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胆汤及类方,有“凉”、“壮”、“和”、“泄”之效
中医书友会
第369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温胆汤及其类方有“凉”、“壮”、“和”、“泄”之效,抓住这几点,使用时可收到满意疗效。(导读/闫奇峰)

—本文约17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温胆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浅见

作者/李小平 姜宏博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由《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笔者应用温胆汤及其类方“凉”、“壮”、“和”、“泄”之效于临床,多有收获,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凉:用于胆热

胆为清静之腑,喜温和而主生发。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眩晕、恶心、呕吐,不得安寐,此即《素问·逆调论篇》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方选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痰火互结,上扰心神,可导致心悸的发生,此即《丹溪心法·惊悸怔忡》篇所说的:“痰因火动”之说,治宜清热化痰,安神养心,方选黄连温胆汤化裁。

忧郁恼怒,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灼炼津液,凝聚成痰,痰火扰动心神,故杂梦纷纭,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化裁。

痰气郁而化热,痰热交蒸,上扰心神之癫证,治宜清热化痰开窍,方选黄连温胆汤合白金丸化裁。《医学纲要·癫痫》云:“癫痫者,痰邪逆上,……则头中气乱,胸道闭塞,孔窍不通,治宜涤痰开窍,方选涤痰汤化裁。”

痰火互结,壅阻清窍所致耳鸣、耳聋,治宜清火化痰,和胃降浊,方选温胆汤化裁。

二、壮:用于虚证

用于虚证。《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平素心虚胆怯之人,由于突然惊恐,如耳闻巨响、目睹异物、或遇险临危,使心神惊慌,不能自主,发为惊悸者,治宜镇惊定志,壮胆安神,方选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化裁。

亦有暴受惊骇,情绪紧张,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者,正如《类证治裁·不寐》所说:“惊恐伤神,心虚不安。”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选十味温胆汤化裁。

暴受惊骇,损及心胆,神志不安而多梦者,此即《沈氏尊生书》所谓:“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治宜益气定惊,壮胆宁心,方选十味温胆汤化裁。

《景岳全书·阳痿》:“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曰恐伤肾,即此谓也。”因由惊恐所致,治宜壮胆益肾,安神定志,方选十味温胆汤化裁。

《诸病源候论》:“肝虚则恐,心肝虚而受风邪,胆气又弱,而为风邪所乘,恐如人捕之。”临床症见:善恐、易惊,治宜补益肝胆,方选十味温胆汤化裁。

三、和: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可认为是温胆汤加清热之青蒿、黄芩,利湿之碧玉散组成,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主治邪犯少阳、湿热中阻,热重于湿之证,症见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胸膈胀闷、呕吐酸苦。

四、泄:分消走泄

叶天士《温热论》“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温邪久羁气分,既不外解,亦不内传,往往滞留于三焦,故本证多见寒热起伏、胸满腹胀,苔腻等,病机则属上、中、下三焦气机,所以治宜分消走泄,如温胆汤之类。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张介宾注:“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所以临床诸多病证可从胆治疗。

黄连温胆汤即温胆汤加黄连,所治之证热象较温胆汤为重。

十味温胆汤即温胆汤减去清热化痰之竹茹,加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之人参、熟地、五味子、杏仁、远志组成,与温胆汤相比较,温胆汤有热的一面,无虚的一面;十味温胆汤无热的一面,虚证较甚。

二陈汤是燥湿化痰的主方,亦是治痰的基础方,除主治湿痰外,又可加减用于各种痰证。

二陈汤加枳实、竹茹即为温胆汤。

温胆汤加胆星、菖蒲、人参即为涤痰汤,善用于涤痰开窍,为中风痰迷、舌强语謇之常用方,诸方化裁,可用于多种病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味温胆汤,治疗痰证,兼能补气血
为何一些厉害的医家可以用一张温胆汤打天下?
温胆汤
十味温胆汤
变通十味温胆汤
「每日一方」十味温胆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