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说诗词的趣味

    诗要有诗味,最早是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来的,他在论述诗的源流发展中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巧妙地运用赋比兴的方法,“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我们《北京诗苑》在1995年改版的第一期刊登杨金亭同志《诗味新意大体合体》一文,二十年来一直作为创作和选稿的准则。诗味是什么?他的文章没有直接回答,但指出诗味的浓淡有无是诗和非诗的分界。体现为“诗中流动着的那种个性鲜明的情绪美、意境美、音韵美”,“产生摄人心魄的魅力”。他说“有诗味必有情”,是“诗人真情的流露”。他说感情假的诗“索然无味”;“像出土文物一样”的诗,带着“霉味”。总之,诗味有有无、浓淡、好坏之别。
    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和学习思考,我以为构成诗词审美的要素有四,即真情、新意、诗味、韵律。诗味是重要元素之一。

    “滋味”源于舌辨之味,多种多样,民族的习惯以“五”概括,称“五味”(酸、甜、苦、辣、咸)当然还有未概括在内的如“鲜、涩”等。心受之诗味如何分辨?

    历来对诗趣的提法很多。唐·王昌龄:“诗有三格,一曰得趣,二曰得理,三曰得势。”(《诗中密旨》)严羽说:“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沧浪诗话》)
一般地说,“趣”和“味”,概念不同,“趣”有五义(旨趣、兴会、风致、趣向、行动),“味”则只指“滋味和意味”;各自组合,更显奥妙:“乏味”是无情意,“无趣”是没面子;“风味”指特色,“风趣”即幽默。但“趣味”一词,则表现出同一性,《辞海》的解释是“情趣和意味”。举例之一是叶适《跋刘克逊诗》:“怪伟伏平易之中,趣味在语言之外。”言外之趣,即言外之味。王昌龄的“得趣”、严羽的“兴趣”也是说诗味。甚至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指诗味出来了。把诗味、诗趣都讲成诗词流露出来的趣味,应该允可。从这样的角度审视,依汉语以“五”概全的惯例,试谈“五趣”:
    一曰真趣。有的诗无奇思、无技巧、无幽默、无丽辞,然而真趣洋溢,感人至深。最典型的例子是李白的“奇趣床前明月光”,写人人心中所有,前人笔下所无。最早提出写诗要“守真”的是刘勰,他说“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为情者要约而守真”(见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真趣”则见于清·乔亿《剑溪说诗》、明·陆时雍《诗镜总论》。王世贞说“诗不在深,在真。”就是要情真、景真、意真、事真。天顺同志写“中共北平地下党员大会”老同学见面:“相逢把臂无多语,不唤新名喊旧名。”父子相遇“凝对移时疑是梦,泪花湿了眼镜边。”是极好的例证。
    真趣的另一层意思是天真之趣。保持一颗童心。严羽《沧浪诗话》:“须是本色。”本色就是有天然之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今人刘章的《山行》“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都是得其真趣之作。
    二曰奇趣。这是宋·苏东坡提出的:“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宋·惠洪《冷斋夜话》)这是极宝贵的经验之谈。我曾写过《反常得趣》一文刊于2004年《中华诗词》。李贺写“银浦流云学水声”,毛泽东写“坐地日行八万里。”都属奇思妙想,诗从天外飞来。反常,就是求异,逆向思维;就是想象,异想天开;就是求变,时变,色变,形变,态变,情变等等。鲁迅的“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正是反于常态,却合乎辩证法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周笃文介绍外国人说“陌生化”;叶嘉莹介绍外国认为很新的方法“cretive bctrayal”创造性的叛背(背离),实际上都是追求出奇制胜,写出奇趣来。
    三曰情趣。诗词是抒情的艺术。人禀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有多种(国情、乡情、亲情、爱情、友情),诗中表达情感的多姿多彩的艺术趣味,便是情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同抒爱国之情,表达各因情而异,但都以意象呈现。建议有心的诗友,分门别类,加以细化整理,会受启发,得益多多。比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静态的特写见趣。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以精微的动态写生见趣。咏物中的情趣,比如红叶吧,“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很有情趣。而“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红”,呈现别一境界。写出情趣的关键在于诗中有我,把自己的情感溶入诗中;更在于体察入微,一眼看出抒写对象的心思。
     四曰理趣。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把理撇于诗趣之外,不对。“诗言志”,不明事理、物理、情理、伦理、哲理,怎么言志?清·沈德潜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钱钟书《谈艺录》中说:“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周振甫解释说:“诗贵有理趣,反对下理语。理语是把说理的话写成韵语,不是诗。理趣是描写景物,景物中含有道理。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人从此引发对人生之路的思索,不怕艰难曲折,终能取得胜利。明·于谦《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之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就是寓理于物,把自己为天下苍生的饱暖,生时发热发光,死犹心如铁石的情怀表达出来。有理趣的诗常使人过目难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等等。
    禅趣,其实也属理趣,只是它意象中有“佛理”罢了。
    五曰风趣。诙谐幽默之趣。诙谐就是语言风趣。幽默是外来词。两者同义。鲁迅在一篇杂文中引“古”幽默书(指清·倪鸿《桐荫清话》)里,有一首“轻薄子”咏知县老爷公余探梅的七绝:
    红帽哼兮黑帽呵,风流太守看梅花。
    梅花低首开言道,小底梅花接老爷。
    把太守探梅这等雅人韵事,写得俗不堪言,当然很幽默。类似风流太守看梅花的情形,生活中并不少见,而这样幽默的诗却很难见到。可见“谐趣”不易。谐趣可分自嘲和讽喻两类。鲁迅当然是高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多么深刻而有幽默感。“南京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权经。”(讽喻)把一群政客,刻画得形神兼备。鲁迅以后,集中表现出谐趣的是聂绀弩的“聂体”(杂文体)诗。请读这些例句:
    “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搓草绳)
    “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挑水)
    “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削土豆伤手)
    “一鞭在手矜天下,万众归心吻地皮”(放牛)
    “请看天上九头鸟,化作田间三脚猫”(周婆来探后回京)
    “看我一匡天下土,与君九合塞边泥。”(脱坯同林义)
    无情物搓得十分多情;寻常事写得出格大气;微红见义,白夸伤心;一鞭在手,是我非我,既自嘲也讽世;九头鸟绝顶聪明,三脚猫毫无能耐,这种转化何其荒谬!一匡九合,亦古亦今,乍看毫不相干,细想同为创业,妙趣横生。凡此种种,聂诗不胜枚举。
    诗词有味,才算入门。作者、编者、读者,应为共识。“真情、新意、诗味、韵律”,作者出手,编者审选,读者品赏,都以此掂量,大家心便想到一起了。作品诗味盎然,刊物赏心悦目,那是何等好啊!(
石理俊红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学新论] 石理俊:漫说诗词的趣味
【诗词雅赏】雷海基:诗之味缘于趣
【诗趣】凛冬已至,读诗取暖
【信口胡诌系列——诗之趣】/ 苦艾
古诗词学习 | 鉴赏喻理诗?判断喻理诗是第一步!(建议收藏)
诗中有童年,诗中有童趣(《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解读与教学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