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自杀者感受到“被需要”才能救他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B11 生命周刊

    11月30日一位年轻男子在网上直播自杀,他为什么要自杀?两万多网评劝阻,为何仍断不了他自杀的念头?

    心理学认为,自杀的人大体上要满足两个条件:前面没有路和身后没记挂。若要断其自杀念头,唯有让其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采访专家:南京市危机干预中心主任 博士 张纯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失恋只是自杀的诱发因素

    11月30日上午7点48分,一段疑似自杀的微博在网上疯传。19岁男孩曾某在微博上说:“我冷静地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离开……”

    他为何要自杀?

    曾某近日发布的微博中不时透露出对新交女友的思念与爱意;而他在11月29日的微博则说:“为了一个女人自杀,我可爱吗?”

    他自杀的原因,是失恋吗?

    心理学认为,失恋等,仅是诱发因素。

    人处在社会关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生活事件,如果遇到那些引起感情危机和情绪障碍的事情,如:失恋、背叛、父母责骂、朋友不理解、亲人意外死亡等,就容易产生应激性反应,而自杀。

    为什么应激事件只会让某些人自杀?导致人自杀的深层内因是什么?

    2 被逼无路不会是自杀原因

    个案1:一位韩企女高管,很能干,大学没毕业就被韩企录用,没几年,就升到了国人所能担任的最高位置。再往上升,已无望(首脑位置只属韩国人);她长得精致漂亮,28岁前,心中的白马王子始终没有出现,28岁时,“他”出现了,是她的顶头上司,一位韩国“大叔”,但他不仅已婚,而且很快又被调回国了。从此她觉得人生再无乐趣。

    其诱发事件是,一次她看到一位打扫卫生的阿姨,不禁想到,我人到中年时,是否也会如此不堪入目?她决定自杀让自己的美定格,割腕、放煤气,均被救回,但她死意已决,终喝毒药而死。

    个案2:有位苏北人,十几岁到宁波一船厂打工,因其聪明本分,被老板看中,加以培养。老板退休后,将企业交给他打理。公司有3条远洋运输轮,船一开就“黄金万两”。但市场突变,接不到运输货单,船要不开,停在家里,这条航线就废掉了;但船若开,一出港,每天的开销就要几千万元……企业面临倒闭,他给危机干预中心打电话:我真想跳楼了!但却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个案1并没有被逼上绝路,却决绝地赴死;个案2已被逼到绝路,却不肯赴死,为什么?

    3 内因是“前无路”“后无记挂”

    心理学说,诱发因素是浅层的外因,而真正决定自杀的,往往是深层的内因——

    人有两种基本需求:

    一,人是社会人,需要“社会归属感”,“归属的需求”,包括对亲情、友情、爱情、性亲密的需求等。

    二,是人就会追求“人生意义”,即人都有“利他”的本能,在归属的圈内(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渴望对他人有用,或者能影响他人。

    如果一个人在这两方面都遭受重创或一败涂地,让其感到前面无路(利他之路),后无记挂(心无归属),他就会极度绝望和沮丧,而有求死之心了。

    个案1是完美主义者, 升职无望和白马王子难寻,让她感到自己人生“一败涂地”,所以决绝地赴死。

    个案2呢,虽被逼上绝路,但心有记挂:我死了,企业不就真的倒闭了吗,那我怎么对得起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老板?和我共命运的师傅兄弟们怎么办?我的老父亲怎么办?我的老婆孩子怎么办?

    4 自杀直播者“自小被抛弃”

    那导致年轻男子曾某自杀的深层内因是什么?

    心理学说,人的归宿感植根于人生的初期,父母亲切的爱抚,会在这个幼儿稚弱的心灵里,立刻充满着一股“爱的温馨”,这种爱会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归属感”。

    而曾某在微博中说:“我从出生就注定被抛弃,本来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曾某在微博中还说:“1995年11月14日我出生在这个城市,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我童年的回忆,可是只是一些麻木无知的,不痛不痒的记忆……”

    这说明,曾某的童年、少年,缺少友情。现在恋人也离他而去了……

    所以他说——

    “世界上是有爱存在的,只是极端的我无法接受那么多的痛苦,事实不会改变了……”

    “亲人朋友爱人都背叛过我了,这么弱智的我没有活在人类社会上的意义了吧!”

    5 网友们没有打开曾某心结

    曾某直播自杀,网评劝阻,为何没有劝住?

    原因是,一个人在产生了挥之不去的自杀念头后,会对自杀念头不断地评估,他在决定自杀时,已是深思熟虑的了。如曾某说——

    “我很冷静地说,我已经活够了”、“我真的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另一个世界应该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和无奈吧”等。

    而网友们劝阻的话,什么“想开点啊”、“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我再给你介绍一个,我认识美女无数啊”等,均解不开他心上的死结,以至于他要说——

    “你们会说没事的没事的以后还会有更好的,只是在安慰我活下去啊,可是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6 设法唤醒自杀者心中的“记挂”

    那怎么办呢?唤醒他心中的“归属感”,或“利他感”!

    去年冬天,有一位打工小伙到南京长江大桥上跳江,面对劝他的警察,他总是焦虑地大喊,“我要见某某(一位电视台主持人)!快给我找来!”

    此主持人在心理专家的指点下,到场后立刻“大骂”:“好小子,你竟想死,我还没死呢,你竟想让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小伙立刻号啕大哭起来:“爸——!”警察看他情绪有所放松,立刻上前将他从桥栏杆上拽了下来。

    原来这小伙很小时,妈妈嫌家穷弃家而去;他在餐厅打工,爱上了一位女服务员,而她也嫌他穷,不肯跟他谈,这让他很灰心,跑来跳长江大桥。

    因那长相五大三粗的主持人很像他的父亲,所以他死前很想见他,没想到被那主持人一顿骂给骂清醒了:如果我死了,老爸怎么办?!

    面对直播自杀的曾某呢?心理专家会说:所有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当年抛弃你,一定有你想不到的原因;那女孩子也不一定是真的不爱你了,她可能还在思考,若她回来了,发现你不在了,她会如何地难过啊?我们不妨再等一等……

    7 让自杀者感受到“被需要”

    自杀的人有个特点,一次不成,若不进行自杀干预,以后还会再次自杀,那如何干预呢?

    ①让他感受到自己被需要;②强化他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社会归属和社会关系,父母、子女等血缘关系是最佳的选择;③帮助他恢复自信;④帮助他对自我重新适当定位;⑤将外部现象合理化,比如被抛弃是特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现实结果;再如,抛弃感觉仅仅是一种错觉和假象等。

    朋友,我们都要学会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去发光发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生死之间,大有可为
自杀者的陈述
除自杀者不得碰!
赴死
寻求归属感
强行融入得到的归属感只会让我们更加孤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