看到岭南的梅树枝向北伸展,更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泪流不止。

 颈联,山雨初霁,江云变霞,这里没有风景秀美之感,只觉得气候变幻,风雨不定,有自身命运难以把握之忧。

 尾联,表达的是最低要求,只要能回家乡,就是最大期望。什么都不怨恨,什么都能容忍。

 诗中的鸟,花,都寄寓了作者的情,这种情让读到的人也感受到凄冷与辛酸。欣赏出悲凉之美。


 

三、机趣

 机趣就是机巧之趣,是诗人创作过程中“临机应变”或“借题发挥”的那种灵性和智慧的表现。具有这种特色的诗就称作“机趣诗”。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使新四军九千多人蒙难,事后还封锁消息。周恩来为了揭露事实真相,把国民党顽固派的丑恶行径大白于天下,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头条预先留下版面,让国民党当局的报业审查不知内容,在刊发时,在报纸头条最醒目位置,“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十六个字,运用典故,揭露真相,坚决斗争,抒发愤怒。显示了周恩来高超的斗争技巧。

 2、明朝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末科状元施棨,自幼聪慧绝顶,人称“神童”。一次陪父亲在码头送客,不慎失足落水,幸得众人救起,上岸后,衣衫尽湿,颇为狼狈。但他诗思敏捷,当即一气呵成,吟成一首: 

脚踏船头船便开,

天公为我洗尘埃。

诸君莫笑衣衫湿,

才向龙门跳出来。

    诗刚出口,众人莫不倾倒。诚然,小小年纪,临机应变,才华敏捷,让原本湿淋淋的狼狈相,立马变成灵光四射,豪气逼人。读这样的诗,有如突然瞥见一道闪电,让你眼前一亮,又像忽地闻到一股花香,令你沁入心脾。机趣诗的美感魅力,可见一斑。

 3、唐·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两人第二次次相遇,李白写了这首诗送给杜甫,

饭顺山头逢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

只为从来作诗苦。

 诗写的风趣幽默就像是好朋友之间的玩笑。杜甫作诗字字工于雕琢,“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杜甫为生活所迫,自然瘦弱。李白写诗则是一气呵成,随性而发。所以李白写诗调侃了一下杜甫,既写友情的开怀,又有趣味。

 4、苏轼·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给孩儿洗澡,却别有用意。按常理,洗澡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可这里却希望孩子愚笨粗鲁,明显地有悖于常情。这是借机抒发满腔激愤,自己的才华受不到重用,却屡遭贬谪。而那些阿谀奉承,没有真学问的奸佞之徒却升迁于朝廷。讽刺了当时“愚且鲁”的公卿,鞭挞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不盼儿子聪明却盼儿子愚鲁,诗人多么痛苦啊!这种机趣没有幽默,只有心酸。

 5、明朝永乐年间,解缙科举高中,明成祖朱棣钦授翰林学士,命他主编《永乐大典》,解缙经常随侍皇帝左右。朱棣见他学识渊博,吟诗联句对答如流,便经常出些难题考他。一次,朱棣对解缙说:“爱卿,寡人有位后妃夜里生了个孩子,你为朕做首诗吧。”解缙立即吟诗恭贺道:“吾皇昨夜降金龙,”朱棣说:“是个公主,不是太子。”解缙马上改吟:“化作嫦娥下九重。”朱棣又说:“可惜已经死了。”解缙接口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朱棣道:“已命太监抛入金水河里去了。”解缙续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朱棣听了哈哈大笑道:“爱卿真会随机应变啊!”

 含有机趣的诗很多,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扩展思维,可以机智的表达观点和情感,还可以锻炼反应能力。但与打油诗有区别。打油诗通俗,还有的近于粗俗,从诗词创作角度,不提倡。

四、在诗的语言形式上,还有多种形式,更是异彩纷呈。这里只列一些类型,不作一一尽说。

 嵌字,藏头,回文,轱辘体,折腰体,阳关体,锦缠枝,顶针,离合,拆字,四声,双声,叠韵等等,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加进手法的看似文字游戏,实则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五、在训练扩展诗词知识积淀方面,还有飞花令,看图联诗等。

 诗趣,可谓趣味万千,这里只是说了一点点。重点说理趣,突出诗的教化作用,传播精神文明,决不能把一些人的浅层次滑稽,作为主要仿写内容。

 诗趣,可谓趣味万千,这里只是说了一点点。重点说理趣,突出诗的教化作用,传播精神文明,决不能把一些人的浅层次滑稽,作为主要仿写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例说诗趣
诗趣杂记
【学诗臆想】0013、闲话诗趣
张三丰品评李白、苏轼诗,他说曾与他们“往来旷野”
论诗的野趣美
诗趣四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