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汤一笑先生麻黄升麻汤若干问题帖子

  汤一笑先生麻黄升麻汤若干问题
  
 
  一、是否仲景方?
  最早认为麻黄升麻汤非仲景方的大概是清代柯琴(万历末年-1735年),他在《伤寒附翼》(1674年)卷下[六经方余论]云:“六经方中,有不出于仲景者。合于仲景,则亦仲景而已矣。若此汤其大谬者也。……以治阳实之法,治亡阳之症,是速其阳之毙也。安可望其汗出而愈哉!……且用药至十四味,犹广罗原野,冀获一兔,与防风通圣等方,同为粗工侥幸之符也。”柯琴《伤寒论注》(1669年)同此说。舒驰远、郑钦安、丹波元坚、山田正珍、叶橘泉、胡希恕等人都持这种否定看法。否定的原因大略如下:其一,方药与症侯不合,以治阳实之法,治亡阳之症;其二,用药庞杂,四面合围,与仲景风格不合(这个勉强);其三,剂量单位有问题,汉代重量无“分”,晋朝才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其四,既是难治,不应说主之。要是主之,就不能说是难治(这个勉强)。 胡希恕认为“为难治”之后无方。
  此方是不是仲景方没有定论,但它的确是六朝时的古方。《小品方》(约454-473年)卷第六[治冬月伤寒诸方]中有此方。王焘《外台》卷第一[短剧方四首]也有引用此方,《短剧方》即是《小品方》。王焘还说:“此张仲景伤寒论方”。
  二,为什么后世少用此方?清代汪昂《医方集解》(1682 年)也不列此方。
  其一,此方不好理解,从后世对此方存在各种解说就可知。医家对疑惑之方自然少用。其二,用药庞杂,不好记忆。若非有书在手,仓促之间,自然不易开出这种大方。其三,症状复杂,“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显然是急性重病,本为难治,一般人临床上很少碰到这类基本符合的证候,吴棹仙亦云:“此证余五十余年仅见一例耳”。其四,明?缪希雍《本草经疏 升麻》(1625年)言:"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法咸忌之。误用多致危殆“。此说一出,谁还敢用麻黄升麻汤治肺痿“唾脓血”?其五,清代柯琴《伤寒论注》(1669年)断此方非仲景方,为后世粗工所为。
  三,古今对此方的各种理解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肺痿)与麻黄升麻汤,以调肝肺之气。
  刘完素《保命集 泻痢论第十九》:“治厥阴动为泻痢者。……宜升麻汤或小续命汤以发之。法云。谓表邪缩于内。故下痢不止。当散表邪于四肢。布于络脉。外无其邪。则脏腑自安矣。”
  喻嘉言:“寸脉沉而迟,明是阳去入阴之故……仲景特于阴中提出其阳,得汗出而错杂之邪尽解也”。
  今人一般多认为此方的治法是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各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麻黄升麻汤证的寒热错杂是由于阳气郁遏,治疗偏于宣发。”
  张浩良、江静波 《略论麻黄升麻汤》:“根据我们的体会,认为本方是滋阴解表剂。它的适应证应是表实阴虚证”。
  昆山王彪认为此方是大青龙汤的变方,发汗不伤阴。大青龙汤证合并肺阴虚证就可以用,有清热、解表、滋阴的作用。见《经方败案群20150703王彪浅谈麻黄升麻汤微信语音交流整理版》
  四、古人麻黄升麻汤的应用范围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卷六:治疗肺痿(略)。
  庞安石《伤寒总病论》(1100年)卷第一[厥阴证]:“有不因下而自利加衄血者,亦宜此方。”
  刘完素《保命集 泻痢论第十九》:“治厥阴动为泻痢者。”
  楼英《医学纲目》(1565年)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脾主湿]:“治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李榳《医学入门 外集》(1624 年)卷三[伤寒用药赋]:“麻黄升麻(汤),目盲鼻衄收功”。
  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1679年) 卷一[温病方论 温病方五道]:“麻黄升麻汤(治误汗风温须去二麻姜术)”
  五、麻黄升麻汤的现代研究
  《<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麻黄升麻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证据匮乏,个案经验文献提示可用于治疗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自发性气胸、感冒等病症...”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病型肾炎、肺结核、慢性肠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老年性口腔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更年期综合症等,属肺热脾寒,阳气内郁,寒热虚实错杂者。”卞华主编,张晓芬,张慧珍,王春等副主编《伤寒杂病论》(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  229页)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菌性肠炎(李寿山)
  五、所谓变方
  张璐《张氏医通》(1695年)云“千金葳蕤汤乃长沙麻黄升麻汤之变方”,两方所治都有发热、咽喉不利。但葳蕤汤九味中仅有四味(麻黄、玉竹、甘草、石膏)相同,且无升麻(这是关键)而重用石膏。两者未必有什么亲缘变方关系,或是思路相近而已。又有人说李东垣能治阳虚外感的补中益气汤也与麻黄升麻汤有关,本人愚钝,倒看不出甘温补中与麻黄升麻汤又能有多大关系。
  参考文献:
  张浩良、江静波《略论麻黄升麻汤》,《广西中医杂志》1965年(3)
  2# 赵杰
  4 天前
  麻黄升麻汤作为一个14味药的方子
  十分复杂
  加杏仁有麻黄汤
  加大枣有桂枝汤
  另外里面已经有甘草干姜汤,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等方子
  要是讨论药物作用原理,那就十分困难,古人的思维以及经方组成十分难以用药物学的方法来解释
  我们学习使用伤寒论,也不能从单味药的作用来理解整个方子组成。只有把一首方子看成一味药来使用才可以得心应手下面我试着解释一下麻黄升麻汤使用方法
  3# 赵杰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赵杰 于 2015-12-28 14:51 编辑
  357)
  伤寒六七日,大下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
  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首先我们看伤寒六七日,这六七日并不是真的六七天,是指一段时间也就是一个时间段,大下后
  首先这就是一个误治,何以见得,伤寒本应汗法而用了下法,就是当汗而下,病邪内陷,是伤寒最大的原则性错误。从而引起种种症状
  寸脉沉而迟,心跳低于每分钟60次为迟,多余100次为数,连起来解释就是寸脉很弱用力才摸到,而且心跳也很慢
  手足厥逆就是四肢逆冷
  下部脉不至,下部脉就是趺阳脉,说白了就是足背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以上三个症状就是休克前期典型表现,心跳慢弱,手足冷,足背动脉搏动等大动脉消失,当然也包括血压下降了
  其实与下面三个症状是倒装句,因为下面三组症状而引起上述的表现,再看
  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
  不止者
  喉咽不利,非典,中东呼吸窘迫症,禽流感等属于这一组症状
  唾脓血,由嘴巴往外吐血,一个是消化道胃出血,一个是呼吸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肺脓疡,最 让人恐怖的,当然脓血与埃博拉病毒吐内脏是高度一致的
  泄利
  不止者
  包括急性腹泻,急性食物中毒以及最猛烈的急性霍乱都属于此范围
  翻译出现代文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霍乱急性腹泻,非典禽流感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胃出血以及埃博拉吐内脏,肺出血引起的心跳慢弱,四肢厥逆,动脉搏动消失血压下降等症状,用麻黄升麻汤来治疗,当然以上都是急性脱水循环衰竭,古代多是死症,所以为难治  ,也就是说古代烈性急性传染病很多时候是用麻黄升麻汤来进行治疗的,何以见得,且看楼下分解
  这是条文,往下更精彩,顶顶更健康
  4# tom12陈
  4 天前
  顶
  5# 赵杰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赵杰 于 2015-12-29 11:01 编辑
  我们来看麻黄升麻汤组成以及剂量
  组方: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各六铢
  按照考古发掘出来东汉度量衡为准,
  一两,15克
  一分4克
  一铢0.65克
  折合现在剂量
  麻黄40. 升麻16、当归16、知母、黄芩、葳蕤各12,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各4克
  这个剂量看起来十分难理解,麻黄40到其他药物的4克为什么是这个比例,其深意有如神来之笔。暗藏在煎煮法以及服法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升麻汤随想
王三虎教授 我的经方我的梦(第二讲)
【一周一方】麻黄升麻汤证探讨及临床应用
麻黄升麻汤的若干问题
【经典】伤寒论详解350~351
巧用麻黄升麻汤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