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容器”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B12 成长周刊

    烦恼:

    “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了!”张女士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对于儿子,她感觉到很无助:儿子从上一年级开始就经常被老师喊家长,不是甩东西甩到别人,就是撞到别人,要不上课做小动作……连续不断,上学三年,妈妈爸爸成了学校里的常客。

    张女士刚开始没重视,认为孩子终究是孩子,总归是不完美的。但是随着成为学校的常客,妈妈心情也变得挺糟糕的。现在妈妈从学校回来,有时候会忍不住问儿子:“你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今天说你……”儿子这时候的表现总是很委屈:“我没有这样做……”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谈心才有用。

    指导:周爱珍(“陶老师热线”辅导老师)

    在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然当孩子进学校学习后,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会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反馈给家长这些内容,希望和家长能共同教育好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先感知家长的期待,将家长的期待转化为对孩子的期待。当遭遇挫折的时候,教师内心涌起的无助感会迫使教师求助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会将这种无助、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家长。所以大部分家长被教师喊去后总感觉到不舒服。

    回到家中,家长会和孩子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家长是孩子的容器,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先不问对错,先问今天发生了什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孩子怎么看待事情等。我们要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提供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当孩子把委屈和不满安放在家长这里,孩子就可以轻松探索:我怎样做才能更好,妈妈希望我怎么做呢?如果家长是个无法承接住孩子情绪的容器,家长就可能将这些压力和情绪直接泼给孩子。人格还没完全成型的最脆弱的孩子就会成了最后的承接者。如果孩子自身没有能力处理这些,这些引起的情绪和不安就会潜抑到无意识中,变成无处安放的“调皮鬼”,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冲动等症状。其次,我们才可能引导孩子或者和孩子探讨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朱 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深幼儿园教师帮你四步改变一哭二闹三打滚的熊孩子,速速收藏
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绝了!句句精辟!连教育专家都连连称赞!
心平气和当老师(发言稿)--凭海临风
教育中最有价值的“同理心”——当教师同时也是家长时
非常时期 表达爱 传递爱 | 康老师带班
《康熙来了》中被小S称作“头号疯子”邵昕遇上自闭症儿子,屡次干预受挫,多亏了孩儿他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