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浪漫主义哲学

 浪漫主义哲学

LIULIANGHUA



浪漫主义哲学或文学虽然并没有公认的共同纲领,但它比较一致地重视三个主题:

一是情感主义或爱情至上主义。据说,奥·施莱格尔大学期间就追求已婚的卡洛琳娜。卡洛琳娜后来改嫁奥·施莱格尔,来到耶拿,成为整个浪漫派团体的中心人物。她同歌德一起吃早餐,同费希特一起吃午餐,不久就同谢林难舍难分了(她认为费希特身上只有光而没有热,也没有诗,认为谢林身上不仅有光,而且有热,有诗)。她热情地参与浪漫派的一切尝试,她写稿、改稿、发表匿名评论。卡洛琳娜最后和奥·施莱格尔解除婚约,成为谢林的妻子。奥·施莱格尔爽快地同意解除婚约并且在卡洛琳娜和谢林结婚后仍然和他们保持友好的关系。施莱格尔的妻子多罗苔娅是著名哲学家门德尔松(M. Mendelssohn17291786)的女儿。多罗苔娅先嫁给一位银行家,后来改嫁比自己小8岁的弗·施莱格尔。施莱格尔把他们的生活写成小说《卢琴德》,这本小说使施莱格尔和多罗苔娅的故事风行一时。施莱尔马赫曾极力促成施莱格尔和多罗苔娅的婚姻,他厌恶传统的婚姻制度,他本人深受其害。谢林、施莱尔马赫、雪莱、拜伦等人的婚姻与施莱格尔兄弟的婚姻模式大体类似,都对传统婚姻制度和婚姻道德构成激烈的冲击。[1]

二是审美主义,追求诗化哲学或反讽艺术。施莱格尔兄弟不仅追求浪漫的情感和婚姻,他们的讲课风格也与众不同。据海涅记载,·施莱格尔上课时,“浑身上下穿戴着巴黎最新式的时装;他从头到脚散发着上等社会和法国香水的气味;他是华丽和美观的化身。他说到英国首相时,总要冠以‘我的朋友’;他的仆人站在他身边,穿挂这超等男爵施莱格尔家府的号衣,在这位异人面前的讲坛上放着一支银质灯架和一杯糖水,银质灯架上点着蜡烛仆人不时上去剪去蜡烛的灯芯。”[2]·施莱格尔的做派虽然在当时并不普遍,但这种浪漫姿态背后所隐含的审美精神和生活方式却是当时浪漫主义者的一致追求。

浪漫主义尤其重视文学式的反讽。反讽虽然早在苏格拉底那里就成为重要的方法,但苏格拉底只是用反讽来佯装自己无知而使对方陷入自我矛盾。而施莱格尔等人进一步将反讽改造为集批判、否定、悖论、讽刺为一体的诗化哲学方法。[3]在施莱格尔等人那里,反讽几乎等同于记录灵感的断片(以此对抗黑格尔式的体系)或机智。“机智”频繁地出现于施莱格尔的“断片”之中。施莱格尔等人用“断片”、“机智”和“悖论”的方式对抗黑格尔式的哲学思辨,也因此招来黑格尔的攻击。黑格尔对浪漫哲学的攻击,类似柏拉图当年对智者的攻击。黑格尔和柏拉图两个人的攻击至少有三点几乎完全一样:一是欲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二是站在客观主义这边攻击对方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三是不承认对方具有哲学品位,并使对方因此而长期受压抑甚至蒙上恶名。换个角度来看,作为被柏拉图和黑格尔批评的对象,智者哲学和浪漫哲学倒是的确有大量一致的地方,不如,他们都重视反讽并因此而遭人厌恶,他们都反对体系而重视辩论的“机智”,等等。[4]

三是以自然主义反抗过度的习俗主义或理性主义。在这点上,卢梭与其他浪漫主义者也是一致的。但后来的浪漫主义者比卢梭走得更远。他们一致反对理性主义所信奉的机械论或目的论。[5]针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伯克宣称,理性不过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绝不是最大的部分。卡莱尔则宣布:“我根据我本身的经验宣布,世界不是机器!”启蒙哲学家攻击传统的基督教,提倡“自然神论”或理性宗教,实际上把上帝看成一个机械师。浪漫派则反其道而行之,陶醉于各种神秘事物。夏多布里昂说,没有比神秘事物更让人开心的了。[6]正因为信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者往往亲近自然村庄,亲近农村和农民,同情苦难者并由此而反抗强权政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浪漫主义都主张平民主义政治。他们似乎更愿意相信民众需要精英的引导和教诲。卢梭看重的是立法家;爱默生、卡莱尔等人则相信英雄和英雄主义。由于浪漫主义与法国革命在时间上重合,大多数浪漫主义者都主动或被动地与之发生牵连(这样看来,卢梭被视为“浪漫主义之父”就更显得名正言顺)。最初,大多数浪漫主义者“欣喜若狂地欢迎革命”,然后,当他们发现革命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为苦难者带来解放反而使人陷入新的强权政治的统治时,部分浪漫主义者转向反对革命。不少人相信,“革命之所以失败,或许就是因为它太受制于18世纪理性主义这一反动信条。”[7]华兹华斯最初为法国大革命的欢呼但后来感到失望并与柯勒律治和骚塞(R. Southey1774~1843)等人一同隐居于湖区,赞美自然的湖光山色。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拒绝诗歌的社会作用,倾向唯灵主义、神秘主义,主张道法自然、“听天由命”。与之相反,部分浪漫主义者如拜伦和雪莱等人坚持政治革命,并对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等回避政治的“湖畔诗人”提出激烈的批评。[8]



[1] 详见: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二分册)[M] .刘半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79-88.穆勒的婚姻也与施莱格尔的婚姻模式类似。

[2] 详见:海涅.浪漫派[M].薛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1-122.也有人认为此前的卢梭已经开启了浪漫主义之旅。另有人则将诺瓦利斯(Novalis17721801)视为“浪漫主义之帝”。详见:加比托娃.德国浪漫哲学[M].王念宁,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09

[3] 比如,“人们在议论某些君主时说:作为个人此人本来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只是不适于当国王。《圣经》的境遇难道不是这样吗:这本书难道不是一部非常可爱的书,只不过不应当被奉为圭臬吗?”详见: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M].李伯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2

[4] 详见: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M].李伯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0

[5]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基廷(JKeating)老师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哲人形象。

[6] 详见: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31

[7] 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37

[8] 有关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内部之争,详见: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M].黄梅,陆建德,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16-24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林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吗?
曼弗雷德·弗兰克:什么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黄江︱艺术哲学中的时间性反讽——以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为线索
邹建林《西方近代美学思潮》
方维规 | 弗·施莱格尔与德国浪漫派的“文学”概念解证
翁贝托·艾柯|丑的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