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之境

文/王紫陌

 读书为人生一大乐事。

何乐之有?

 早春闲日,西窗独坐,香茶一杯,好书一卷,花气袭人,心旷神怡,读书人对一园春色,是为读书佳境;冬日雪飞,慵坐暖炕,或靠或卧,把玩好书,偶推窗赏雪,天与地齐色,心与雪共飞,是为读书佳境;三五知己,或居斗室,或处郊外,或把酒论诗,以书下酒,高谈阔论,心心相契,或埋首书中,各得其乐,亦是读书佳境……

   


   此读书之物境也。读书之心境又如何呢?

 王国维有语最为精当。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乃初入学海,初生牛犊踌躇满志,却不谙个中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第二境乃苦读诗书,渐入佳境,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不知有它;第三境乃饱读诗书,贯通古今,满腹经纶,偏无心得,偶有顿悟,跳出圈外,笑看众生忙忙碌碌,拈花微笑,立地成佛。

 此种说法妙就妙在可以用来概括人生一切事情。用来形容做学问也可,形容思想的变化发展也可,形容追求事业也可,甚至于形容爱情亦无不可。哪一件事,没有包括这三种境界呢?至于本人能达到哪一境界,便要看个人的修行了。

 读书,追求一种“神人以和”的境界。光是理解字面意思,知道作者说的是什么,还远远得不到读书的乐趣。惟信禅师曾说过参禅的三个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其实读书亦然。读书要从字里行间透视出作者的性情,要挑开眼前纷繁的外貌,一层层揭开面纱,最后直达中心,得到思想与感情上的共鸣。回过头来再看作者笔下的一切,原来都是为这个中心在服务,所有的外在的景、事、人,其实都带了作者的主观意志在里面。要达到这个“神人以和”的境界,殊是不易,然而一旦达到了这种境界,那种快乐是无以言表的。看庄子《疱丁解牛》,就颇有得其真谛之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动刀甚微,豁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听“疱丁”之言,岂止可知“解牛”,可知“养生”,可知如何熟练一种技能,简直可以知道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当读书读到与作者思想合而为一时,那种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震憾,“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动,不是用言语可以形容的。古人用《汉书》下酒,可为一证。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话虽夸张,却道出了书中可以学到的知识与人生的智慧。读书不拘一格,心胸不妨放宽一些,不必拘泥门户之见,也不必挑食,既可以读文艺理论,亦可读诗词曲赋;可以读华夏古文,亦可读外国文学;可以读社会科学,亦可读自然科学;可以读人物传记,亦可读武侠小说……每一种文体,每一类图书,都有它的优势和长处。有包容万象的胸襟,才能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学养。

书不是一时一地的事。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也不是为了充门面,更不是拿来凑数应景的虚伪事情。如果为了一次两次的活动而读一本两本的书,之后便再也不看,那样的读书是最恶俗的事情。正如为了植树节而植树,为了“学雷锋月”而学雷锋等等,连昙花一现都算不上,不久便消失在岁月长河中了。读书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浸到骨子里的习惯,不须呐喊,不须督促,自动自觉地去读书。 

读好书,可以怡情,可以养性,可以见古,可以知今,可以增强素养,可以拓宽视野。读书是人类永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孔子云:“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读好书亦然。几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灰尘满面。好书便如清泉,可以将一颗心洗淘得玲珑剔透,晶莹美丽。

读书读到妙处,常常心旷神怡,目不见物,时而愤激大叫,时而痴痴呆呆,时而面露微笑,时而自言自语,简直不知身处何地,人在何方了。人讥为“书呆”,“书虫”、“书痴”,他们又怎能领略到其间无上的妙趣呢?

但凭人笑,愿作书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452,避暑佳境
绿能谷·老山画画 | 第244期:山水佳境(二)
读书
语文名师教学风格
读书三境界——总、分、合
读《易》随想,入境漫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