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D2 D3 D4 B5 D

 

(二)是非判断题

 

1 ×234 ×

 

(三)案例分析题

 

1.受教育权、名誉权、著作权、获得劳动报酬权

 

2.(略)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A3 D4 C

 

(二)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中学生李阳在上课时应该尊重他人听课的权利。

 

材料二中学生张明在行使权利时不应该损害国家的利益。

 

材料三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该以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D3 B

 

(二)是非判断题

 

12 ×3

 

(三)填空题

 

材料一保护环境材料二维护公共秩序材料三拾金不昧材料四维护国家尊严

 

(四)材料分析题

 

提示:张某是因为没有履行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学校纪律、爱护环境、尊重长辈等义务而“倒霉”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中学生张某只有履行了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学校纪律、爱护环境、尊重长辈等义务,才能更好地享有交通权、受教育权、环境权、被抚育权等权利。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B3 C

 

(二)材料分析题

 

1)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内、便后冲水等这些行为,属于道德义务的范畴。

 

2)一个公民没有养成履行道德义务的习惯,对自己而言,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而言,将不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影响国家的形象。

 

(三)判断分析题

 

1 ABD2 F3 CE

 

四、拓展训练题

 

提示:肇事者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是一种过失犯罪,一般量刑较轻,而本案的肇事者不顾伤者死活,在逃离现场时,再次将车轮从受害人头上碾过,一起交通肇事瞬间转化成故意杀人,使他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次日,被告能到沈河区交警大队投案是好事,但他后来又翻供,没有构成自首条件,因此并不能从轻处理。

 

启示: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公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则,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D3 D4 C5 A6 B

 

二、多项选择题

 

1)②③④⑤(2)①③④⑥

 

三、案例分析题

 

1.(1)当时的场景:大家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喝彩声戛然而止。台上的小男孩也停止了表演,台下观众或用手势,或用英语喊出“Get down(下来)”,要求该男子下台,个别过激的观众向台上投掷杂物,以示抗议。后来这名外国人被保安强行拽下舞台,在俱乐部保安的强行护送和一片嘘声中离开了俱乐部。

 

2)人民币不可以当道具。保护人民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即使是外国人,在中国也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和人民币管理的相关规定,用人民币来作表演的道具,并欲对其进行故意损害,违反了人民币的相关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第27条规定,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第43条规定,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2.(略)

 

四、拓展训练题

 

提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在本题中,举报人很好地行使了检举揭发贪污腐败的权利,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同时,举报人又忠实地履行了检举揭发社会不良现象的义务,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最后,举报人获得市检察机关的举报奖励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更明确地体现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C2 D3 B4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2 ACD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施工单位侵犯了于某女儿的生命健康权,应该进行赔偿。

 

2.(1)提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2)(略)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D3 B

 

(二)多项选择题

 

1 BD2 ABD3 ABCD

 

(三)案例分析题

 

1.(略)

 

2.提示:应制止乘客的行为,和大家一起把小偷扭送到公安机关。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D3 B

 

(二)是非判断题

 

1 ×23 ×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毛某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害,应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保护自己。

 

2.提示:刘强的行为侵犯了晓岚的肖像权。这样的“玩笑”是不尊重同学人格尊严的表现,给同学造成了心灵伤害,破坏了同学关系,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友爱。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D2 C3 C

 

(二)案例分析题

 

1.提示: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案例中的李文和同学都有错。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2.(略)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C3 D4 B5 D

 

(二)是非判断题

 

1 ×23 ×4 ×5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1)不合法。因为丽丽的妈妈侵犯了丽丽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也侵犯了丽丽的隐私权。

 

2)正确途径:谈心、交流;观察丽丽的日常行为,留意她的日常交往;找老师或丽丽的同学了解丽丽在校的表现;如果发现异常信件,经丽丽同意后方可拆看。

 

3)要心平气和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跟妈妈讲道理,说明她的做法是不合法的,请她尊重自己的隐私权。要理解妈妈的用心,谅解妈妈的过错。平时应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放心。

 

2.提示:何谓侵犯公民隐私权呢?按照我国司法解释确定的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只有擅自公布、恶意宣扬他人隐私,造成名誉损害后果的,才能认定为是侵害名誉权的侵权行为,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每个人都享有法律保护的隐私权,但患者在就诊时,他的隐私权就必然受到相对限制。医生在诊断病情时,不可能不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否则医生就无法确诊。任何一个医学院学生要成为一个正式的医生,都要经过医院临床实习的阶段,实习医生把患者作为标本来观摩,目的是为了学到更精湛的医术,更好地为病人治病,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邪念,或擅自公布、恶意宣扬其隐私,所以不能视为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A3 D4 B5 D6 C

 

(二)案例分析题

 

1.提示:班主任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我国宪法规定,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是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中学生的人身自由权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2.提示:玲玲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课堂纪律,她以“这属于我的隐私”为由拒绝教育是不合适的。玲玲应在下课以后与老师进行交流,承认自己的过错。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D3 B4 C5 B6 D7 A8 C

 

二、是非判断题

 

1 ×2 ×34 ×5 ×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王某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法律意识淡薄,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启示:我们应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活,在青少年阶段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应该放纵自己,虚度光阴。

 

2.提示:这则增高广告侵犯了张薇的肖像权。假设我是张薇的同学,我会帮助她出些主意,如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各方面损失,使做虚假广告的公司受到法律制裁等。

 

四、调查与探究(略)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A3 B4 C5 D6 B7 C8 B9 C

 

(二)是非判断题

 

1 ×234 ×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1)小杰爸爸的说法是错误的。小杰的爸爸认为小杰的学费是他出的,但事实上,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免收学费的,小杰爸爸替小杰交的只是杂费。此外,小杰正在接受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小杰的爸爸作为家长应该保证小杰接受义务教育,他没权利不让小杰上学。

 

2)跟爸爸讲明自己的受教育权利;请求老师、学校、社会的帮助;讲明自己学习的愿望;从父亲角度想问题,要尽量帮家里多做事;必要时可以请求法律援助。

 

2.(1)采用了诉讼的方式,到法院起诉侵犯自己受教育权的个人和单位。

 

2)法律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诉讼的方式予以维护,法律是我们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最有效武器。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B3 D4 A5 A6 C7 D

 

(二)案例分析题

 

1.提示:(1)任何人都不能非法剥夺公民的受教育权。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任何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提示:(1)陈哲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陈哲的错误在于过分强调了权利,而忽视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公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受教育不只是个人的事,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作为中学生,陈哲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尊敬老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C2 D3 B4 A5 A6 B7 D8 C9 D10 C11 B12 B13 B14 C

 

()是非判断题

 

1 ×2345 ×6 ×7 ×891011

 

12 ×13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切实保护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一方面为那些个人创业者吃下了定心丸,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热情,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依法打击那些不合法的私有财产,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私有财产。

 

(2)在我国,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发生争议或受到非法侵害时,财产所有人可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要求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而遭受物质损失时,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提出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

 

2.提示:王露应该获得稿酬。她对该书收录的四篇作品享有著作权。因为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不受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如果未成年人知识产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3.提示:(1)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2)(略)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A3 D4 C5 C6 C

 

(二)案例分析题

 

1.提示:林某应该赔偿邻居家的损失。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2.提示:杨熙的做法是正确的。在我国,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不属于个人合法财产。只有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获得的财产才是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3.提示:(1)李奶奶遇到了无人赡养的问题。在她困难的时候,是养孙女给了她帮助。

 

2)这个案例中涉及遗产继承的遗嘱继承方式。

 

3)李奶奶立的遗嘱是有效的。在我国,遗嘱继承是遗产继承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具体地说,它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有效遗嘱的必要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③遗嘱内容必须合法;④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⑤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4)李奶奶的侄子提出的要求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在我国,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是遗产继承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因为李奶奶立的遗嘱是有效的,所以养孙女的遗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5)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四、拓展训练题

 

(一)提示:(1)周亮对作品享有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因此,除依严格法定程序外,公民的这些权利不能被剥夺。而《刑法》第54条第2款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所以对于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在其执行期间不能行使这些权利。但在本案中,周亮的作品是在其被剥夺政治权利之前写的,而根据《著作权法》第2条第1项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2)周全是周亮的法定继承人,周亮在被执行死刑后,其作品之使用权及获得报酬权在法定保护期间,依法由周全继承。出版社未经周全许可,出版发行周亮作品的行为侵犯了周全对该作品依法享有的使用权与许可他人使用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3)依照《著作权法》第45条第5项、第46条第2项规定,出版社应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A3 A4 A5 A6 C

 

(二)是非判断题

 

1 ×2 ×34 ×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1)为了商品的促销。

 

2)不合理。

 

3)知情权。

 

2.提示:(1)知情权。

 

2)(略)

 

3)安全权。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B3 D4 A5 A6 C7 B

 

(二)案例分析题

 

1.提示:答案不唯一。参考:是否自带酒水进酒楼、饭店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不得进行限制。一些酒楼、饭店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其实也就使得消费者选择消费的权利受到了限制,而且这也是一种附加且带强制性的服务方式。另外,经营者的此举也是一种暗示:如果你要带酒水则不准进入消费。这完全是对消费者选择权和决定权的剥夺。

 

2.提示:答案不唯一。参考:“打折商品”是经营者的价格促销手段,商家的目的是想将积压商品卖出去,以达到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降价的原因与产品应具备的质量、功能无关,所以经营者不能因此免除应承担的“三包”义务,也就是打折商品的“三包”责任与正常价格的商品一样。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因此打折服装不实行“三包”的规定是无效的、不公平的、不合理的。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2 ×34 ×5 ×6 ×78

 

二、谈感受

 

提示:积累知识,传递文化,唤醒潜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张某的儿子、女儿、母亲都能继承张某的遗产。他的弟弟和妹妹则不能继承。因为张某没有留下遗嘱,所以张某的遗产就应该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而根据继承法规定,张某的儿女和张某的母亲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他的弟弟和妹妹则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所以,张某的儿女和母亲可以继承,他的弟弟妹妹则不能继承。

 

2.提示:小辉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履行在一定条件下接受教育的义务,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国家要强制其履行。在受教育方面,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

 

3.提示:在我国,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受法律保护。

 

四、思考与探究

 

提示:消费者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林先生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合理的范围进行维权行为。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C2 B

 

(二)是非判断题

 

12 ×345678 ×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人们总是倾向于肯定和选择那些自己更熟悉、更了解的人,小乙没有入团,可能是因为别人不太了解他。只要今后他自己做得足够好,总有一天会被别人认可和肯定的,所以这件事不必放在心上。

 

2.提示:也许你开始会心中不平,但对这件事不用想太多。同学受表扬是他的事情,他和你心里都清楚实际情况,也许他心中因此不安,反而会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

 

3.提示:和父母好好谈谈,表明自己已经尽力,但今后还会继续努力,希望取得父母的支持。

 

4.提示:坚持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相信上司总有一天会认识到你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理智地面对不公平。

 

三、综合能力训练

 

1.提示:这是一个个案,但同一个司机在同一地点违章105次,也说明了某些问题,法律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

 

2.提示:公平竞争,首先规则是公平的,在竞争中应根据规则来判断得失,这样竞争的结果才能让人信服。运动员波尔令人敬佩,让我们重新思考了体育比赛的本质。

 

3.生活中经常会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竞争中,别因为那一点点暂时的“不公平”而丧失了应有的机会。投机取巧只能获利一时,不会持久。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公平,但不可灰心丧气,应该用信心和实力去赢得竞争,争取你应该得到的。

 

4.提示:体育比赛,尤其是竞技体育,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要求比赛的规则要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同时,一个好的裁判应该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判决,这样才能让运动员和观众信服。涅莫夫失去了取胜的机会,但他留在观众心目中的却是胜利者的美好形象。即使裁判水准不高,运动员也应尊重裁判、服从裁判,这是每一位运动员起码的道德,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会对运动员作出公正的评价。

 

四、拓展能力训练

 

(一)请你判案

 

提示:(147斤葡萄的市场价仅400多元,4名民工因一时嘴馋,将面临严厉的司法审判,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同情。但法律是刚性的,只要有涉法的行为发生,法律无一例外地都要进行追究,这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直接体现。只唯法,不唯人,只注重行为,不看重身份。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法对4名民工惩处更彰显了司法公平、公正。

 

2)从主观方面来看,民工明知葡萄是他人财产而非法占有、破坏;至于民工是否知道葡萄实际价值,并不影响本案的定性。从法律角度看,民工的行为构成犯罪是确定的。民工因无知触犯法律,这样的结局确实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但是同情不能代替法律,也不能影响法律的正常实施。同情弱势群体,是社会应有的正义,但在法律层面上却是个例外。将民工的行为依法确定为犯罪,彰显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将对国家法治建设起到推动作用。至于4位民工,他们的遭遇是国家法治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成本,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这都将是一个深刻痛心的教训。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C3 A4 B5 A6 C7 A8 C

 

()是非判断题

 

123 ×45 ×67 ×89 ×

 

(三)案例分析题

 

提示: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利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在评选“班级之星”活动中,首先应制定评比的具体标准,其次,要对候选人的有关情况在集体中进行介绍,做到公开投票,这样才能保证评选的公平。

 

三、综合能力训练

 

()多项选择题

 

1 B2 C3 B4 B5 A

 

(二)案例分析题

 

1.提示:曲平的行为不是正义的行为。可从公民的行为规范、法律、道德和哥们义气的危害等方面来分析。

 

2.提示:孙军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可从考试纪律与同学友谊的关系来分析。

 

3.提示:刘东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可从法律与亲情的关系来分析。

 

四、拓展训练题

 

(一)探究题

 

提示:法律援助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体现了社会正义;法律援助通过解答法律问题等方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二)活动设计

 

提示:考试既是对知识的考查,也是对人品的考查。如果通过作弊获得好成绩,这对遵守考场纪律的同学是不公平的。考场纪律体现着正义。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反对抄袭作业,抵制考试作弊,是弘扬正气的具体表现。即使独处时,我们同样也需要“慎独”,做到行为端正,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严于律己,从而促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关于公平

 

雯雯:我遇到的最不公平的事,就是上次评三好学生,我和刘艺得票一样多,老师说我是团员,在荣誉面前要谦让,班级名额有限,要先让给普通同学,这太不公平了。

 

缇缇:那你说怎样才公平呢?

 

雯雯:我学习成绩比刘艺好,我应该被评为三好学生。

 

缇缇: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是这样做刘艺会不会也觉得不公平呢?

 

雯雯:也对!或许对公平的理解就是(略)

 

缇缇:得了,你好歹还是候选人之一呢!可我从来都跟“三好学生”没关系,你说我冤不冤呀!

 

雯雯:也是!除了学习成绩外,你别的方面都比我们好!

 

缇缇:老师不是说了,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再说成绩就是硬指标呀!可我还是特别难受。

 

雯雯:看来不公平现象会时有发生的。所以,你也别太难过了,这样会影响你的情绪,甚至会令你做出错误之举,既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就必须理智对待

 

缇缇:你说的道理其实我也明白,我知道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应该一方面增强维权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或者换个角度去思考,变不公正的待遇为前进的动力,把不公平当作垫脚石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雯雯:对!对!对!看来你还没白学。

 

2.关于正义

 

缇缇:你能不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义?

 

雯雯:刚学完的问题你还能难住我!我认为:(略)是家庭生活中的正义行为;(略)是学校生活中的正义行为;(略)是社会生活中的正义行为,总之,正义的行为就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缇缇:正义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雯雯:当然是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你知道人的最基本权利是什么吗?

 

缇缇:哈!你转守为攻了!人的最基本权利当然是生命健康权了

 

雯雯:正义要靠什么来保证?

 

缇缇:老师说是正义的制度!你说说什么是正义的制度?正义的制度如何保证正义呢?

 

雯雯:我认为正义的制度,就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系统,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正义的制度不仅可以保障社会最底层的人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使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且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缇缇:咱们学生也能维护正义吗?

 

雯雯:当然!其实维护正义未必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要我们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就是在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了。当然,我们还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是对正义的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乐于把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缇缇:我知道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声援和救助。当然,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在见义勇为时一定要见义巧为,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还有,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二、填表题(略)

 

三、调查思考题

 

提示:(1)公平与否是相对的。

 

2)公平与否的标准是:付出与所得是否相符。

 

3)人们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往往会感到冤枉、气愤,出现过激言语和过激行为,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4)当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一方面要增强维权意识,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或者换个角度去思考,变挫折为动力,把不公平当作垫脚石,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5)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略)

 

五、简答题(略)

 

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2 C3 D4 C5 D6 C7 B8 D9 B10 D11 A12 A13 D14 D15 D

 

二、是非判断题

 

12 ×3 ×4 ×5 ×67 ×8 ×910 ×

 

三、案例分析题

 

1.提示: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国婚姻法第15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我国宪法和婚姻法等有关条文,都明确地规定了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这是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幼小、需要抚养教育(而他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本应依法履行抚养义务,但方父为了自己再娶,不让兄妹俩回家,这种行为不仅应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方父有抚养子女的能力,而故意不履行抚养子女的法律义务,却要求子女付给他赡养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因而他的请求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2.提示:(1)王某认为读不读书是他个人的权利是正确的。因为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公民都能依法享有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学校和机构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王某认为读不读书别人管不着则是错误的。因为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履行在一定条件下接受教育的义务,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国家要强制其履行。在受教育方面,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

 

3.提示:(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公民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

 

3)启示: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各种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

 

4.提示:(1)材料一中的毕玉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私分国有资产,触犯了国家法律。材料二中的赵某披着宗教的外衣,装神弄鬼,骗取钱财,祸害群众。这两个人都违犯了国家法律,危害了社会,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2)公民在作出行为选择时,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权利。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再次,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最后,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总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四、填表题(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治教育(二)优质教学课件PPT
《工勤技能》复习题(原创)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习题
考试命题:2020-2021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品书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