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识教育初探_为您服务教育网
于威

摘 要:本文从赏识教育入手,分四个层面说明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赏识 教育 初探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拿破仑的士兵即使是最后一名,也相信自己是当将军的料,所以他的军队能勇往直前,征服欧洲大陆。而我们呢?据调查,63%的中小学生认知需要偏低,不大喜欢学习。也常常听到家长的抱怨: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总是找不到感觉?甚至有这样一个每次考试都第一的女孩,在他人眼里是那麽优秀,而她却极度自卑,内心充满了恐惧,时时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不行”。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偿甜头”的教育。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质的感觉。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每个人一出生便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那种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在成长的过程,便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那种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
  在以前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我把赏识教育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
  上小学时,他就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地理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一再夸他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是看他不顺眼,就是答对题,也不表扬,反而对他学习上的失误一再冷嘲热讽。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
  赏识使他的地理课进入了良性循环,地理成绩名列前茅;而偏见使他的数学课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对数学的兴趣锐减。
  我们学校曾在今年的毕业班做过调查:学生最爱上什么学科的课?学生,尤其是学后生的回答是:最爱上微机课!什么原因呢?学生说:微机老师从来不歧视我们,她认为我们都能行!因为我在给毕业班上第一节课时,就这样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没有好、差之分,只有有自信与没自信之分。那麽,从现在开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几句话,扣开了学生封闭的心扉。使学生由于老师的赏识而增添了对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有个叫梁瑞楠的学生,上其它学科的课都无精打彩,惟有上微机课信心百倍,他说:“微机课上能让我找回我自己。”在2000年中考中,所有学科里他的微机成绩最好。
  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古话意在劝导学生在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
  我们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喜欢哪一位老师时,哪一门功课就学得比较快和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处在兴奋状态,这时,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
  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三、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田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地情感沟通。
  有个叫刘珏菲的学生,其它学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唯有微机成绩落后(40分左右)。通过交谈,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微机课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给她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她的一篇作文入手,表现出我对她的作文的极度认可,并请她给我讲授她的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样从感情上我们拉近了距离。然后,我将网上一些21世纪与计算机的关系的文章打印出来,找一些适当的机会让她浏览,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她说:“你是老师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老师相信你的微机课也是最优秀的,请你相信你自己!”然后,我把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留给她做,使该同学有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逐渐培养了她对微机课的兴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该同学中考时微机考取了92分的好成绩,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铁人中学。
  因此,赏识教育也要创设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赏识──敲开学生的心梦
  学生都有活动的天性,但在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指向的行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活动,学生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或导致老师的“博学”压抑学生天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人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踊跃,发言积极性高。然后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年冠军。在舒展每个人天性的同时,又培养团体精神。经常夸奖某班的整体心理素质好,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解除能力较差同学的压力感。
  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多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
  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计算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6月22日是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课,当时,某班学生上主科课时只剩下三人,然而,当我走进该班教室时,全班学生竟然全在。“老师我们想听您最后一节课!”这是心的呼唤!当一个学生的心梦被打开时,还有什么理由对学习不感兴趣呢?
  适当地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赏识教育的又一原则。
  播种好的方法,必然收获丰硕的果实。2000年中考中,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以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名列教育处微机优秀率榜首;2001年中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及格率、差生率均列教育处微机学科榜首。
  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即自信心。若把一个人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大树,赏识会使它越长越茂盛,越来越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初中毕业班教师会上的讲话 - 长乐学校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用心、用情、用智做教育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总结
【璐语文】语文教学我的最爱我做主--2019年金点子原创作文优秀指导教师风采展
难忘那群可爱的中专生
有这样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