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诗一词一幅画 ,一吟一舞一仙境(之四)
诗写华夏吟九州,墨氲中国著今古—————

——

1、#中国风# 【诗意中国】一诗一词一幅画 ,一吟一舞一仙境... ...
 

2、#古诗词欣赏#【茶】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3、【唯美古诗词(一)】当我挑灯回看,奈何情已远。来世渡我,问君…可愿...
 

1)、【贾探春远嫁伤别离】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2)、【神仙眷侣】伴君浪迹,美人琵琶行。登山闲庭,随我天涯;凡人如此,何羡神侣。
 
3)、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断弦知音少。
 
4)、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千年望等回身笑,只怨仙姑画中人。
 
5)、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杨果【曲牌】小桃


 
6)、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种羽衣名叫霓裳。
 
7)、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
 
8)、处世之道,当在诚、敬、静、谨、恒。诚,不自欺,亦不欺人,不蝇营于小利,不短视于眼前;
 
9)、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韦庄
 
10)、当我挑灯回看,奈何情已远。来世渡我,问君…可愿...
 



4、【中国古代常识(一)】国学12道
1)、【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2)、【佛家哲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古人对酒的称呼】欢伯、杯中物、金波、秬(jù)鬯(chàn )、白堕、冻醪(láo)、壶觞、壶中

物、酌、酤、醑(x )、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

曲居士、曲糵(niè)、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等等,你能记住几

个?
 

4)、【古人之交】
⒈百姓之交曰布衣之交;
⒉富人与穷人交曰车笠之交;
⒊逆境中而交曰患难之交;
⒋吃喝玩乐之交曰酒肉之交;
⒌幼年相交曰竹马之交;
⒍年龄、行辈不同之交曰忘年之交;
⒎交情深厚的曰肺腑之交;
⒏亲密无间者曰胶漆之交;
⒐生死与共曰生死之交;
⒑情投意合曰莫逆之交。
 

5)、【古时女子对丈夫的七个雅称】
1:良人;
2:郎;
3:郎君;
4:官人;
5:老爷;
6:相公;
7:先生;
 

6)、【国学12道】
1孔子:为人之道;
2老子:处事之道;
3庄子:养性之道;
4孟子:君臣之道;
5荀子:学习之道;
6孙子:韬略之道;
7管子:教练之道;
8韩非子:统驭之道;
9鬼谷子:权谋之道;
10大学:修身之道;
11易经:天地之道;
12禅宗:死生之道。
 

7)、【婚姻周年的称谓】
1年纸婚、
2年棉婚、
3年皮革婚、
4年水果婚、
5年木婚、
6年铁婚、
7年铜婚、
8年陶婚、
9年柳婚、
10年铝婚、
11年钢婚、
12年丝婚、
13年丝带婚
14年象牙婚
15年水晶婚、
20年瓷婚、
25年银婚、
30年珍珠婚、
35年珊瑚婚、
40年红宝石婚、
50年金婚、
55年绿宝石婚、
60年钻石婚、
70年白金婚。
 

8)、【教你认“时辰”】
子时:23点 -凌晨1点。
丑时:1点 -凌晨3点。
寅时:3点 -凌晨5点。
卯时:5点 -早晨7点。
辰时:7点 -上午9点。 
巳时:9点 -中午11点。
午时:11点 -下午13点。
未时:13点 -下午15点。
申时:15点 -下午17点。
酉时:17点 -下午19点。
戌时:19点 -晚上21点。
亥时:21点 -晚上23点 。
 

5、【羽扇纶巾】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羽扇纶巾】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18~19世纪中国出口西方的羽扇!
 
 
 
 
 
 
 
 
 

6、【礼仪修养】礼乐人生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
文明的进步与礼乐的边缘化这里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第二个是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第三个是儒家礼学思想的边缘化。

    关于周公“制礼作乐” 

  我们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那么,这个礼仪之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司母戊大方鼎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追溯到周公,就是西周的开国之初。周公对我们中华文明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制礼作乐”。 

  商朝是我们中原地区一个以青铜文明著称的强大王朝。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许许多多最精美、最雄伟的青铜器几乎都是商朝四羊方尊的,最著名的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但是,这个朝代是一个跛足的巨人,它的物质文明非常发达,但是它在精神上却是一个侏儒。近百年以来,安阳殷墟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文大多是商王占卜的记录。他事无大小都要占卜,真所谓是“不问苍生问鬼神”。明天天气好不好,昨天做了一个什么梦,乃至他配偶要生孩子了等等,统统都要占卜。商王非常迷信鬼神,迷信天命,认为他执掌这个国家是出自天命,谁都奈何他不得。另外他还非常残暴,商朝有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叫做“人殉”和“人祭”。所谓“人殉”,就是拿活人去殉葬,一个商王死了以后,要拿几百人去殉葬,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在殷墟可以清楚地见到。所谓“人祭”,就是拿活人做祭品,商王祭祀用的供品,不仅用牛羊,而且用活人,非常野蛮和残忍。由于这样一些原因,商朝统治者非常不得人心。到了商纣王的时候,民众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 

  当时的周不过是偏处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力跟商是不能比的,但是周文王懂得要用“德”来收揽人心,所以许许多多小国都愿意归附它,希望跟随它去跟商王朝做最后的决战。大家知道,在“牧野之战”的时候,商王调集了七十万人上阵,结果是前途倒戈,士兵周公像 

  在阵前起义了。这场战争,只用了一个早晨的时间就结束了。一个国力那么强大的帝国,就像纸糊的房子一样,说倒就倒了。 

  这样一个局面,让武王和周公感到非常震惊,简直不能相信。《史记?周本纪》上面记载,晚上两个人都睡不着,就在一起讨论这件事,研究怎样才能避免重蹈殷人的覆辙,怎样才能长治久安。由于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看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所以意识到今后的统治政策不能再信什么天命,而要重视民心的向背,要考虑到民众的感受。周公在发表的一系列文诰中,反反复复谈到这一点,比如他在《酒诰》中引用先人的话,“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古人把镜子叫“鉴”,我们常说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以铜为鉴,就是这个意思。他说不要拿水当镜子,应该以民为鉴,要把老百姓的反应当作检验自己为政得失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一个主旋律。我们看《左传》《国语》《孟子》《荀子》以及后代的文献,有关的论述非常之多,真可以说是“史不绝书”。殷人很相信天,认为天就是鬼神;周人也讲天,但他们把鬼神置换成了“民”,他们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样一来,民心和天意就基本上画了等号。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都是源于周公的这个思想。所以说,古代中国在殷周革命的过程当中,实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转变。

  这样一个转变,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我们清华的前辈王国维先生有一个代表作叫《殷周制度论》。他在《殷周制度论》里面一开头就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他认为,周公改革政治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道德之团体”,要用道德把贵族、平民和其他的人维系起来。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周公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周公制礼作乐,使得我们中国实现了由鬼道向人道的伟大飞跃,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不可等闲视之。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古典新风尚 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待人以礼 内心要真诚
《礼记》中庸诗解7君子明诚
中庸·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
薛永武:孔子论诗与礼乐的重要性与“有道则见”
东溪日谈录 卷九 ~ 卷十
【学术连载】 :《林泉高致》原文及译文(二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