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的回忆:小放牛|槐荫风情
童年的回忆:小放牛                                                                    一
     第一次放牛时,我6岁了,大概是80年吧,我们村有几十头水牛,两头公牛,其他的是母牛,那时刚分田到户。我家和本族几家合成一个小组,分了两头水牛,一头公牛,一头母牛,平时就分给各家轮流喂养,农忙时,谁家要用牛也轮着用。我家和红兵家一起喂这头公牛,他家田多喂五天,我家田少喂三天。刚分田到户,爸妈干劲很足,便郑重其事地让我和4岁的妹妹去放牛。我一看,这头公牛长得格外雄壮,嘴巴又扁又大,像个簸箕口,两只大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头顶上的一对犄角都向内弯曲着,像一个没封口的半圆形。腿又长又粗。脚掌又宽又厚,就是踏在碎玻璃上也不会被扎破。我有些害怕了,妈妈安慰我说,这牛通人性,性情温和,对小孩子最好了,并一大清早亲自带着我和妹妹去放牛。
     我们来到村旁的一砖瓦厂荒院落里,那里有很多草皮,草长得不是很长,但也多,没有庄稼。在妈妈手把手的教导下,我懂了好多牛的语言。别看牛长得这么庞大,它的鼻子上穿了一根棍,系上了牛绳,它就乖乖地跟着牛绳走了。我只要抓紧牛绳对着它大叫一声“放!”它就乖乖地低下头啃草皮了。如果它把牛绳子踩在了脚下,我用手扯着牛绳,大叫着“提腿!”它就乖乖地提起腿,让我把牛绳扯出来,不过牛绳很容易嵌进它的脚丫里,我就得机灵地拽才能拉出来。牛在吃草时,有很多牛蝇会叮咬牛,牛不停地边吃边甩尾巴,边抖擞身上的皮,可牛蝇还是赶不走,有时它就会啃着啃着,猛地往身上一甩头驱逐蝇子,这时如果牛绳牵得太长,牛绳就会一下子绕在了牛角上,我大吼一声“瓦着——”它就乖乖地低下头来,让我解开角上的牛绳子。妈妈去忙农活了,只留下我和妹妹在这空旷的院子里放着这头庞然大物,我们有些害怕也有些新奇。
     我牵着牛,妹妹在一边看着,玩着,在一次次地解开牛角上的绳子后,我把牛绳挽短一点牵着,谁知牛猛一甩头,把我带着甩了个趔趄,看着我被牛头带着前倒后歪,妹妹逗得哈哈大笑。我一想,反正也没庄稼,干嘛牵着呀,把绳子挽在它的角上,让它自已放呗。
      看这牛这么温驯,我渐渐地胆大了些,我决定学着村里的大哥大姐们骑牛。我后退几步,再向前跑几步,面对牛背,猛地一纵,却几次从牛背上溜了下来,上不去,牛却理也不理,只顾慢条斯理地啃着草。灵机一动,我转到牛前面,大叫一声“瓦着——”这下,它听到了,不吃草了,低着头,我踩着它的角,它再缓缓地抬起头来,我顺着它粗壮的脖子爬到了它的背上,它的背好宽阔呀,我安稳地坐在上面,它“哞——”地叫一声,又慢条斯理地吃起草来,妹妹羡慕地看着我,却不敢像我这样坐上来,只好气哼哼地去捉蚂蚱了,哈哈。
                         二
     妈妈说,牛尾部那儿有个坑凹,如果坑凹处填满了,就是牛吃饱了。一早上,牛不停地这院子里啃过来啃过去,我和妹妹一会儿看看那个凹处,却总不见它填满。想来是这院子里的草太贫瘠了,眼看太阳就要当顶了,站在牛背上看看田野里,大人们都收工了,放牛的伙伴们也都牵牛回家了,我和妹妹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于是,我们商量着这个坑凹是填不满了,我们还是回家吧。我们牵着牛往村里走,一路上遇到叔叔伯伯婆婆婶婶们都夸我们这么小就能帮大人干活了,我们很是自豪,是啊,城里人夸孩子夸学习,农村人夸孩子夸劳动呢。带着无限荣光,我和妹妹进村口时遇到爱开玩笑的桂香婶婶,她仔细地看看我的牛,吃惊地说:“砂砂,你怎么放牛的,你看牛的牙齿怎么没了?”我转头一看,牛正在慢慢地咀嚼着,张着嘴呢,可不是,那牛嘴里,上面的牙齿齐整整的,白森森的,像一把刀,那下牙床上,却平坦坦的像一块白砧板,天啦,牛的牙齿呢?我惊惶地看看牛,又看看桂香婶婶,她问道:“你是不是让牛啃草皮了?”我点点头,可不是让牛啃了一上午草皮么,“哎呀,你个死女人,让牛啃草皮,把牛的牙齿全磨没了,看你怎么办,拿什么赔牛,你妈还不打死你哟!”
这下我可吓得不轻,怎么一早上就把牛的牙齿全磨没了呢?早知这样我就牵到田边去吃嫩一点的草呀。带着无限惶恐和沮丧,我把牛系在村头的柳树上,垂头丧气地和妹妹回家去。
     这妹妹可像个多嘴鸦雀,一路上就咯咯地叫着要给妈妈告状,见到妈妈,不等我开口,就叽叽喳喳地把我放牛给牛牙齿磨平了的事说了,我也只好垂着头等着妈妈发落,谁知妈妈听了,大笑起来“傻孩子,牛一生下来,就没有下面的牙齿!”啊,原来是这样,我如释重负,开心地大叫起来。
     从此,帮家里放牛就是我童年的重要功课。

                                三
    我们村里有两头公牛,一头公牛我家和红兵家放,另一头公牛军明家和小凤家放。这两头公牛长得是同样的雄壮,威武。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这一村也容不得两头公牛,虽然这两头公牛耕地耙田干起活来,那是顶呱呱的,可它们只要一见面,就仇人似的,分外眼红,我可是亲眼见的,那两头牛一见面,铜铃似的眼睛,瞬时就布满红丝,互相敌视着。村里人放牛时总时会有意把两牛避开。有一次不注意,两头牛碰到了一起,触起架来,那可真是地动山摇,一村子的壮男们去拉扯,拉牛绳,牛绳拉断了,牛鼻子拉豁了,鲜血淋淋,可两头牛不分开,继续对拱,牛角发出“喀喀”的声音,男人们拿来衣服蒙住两头牛的眼睛,还不行,又点来火把放在两头牛的中间,才迫使两头牛分开了。
    所以我放牛时就得特别注意观察,远远看见另一头公牛过来了,赶快把我家的牛拉到相反的方位去放。牵牛回家时,更要先跟另一头公牛的主人先说好,错开时间回家。可就这样,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我在一条沟渠边边看书边放牛,忽然,感觉牛不动了,气氛不对,一抬头,哇,吓死了,那一头公牛不知怎么的,没人牵着,正站在沟渠的另一边,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再看看我家这头牛,也冷冷地对视着它。我吓得丢下绳子,转头就跑,生怕被它们抵架时给夹死了,可跑了几步,后面没有动静,转头看看,两头牛还隔着沟渠对峙着呢,一动不动,像两个泥塑。而此时田野也看不见一个人,想找个人帮助都没有,我想跑回家喊大人,又觉得不妥,又转回来,把我家的牛绳捡起来,把牛牵过来,心怦怦直跳,谢天谢地,我家这头温驯的老牛没有发倔,而是“哞——”地叫一声,跟着我回家了,而那头牛站了一会儿,也悻悻然地扭头离开了。我身上却出了一身冷汗。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也吓得不轻,叮嘱我以后,可得小心,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
                                     四
     这头公牛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管见着哪头母牛,都会多情地凑上去,这儿嗅嗅,那儿舔舔,无限眷恋,不肯离去。更有时还会无耻地做出不轨的事来。而那些母牛,有时会亲昵地靠过来,两头牛亲亲热热地呢喃一番,有时却并不喜欢地跑开,偏偏我家这头公牛还那么恬不知耻地涎着脸追上去,放牛的小伙伴们可不干了,他们常常愤愤地咒骂着我家的公牛是“流氓”,并嫌恶地牵开自己家的牛。每每这时,村里的大人们总是哄笑着,而我,并不懂事情的原委,只觉得咱家这头牛确实不光彩。只好讪讪地,孤独地牵着这头牛远离伙伴们去田间小路上。
    这头牛只要孤独一个,它就老老实实的,并不瞎调皮。它很喜欢吃青草和稻草,也爱吃菜叶、麻叶、高粱叶,红薯藤什么的。吃东西时,它总是先用鼻子闻一闻,用舌头舔一舔,然后用舌头卷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没有伙伴们玩耍,我一个人玩,采朵路边的野花,编个花篮;捉只青蛙,扯根长茅草系在青蛙的腿上,看它蹦达;或者看天边的云彩变幻成各种形状、、、、、偶尔,它吃饱了,就会抬起头来,望着远处那些牛们,“哞——”地长唤一声,我也会远远地看着我的伙伴们,猜想着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五
    终于,合作组的村民们觉得这头公牛太老了,决定卖了,换了一头母牛回来。这头母牛和别的牛不一样,它的角是向外翻的,听说是四川那边的牛。管它是哪儿的牛,只是和我们小伙伴们放的牛一样是母牛就行,这样,它能和那些母牛和睦相处,我就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放牛,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了,我是多么渴望和伙伴们一起放牛呀,一起把牛丢在荒田里,一起去沟里摸鱼,一起过家家,一起扯酸草吃,一起去偷瓜,一起去摘又嫩又甜的棉桃吃,一起去砖瓦厂码砖,我会码好多种椅子、城堡呢、、、、、这几年放那头孤独的公牛,我也孤独够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头四川小母牛是如此的烈躁。只要我一走近它,它就会低下头来,将那外翻的牛角对准我,作势要抵我。刚开始,我以为它认生,割草给它吃,讨好它,哪知,它草照吃,却并不买帐,仍是抵触我。
        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将牛牵到一大块荒地里,都将绳子挽在牛角上,然后去游戏,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去解绳子,准备牵牛回家。冷不防,它猛地一角挑过来,正好挑住了我衣服,把我挑在半空,耍龙灯似的摆了两摆,再摔在地上,那一瞬间,我只觉得天眩地转,魂飞魄散,腿脚都软了,小伙伴都惊叫起来,它却若无其事地继续低头吃草,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最后还是胆大的军子,帮我把牛牵回了家。从此,每次放它,我都胆颤心惊,拴牛绳时,我都不等它靠近,极快地系好跑开。
    然而,在农村,放牛是小孩子必需帮大人们做的事。我总是盼着上学,不想星期日,因为星期日就要放牛呀。
        又有一次,这牛在吃草,我去牵牛绳,它忽然发了疯似的向我抵过来,我转身就跑,只听见后边牛蹄“得得”声,妈呀,它还真追过来了呢,我飞快地跑起来,只听见耳旁风的呼呼声,我百米冲刺,逢沟过沟,逢坎过坎,等跑过了两块田,惊魂未定,转头一看,那牛却仍在第一块田里悠闲地啃草呢。
         这一次我吓得不轻,回家以后,郑重地跟爸爸妈妈宣布,打死我也不放牛了,我是宁愿打死,也不愿被这倒霉牛抵死。
       从此我拼命读书,我再也不愿在农村放牛了。就在这一年,我考上了师范,从此跳出农门,再也不用和牛打交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江堰风情录|黄春红:为爱而战的大牯牛
杜昌华:你不懂的生死
老人言(一百零四)
斗牛:两头强壮的公牛对撞,一头牛直接被昏倒了
言传不如身教(聪明智慧系列专题四)
宋云霄丨公牛和母牛头抵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