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的转化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要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一般来说,某一种知识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轮扁的“不徐不疾”这一绝技也是可以用适当的技能教育的方法表达出来,至少有一部分可以显性化。知识之间的转化可用总结。

表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关系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社会化(意会知识)

外化(概念化知识)

显性知识

内化(操作化知识)

综合化(系统知识)

(一)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在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知识社区,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二)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对隐性知识的显性描述,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转化所利用的方式有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人类积累文明得以传承的手段。

(三)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能更容易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创造组织价值。对知识的归类与整理也是知识传播的必要方法。

(四)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学习者对显性知识学习后,对过程进行经验或体验,共同享受的显性知识就转化成学习者个人的隐性知识。不过,通过学习、体验获得的个体隐性知识是因人而异,具有个性的。

四、知识的测量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是否掌握了知识,这就需要测量。知识的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怎样把一个被试的真实性学力水平准确地测量,这是一个不易的问题。例如,我们可否用纸笔测试法来测试学生的计算机、通用技术等技术类学科学业成绩?可否用纸笔测试的方法来测量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学生的品行道德呢?

有人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一优秀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一次全区的统一考试中,只写了自己的姓名而没有答一道题目。家长问其原因时他说:“这份试卷的考题与昨天老师给我们做的练习题几乎都一样,我觉得这样的考试没意思!”这个小学生的卷面成绩是“0”,但能够说明该学生的品德水平是“0”吗?显然,这暴露了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说明纸笔测试的局限性。事实上,人的品行道德水平只能在实际情境中或实际案例中通过观察、分析才能获得真实信息。

同样,一个学生背出了做一个工件的几个工序,并不能表示他真会做。如果要考查这个学生的技能水平,只有用实践考核法(做出这个工件)才能真实性测量出能力。木工要测试徒儿的水平,并不是让他们完成几个纸笔测试题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做某一个家俱,再评价他的速度、精度和美观程度等。

目前,我们的考试系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太依赖于纸笔测量法而很少用动手(实践)的测量方法。这导致我们的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显性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学生隐性知识(能力)的培养。一般认为,纸笔测试只能测量出被试的显性知识的水平,而不容易测量出被试的隐性知识水平。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其实相当于“显性知识”,而“能力”就相当于“隐性知识”。因此,“知识”容易用纸笔法测量,而“能力”范畴中的“技能”部分就不容易用一般的纸笔法来测量。我们可以对目前的知识类型与测试方法用下表来概括。

表2 各类知识的测量方法

能力层次

知识类型

最适合的测试方法

举例

记忆

事实性知识

口头/纸笔

电子的带电量是多少?

理解

识别性知识

口头/纸笔

钠离子与钠原子的相同与不同在哪里?

解释性知识

纸笔/ 口头

地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应用

论证性知识

纸笔

今后十年中美关系发展展望?

设计性知识

纸笔

设计一个机器摘树上的苹果

操作性知识

动手操作

在技术实验室做一个铁榔头

从原理上说,在实践过程中测量学生的能力方法是可行的,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才能完成,而且在具体实施测量时也会有很多困难。怎么才能用纸笔方法尽可能地测量出学生的能力呢?这是学业测量的一个难题,但还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可以从能力的本质来思考这个问题。能力的本质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只要我们尽可能地让被试解某个学科的真实性实际问题,就可以考查出学生的学科能力。这说明,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方法应该体现在考试问题的类型,问题应该更多的是实际情境的问题。PISA和TIMMS等考试都体现了这样的评价方法或指导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学之道:“两类知识”教学,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的教学才更有效 1
第二章  教学目标设计(继续教育)2
小数一年级教参(第一二单元)
教育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
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方法差异有哪些?
从隐性知识看知识结构缺陷(5)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