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点“性”学,并用哲学遮蔽着
 

某些人讽我们的学科为“泛性”的学科。对于“性”我羞于启齿,一位网友建议我学点哲学,于是闭关潜心学了几天哲学,结果还真有所洞识,我发现一学哲学便有“性”的冲动,并且用哲学遮蔽着的“性”冲动足以颠覆我们的“精神”。

如何知道我们的图书馆是个图书馆?是什么使图书馆成为图书馆?亚里士多德的实在主义与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回答是不同的。

柏拉图会说,是图书馆的理念,是它的“图书馆性”赋予图书馆客体以实在。即使世界发生一场无法预知的灾难,毁灭了现有的所有个别的图书馆,我们也无法改变“图书馆性”的实在。甚至于我们抹掉了所有文献中一切涉及图书馆的记述,等着每一个见过图书馆的人死去,图书馆的理念也依然像今天一样实在,它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型相,等着被将来某代人重新记起并重建。被我们称为图书馆的要素的集合是实在的,仅仅是因为它参与了一个实在的理念——“图书馆性”的理念。

与之相反,亚里士多德会说:被我们称为“图书馆”的特殊实体的实在性,不仅仅取决于它对“图书馆性”这个型相的参与,还取决于它能聚集起质料,在经验世界里呈现那种型相的能力。也就是那些构成图书馆的质料必须能实现图书馆的目的。“图书馆性”将什么目的赋予了那些质料?图书馆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我们将馆舍挪为它用、把图书束之高阁、把图书馆员辞退,那么亚里士多德就会说图书馆实体被毁掉了,毁掉了那个图书馆的实在,尽管质料还在,而它作为图书馆的型相却不存在了。

那么这个“图书馆性”究竟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运动都源于一个“第一推动者”而这一“第一推动者”自身却是“不动的”。这个大写的存在(Being)也是所有的“终极因”或“最终目的”,被夏尔丹称为“Ω点”。也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在冲向一个终极的“休止点”,它们将在那里返回它们在不动的推动者中的源头。其实,这样的宇宙图景是一个“全息”结构,就连“Ω点”也是有结构的,因此在我看来“图书馆性”便是图书馆学的“Ω点”。甚至在哲学遮蔽着的“性”冲动下,我以为所谓“图书馆精神”其实就是“图书馆性”,只不过更优雅点。“图书馆精神”研究就是要冲向那个“Ω点”。看来用“……性”去颠覆“……精神”比用“……反映”更直接、更彻底。这就是哲学的威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希腊哲学脉络的梳理-1.0版
托马斯·阿奎纳(上)
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家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思想 WORD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