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疾病调理】糖尿病的分类

  一胖百病生,这句话说得相当正确,人一胖,不仅形象不好,还容易导致我们换上多种疾病,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有先天的遗传因素跟后天的生活环境因素之分。肥胖就是常见的生活环境因素,因此,对于热爱健康的人来说,保持体重是一件非常有必要并且正确的事情。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二、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三、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p="">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我问过很多人怎么去预防糖尿病,但是基本没人可以回答出我这个问题,尽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能够导致糖尿病的因素。然而实际上,糖尿病的预防非常简单。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饮食,不要吃太多的富含糖原的食物,以此来保持自己的体重,防止肥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
诊断糖尿病,需要做的化验项目有哪些
糖尿病的检查项目
糖尿病的检查诊断标准,您了解多少呢?
糖尿病的7大检查项目,你真的都了解它们吗?
80%的糖尿病是由自己惹祸上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