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诗人臧克家与临清

臧克家(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1934年至1937年在临清省立十一中任教,期间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大部分以《运河》为书名在当时结集出版。

臧克家自小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氛非常浓厚的环境里。祖父、父亲、叔父都爱读诗、吟诗,他直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小时候的农村生活,使他感受到农民的辛劳和苦难以及社会的不公,这些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埋下了同情劳动人民的种子,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主题。1930年臧克家报考山东大学中文系,数学考了零分,看语文考卷极严的闻一多先生,给他的作文卷子打了98分,而其他考生很多都是5分、10分,得60分就不容易了。打动闻一多先生的是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求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三句杂感极富哲理,表达了一个热血青年追求真理、向往新生、对人生社会的强烈感受。闻一多先生破格把臧克家录取了。臧克家上学期间,在许多全国文学刊物上不断发表诗作。1933年出版了诗集《烙印》,受到闻一多、梁实秋、茅盾、老舍、韩侍桁等名家的肯定与赞扬。闻一多在《烙印》序文里说:“克家的诗,没有一句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义。”当时茅盾先生断言:“在目前的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抗日战争时期,臧克家走上了革命道路,写下了大量诗歌散文。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从事诗歌创作、评论及《诗刊》编辑工作,对我国诗歌及整个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臧克家曾担任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他的诗作《有的人》、《老马》等,散文《毛主席望着黄河笑》一度被选人中学课本。臧克家是毛泽东的诗友,毛泽东常就新诗问题与他切磋。2002年,凝结臧克家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出版。

臧克家对运河文化和临清文化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臧克家1934年7月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应原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老师、时任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后改为山东省立临清中学)校长张乾一邀请,来临清任教。直至1937年10月,参加抗日宣传工作离开临清,臧克家在临清共待了三年零三个月。

臧克家后来回忆说:“临清时期,在我生命史上是‘黄金时代’,在我的创作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我的兴致浓,生活安定,时间有。那一团空气正适宜于诗的产生在这古城的三年时间中,我写了自传的千余行长诗——《自己的写照》,我写了《运河》、《古城的春天》、《大寺》、《黄风>……。”他回忆中还说:“我在临清中学教书这几年,正是国难重重,人心悲愤的时代。这小的环境,虽然外表安静,但人人心头却压住块石头!东北沦亡了,华北危机了,冀东已出现殷汝耕这样的汉奸组织了。全国人民生活在火山口上,全国人民的心,就是要爆炸的火山口!”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促使臧克家不断向青年学生灌输先进文化和革命思想。臧克家结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步步进逼、中国危亡日深的局势,选讲《扬州十日》以及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英勇杀敌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起了同学们“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共鸣。臧克家向学生们介绍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茅盾、丁玲、贺敬之、戴望舒、卞之琳等进步作家及其作品。当时蜚声世界的英国进步作家肖伯纳来中国,引起轰动。臧克家也向学生介绍肖伯纳,并告诉学生们肖伯纳一句名言:“一个人三十岁以前不信仰社会主义,就一辈子没出息了。”他讲课时慷慨激昂,热情如火,大大感染了学生们,在他们胸中燃起了熊熊烈火。这使青年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至走上革命道路,起了重要作用。

臧克家在学生们的心中燎起了诗的火焰,撒下了诗的种子,原本喜欢读诗写诗的学生更加热爱学诗,原来不喜欢诗的学生也被激动起来了,连看门房的青年工友也订阅诗刊,读诗写诗。臧克家的诗作学生们争相传抄诵读,学生们的诗作也进一步激发了臧克家的灵感。当时国家的危难、人民的贫苦、运河上的帆影纤歌、运河沿岸的风光、白茫茫棉田的拾花女、临清古城上的夕阳、谢榛故里残碑古槐、指向蓝天白云的高塔、大寺闹市的叫卖等等,都成为他们诗中的题材。几十年过去后,臧克家回忆说:“我置身于运河沿岸的‘临清中学’(多亲切的一个名字啊)的一座僻旷清幽的新校舍中了。这是诗的摇篮、爱的田野、理想的天国,我的生命在这里扎根,感情的蔓子爬到了孩子们的心上,我住的那间土屋子上,夕阳下的流水上……”。

臧克家全身心地关爱学生,和学生们结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臧克家像一盆火,不仅从思想上、学业上关心学生的成长,而且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真正成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有几个学生因交不上学费被停了学,臧克家把他们找回来,帮他们几个钱,让他们继续上学。以前遇到星期天、节假日,很多同学急着回家。臧克家来后,他任教的两个班,很多同学节假日、星期天就不回家了,跟着臧克家在临清城区或郊外采风。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欢声笑语;走到哪里,哪里就诗声朗朗。臧克家的一些朋友曾劝臧克家离开临清,不要在这样一个小地方久待,影响自己的发展。但臧克家离不开临清,更离不开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孩子们更离不开他。多少年以后,臧克家回忆说:“我们家人父子一样相处了三年,他们从我身上得到了热情和诗,我从他们那边得到的更多。他们的影子印在我的心头上,时间越久,磨得越亮。而今……我的孩子们呢?——再也找不回来的昨夜的梦啊!”

1937年8月,臧克家陪伴亲人到北京去治病。他还能不能回来?臧克家和孩子们都哭成了一团。100多个学生到汽车站送行,在风沙里站了2个小时。但很快臧克家又回来了,每人送一个小铜框的北京风景片。临别时的合影大家都哭丧着脸,回来后又照了一张合影,大家都欢天喜地。在照片背后都写上了通讯处,作为珍贵的纪念。日军南侵,临清中学放长假,学生们回家,老师们流亡。这是一次生死离别, 臧克家与学生们抱头痛哭。有一个善写诗的女学生,在臧克家的一张照片上写了一句:“克师,永别了!”停了一会,这个 女同学含着眼泪,加了一句:“克师,真的永别了吗?”

1937年10月,臧克家离开临清,再也没有能重回故地。但是,临清和臧克家之间的缕缕情丝始终未断。臧克家当年的学生,大部分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许多人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岗位,北京的、各省的、部队的都有,他们经常到北京去看望他,畅叙当年的情怀。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是临清人。臧克家感佩张自忠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写了长诗《诗颂张自忠将军》。

临清是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家乡。1994年10月季老在“臧克家文学创作研讨会”的发言中说,他与臧克家的友谊已经有60多年了,“臧克家是大学问家,非常朴素谦虚,要好好向他学习。”臧克家是季老喜爱的诗人,二十世纪30年代就读臧克家的诗。季羡林说:“克家的诗,我都读过。”臧克家的长子媳妇乔植英,在山东大学《文史哲》上撰文《季羡林与臧克家的人品、学品》,对二老的品学、友谊详加叙述。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含有深深的临清情怀。

1970年代末.鲁西北编写革命回忆录,向臧克家征文。臧克家回首往事,心潮起伏,挥笔写下了《临清,你这运河上的古城》这首诗,表达了他久蓄心中的对临清的真挚感情:“临清,你这运河上的古城’/象一只飞鸿,我曾在你身边留影'/留影也留声,我的几百首诗歌/就在你这块土地上产生。……孩子的天真,‘大仓’的歌声/给了我欣喜,给了我无限诗情。……”抗日战争爆发后,虽然人各天涯,但在臧克家心中:“从此,我胸怀里装着个临清。……”

1988年,临清群众文艺创作团体“清渊诗社”成立,臧克家题写诗刊名《清渊诗词》,季羡林作序,他们都欣然作了该诗社的名誉社长。诗社成立五周年的时候,臧老又题词“清渊诗风,愈臻昌盛”,给予支持和祝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7年,臧克家改《沁园春·雪》中一字,毛主席沉思片刻:按你说的改
臧克家、田间等新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文学考研|现代文学新诗发展框架脉络(2)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的诗歌之船从青岛启航
他数学考0分,却被名校破格录取,只因语文作文写下这三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