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对百家姓(473——488)

作者:梁健

排版:守拙

473

羊舌(Yáng shé)

默语放言知孔圣;

有谋显惠荐祁奚。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贤者羊舌肸(?-约公元前528年),字叔向,又称叔肸、杨肸,为羊舌职的次子,春秋时期荀国绛州羊舌村(今山西运城新绛县王守庄)人。因其食邑在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15里),故又称杨肸。羊舌氏是晋国的公族,叔向之父羊舌职即为大夫。到叔向这一代,羊舌氏极盛,兄弟四人(伯华、叔向、叔鱼、叔虎),称“羊舌四族”,声名四播,即使是楚国人都称其为“强家”。晋悼公时,叔向以熟悉历史掌故,知识渊博,被任命为太子彪之傅。太子彪即位,为晋平公,叔向以上大夫为太傅。叔向其人博议多闻,品德高尚,能以礼让国,是当时晋国的贤臣,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孔子称之为“遗直”。当权的范宣子因羊舌虎(即叔虎,叔向弟)故,囚叔向(即羊舌肸)。于公元前514年,以“助乱”的罪名被灭族。

  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中军尉羊舌赤,字伯华,为羊舌职的长子,羊舌肸的长兄;采邑于铜鞮,时称他“铜鞮伯华”。公元前570年,羊舌职去世,中军尉祁奚推荐他代替。魏绛执法,杀死在军中乱行的晋悼公弟弟扬干的仆人,晋悼公大怒,伯华肯定了魏绛的做法,使晋悼公重赏了魏绛。公元前552年,范宣子、士鞅父子诬陷栾盈谋反,伯华之弟叔虎为栾盈党羽,被杀。伯华、叔向被牵连入狱。幸亏阿直不曲的祁奚向晋平公求情才得予平反释放。孔子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既卒,孔子叹曰:“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注】肸:音xī,振响、传播。

474

微生(Wēi shēng)

悲吟秀麦承祧任;

强斗洪流抱柱亡。

  上联典指微生的得姓始祖、殷商帝乙庶长子微子启(生卒年不详),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他也是商王朝末代君王子受辛(商纣王)的同父异母兄长,即庶兄,还在商王朝时期,他的封地在微(今山西潞城),故而也叫微子启。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微子启持殷商宗庙祭器归降,去朝见周王,路过荒废了的殷旧都,作《麦秀歌》来寄托自己亡国的悲哀(见《尚书大传》),后来被周武王开释并复其爵位。在周成王四年,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杀了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之后,请封微子启于商王朝的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爵为西周之宾,即公爵,不仅负责辅佐管辖殷商遗民,而且担负承续商祀的任务,为此创建了宋国。宋国的公族和后人一共分衍出一百二十四个姓氏,其中就有微生氏。

  下联典指春秋末期孔子弟子微生高(生卒年不详),亦曰尾生高,鲁国人。微生高给人的印象是为人爽直、坦率。曾有人向他要一杯醋,但他当时没有,便跑到别人家去要了一杯醋来,再交给那个要醋的朋友。孔子认为这样的行为固然很好,很讲义气,但不算是坦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呀?有人向他讨些醋,他不直说自己没有,而向邻人讨来转给他。”因此,后世未将其列入七十二贤弟子之列。据传微生高是个以执着著称的人物,为人特别重诺守信,结果却因此把命都送掉了:他与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那女子没来,洪水却来了,但他也不逃走,依然抱着桥桩等那位女子,结果被洪水淹死了。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又《汉书·东方朔传》:“信若尾生”,或谓即尾生高。

475

岳(Yuè 嶽)

含冤千古莫须有;

律己一铭毋自欺。

  上联典指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属河南省)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行伍出身,因作战勇猛,历任秉义郎、统制等职,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据势力后,擢都统制。绍兴四年,大破金与伪齐兵,收复襄阳等六郡。五年,镇压杨么起义。十年,率师北伐,连败金兀术,获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因高宗和秦桧力主和议,被迫班师。十一年,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下联典指岳飞后裔岳元声(公元1557-1628年),明代浙江嘉兴人。万历年间进士,任旌德知县、大名府教授,迁国子博士,转监丞,谏止选良家女入宫,又论大臣荫子紊乱国子监监规,最高职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时有铁监丞之称。因直言敢谏和不畏权臣魏忠贤而两起两落。后潜心讲学,以“毋自欺”为主。著作有《潜初子集》、《潜初杂集》、《圣学范围图》等。岳飞之孙岳珂于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 225-1227)建岳王祠,为岳氏第二大家祠。明代万历年间,岳飞后裔岳元声重建岳王祠,内供岳珂亲制的铜爵,上镌岳珂书“精忠报国”四字,抗战期间遗失。

476

帅(Shuài 帥)

改姓惊惧身首异;

督茶廉洁画图传。

  上联典指西晋初年的师昺(生卒年不详),乃师纂之后,官大司徒、黄门侍郎、右将军、散骑常侍、兵曹尚书。据典籍《广韵》、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师昺因姓氏犯司马师名讳而被迫改为帅昺(帅氏的得姓始祖)。据说当日早朝,心情极好的司马炎笑吟吟地招师昺出班前来,对他说道:如今大晋朝建立了,我的爷爷、伯父和父亲都已在宗庙享受祭典,我想派你去拜祭一下我的老伯父(司马师),只可惜你的姓氏犯了他老人家的名讳。爱卿呀,我很为难,要么你把自己的宗族灭了,要么你把姓氏换换吧。师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只是伏地叩头,惊得说不出一句话。司马炎有点不耐烦地说道:你要我砍你的头还是你砍了自己的姓氏的“头”?师昺顿时醒悟过来,边叩头边忙不迭地说:砍我、砍我……哦,不,我砍、我砍。我是帅……帅,姓帅名昺。谢主隆恩!从此,师昺就改姓作帅昺了。

  下联典指宋代官员帅范(生卒年不详),山西灵石人。他于元祐年间进士及第后,被委以岢岚军政(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岢岚山”、“岚漪河”而得名),兵民感慕。其后,督理江南茶税,更是廉静不扰,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悬挂图像以祀。

477

缑(Gōu緱)

抚父有灵成福地;

仙姑得道隐名山。

  上联典指缑氏山的神话传说,话说河南省境内有座山叫缑氏山,周朝时又叫做抚父堆。周王朝曾封王族于该地,在这里当了首领,后来这里就发展成为缑氏邑,成为缑氏的发源地。缑氏山位于古缑氏镇东南约六公里,在今天河南省洛阳东南约四十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南,与嵩山距离不远。据《河南府志》载:“缑山,在县南(指偃师老城)四十里,孤峰突出,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於此。”《山海经》东山经云:“缑山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饮鹤池。”虽然缑氏山海拔仅有308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出名确是因了两位神仙的缘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据说她曾在缑山修道。因为她姓缑,故该山名缑氏山,后来简称为缑山。另一位是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乔、王子晋。《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他爱好吹笙,喜欢吹凤凰鸣叫的声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了嵩山。在嵩山,他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后来,家人桓良终於在山里找到了他。他对桓良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上等我。”到了七月七日那天,人们来到缑氏山上,果然看见王子乔骑著一只白鹤停在山头。他只是远远的看著人们,并不靠近大家。他举手向人们致谢意。几天后,他才骑鹤飞走。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缑氏山和嵩山为他立了祠庙。因此,缑氏山在道家天下72福地中,被列在第60位。

  下联典指传说中的唐朝女道士缑仙姑(生卒年不详),湖南长沙人。她自从修道起就住在衡山,住在集贤峰麓的魏夫人仙坛,八十多岁了,容颜却象年轻人。她修行,多年了,一直孑然无侣。仙坛附近有很多老虎,游山的人必须成群结队、拿着兵器才敢進山,而仙姑在那里隐居,却毫无恐惧。数年后,有一只青鸟象鸠鸽一样大,长得红顶长尾巴,它飞到仙姑的住处,自语说:“我是南岳夫人的使者,因为仙姑修道精苦,独自住在穷林,命我来给你作伴。”过了几天,青鸟又说:“西王母姓缑,乃是你的祖先。她听说你修道勤至,将派真官降临向你授道,但时机未到,你应当勤勉修行。”每当有人游山时,青鸟一定先说出游山人的姓名。又过了一年多,青鸟告诉仙姑应当迁移到别处去居住,于是仙姑就移居到湖南,青鸟也随她而往。后来检校尚书左仆射郑畋从承旨学士降职到梧州,拜仙姑为师。仙姑对郑畋说:“此后天下多难,人间不可久居了,我将去九嶷山隐居。”一天早晨,缑仙姑走了,从此再也没人见过她。

478

亢(Kàng)478

察过检身铭座右;

传耕授稼福关东。

  上联典指春秋时奇人亢仓子(生卒年不详),即亢桑子,又名亢仓子、庚桑子。又传说为《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姓庚桑,名楚,陈国人。得老子之道,不用耳目自能视听。他是道教祖师之一,也是道教四大真人之一的洞灵真人。隐居毗陵孟峰,登仙而去。相传《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由其所著,此书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这句名言,即出自《亢仓子》。他不仅倡导清静无为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提出了举贤任能、施行教化、重农耕、举义兵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因此,历代名人亦有引用《亢仓子》的名句。如李世民在其《帝范·审官第四》中即引用:“今人智有短长,能有巨细。”

  下联典指元末明初亢青(生卒年不详),祖籍河南宜阳县张深村,状元,官刺史。他曾与亢恒(县尹)一道赴东北,教“土人”种植五谷,造福一方,万民感念。至今东北人还称其为“五谷圣人”。

479

况(Kuàng 況)

食邑荣封孙可继;

锄强扶弱任终留。

  上联典指况氏得姓太始祖况烈(生卒年不详)。烈为虞国君之子,仕周,封于况,食邑浙之永康郡,谥文简,子孙遂以国为氏。自古以来,帝王美谥无过于文、武,大臣之谥极于文、正。古曰:“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虽然况烈留下的事迹记载不多,但由其谥号,可略知况姓始祖烈公的生平事迹。

  下联典指明代著名官员况钟(公元1383-1442年),字伯律,江西靖安人。小吏出身,永乐年间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宗、英宗时出任苏州知府十三年,兴利除弊,不遗余力,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赋税。创立“纲运簿”,设置“济农仓”,百姓称他为“青天”,正统间秩满当迁,苏州两万多人请求他留任。诏进二秩留任,后卒于官。

480

郈(Hòu)

习学儒人居弟子;

传承诗礼继春秋。

  上联典指后处(生卒年不详),字子里,春秋末期齐国(今山东省)人,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潜心传播儒学。唐开元年间封“营丘伯”,宋又加封“胶东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后子”。

  下联典指西汉经学家后苍(生卒年不详),字近君,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经”(汉武帝时称儒家的五部经典为五经,即《诗》、《书》、《礼》、《易》、和《春秋》)。武帝时立为博士,官至少府。撰有《后氏曲台记》,已佚。后苍传诗、礼之学,研究《孝经》,弟子众多,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注】郈姓,现简改为后姓。而在中华民族姓氏的历史发展中,郈、后、後三氏各有不同的渊源、发展、繁衍过程,但在今天大都简写成“后”了,而且年轻的一代大多数已分不清彼此之间的差别。

481

有、宥(Yǒu,Yòu)

筑巢建所遮风雨;

奉孝随师亦圣贤。

  上联典指上古圣人有巢氏(生卒年不详),简称“有巢”,号“大巢氏”,远古五氏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一,是继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教人以居,编堇而篱,结藋为庐。他居住在古黄河下游一带,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约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由于年代久远,没有文字记录有巢氏是何方人氏。《始学篇》记载:“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韩非子·五蠹》也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下联典指春秋末期的有子(公元前518年-约前五世纪中期),其氏为有,名若,字子有,或云字子若(但未知所据),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四贤十二哲”当中他是属于“十二哲”之一,孔子学生当中称子的很少,唯有有若称为有子。历代的皇帝过年过节祭奉孔子的时候,同时祭奉有子。在《论语》第2段记载有子曰:孝悌为先和为贵。有子认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以孝敬父母,敬重兄长作为实行仁爱的根本所在。

482

琴(Qín)

为友相交从大义;

登仙得道驾红鳞。

  上联典指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琴牢(生卒年不详),又名琴张,字子开,一字子张,卫国人,他是琴氏得姓鼻祖。他与宗鲁为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盖孔子认为不是为了“大义”而死的人,琴牢不应去吊唁。据《百家姓考略》引述:传说孔子的弟子中有个名叫琴牢。此人性情性情温和,容易相处。是孔子弟子中寿命最长的。在以礼节著称的鲁国,讲究长幼尊卑,他却能对自己的儿子不板脸,不故作威严,甚至就像朋友之间一样倾心交谈,实可算得上有史以来思想开放的先祖。他的后代即以他的名为姓,成为琴氏,奉琴牢为琴氏的始祖。

  下联典指我国先秦著名的神话故事“琴高乘鲤”。据《列仙传》记载:琴高为战国时赵国人,善鼓琴,曾为宋康王舍人,有长生之术,后遁入涿水中取龙子,临行与诸弟子约期相见,嘱在河旁设祠堂,结齐等候他复出。届时,琴高果然乘赤鲤鱼从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鲤鱼入水。《水经注 : 卷二十三》也有记载: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术,浮游砀郡间二百馀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旁,设屋祠。果乘赤鲤鱼出,入坐祠中,砀中有可万人观之,留月馀,复入水也。

【注】以下一段是《庄子·大宗师》里的文字: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483

梁丘(Liáng qiū)

万象升平弦管庆;

二爻变易石渠传。

  上联典指梁丘氏的得姓始祖姜据(生卒年不详),他是姜太公的后裔,春秋时齐国大夫,很受齐国君主齐景公的信任。他找到梁丘山这个地方后,便在此地定居住下来,人们都叫他梁丘据。从此以后,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梁丘为姓,称梁丘氏。有一天,齐景公半夜宴饮,喝到中间,感到自斟自饮不如与人共乐,一时兴起,就命人搬起酒席,到晏子家去。晏子听说齐景公驾临,急忙穿上正式的朝服,手里准备好上朝用的报告书,在门口迎候齐景公。齐景公还没有下车,晏子就走上去问他是否有什么国家大事。齐景公笑着说:“今晚明月当空,我想和你一起享受这美酒佳肴,欣赏一下优美的音乐。”不料晏子听了以后正颜回答说:“政治外交之类的事情,我很愿意参与,可朝中陪您喝酒的人,您身边一定不少,我就不参加了吧。”于是,齐景公悻悻地把酒宴移到了田穰苴家。田穰苴立即披甲执戟,站在大门口迎接。一见齐景公的车队到来,马上迎上去问齐景公:“是不是有外敌入侵,是不是有国内有什么叛乱?”齐景公解释说只是想和他一起共饮同乐,但是田穰苴也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齐景公在晏子和田穰苴两个人那儿都讨了没趣,于是又把酒席搬到梁丘据家。来到梁丘家门口,只见梁丘据左手操瑟,右手提竽,一边唱着歌一边迎上来。齐景公慨叹说:“今天晚上我喝酒真快乐。没有晏子和司马,谁为我保卫国家呢?可是如果没有梁丘据,谁能陪我一起享受人生的快乐呢?”

  下联典指著名西汉大臣、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字长翁,琅琊诸县(今山东诸城枳沟镇乔庄村东)人。从京房受《易》,很能领会这本深奥的书,深得老师夸奖。又与施雔、孟喜同学《易》于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后来朝廷让京房先生推荐一名学生到朝廷做官,京房就推荐了梁丘贺。后历官大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梁丘贺为官谨慎,办事周密,深受朝廷信任,其图形被绘于麒麟阁,在汉宣帝执政时期被立为博士。所著已佚,清朝时期的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还辑有《籀以梁丘氏章句》一卷。梁丘贺之子梁丘临,从父学《易》,汉宣帝时便入朝说《易》,为黄门郎。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梁丘临奉旨赴家乡琅琊东武,问学诸儒于石渠阁。之后,梁丘临学问精熟,专行京房法,汉宣帝选了高材郎十人,跟从梁丘临讲学。连当时以五经闻名的博士王吉对梁丘临也深为佩服,让其子拜临为师,专学《易》学。梁丘临又授徒五鹿、充宗,充宗授徒士孙张、邓彭祖、衡咸。

484

左丘(Zuǒ qiū)

知荣明耻齐夫子;

修史编书号素臣。

  全联典指春秋末期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鲁国人左丘明(公元前556-前451年),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因其先祖世为鲁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丘明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同时,而年辈稍晚。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485

东门(Dōng mén 東門)

注讲公羊冤跪贼;

模研金马好怡君。

  上联典指西汉著名经学家东门云(生卒年不详),东海下邳(一说琅邪)人。他是汉元帝刘奭执政时期的著名经学家,精通《公羊春秋传》经,官至荆州刺史、文东平太傅,有惠政。他是宣帝时今文经学大家、博士严彭祖(本姓庄,因避讳改)的再传高弟,他曾将《公羊春秋传》授给琅琊王刘中,一时徒众尤盛。后因遇见江贼下拜而有辱君命被杀。详见《汉书·儒林传》,颜师古注:“逢见贼而拜也。”

  下联典指东汉著名经学家东门京(生卒年不详),他除了精通经学,还善长相马,曾与东汉初期的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后续五将之三十三的大将军马援分别向汉光武帝刘秀晋献过“名马式——铜马法”,用以铸造铜马。其铜马模型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的良马标准。因此,当时的汉光武帝十分高兴,诏令立铜马于鲁班门外,并因此改鲁班门名为“金马门”。

486

西门(Xī mén 西門)

邺郡治巫兴水利;

汉家复业证天机。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西门豹(生卒年不详),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他初到邺城 (今河南安阳北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下联典指汉代著名道士西门君惠(生卒年不详),王莽时人,喜爱天文谶记,曾对卫将军王涉说:“刘氏当复兴。”原来当年王莽改制失败,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当时的太师名叫刘秀,原名刘歆,贵列三公,位极人臣,是西汉名扬天下的经学家刘向的儿子,辅佐王莽称帝有功,且跟莽是好友,是莽的左膀右臂,大权在握;于是道士西门君惠跟太师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谋密谋宫廷政变,复兴刘氏,结果事情泄露,兵败被诛,道士西门君惠在去往刑场的路上,还对两边的群众说“未来的天子确实是刘秀”。真正的刘秀(汉光武帝)当时还是一位青年种田农民,跟他的姐夫到当时的大师蔡少公出卜了一卦,卦文上说“刘秀为天子”,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此事被刘秀暗暗记在心中,依据卦兆,民间的谶语预示自己,命造注定要登龙位,揭竿起义,带兵造反,风起云涌,逐鹿中原,诛杀王莽,平定四海,建立了东汉,终成一代明君。

487

商(Shāng)

八卦析爻观大象;

百金立木变强秦。

  上联典指春秋末儒人商瞿(公元前522年-?),字子木,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他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在七十二贤弟子中,商瞿是对《易》最有研究的一个。他从孔子专门学《易》。孔子的教育原则之一是“因材施教”,自然就拿《易》 理来教他,因而商瞿对《易》理研究得很深,卜易灵验如神。商瞿后来又将《易》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易》学的主要传道者之一。

  下联典指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约公元前395-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名鞅,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488

牟(Móu)

门标四柱人称羡;

族显三贤世仰名。

  上联典指宋代牟衮(生卒年不详),字君华,普州盐亭(今绵阳市盐亭县)人。他是普州历史上第一个文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他的四个儿子用中、积中、学先、义先兄弟都做官,号称“一门四柱”,并以“盐亭四柱”被写进宗祠对联里。有作品《牟君华文集》,已失传。

  下联典指宋代礼部尚书牟子才(生卒年不详)、其子大理少卿牟巘(公元1227-1311年)、其孙咸淳年间进士、定城尉牟应龙(公元1247-1324年),隆州井研(今属四川省乐山市)人,自牟巘徙居吴兴(今属浙江)。祖孙三人皆为学者,有文名。牟子才,字存叟,号存斋。其父名牟(锡)桂,进士出身,历任龙水县尉、什邡知县,官至终朝郎兼彭州知县。嘉定16年(公元1223年),牟子才考中进士。在廷试对策中,他讥评时政,引发权相史弥远忌恨,把他调到嘉定府洪雅县做县尉,后来改任成都府榷茶司卖引所做监官。后被派往文州(今甘肃文县)视察军粮,复任温江知县。牟子才历南宋理宗、度宗两朝,为官清廉,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家里非常贫穷,但深得皇帝和同僚们都敬重。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牟子才去世,家里没有钱财为他下葬,只得卖掉他做官时留下的金带作为下葬费用,赠光禄大夫,谥清忠。牟子才的作品被集纳成《存斋集》,但已经失传。牟子才于《宋史》有传。牟巘字献甫(献之),学者尊称他为陵阳先生。他年少聪颖,因父亲的缘故,得以顺利地进入仕途,历任大理司直、武冈知军、浙东提刑、大理少卿等官职,后来因为忤犯权臣贾似道而去官。受家学渊源熏陶,牟巘深受父亲的影响。牟巘隐居后,与儿子牟应龙自为师友,讨论经学,切磨义理,乐在其中。时人对牟巘的气节、人品和学识很是敬重,牟巘交往的文人如赵孟頫、仇远、方回等,都是当时的名人。赵孟頫所书的许多碑刻,都由牟巘撰文。牟应龙字伯成,自号隆山,学者称他为隆山先生。南宋灭亡后,牟应龙没有出仕,靠赵孟頫等朋友接济,后来到溧阳州(今江苏溧阳市)出任州学教授,晚年在上元县主簿任上退休。

【注】“牟”读móu,不读m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家姓联(十二)
中华精彩的百家姓对联(35)
18-4微子篇。
齐景公待孔子曰|《论语》没有那么难
缅怀历史名人的8副极品对联,你能猜出几个人?来看看
2022040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