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南春节:这个四川人决定了你的春节假期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西南春节”




春节好,欢迎每天听旅行,今天我们要前往的是,阆中古城。

 

春运,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经有关部门预测,2018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天涯海角要回家,远隔重洋也要回家,当春节成为中国人心中最割舍不下的情愫,春运,就演变成了一场如候鸟迁徙般的使命朝圣,一年一场,从不停息。

 

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候鸟迁徙的时间,是由生存本能所决定,那么引导着中国人形成迁徙大潮的春节时间,是由谁确定的呢?阆中古城中,一座名为“星座苑”的小小院落,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星座苑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核心保护区里,是一座宁静古朴两进的古民居。踩着脚下的青石砖一步步走进院中,满眼都是蜀地古色古香的木质雕花门窗,随着正堂的门吱呀推开,一座手持星盘的老者雕像注视着到访的客人。导游会告诉你,如果你知道西方的圣诞老人,那就更不能忘记,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春节老人,中国春节的确定,就开始于这位曾经居住在星座苑中的老人——落下闳。

 


落下闳,字长公,四川阆中人,少年的他就喜欢站在故乡的山上观察日月星辰。落下闳中年时恰逢汉武帝执政,汉武帝时期与游牧地区的征战一直都在持续,战争对国家财政的消耗让汉武帝刘彻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屯垦制度。在古代,农耕就是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缺少工业和科技的帮助,农业的发展几乎只能靠老天爷的赏赐,古人唯一能够依据的,就是历法。

 

所谓历法,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确定如何间隔时间,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改变的法则。年,月,日,就是历法的三大要素,什么时候应该播种,什么时候收获,都需要依靠历法进行,一部精确的历法对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实际上,在秦朝以前,各朝代每年的第一个月,时间都不一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月。夏朝以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正月为十二月,而到了秦朝,正月的时间是十月,汉初使用秦历,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秦历逐渐显示出和天象气候不符合的现象,极大的影响到了汉朝的农业生产,所以汉武帝决心广征天下贤士,修订一部新的历法。

 

落下闳从阆中风尘仆仆赶到长安,经过六年的测算,落下闳与邓平,唐都合作的历法,超越了其他十七种新历法,被汉武帝选用,这一年也被汉武帝确定为太初元年,新历法得名《太初历》。

 


《太初历》确定孟春正月朔日为立春日,当时称为寅月岁首,前一日为除夕,除夕的次日为春节,从此,正月初一成为一年的起始,中国人终于有了统一的春节日期。落下闳成为了第一位在历法上确定了春节的天文学家,因此被亲切的称作“春节老人”。

 

落下闳一生的贡献不仅是提出《太初历》,他也第一次将24节气纳入到历法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时间参考。同时他也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还制作了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后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天文历法家张衡祖冲之等人,都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之上发展着中国的天文史,可以说,落下闳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在他的影响下,汉唐时期的阆中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研究中心。

 

不知道是不是在落下闳的心中,只有阆中的星空才藏匿着天体运行的沉默法则,《太初历》颁行之后,汉武帝封落下闳为侍中,落下闳却辞官不受,告别了繁华长安,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就是现在的阆中市桥楼乡,继续研究天文。

 

据说落下闳早年和晚年都曾经隐居在桥楼乡的高阳山观测天地。直到现在,为了纪念落下闳,桥楼乡仍然保留着过年一家人围坐在磨盘边吃饭的习俗,据说磨盘的上下两扇分别代表着天与地,圆形的磨盘则代表着团团圆圆,磨盘研磨五谷,象征着五谷丰登。团圆饭不仅人要吃,树也要吃。传统的桥楼乡乡民,会在树上劈出裂口,塞入米粒,然后拜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除了在磨盘边吃饭与祭拜树神之外,“鞭春牛”也是这里的一项传统习俗。除夕之前,人们要用土来塑一头泥牛,牛身要长3.65尺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牛尾1.2尺象征一年12个月。参与仪式的人要用长2.4尺,代表着一年24个节气的柳条,抽打这头泥牛,直到把泥牛打烂。牛肚里还要塞上五谷,打烂之后五谷杂粮从牛肚子里流出,象征着五谷丰登,围观的人还会一拥而上,抢几块碎土扔进自家田地里,祈求来年的丰收。鞭春牛的仪式就是意在告诫春播要开始了,不要耽误农时。

 


对自然最淳朴的敬畏,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从汉唐延续到了现在,而寻找人类活动和自然规律的契合之道,也正是落下闳最初确定《太初历》,规定春节日期的初衷。因此,不仅仅是在落下闳的故乡桥楼乡,整个阆中都携带着对落下闳的怀念,成为了中国人寻找春节文化的起源之地。

 

如果你在阆中度过春节,一定会在古城街道上,看到一种只属于阆中的新年庆祝方式,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众多健康慈祥的老人身穿红底金纹的喜庆汉服,头戴花冠,手里拿着竹筒或是赐福的旗子,在鞭炮和锣鼓声中,缓步走在阆中的大街小巷,向市民和游客作揖派发红包,送去春节的祝福,当地人把这称作“春节老人巡春”。

 


阆中,阆中,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三国文化,宗教文化,风水文化,科举文化和满是巴蜀风情的民俗文化,在这片山围四面,水绕三方的古镇融合汇集,从腊八粥散发出甜糯的香味,直到正月十六亲友相伴出行,阆中的每一天都是年。

 

直接绘制在门上的大幅门神顶天立地;邻里乡亲帮衬着杀年猪,用新鲜猪血烹制“血旺汤”;张飞牛肉,坨子肉,龙眼肉摆上了餐桌;在香烟袅袅中参拜人族伏羲;在人声鼎沸里看一场巴象鼓舞;古城里循着历史的记载,再现着张飞巡城,秀才赶考等等场景;舞草龙,亮花鞋,直到正月十六,阆中人还要登高游走,依着游百病的年俗,把身上的灾病游掉,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如意,四季平安。

 

如果想寻找中国春节最原生的起点,那就去阆中古城过年吧。一步步踩在青砖之上,抬头看看“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高墙大院,看看古风古韵的雕花木门,和那些匾额两侧挂起朱红的灯笼。在子时钟声敲响的时候,还可以抬头看一看夜空,跨越时间和汉唐对话,也许在2000多年前,落下闳就站在你所在的位置,向无声天地追问着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

 

2004年,为了纪念落下闳,一颗编号为16757的小星星被永久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终于与他2000多年前曾经观测的群星一起,永远闪烁在浩瀚的星空中,佑护着阆中古城,注视着每一个盛世中的中国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桥楼乡的视野--天文专家落下闳故里寻访记(2017)
阆苑仙境,春节之乡
"春节老人"落下闳?中国农历的创造者
白胡子节日老人,可不止圣诞老人一个!中国的春节老人你知道吗?
春节放大假你该感谢他 落下闳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
【古城阆中】⑼春节老人在阆中锦屏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