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期资料之伤寒释疑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208)


【提要】

辨阳明病可攻与不可攻及大小承气汤的证治。

讲解

本条可分三段理解。

阳明病至“大承气汤主之”为第―段阳明病可攻及大承气汤的证治。


脉迟:阳明里实证,此种脉迟必迟而有力,非脉来迟缓,一息不足以四至之脉迟可比,是因阳明燥热与糟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不通气血流行受阻,脉道不利所致。

汗出不恶寒知已离太阳之表,而邪热归于阳明阳明外证显露,则身热反恶热等症自在其中。身重热能伤气,复因燥实内阻,气机为之壅滞。腹胀满燥热结实,腑气壅滞当有不大便等症短气喘息邪热炽盛,燥屎阻结,气不下行而上逆于肺,轻则短气,重则喘息


发潮热:邪归阳明,腑实热盛。手足谶然汗出:四肢禀气于脾胃,肠胃燥实,热邪蒸迫,津液外泄病已至此,阳明腑实证具且见大实大满之象,故当大承气汤攻里


从“若汗多”至“未可与承气汤”为第二段,里实兼表禁用大承气汤


阳明里实,自有腹满痛、大便不通等症存在“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因其微热知里热未盛。且有恶寒,表证存在,宜用先表后里或表里兼顾之治法而不可径与承气汤攻下

从“若腹大满不通者”至“勿令至大泄下”为第三段是承第二段申言可下之例


如果证已解,而腹部胀满特甚,大便不通,是病属阳明里实,痞满显著,然无潮热、手足然汗出,知内热较轻,燥坚不甚,则宜用小承气汤轻下,而不宜用大承气汤峻下


【彭子益注】

论阳明腑病初成之微下法。

此迟字乃缓象,阳明之缓有 实象,非虚缓。但有恶寒,即是表证尚在。未成阳之据。


阳明病脉迟而实,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此表证已解,里热已实,可以攻里。再看其手足濈然汗出,手足秉气于中土,中土热实,则手足汗出,是大便已硬,可用大承气汤以攻里。若汗多发热而仍恶寒,是表证仍在,其热不潮,不可用大承气汤。但虽不可用大承气而腹大满不通,是胃热已实,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提要】
论湿热郁蒸于里而致发黄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病人素体脾虚湿盛,阳明之热和太阴之湿相合而发身黄。


主症和病机:身黄如橘子色湿热互结,瘀热在里,熏蒸肝胆,胆热液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人血,泛溢肌肤所致这属于“胆黄说”,湿热或寒湿瘀阻中焦,迫使脾之本色外露,则为发黄,这可以称之为“脾黄说”。这里所述证候阳热偏盛,病性属阳证,故其黄色鲜亮,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尿赤湿热相合,郁阻三焦,湿邪受热邪的牵制而不得下泄。


腹满湿热互结,气机被阻,腑气壅滞的表现。


此外还有但头汗出或无汗、口渴、心中懊等表现。发热如果能见汗出,这是里热能向外发越的表现,热既能外越,就不会与湿相合,因而就不能发黄。若汗出只局限于头部,至颈部而止,周身无汗,这是由于湿热相合,热受湿邪的牵制而不得外越所致,但头为诸阳之会,阳热上蒸,故仅见头部汗出。渴引水浆,为湿热交阻,气化不行,津液不布,且热伤津液所致。心中懊,是湿热互结,郁热扰心所致。

证属湿热互结,瘀热在里之发黄。


【治法】
清热利湿退黄。
【方剂】
茵陈蒿汤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彭子益注】

论太阴脾脏湿郁木气,木郁生热证。

热因湿瘀,湿因热聚,热下 尿通,湿乃出去。

黄病而至腹满,小便不利,乃湿热结聚之实证。大黄下结聚,栀子茵陈清湿热也。大阴阴湿,小便不利,不可下之。惟湿热结聚之小便不利,非下去湿热之结聚,小便不能利也。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261)


【提要】
论湿热郁蒸三焦发黄的证治。
【讲解】
身黄,发热是湿热相合的阳黄,其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无汗或但头汗出,小便不利,心烦懊,亦是本条应见之证。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所说:“伤寒身黄发热者,设有无汗之表,宜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汗之可也;若有成实之里,宜用茵陈蒿汤下之亦可也。今外无可汗之表证,内无可下之里证,故惟宜以栀子柏皮汤清之也。”


【治法】
清泄湿热退黄,兼以护中。
【方剂】
栀子柏皮汤肥栀子十五(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彭子益注】

论太阴脾脏湿郁木气,木郁生热证。

身黄发热,尿必不利,热瘀湿中故也。

脾湿夹热则发黄。栀子柏皮清热以行湿,炙草补中以培土也。

【编辑:木木,来源:国医战队学术委员会,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校编发表。欢迎投稿哟,投稿请微信联系:yunqian000 邮箱:460288781@qq.com】 


·END·

天医堂

医路风景医路歌,

我们医志在中医。

微信号:tyt012345

长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小伙伴们,中医故事的专栏开播啦,中药故事以及学医之路已经出炉,在微信输入栏(非回复栏哟)中回复关键词“中医故事”即可阅读美文,快来试试吧!!!!!


点击
阅读原文
进行专业问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 精要版》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郭生白《伤寒六经求真》之太阳病继发证解读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搜狗网页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之49~105
【少白中医】伤寒论发热
《伤寒六书》 >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发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