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方兴未艾——说“兴”(興)

朱英贵

成语“方兴未艾”意谓事物正在兴起尚未达到止境。其中的“兴”是兴起的意思,这是很接近它的造字本义的。那么,“兴”(興)字的构字理据又如何呢?它的会意意象又是指什么东西在兴起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兴”(興)字。

一、“兴”(興)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如今写的“兴”字是个被破坏了构字理据的简化汉字,它的正体写法应该是“興”,要弄清“興”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应该从它的初文形体甲骨文入手,下图为“興”字的各种甲骨文形体。

“興”字的甲骨文字形

从上图可以看出,“興”字的甲骨文字形比较丰富,这一方面说明它在当时是一个常用字,一方面说明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殷商时代普遍存在。那么“興”字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呢?

观察“興”字的众多形体,绝大部分都是由两类构件组成的:一类是位于四角的四只侧面手形符号,一类是位于中间的“凡”(盘)形符号。整个构形显示的意象是四只手共同抬起一个沉重的器物来,当然,这四只手可能是代表四个人每人出一只手,也可能是表示两个人各用自己的两只手。为了显示器物的沉重以及需要共同用力抬起的含义,上图前三个字形还多了一个“口”形符号,这可能是表示需要共同呼喊一致的号令才能将重物抬起。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字形中间的那个重物是什么东西了。由此我们想到此前曾经讨论过的一个“周”字(参见拙论《细说汉字(484):周而不比——说“周”》一文)。拙论认为,上古时代筑墙时,用两版夹土,以杵把土捣实,称为“版筑”,“周”字的古文字形体当为对版筑的象形(甲骨文)或会意(金文及小篆)描绘。而版筑的关键在于类似于今天打夯的杵筑行为。那么“興”字所描绘的正是版筑的劳动情形:位于四角的四只手一致用力地抬起字形中间的杵,然后再用力放下,借以夯实墙体或地基。这就是“興”字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下面来看“興”(兴)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興”(兴)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興”字的金文字形完全承继甲骨文形体,或由四只手形符号与中间的“凡”形符号构成,或在“凡”形符号下面附加一个“口”形符号。到了小篆形体,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凡”和“口”合写成了“同”。而小篆字形再经隶变与楷化之后,使得四只手发生了变形,这便是现代楷书的“興”字。至于简化汉字的“兴”,据说是由草书楷化而来,但事实上已经将“興”字的构字理据破坏殆尽,变成了既不象形也不会意更不形声的纯符号字形了。再来看看许慎的《说文》是怎么解释“興”字的:

《説文解字》卷三舁部:“興,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興”,就是众人合力举起的意思。它是一个会意字,其字形采用“舁”与“同”两个构件会合成意。“同”,表示大家同心合力。

应该说,许慎对“興”字字义的解释“起也”和“同力也”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他对“興”字字形的解释“从舁从同”还未能准确地反映其构字理据。这里的关键是“从舁从同”的“舁”又是什么意思。也许是因为《说文》已经另立字头来解释“舁”字的原因,希望大家去参考“舁”字的解释:

《说文解字》卷三舁部:“舁,共舉也。从𦥑从廾。

可见,“舁”就是“共举”的意思,而“从𦥑从廾”反映的正是四只侧面手形的小篆形态。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许慎所云“从舁从同”的含义,其实就是用四只手“舁”(上部两只手,下部两只手)来共同举起重物并呼喊号令,这也正是“興”字的初始含义。

二、“兴”(興)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综上所述,“兴”(興)字的造字本义当为兴起例如:“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易·同人》)孔颖达疏:“纵令更经三岁,亦不能兴起也。”再如:“及秦灭汉兴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又如:“圣人之兴,必有非常之物,人弗能致者出焉。”(宋·苏舜钦《符瑞》)

 “兴”(興)字由此兴起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诸多方面的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起身,起来例如:“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郑玄笺:“早起夜卧。”再如:“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又如:“言未终,公子蹶然而兴。”(晋·张协《七命》)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推举,起用例如:“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兴,犹举也。”再如:“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礼记·中庸》)郑玄注:“兴,谓起在位也。”又如:“诏曰: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明·陶宗仪《辍耕录·科举》)

二是表示派遣,出发例如:“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杜预注:“兴,发也。”再如:“(余)遍观城壕,回奏延和殿,车驾犹未兴也。”(宋·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一)

三是表示征聚例如:“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周礼·地官·旅师》)郑玄注:“县官征聚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再如:“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其二,表示产生例如:“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易·归妹》)高亨注:“兴,犹生也。”再如:“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史记·乐书》)张守节正义:“兴,生也。”又如:“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唐·韩愈《汴州乱》诗)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相当于“动”例如:“下拊之弓,末应将兴。”(《周礼·考工记·弓人》)郑玄注:“兴,犹动也。”

二是相当于“作”例如:“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周礼·地官·舞师》)郑玄注:“兴,犹作也。”再如:“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唐·韩愈《送穷文》)

三是相当于“升”例如:“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孔颖达疏:“降兴上下之神者,兴犹出也,礼乐既与天地相合,用之以祭,故能降出上下之神。谓降上而出下也。”

其三,表示倡导例如:“百姓咸服,偃兵兴德。”(《逸周书·武称》)再如:“以督生徒,兴恺悌之风。”(唐·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又如:“一兴异论,群聋和之,意不在于法也。”(宋·王安石《答曾公玄书》)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创办,举办例如:“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荀子·王霸》)再如:“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桓宽《盐铁论·本议》)

二是表示设立,制造例如:“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汉·班固《两都赋序》)再如:“该书的译者,已于本月被捕了,他们那里也正在兴文字之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三是表示成功,成就例如:“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国语·楚语上》)韦昭注:“兴,犹成也。”再如:“辞华标角人力能,科名均齐天所兴。”(宋·叶适《题椿桂堂》诗)

四是表示昌盛,兴旺例如:“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书·太甲下》)再如:“天保定尔,以莫不兴。”(《诗·小雅·天保》)郑玄笺:“兴,盛也。”又如:“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又如:“外公是此间富员外,这城中极兴的客店,多是他家的房子,何止有十来处,进益甚广。”(《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五是表示流行,时行例如:“雪霜时降,疠疫不兴。”(唐·韩愈《送窦从事序》)再如:“俺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就吃喜酒罢。”(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又如:“闺中更兴这件风俗。”(《红楼梦》第二七回)

其四,表示宠惯例如:“妇人打着骂道:‘贼奴才,淫妇,你从几时就恁大来。别人兴你我却不兴你。’”(《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再如:“凤姐道:‘都是你兴的他,我只和你算账就完了。’”(《红楼梦》第二一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准许,许可例如:“张太太道:‘今儿个可不兴吃饭哪。’姑娘道:‘怎么索兴连饭也不叫吃了呢?’”(《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再如:“以牙还牙嘛!就兴他到根据地抢粮,不兴咱去抄他的老窝?”(华山《鸡毛信》)又如:“停了一会,白玉山问道:‘兴打不兴打?’”(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

二是表示或许,也许例如:“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唐·权德舆《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杂言》诗)再如:“兴许她会再来,把被子拿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

三是用作语气词例如:“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诗·大雅·抑》)郑玄笺:“兴,犹尊尚也。”马瑞辰通释:“《尔雅》:‘虚,闲也。’闲即语词。兴与虚双声,兴即虚之假借,亦语词。兴迷乱于政,犹言迷乱于政……‘兴’不为义,《笺》训为尊尚失之。”

其五,表示譬喻例如:“诗,可以兴。”(《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再如:“更生伤之,乃着《疾谗》、《擿要》、《救危》及《世颂》,凡八篇,依兴古事,悼己及同类也。”(《汉书·刘向传》)颜师古注:“兴谓比喻也。”

由此又可引申表示《诗》六义之一。乃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作手法。例如:“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大序》)再如:“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于此而意寄于彼。”(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又如:“赋、比、兴以体制言:赋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兴辞也。是为《诗》之三纬。”(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其六,(读作xìng)表示喜欢例如:“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郑玄注:“兴之言喜也,歆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两种意思:

一是表示兴致例如:“乘兴而来,兴尽便返。”(《晋书·王徽之传》)再如:“近来时辈都无兴,把酒皆言肺病同。”(唐·杨巨源《答振武李逢吉判官》诗)又如:“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宋·王安石《海棠花》诗)

二是表示情欲例如:“兴来时,正遇我乖亲过。心中喜,来得巧,这等着意哥。”(明·冯梦龙《挂枝儿·性急》)再如:“华光见扇二次扇他不动,高声叫曰:‘请快再扇,我兴已发矣。’”(《四游记·华光与铁扇公主成亲》)

根据上面对“兴”(興)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兴”(興)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兴”(興)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兴”(興)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的“兴”(興)字多数读作xīng,含有多种意思;少数读作xìng,表示兴致、兴趣的意思。

其一,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兴起的意思。例如: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语见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龙兴云属——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源自《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其二,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起身、起来的意思。例如:

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语见《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其三,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产生的意思。例如:

触物兴怀——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语见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源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其四,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诗》的六艺之一的意思。例如:

兴观群怨——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泛指诗的社会功能。源自《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其五,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诗》的六艺之一的意思。例如:

云兴霞蔚——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其六,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昌盛、兴旺的意思。例如:

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语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多难兴邦——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源自《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源自《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语见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兴灭继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源自《论语·尧曰》 :“兴灭国,继绝世。”

其七,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创办、举办的意思。例如:

大兴土木——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语见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兴利除弊——弊:害处,坏处。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语见《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其八,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发动、调动的意思。例如:

兴师动众——兴:发动;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语见《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兴师问罪——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语见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其九,成语中的“兴”(興)字含有兴致、兴趣的意思(读作xìng)。例如:

乘兴而来——乘:趁,因;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语见《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即兴之作——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

寄兴寓情——寄:寄托;寓:含;兴:兴致。指作品中寄托饱含了作者的兴致与情怀。源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源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兴味索然——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语见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逸兴遄飞——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语见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各路神仙的真实姓名
【转载】懂这10个城府不吃亏!
一次性捋清党的六大纪律的逻辑关系
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创意的语言元素【6】
摄影:游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熙南里(59)
四大名著的知识汇总,建议收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