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北方民族(7)西域众多的少数民族(下):城郭诸国

自西周、春秋起,居住中原的人们把四周侵扰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周“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公元前771年)的周幽王就是被西戎兵打败的。

最早有记载北狄战事的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之战(公元前664年)。在追击中,齐军一度在迷谷处迷路,幸赖管仲足智多谋,找了几匹孤竹国老马(老马识途),将全军带出迷谷。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中部)

二 西域城郭诸国

西汉时,仅狭义的西域地区一带(指玉门关、阳关以西、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即现在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及中亚部分地区),各少数民族“遍地开花”地创建国家,自立门户,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西域三十六国”。

进入东汉后又分为五十余国,它们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绿洲地带,在较大的绿洲中心建有城堡,城中有王,统治周围的农村和牧区。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后,道路分为两路西行:从新疆鄯善傍南山北,沿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大体上是沿今昆仑山北麓西行。南道一直西进翻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可到大月氏、安息等国。

从敦煌北出伊吾,过高昌壁到北山,沿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大体上是沿今天山南麓西行路线。北道西逾葱岭,则到大宛、康居、奄蔡等国。

西域这些城郭按地形特点和道路所经可划分为“南道诸国”、“北道诸国”、“山后诸国”和“葱岭诸国”。

一)南道诸国:分布在今昆仑山北麓的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的小国主要有:

(1)楼兰,王城设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西汉时有14100人。东汉时,征服兼并了临近的小宛、精绝、戎卢、且末诸国,据有西域南道的东半部地区,楼兰古国在历史上名气颇大,楼兰姑娘及海市蜃楼的传说经久不衰。

(2)且末,都城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有1610人。

(3)小宛,王城圩零城(今新疆且末正南,喀拉米兰河北岸一带),有1050人。

(4)精绝国,王治精绝城(今新疆民丰县)有3360人,尼雅遗址为其都城所在地。

(5)戎卢国,王都卑品城(今新疆民丰县正南),有1610人。

(6)扜弥,王城扜弥城(今新疆于田),西汉时有20040人,东汉时减少为7251人。

(7)渠勒,建都鞬都城(今新疆洛浦县 ),人口2170人。

(8)皮山,王都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人口有3500。

(9)于阗,都城设在西城(今新疆和田南),西汉时有19300人,东汉时增加为83000人。主要是并灭了临近的渠勒、皮山等国的缘故,为东汉时期西域南道大国之一。

于阗古国佛教遗址

(10)西夜,东汉时,有10000余人,较之西汉时的4000人多了一倍多。其辖境在今叶尔羌河上游,喀喇昆仑山以北地区。

(11)蒲犁,建都蒲犁谷,西汉时,有5000人。其辖境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地区。

(12)子合,王治呼鞬谷(今新疆叶城南库克牙河谷),东汉时有4000人。

(13)莎车,建都莎车城(今新疆喀什莎车县),西汉时有16373人。东汉初期,称霸西域约60年。

莎车王墓

(二)北道诸国:分布在今天山南麓的塔里木盆地北缘,从东至西的小国主要有:

(1)山国,王都墨山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南)。人口5000人,西至尉犁240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壤。

(2)危须,王城危须城(今新疆和硕县附近),4900人,西至焉耆百里。

(3)焉耆,建都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汉时有32100人,东汉时,有52000人。位居西域中心,扼北道之咽喉。

(4)尉犁,王都尉犁城(今新疆库尔勒附近),西汉时,有9600人。

(5)龟兹,建都延城(今新疆库车),西汉时人口最众,有81317人。东汉时仍为西域北道强国之一。

(6)姑墨,王都南城(今新疆阿克苏),西汉时有24500人。

(7)温宿,王治温宿城(今新疆乌什),西汉时有8400人。

龟兹石窟

(8)尉头,都城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以东),西汉时有2300人,南与疏勒接壤。

(9)疏勒,建都疏勒城(今新疆喀什),西汉时有18647人。东汉时有21000户。东汉后期,莎车归附朝廷,疏勒开始强大,“故得与龟兹、于阗为敌国焉”。

(三)山后诸国:分布在天山北麓至准格尔盆地,主要有:

(1)车师前部,王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东汉时有4000余人。

交河故城遗址

(2)车师后部,建都务涂谷(今新疆奇台县西南),东汉有15000余人。

(3)东且弥,都城兑虚谷(今乌鲁木齐地区),东汉时有5000余人。

(4)卑陆,王城乾当(今新疆阜康滋泥泉),有1400余人。三国以后并于车师后部。

(5)蒲类,王城疏榆谷(今新疆哈密巴里坤湖附近),东汉时有2000余人。

(6)移支,居蒲类国之地,3000余人。

(7)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巴里坤湖),时有户100,人口1100余。自蒲类国分出另立。

(8)车师都尉国,(今新疆吐鲁番吐峪沟附近),有333人,国小地理位置重要。

(9)车师后城国(今新疆奇台县附近),有154户,960口人。

车师前、后部与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组成车师六国,北与匈奴接,前部西通焉耆北道,后部西通乌孙(车师四国为车师国分裂而成)。

(四)葱岭诸国: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以西,莎车西南至帕米尔高原的山谷之间,主要有:

(1)依耐,西汉时有670人,在今新疆喀什英吉莎县东南,萨雷兹帕米尔及郎库里帕米尔地区。

(2)无雷,建都卢城(今伊西洱库尔以东的帕米尔一带)。西汉时有7000人。

(3)桃槐,去长安一万一千八十里,户七百,西汉时有5000人。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4)难兜,西汉时有31000人。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属帕米尔的拔达克山及瓦罕河流域一带。

(5)休循,王城鸟飞谷,西汉时有1030人。今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交界处,帕米尔高原和什库帕米尔一带。

(6)乌秅(音茶),都城乌秅城。西汉时有2700余人。在今叶尔羌河上游和喀喇昆仑山之间。

(7)捐毒,王治衍敦谷(今帕米尔北部阿赖谷地一带),有户三百八十,口1100人。去长安九千八百六十里。

以上诸国均见《汉书·西域传》及《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三十六国的具体国名有多个不同版本,这里只是对各国作一简述,不作分类及统计。

另外,《后汉书·西域传》还记有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乌弋山离(在罽宾西)、安息(在乌弋山离西北)、大月氏(建都妫水北,今名阿姆河)、康居(在大月氏北)、奄蔡(在康居西北)等国,这些国家不属西域都护国,但都与汉朝有经济或政治往来。

三 城郭诸国的经济文化

西域诸国大都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业。西汉时,西域已有手工业、采矿和冶炼等生产。于阗、莎车、楼兰出玉。姑墨产铜铁和雌黄。莎车有铁矿山,龟兹出铅。西域毛纺业发达,地毯的织造就起源于塔里木盆地,在长安极受欢迎。

由于西域诸国大多位于东西方交通要道上,商业发达,各国设有商业贸易市场,与内陆交往频繁,多种货币都可流通使用。

其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别:焉耆、龟兹一带属印欧语系;于阗一带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系;楼兰、尼雅一带通行佉卢文。形成了楼兰、于阗、龟兹、车师等几大文化圈。

西域诸国原始居民的种属以欧罗巴人种为主,“深目高鼻”,“文身绿睛”,也有羌人、塞种及漠北西迁而来的所谓“胡人”混杂现象。

西域诸国最初信仰当地的原始宗教,如巫教、祆教等。东汉初,佛教传入西域,后来,佛教成为主流宗教信仰。

四 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自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大月氏,汉朝开始关注西域事务。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西伐大宛,求取汗血宝马。经过四年征战,汉朝获胜。于是西域震动,各国纷纷向汉朝遣使纳贡。

汉朝从敦煌往西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一带),设立了许多亭障;并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和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各派几百名士兵屯田,置使者校尉统领其事。

公元前60年,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使,并护南北两道。从此,玉门和葱岭之间的整个西域为汉朝管辖。西域都护驻乌垒(今新疆轮台县),统管西域事务。之后,西汉前后任命过18位西域都护使。

东汉的西域都护使以班超最为著名。班超投笔从戎,绥定西域,使玉门关以西50余国均“纳质内属”于汉。班超在西域驻守31年,先后改立疏勒、龟兹、焉耆、尉犁、危须、山国等王,“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深受西域各族人民爱戴。

东汉后期,西北战乱频起,朝廷不能有力干预西域事务:“诸国骄放,转相陵伐”,开始相互兼并。

到三国曹魏时期,逐步兼并为三十余国,分属于六大政权,其中楼兰统有且末、小宛、精绝;于阗统有戎卢、扜弥、渠勒、皮山;车师后部统有东且弥国、西且弥国、单桓、毕陆、蒲陆、乌贪;焉耆统有尉犁、危须、山国;龟兹统有姑墨、温宿、尉头;疏勒则统有桢中、莎车、竭石、渠沙、西夜、依耐、蒲犁、億若、榆令、捐毒、休循诸国。

但曹魏政权忙于逐鹿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日渐式微,致使西域“朝贡者不过三四国焉”。

两晋南北朝时期,前秦和割据河西地区的五凉政权,曾对西域行使一定的管理。北魏还曾在鄯善、焉耆置镇将,招抚西域。孝文帝以后,西域丝绸之路南北道分别被吐谷浑、嚈哒、高车所控制。

自汉武帝到南北朝这一时期,西域的农作物等大量传入内陆,包括广为人知的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豆(蚕豆)、大蒜、核桃等,西域良种马也大量输入内陆,大大丰富、改良了动植物品种,改善了汉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这一时期也是西域诸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汉族乐器传入西域的有古琴、钟、鼓等。西域乐器传入内陆的有胡角、横吹、筚篥、曲项琵琶和竖头箜篌等。佛教也是通过西域传入内陆的。

随着隋唐王朝的一统江湖,许多曾经“叱咤风云”数百年的少数民族族群,都慢慢地被战败,被兼并,被同化,被融合。然而,五代十国之后,更大规模的少数民族族群又在北方崛起,甚至一统整个大中国(元代及清代)。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郭诸国简表
西域36国简史第一期:传说中的西域36国
楼兰古国资料专辑续四
新疆故事|西域三十六国祭
西域古国大揭秘——车师
汉朝灭亡以后,西域36国的最终归宿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