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角度与构思
                   

角度与构思

——张固《独秀山》及其他

李元洛

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虽有自己独立的门庭,但有属于同一个血统的大家族,自然也就有或亲或疏的亲戚关系,因而也就有或多或少的往来。写诗,在构思之时原来是要讲究角度的,但“角度”一词,大约还是诗的近亲之一——摄影艺术所擅长的吧?

要摄取一个动人的镜头,拍摄一张出色的照片,除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之外,摄影家还必须有相当的艺术修养与取景功夫,善于选择角度、善于构图即是其一。由于摄影家受到客观景物的地理条件和光线强弱等的严格限制,他不能像画家那样有构图的广阔自由的天地,所以他们必须高度重视角度的选择,力求构图的完美和表现的新颖。在摄影艺术中,角度,指拍摄点与相机角度的俯仰高低及左右远近这两层意思,具体包括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八大类,以及在这八大类大角度之中的细小的千变万化。

我这里所说的诗的角度,和摄影艺术所说的角度同而不同。同,就是即使在没有照相机和摄影术的古代,古典诗人们在描绘景物时,都不外乎选取远观、近察、仰望、俯视、前瞻、后顾、左眄、右盼等八种角度,这是和摄影艺术的一脉相通之处。不同则有两个方面:一是诗的角度可以是运动的,综合式的,它可以灵活地包容无限广阔深远的立体的时空,而不像摄影的角度只能是固定与单一,拍摄一经完成,虽然较之文字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但照片上只是一个平面的有限的空间;二是诗的角度不仅指取景的位置及其变化的技巧,也包括思想性上的意义,也就是从什么样的思想角度去切入和照亮题材,赋予作品新颖深刻的含义,从这一方面来说,所谓诗的角度,就是诗人观察、认识和表现生活的着眼点。摄影艺术家虽然也讲究作品的思想和主体,但他们在这一方面却没有诗人那么大的客观许可的自由与能动性。上述这种差别,我们只要将同类题材的摄影作品与诗歌作品对照比较,例如,将有关岳阳楼游览的照片与杜甫的《登岳阳楼》诗相较,就可一目了然。

确实,诗的角度是诗歌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目,中外著名诗人和理论家都曾有过论述。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回忆,当代名诗人郭小川曾多次谈过他在创作中最费时间思考的,就是如何选准角度。郭小川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也曾说:“诗的角度,这在诗歌创作中是很重要的。”德国大诗人歌德也说:“为了使树变成画,我要绕树走一遭。当我找到了最美的地方时,我还要后退相当远的距离来更好地观察它,等待最好的光线。”(《论文学艺术》)莱辛,德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剧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其美学论著《拉奥孔》中也认为:“诗所选择的那一种特征应该能使人从诗所用的那一个角度,看到那一物体的最生动的形象。”

桂林山水,杜甫在成都草堂都心向往之地写过“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在京城送人外放桂林也曾称美该地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送桂州严大夫》),李商隐从北方入桂管防御观察使郑亚之幕,也曾说“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桂林》),它成了历代的歌者争相吟咏的对象。桂林市内的独秀峰当然更是如此,请看下面两首诗:

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

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张固《独秀山》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袁枚《登独秀峰》

晚唐诗人张固生卒年月不详,大中年间(847-860)后期为桂管观察使,著有笔记小说《幽闲鼓吹》。《全唐诗》收其诗二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又补收一首。寥寥三首之中,《独秀山》一峰秀出,在整个晚唐诗中也可圈可点。这首七言绝句,紧扣平地拔起之峰的独秀特征(独秀峰又名紫金山,独立于桂林市中心的“王城”内,峰上有石刻“南天一柱”。登高可俯瞰全城),两句写情,两句写景。在“孤峰不与众山俦”的比较与赞叹之后,“直入青云势未休”是一个仰观的拔地塞天的大特写镜头,使前一句不致落空无依,也使独秀峰的气势巍然纸上。后面两句摄取点后退,采取的是前瞻的广角镜式的镜头,这样就使画面具有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这首诗,是表现自然美的风景诗,诗人对审美对象的抒写相当出色,这已经能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了,诗中还似乎表现了对某种人格和力量的赞美,但这却是无法坐实的,或者说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因为诗的思考与寄托,已经完全自然无痕地融化到诗的艺术图景之中了。

清诗人袁枚的诗,前四句从仰视的角度写。“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诗的起句破空而来,真有“无中生有”或“平地一声雷”之妙。五、六句从俯察的鸟瞰角度写,与张固的诗远距离的前瞻不同,特别是最后两句的升华很妙,显示了力主“性灵”、行事独立独行的诗人取景角度的新颖,思想的敏锐和深刻,这首诗因而在同类题材的许多诗作中闪射出炫目的异彩。“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由物及人,由青山的“孤立”想到人可能会有的某种“孤立”,指出作为无生命的自然物之独秀峰尚且直似弓弦,一个人由于正直特异而遭到孤立甚至打击,有什么可伤的呢?从这里可以看到,一首风景诗,做到出色地写景也许不是最困难的,写景出色,同时在整体构思之时,又能自然而不是牵强地提炼出某种新颖深刻的思想,并且始终与对意象的美的描绘融结在一起,那就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写独秀峰的诗还有不少,足够编一部《独秀峰诗词大全》。近似于张固那首诗的,有明代袁崇焕的《咏独秀峰》:“玉笋瑶簪里,兹山独出群。南天撑一柱,其上有青云。”近似于袁枚那首诗的,有清代汪为霖的《薄暮登独秀峰》:“拔地参天起一峰,当空高插碧芙蓉。绝无依倚成孤立,䌷绎摩崖识旧封。蹑级数登三百六,群山遥列几千童。我来顶上凭栏望,万户饮烟暮霭浓。”以及同是清人的范学仪的《登独秀峰》:“一株镇南天,登临四望悬。风云生足下,星斗列胸前。拔地山千仞,环城水一川。凭高发长啸,声彻万家烟。”袁崇焕的诗落想不俗,卓尔不群,而汪为霖与范学仪的诗虽然文从字顺,平仄调谐,但却显得平庸,且中间两联均为写景,单调重复。凭栏而望,登高长啸,读者以为结句会独具只眼而要使我们惊喜莫名了,而结果竟然只是人人眼中所有的“万户炊烟暮霭浓”和“声彻万家烟”而已,缺乏文学作品所可宝贵的新意与深意。原因何在呢?就是缺乏新颖而深刻的艺术角度与思想角度,和与之相应的杰出的诗的构思。

(原文刊载2019年第3期)

[学习经典] 李元洛:角度与构思 ——张固《独秀山》及其他

昨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诗苑】张治国‖为啥说想象是诗的翅膀、构思是诗歌创作最为紧要的一环?构思为何要精练、新颖、工巧?
李升华七律诗 致友
【独秀峰下 | 有人读诗】帕斯捷尔纳克:二月
诗歌构思技法——运用幻想
诗的构思和意境
我说我诗第25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