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父母 上“夜校”

◎颜良成

每年的9月8日是“国际扫盲日”,我懵圈。现在还有文盲?在我的印象中,中国扫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因此,每到此时,我都会想起童年时跟着父母上“扫盲夜校”的流年轶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也就五六岁光景,懵懵懂懂地跟在父母身后去上“扫盲夜校”。夜校设在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堂里,那时人们把学校叫作“学堂”。建国初期,我们这里地广人稀,一二里路才有一户或几户人家,每到夜幕降临,人们都三三两两地向学堂聚拢。尤其是月黑风高的晚上,远远近近的灯光散落在狭窄的田埂或草滩的羊肠小道上,仿若天上的星星跌落在黑黢黢的田野里,忽明忽暗,忽高忽低。这是人们提着自制的防风灯或小马灯来上夜校,那点点灯火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在空旷静谧的乡村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六十多年了,这道风景烙在我脑海中依然熠熠闪耀,温暖如初。

小学堂的教室里挤满了人,就连过道里都站满衣衫褴缕的农民,来得迟的就扒在室外的窗台上,一双双渴求识字的眼睛盯着挂在教室前的那一扇三尺宽六尺长的黑板。扫盲夜校里有抱着小孩的妇女,有拄着拐杖的奶奶,有捧着旱烟袋的爷爷,更多的是年轻男女,不少人家举家前来,那些没人照应的小孩也跟着父母上起了“扫盲夜校”,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要么跟着大人一起认字,要么在教室外追逐嬉戏,要么蜷缩在父母的怀里或脚边睡觉。

新中国成立之初,小学毕业就算“文化人”了,十里八乡也难找到一两个。“文盲”是建设不成社会主义的。“扫盲运动”,这一运动持续了近20年,才基本扫除了“文盲”。“扫盲”一般在农村冬闲时进行,一年大概3个月左右,因此叫“冬学”;农民们白天要干农活,只能在晚上才有时间学习,因而又叫“夜校”。

解放前,我们家很穷,父母都是“文盲”,对参加“扫盲夜校”学习认字积极性很高,哪怕刮风下雨、大雪封门,他们都一晚不让地赶到小学堂学习。母亲是小脚,那脚呈三角形,三四寸长,像极了端午节包裹的粽子,走夜路时常摔跤,好在有我父亲搀扶着。而我们一帮“小天罡”(顽童)只图跑前窜后地玩个热闹。

扫盲夜校的老师就是学堂的教书先生,农民们对老师都尊称为“先生”。“先生”是一个干巴瘦条的老头,常穿着拖过膝盖的长袍,头发稀少,山羊胡子,显得高深莫测,颇有“老学究”的样儿。先生教学很认真,对这帮从十几岁娃儿到五六十岁老头老太的“学生”,讲起课来慢条斯理且又风趣幽默。扫盲的主要任务是教农民认字,先生就常用一些字谜、顺口溜来教学,让大家易认、易记、易懂。而这些顺口溜对我们这帮“小天罡”特别有吸引力,常常一条腔地扯着嗓门跟着先生念:“一人一张口,口下一只手(拿)”“三横一竖长,老虎当大‘王’(王)”“四四方方两座城,大城里头包小城(回)”“一点一横长,一撇撂东洋,里面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汉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我幼时在扫盲夜校认识的,那顺口溜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东丝绞,西丝绞,中间夹个言大嫂;东长长,西长长,中间坐个马大娘;心做底,月做旁,拿起金戈撵霸王;一撵撵到高山上,遇到日月明亮亮。”这个繁体字62画,读zei(“贼”字音),后来被淘汰了。

在扫盲夜校,跟着父母来玩耍的小孩学得比大人们快。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们,粗手笨脚,吭吭哧哧半天也读不出几个字来,即使写出几个字来也是歪瓜裂枣,断腿缺脚,惹得我们耻笑,大人们很难为情。有时我们还会在课堂上捣蛋,不是叽叽喳喳讲话,就是无来由地缠着父母耍赖,以至有人提出不准带小孩来上夜校。但先生说,不让带小孩,妇女们就不能上夜校学习了。于是,先生和我们约法三章,学会识字写字不准骄傲,帮助父母一起学习,做大人的“小先生”。这一招很管用,我们生怕被孤独地留在家里,于是便耐心地帮助父母认字写字。

我断断续续地跟着父母上了两个冬季的“扫盲夜校”,直到正式进学校读书才不做“跟屁虫”。所以,准确地说,我的读书启蒙应该是在“扫盲夜校”。后来学校毕业做了几年教师,学生们评价很好,这恐怕与“扫盲夜校”做“小先生”有关。

这场中国现代史上气势磅礴、堪称奇迹的“扫盲运动”,不仅改变了个人、家庭的命运,而且影响国家、民族的发展,为国家民族整体文化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文盲”过去被称为“睁眼瞎”,然而,当人们睁开双眼时,就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我父亲经过几个“冬学”的学习,居然做起了生产组的记工员,后来还做了生产队会计。母亲还能和我在部队服役的哥哥通信。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村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即使在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母也没有中断我们兄弟姐妹在校读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播越来越快,不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就与当年不识字一样,无法获取最新知识,无法跟上时代潮流,难怪儿孙们笑我们是“现代文盲”(功能性文盲)。用一句流行的调侃语说:“今天,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国际扫盲日”之所以设立,扫除“现代文盲”应该是题中之意。我虽已年近古稀,有着大学文凭,但要告别“现代文盲”还真要下一番功夫。“活到老,学不了”,可是至理名言啊!拒绝沦为“现代文盲”,努力成为现代知识分子,必须终身学习,毫不松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十年代初我当扫盲“小先生”
翠琴(四)
宋庆龄与“小先生运动”: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要想扎下富根子,就要啃动书本子
我们村开展扫盲运动的回顾
周少波 | 建国初期文化扶贫——扫盲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