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月光月色之比喻

作者简介:汤林尧,中华诗词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焦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诗词学会理事,孟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顾问。近年出版有《历代六言绝句抄》《南北朝五言古绝选》《唐人仄调绝句》《唐人仄律三百首》及自选诗文集《西岭撷蕙》《西岭集》《西岭说诗》等,退休前曾在省文联《奔流》与焦作市文联、文化局书报刊发表短、中、长篇小说及戏剧本、电视连续剧本等,近年发表格律诗900余首、诗论50余篇。



闲话“月光月色之比喻”

汤林尧

 读古人诗作曾发现,拿霜比喻月光、月色或把月光、月色比作霜的作品不少,而最享名的就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而这个比喻“霜”并非李白所创,他是袭用前人的。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梁简文帝萧纲有一首《玄圃纳凉》诗,就曾把月光、月色比作霜。此诗全文是:“登山想剑阁,逗浦忆辰阳。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萤翻竞晚热,虫戏引秋凉。鸣波如碍石,暗草别兰香。”其中“夜月似秋霜”一句,可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霜”就出于此。

“月”是一个永恒的题材,李白之后,历代诗人吟咏月光、月色的诗作可谓多矣,其中沿袭比喻“霜”者不乏其人。如中唐张登七律《中秋夜郡内西亭对月》中的前两联“天高月满影悠悠,一夜炎荒并觉秋。气与露清凝众草,色如霜白怯轻裘。”其第四句即把月色比作霜一样白。还有晚唐李频五律《八月十五夜对月》中的前两联“阴月此宵中,多为雨或风。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其第四句“雪霜”即比喻月光、月色。这两个诗例,都同在各自的题中交待“对月”,而“霜”又同在各自的第四句出现,手法接近。再如宋人张耒七律《夜》中的第二联“寒生疏牖人无梦,月照中庭树有霜。”其下句写树上的霜即是月光、月色所照,他的手法似乎比唐人那两例灵活一些。还有杨万里七律《迓使客夜归.之四》中的第二联“只爱杯中都是月,不知身上几多霜。”这一联手法比张耒的更灵活,灵活得让读者分不清那霜到底是月光、月色之霜,还是寒冻冷凝之霜。对于此联,我曾反复啄磨,认为他所表达的应该是月光、月色之霜:上句“只爱杯中都是月”是说月影沉在了杯中,下句“不知身上几多霜”是说月光、月色照在了身上。还有曾巩的一首七绝《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是借咏柳来影射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之人的,末二句说柳的飞絮纷纷扬扬虽然遮住了日月,但你可不知那广阔的天地间仍还有日月映照下的清霜一般的洁净境域,诗中把日色月光都比成了霜。以上这三位宋代诗人对霜的比喻手法都用得很灵活、很巧妙。再如明人王世贞的一首七绝《别弟》“别时携手上河梁,两岸相看即异乡。独立苍茫归骑晚,春来月色倍如霜。”还有李梦阳的一首七绝《汴中元夕》“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这两首七绝的末句,都直接把月光、月色比作了霜,虽嫌直露,情意却极饱满。还有徐惟起七律《芦花》中的第二联“轻风乱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其下句是说,斜挂在半空中的明月,它的光、色给对岸的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霜。再如清人惲格的七绝《寄虞山王石谷》“东望停云结暮愁,千林黄叶剑门秋。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其第三句“霜月”一词即指像清霜一样的月光、月色。还有厉鹗的七绝《宝应舟中月夜》“芦根渺渺望无尽,雁落圆沙几点排。明月堕烟霜着水,行人今夜宿清淮。”其第三句是说,朗朗的月光照透了朦胧的夜空,就像那遍野的白霜连接着碧水一般的美。这句诗是特意写景,堪称是一句描写月景的极其优雅的写景句。还有黎简五律《小园》中的第四联“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还有黄景仁七律《重九夜偶成》中的第三联“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这两联的下句虽也都是直接作比,还略见袭痕(萧纲句是“夜月似秋霜”)但它们都与各自的上句对仗搭配,倒也趣味十足。

 对于历代诗人拿霜比喻月光、月色或把月光、月色比作霜的众多作品,读者从没有“落俗”“落套”之感。这原因大致有二:一、霜是比喻月光、月色最形象鲜明、最恰如其分的一种物体;二、诗人们大都在努力地变换着手法,使其不落窠臼。那么,除了霜之外,其它物体就不能比喻月光、月色了吗?当然不是。古人也有拿雪或水来比喻月光、月色的。如上面所举李频的诗,他就已经把“雪”与“霜”两个词连在一起比喻月光、月色了。再如杨万里曾在他的一首七古《中秋月长句》中写到“去年中秋月漆黑,今年中秋月雪白。”即把月光、月色说成“雪一样白”。还有宋人文同在他的一首仄调五律的首联中写道“掩卷下中庭,月色浩如水。”即把月色比喻成浩瀚无边的水。再如明人高叔嗣在他的一首五律《明月引》的首联中写道“满地金波迥,中天玉镜飞。”其下句“玉镜”即指月亮,上句“金波”即指明亮的水之波纹。再如清人王士祯在他的七绝《秦淮杂吟十四首之十》的末两句写道“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还有现代鲁迅也曾在他的一首七律《惯于长夜》的末两句写道“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看来,用雪或水来比喻月光、月色也是挺合适的。(上面所举是从众多月的比喻作品中根据其不同表现手法依次筛选出来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比喻月光、月色的物体,用“霜”者最多,其次便是用“水”与“雪”。那么还有其它物体可以用来比喻月光、月色吗?肯定还有,只是我们尚未读到这些作品,暂不知这些物体是什么。几年前,鄙人曾写了一首七律《南沟春夜》,此诗曾在2011年第5期《中华诗词》发表。全文是:“晴空朗朗少浮尘,郁郁芳香溢谷林。月与梨花难辨色,风和水瀑恰同音。一条小径通高下,几座秃峰立古今。野景无须细妆扮,乡山依旧也觉新。”诗中第三句是拿朦胧夜色中的洁白梨花与月色作比,这个比喻可不知是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律诗社:每日诗词(196)中秋特辑
【精品古诗词】作者//平台诗友【西楼文苑品诗阁】2019年(258)期
一卷秋词,岁月凝香
唐诗《春江花月夜》赏析
【榜上诗家】王进甫||暮秋月色虽清冷,鸿雁南飞有赋声。
张久荣诗人专栏《江苏古典诗词文学社》:微刊第十三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