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雀奖 :全国散曲一季度大赛部分终评入围作品选析

【双调·折桂令】华山

有云:自古华山一条路,总无捷径可通,咏之

望极处耸入天枢,峰顶梯悬,腰际云浮。峭壁刚直,苍松拱立,险路崎岖。想登顶山程恁苦,欲拿云捷径绝无。不认亲疏,不管贤愚,不问官民,陟步何殊。

·郑永钤简评:通篇扣住一个险字, 描写“天下第一奇险之山”。对仗工稳,虚实相生,章法井然。结拍意远,境界出,不失为一首佳曲。

·张绍民简评:此曲切题,合律,对仗工稳,语言流畅,且富于哲理。特别突出了一个险字。

·李明科简评:前段描摹华山之险峻,为后文议论张目。用语峭拔。后段升华,揭示人生哲理。对仗工稳贴切。

·周  棣简评:此曲开篇写出华山之险峻,用词讲究,对仗工整;两个七字句过渡自然,将攀登和人生联系起来;最后四句,阐明公正主题。

·刘艳琴简评:华山之险,形象可感。

·吕大振简评:通篇围绕华山绝险写来,前两句组具象,中间句组议论。尾组引入人生感叹,三处“不”引出的排除条件句强化感慨提升了曲味。气韵贯通,对仗较工,曲味较浓。

【双调·折桂令】庐山

莽苍苍、前出鄱阳,拳握长江,襟带潇湘。一目虚烟,千峰罗翠,万籁歌腔。观造化、冰川浩壤,享蓬壶、仙阙华堂。寰宇风光,世纪锋芒,瀚海传奇,天下文章。

·郑永钤简评:格律精准,曲语凝练,曲脉通畅。“匡庐奇秀,人文圣山”,皆见于笔端;激情、气势、境界,皆溢于字里行间。通篇对仗,很见功力,是为取胜之处。

·张绍民简评:此曲切题,合律,对仗工稳,意境高远,语言流畅。

·李明科简评:庐山形势,以三水托出,刚健雄拔。次三鼎足对,声色具备。再次七字对,由远古而及今。结拍涵及其自然风光之美,人文精神之厚。

·刘艳琴简评:曲语流畅,感情充沛,境界高远。

·吕大振简评:开篇句组以莽苍苍带出三韵对,空间感强烈。第二句组以数字起笔,有声有色,有虚有实。中间七言句揭示庐山特色地质之成因。两处句组对仗尚工,全篇语言有张力,大气。结尾处涉及庐山人文,但中间部分无铺垫,使气韵稍隔。

【双调·折桂令】咏黄山

瞰黄山、势入鸾霄,声远弦泉,客近云涛。百态崎峣,千峰缥缈,万物逍遥。光明顶日升破晓,九龙瀑泉落惊宵。山似石雕,松若英豪,咱比天骄。

·郑永钤简评:对仗较工,动词“远、近、升、落”下的不错,动感强。个别语句需提炼。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对仗亦佳,语言流畅。

·李明科简评:表现了黄山之特点。描其声,摹其态。用语不够准确、形象。

·周  棣简评:“瞰”字费解,其为俯视和远望之意,没有仰视之意;曲语流畅,用词讲究,结句振起。

·吕大振简评:由客“近云涛”而“瞰”黄山,咏出黄山之景物,而以“咱比天骄”为结,呼应开篇,视角有出新。对仗较工,比喻拟人较得当。个别句子稍牵强。

【双调·折桂令】题青城山

注:1.石笋,指石笋峰。2.阁,指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顶上有呼应亭。

树森森绿浪翻腾,雀鸟飞歌,涧水泠泠。松酿香涛,云盘石笋,阁爱长亭。进圣殿虔诚至顶,觅灵踪杂念清零。靠近钟声,靠近天师,问道青城。

·郑永钤简评:名山特色,悉收其中。章法井然,曲脉流畅。尤喜第二拍,“酿、盘、爱”,三个动词下的美矣。从第三拍转入叙议.两个“靠近”,一句“问道青城”,可谓点睛之笔,曲眼也。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四五六七八对仗不错,把呼应亭称为长亭欠妥,古文中,长亭是有特殊意义的。

·李明科简评:青城之景致,其色在目,其声在耳,意象鲜明。青城之文化,叙议结合。青城之名山特色备矣。脉络清晰。用语尚切。对仗颇工。“飞歌”若与“泠泠”成对,更好。

·周  棣简评:开篇二拍描写青城山之景尚可,“爱”字费解;两个七字句写出朝圣心情。

·刘艳琴简评:写出了青城山特色,情感饱满。

·吕大振简评:首个句组显现青城山之清幽特色。以下叙议结合,情景相生,“杂念清零”生新。结尾有曲味。语言简练,层次清晰,对仗较工。

【双调·折桂令】大秦岭(新韵)

截南北、雄伟轩昂,纵跨东西,四顾边疆。(有)大汉精神,(具)盛唐气派,(为)华夏脊梁。森林是参天猎枪,梯田是遍野粮仓。山佑周王,水养秦皇。桥架崇岗,路入云苍。

·郑永钤简评:起拍振起,有气势,曲语浏亮、刚健,一曲古今,写尽大秦岭自然特色和人文沉淀,遣词用句颇见功力。“山佑周王,水养秦皇。”三个衬字“有、具、为”多余,从句式、节奏、韵味上看,不如去掉。

·张绍民简评:合律,流畅,大秦岭之特色未明显。

·李明科简评:表现了大秦岭之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笔触古今,用语刚健有力。议论稍多。“四顾边疆”似不甚稳妥。

·刘艳琴简评:从自然到人文,多角度写大秦岭的雄伟气势和沧桑历史,感情饱满,境界高远。意脉通畅,语言富有表现力。

·吕大振简评:对仗较工整,语言整洁有力,突出了大秦岭的地域和人文特色,有历史纵深感。议论性句子稍多,结尾两句写景有象有时代感,呼应开篇,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双调·折桂令】上黄山(新韵)

徐霞客、早吐真言。雄伟高峰,秀丽深潭。石柱千姿,奇松苍劲,云海无边。下西海、如临洞天,上莲花、似会群仙。徒步登山,步履艰难,胜景通收,身累心欢。

·郑永钤简评:描写黄山特有景观,如临其境,寻常语中见功力。“下西海、如临洞天,上莲花、似会群仙”是全曲亮点。起句七字和后文似未承好。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七八句对仗不错。总的写出了游黄山感受。

·李明科简评:突出了黄山主要景观,先总写,后分写。游山之心情,写得真实可感。

·周  棣简评:文脉清晰,曲语流畅,后四句对仗欠工。作者人在其中,景随步移。

·刘艳琴简评:七字句对得漂亮。结拍略弱。

·吕大振简评:由历史名人导出,历数黄山特色之风景,由之逐步引出人物行动之叙述和情感之抒发。语言冲击力不强,结尾稍显直白。

【双调·折桂令】访峨眉山(新韵)

到峨眉、必问佛光。山道崎岖,拜谒情长。雪岭苍茫,壁崖挺立,金顶辉煌。洗象池、普贤道场,报恩寺、武穆篇章。幽涧溪旁,常遇猴王。客主心通,共庆安康。

·郑永钤简评:起句扣住“访”字,直指峨眉“佛光”特色,惜后文未见“必问”之呼应。中间两拍,景物意象鲜明,对仗也工。后四句,可再提升。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语言流畅,写出了峨眉山之特色。

·李明科简评:突出峨眉山佛教文化特征,以首句统领。文字清新,文脉流畅。结四句,力稍弱。

·周  棣简评:起句“必问佛光”,惜无下文;中间几句对仗工整;最后两句稍弱。

·刘艳琴简评:景物特点突出。

·吕大振简评:从寻谒峨眉山佛光一路写来,层次清晰,读来如随之而至。鼎足对较工,中间两七言叙述句曲味不足,结尾句组格调上能再有所提升更好。

【双调·折桂令】黄山云海

喜雨驻、日色初晴,雾散烟消,霞蔚云蒸。松影飘綾,山川流瀑,楼阁华琼。犹若是银河马腾,又堪如琼树摇英。似梦惺惺,欲往天庭,可有舟乘?

·郑永钤简评:格律工稳,前两拍写黄山景色,第三拍才入题,有些单薄,“欲往天庭,可有舟乘?”是全曲亮点。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语言流畅,末二句挺有意思。

·李明科简评:前六句描写黄山景色,第七句“犹若”主体当是“云海”,但因缺少铺垫,感到气脉不畅。

·周  棣简评:写出雨后黄山云海之姿,略有文采;对仗还可打磨;结拍虚写有味。

·吕大振简评:起句由雨驻初晴,引出黄山云海。继之以鼎足对合璧对用博喻渲染云海奇观,显现其其气势和风雅。语言有色彩,有动感。层次清晰,最后以想象作结,有曲味。

【双调·折桂令】南太行一组(重头)万仙山

补天石何处飞来?夯出红峡,带起青崖。龙隐潭渊,瀑鸣天籁,云涌蓬莱。觅丹砂潺湲漱魄,临绝顶晴碧盈怀。万丈吾侪,峰谷浮沉,粒米微苔。

·郑永钤简评:起拍见气势,出彩。二拍承上,鼎足对工稳。结拍寄情,“万丈吾侪”,读之不顺。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语言流畅,有虎头,惜乎未见豹尾。

·李明科简评:前部分描写景物,颇有气势,且景中有人;后部分纪游,见其情志,且情中有景。惜结句偏弱。

·刘艳琴简评:写出了太行山的雄伟壮观气象。

·吕大振简评:语言雅丽,对仗工整,有我之境。大量动词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万仙山的特点和气势。层次清晰,个别词造词稍显生硬。

【双调·折桂令】太行山

八百里云卷峰头,万木争荣,百鸟争啾。商旅通衢,雄关漫道,烽火咽喉。忆峥嵘松涛怒吼,斩荆棘热血奔流,情满山沟,叶染山坡,彪炳千秋。

·郑永钤简评:写出了太行山之魂。大气雄浑。感情饱满,前景后情,章法严谨,笔力雄健。对仗工稳。惜“叶染山坡”句,染字下的不妥。似乎应该是“色染山坡”。但不失为一首好曲。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对仗工稳,语言流畅,意境极佳。是难得佳作。

·李明科简评:太行山雄壮之美,与其精神之美有机结合,凸显中华民族之精神。语言流畅,写景、抒情得体,情感丰满,气势雄浑。“叶染山坡”,笔力较弱。

·吕大振简评:以流畅刚劲的语言和较为工整的对仗,写出了太行山的风貌和精神,情融于景,颂扬得体。太行山风光的地域特色不明显。

【双调·蟾宫曲】重登黄山(新韵)

五百里林海奇峰,云海佛光,雪海熙冰。黄帝修身,李白奋笔,霞客攀登。天外石孤悬峭耸,迎客松张臂夹拥。峻骨高风,褐紫丹红,立地擎天,撑起文明。

·郑永钤简评:融黄山特有的自然景致和人文历史于一体,曲脉清晰,语言流畅,鼎足对很好,起拍美听,结拍给力。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语言基本通畅。

·李明科简评:描写黄山景观特色及厚重的历史文化。鼎足对尤佳。结四句,表现了黄山的精神。散曲味不够浓。

·刘艳琴简评:内容厚重丰富,景色鲜明。

·吕大振简评:开篇和第二句组以两个较为工整的鼎足对写风光山色人文历史,七言合璧对拟人手法突出黄山特色,以感慨抒情结尾。个别处组词稍显牵强。

【双调·折桂令】南迦巴瓦峰

雅江畔万仞奇峰,波密其西,派镇之东。直刺云天,云遮雾罩,难现真容。伟丈夫维持大统,巨屏障护卫同宗。秀美山峰,俊俏前锋,冰铠身披,心热情浓。

·郑永钤简评:曲脉分明,能突显南迦巴瓦峰奇特景象中以拟人手法寓浓浓情意,刚柔相济,虚实有致。结拍如能对稳,则曲味更浓。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虽称最美名山,读来未见其美。

·李明科简评:首三句,南迦巴瓦峰之地理位置,次三四字句描写其景,用语简约。两七字句成对,用比法,暗写守边将士,结四句进一步生发。意象壮美,意境高远。四、五、六三句倘能成对则更好。

·周  棣简评:以拟人手法来写,作者情感注入其中;对仗欠工。

·刘艳琴简评:景象奇特。语句表达欠火候,如“俊俏前锋”。

·吕大振简评:第二句组承首句渲染其象颂山之景,第三句组由第二三句之地理位置生发,拟人颂其山之功。结以冰铠与心热对比,进一步突出其二美。第二句组宜对仗。脉络清晰,布局讲究,雄浑大气。

【双调·折桂令】登北固山

望吴楚、古寺琼楼;画壁奇峰,烟吐云收,燕侣莺俦。(两千年)文星泰斗,(五大洲)国士名流;赏美景偎依岸柳,步遗踪凭吊孙刘。遥祭江头,雾锁兰舟;有客高吟,邀我诗酬。

·郑永钤简评:后半部写的好于前半部,能彰显北固山特有的人文内涵。衬字多余。

·张绍民简评:对仗一般。

·李明科简评:北固山之景致、历史文化皆有表现,内容丰满。文脉清晰。北固山当在吴地,首句“望吴楚”欠准确。衬字“五大洲”有伤文意。

·周  棣简评:全曲略有文采;衬字多余;典故罗列,导致文脉不畅。

·刘艳琴简评:紧扣主题写山,意脉通畅。加衬字的两个七字句,内容似与主题关系不大。

·吕大振简评:写北固山以孙刘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为曲子增加了人文气息和曲味。改变了前两组的句组形式,妥否待商。

【双调·折桂令】登庐山好汉坡

跃云峰欲捧金球,揽胜景全收,望断江流。玉瀑飘绸,云涛卷浪,鄱水飞舟。数几点鸥朋鹭友,忆昔年独胆孤筹,一表①深忧。西海扬波,竹影千秋。

·郑永钤简评:格律工稳,抓住庐山特点,先写景后叙事,抒情达意。第二拍很美。对仗处如能工整,全曲会上一个层次。

·张绍民简评:切题合律,语言手法一般。

·李明科简评:前段写景,后段写人事,切合庐山景致、文化特征。结构清晰。语言表现力较弱。

·周  棣简评:文脉清晰,虚实并举,咏物寄情;衬字多余。

·刘艳琴简评:文题巧妙呼应,情景交融。惜七字句对仗不工。

·吕大振简评:开篇句组变744组句方式为754,欲用“揽”领两四言句,但两个四言句又未作对仗处理,读来觉得不够流畅。第二句组鼎足对较工。结尾感染力稍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雀奖 | 全国散曲大赛第一季度获奖作品及点评
唐诗、宋词、元曲10大巅峰之作
散曲创作体会分享
诗词写作 元曲
元散曲艺术特色及表现形式
杨仲林旧书新博《元代小令写作与欣赏●二章》《●三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