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不可知论与认识盲区的联系与区别

 试论不可知论与认识盲区的联系与区别

 

最近的我的博友王传贵提出了认为是他发现了认识盲区,并引起部分哲学爱好者的争论,我也提出过一些看法。为了彻底弄清争论问题的交点所在,本人打算对此观点进行系统的理顺一下,以便把精力放到其他自己认为更重要的哲学问题的学习上去。现就本人理解的不可知论与认识盲区的联系及区别简述如下。

一、不可知论的定义

 “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莫主义者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不可知论(agnosticism)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思想因素早在古代怀疑论者那里就已经有了,但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欧洲哲学史上从古以来就存在的实体与偶性、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等对立关系的探讨和研究,但在形而上学范围内长期得不到解决。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D.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I.康德。他承认物自体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在哲学上信奉休谟和康德不可知论的一些自然科学家,如赫胥黎和H.L.F.von赫尔姆霍茨等,在自然观方面承认自然界受客观规律支配,不承认任何外来干涉。因此,恩格斯称他们的不可知论是“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意义,鼓吹不可知论。实证主义者H.斯宾塞和A.孔德等都是休谟主义者。新康德主义则极力宣扬康德的不可知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流派都宣扬不可知论,借以反对唯物主义。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把握到感觉以外的东西,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在无神论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它还批判过机械论和独断论,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从而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

二、历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1.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虽然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和怀疑主义一样古老,但是赫胥黎特别创造了“不可知”和“不可知论”这两个词,用来概括他对同时代形而上学主义,特别是无条件(哈密尔顿)和不可知晓(赫伯特·斯宾塞)这两个新发展的看法。因此弄清赫胥黎本人的看法很重要。他在1869年才开始使用“不可知”这一词,但他本人的意见成型要早于此。在给查尔斯金斯利的一封信(1860923),他广泛地讨论了自己的观点:

  “我不肯定也不否认人的永生性。我一方面没有理由相信它,另一方面没有反驳它的证据。我也没有先验的原因来反对这个教条。人到了每日每时都要用来对付自然环境的时候,就没心思关心什么“先验”的困难了。只要和其他我相信的事物一样给我足够的证据,我就相信它。有什么不信的理由呢?要论奇妙玄奥的话,这个永生论还没有力的守恒论或者物质不灭论的一半……”

  “不用跟我打比喻或者讲什么概率。当我说我相信反平方定理的时候,我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我不会把我的生命和希望寄托在更脆弱的信条上……”

“在我知道可能为真的事物中,我的个性是我最有把握的。但我一试着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就陷入语言的微妙之处中。我经常是在自我和非我、本体和现象等的废话上折腾了那么久,还没觉察到:试图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已经出乎了人类智力所能及的深度……”

2.查尔斯·达尔文

1879, 当达尔文撰写他的自传的时候,收到一封来信,询问他,是否有神论和进化论相容,他是否相信神。 他回复说“可能会是个热心的有神论者和进化论者”,例如以金斯利(CharlesKingsley)和亚萨格雷(AsaGray)引证为例, 对达尔文自己来说他“永远不是一个否认神存在的意义上的无神论者”。他还附加说“我觉得一般来说(随着我得年龄增长)但不总是,‘不可知论者’对我的想法是一个更加正确地描述”

3.贝特兰·罗素

  贝特兰罗素的小册子《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是对不可知论信条的经典阐述。 这本同名小书是基于他1927年发表的演说。文章首先简单阐述罗素反对有神论论据,然后详细论述其对基督教教义之道德反对。最后他更呼吁他的读者要用“无惧的态度和开放的智慧”“独立自主、公平正直地看世界”。在罗素后来的小册子《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者不可知论吗?》(副标题:对面对新教条所持容忍态度的辩论), 他确认,他在哲学意义上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不知道神是否真的存在。然而在同一部作品中,他也接纳,无神论者这一称呼能更加好的表达非哲学追随者的宗教姿态

三、现代的不可知论者的理念

  强不可知论(Strong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

  弱不可知论(Weak agnosticism):神是否存在的问题现在没有答案,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

  消极不可知论(Apathetic agnosticism):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但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宙毫不相干,所以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

  漠视主义(Ignosticism):神的概念没有意义,因为它不能产生可以用科学方法检验的结果,因此对它的讨论毫无意义。

  现代不可知论:哲学和形而上学的问题不能被证明或否定。但理性思维可以为其中的有意义假设建模。这一派不可知论不侧重讨论神的存在。

  不可知神学(Agnostic theism):不声称知道神的存在,而只是相信其存在。

  不可知心灵主义(Agnostic spiritualism):认为神是否存在都有可能,并不信仰某一具体宗教,但过着一种不是唯物的心灵主义的生活。

不可知无神论:认为神的存在与否是不可知的,所以不相信宗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限论与形而上学的终结
【 形而上学】是一种什么思考方式?|从何切入【 哲学】思考?|我们时刻都在接触哲思|“怀疑主义”带给我们什么?
无神论、不可知论和有神论
西方哲学系谱图
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德里达:逻各斯中心主义丨② 在场的形而上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